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

“真是好大的膽子!”

高俅信手把燕青的信丟在了桌子上,臉上怒容盡顯。”一個縣城之中,十幾個小吏竟然有七八個和盜匪勾結,這一次的盜禍看上去竟是分贓不勻,故而招人報復!最最可氣的是,黎陽前後換了幾任縣令,竟沒有一個人察覺的!”

對面的宗漢和範明哲對視一眼,全都沒有立刻開口說話。盜禍已經出了,再爲此大發雷霆也無濟於事,但是,此事卻可以從旁大做文章。

自從前御史中丞石豫去職之後,張康國便頗有自矜之意,虎視眈眈的意思已經相當明顯,倘若能夠抓住他的把柄,自然對將來有利。

另一邊坐着的吳廣元和金堅也在皺眉沉思,不過,他們想的卻是河北如今的局勢。如今的大宋看似富庶,但暗地裡不知隱藏了多少危機。

靠近京畿的河北尚且會發生這樣的大案,那麼,東南呢?當初蜀中王小波李順作亂,便幾乎佔了成都城,可那畢竟還是原來蜀國的地盤,倘若如今東南或是河北也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後果可以說是不堪設想。

“自古以來,各府縣雖然名義上由知府縣令主政,但實際上真正下達政令的卻是各層小吏。鄉有鄉吏,村有村吏,縣有縣吏,哪怕是朝廷豁免賦稅,這些人也能夠欺上瞞下從中漁利,可以說,這是古今無法避免的第一大弊病!”吳廣元終於輕咳一聲,徐徐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朝雖然設走馬承受監查諸路府縣。但是,查訪的範圍終究只限於各地主官。而倘若親民官不懂民政,就只能將諸事委之於胥吏。久而久之,則本末倒置。不復應有之義。不過,這種事情,相公不可操之過急。”

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漸漸收斂了怒容。多了近千年經驗地他怎麼會不知道,自古以來便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哪怕上頭有再好的政策,這些胥吏也照樣能夠將事實歪曲過來。就算他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清理整個天下數以萬計的各級吏目。

“還是就事論事吧!”宗漢輕輕敲了一下桌子,接上了話頭,“首先,黎陽常平錢被劫,首當問罪黎陽縣令,但是,他上任不過一個月。前任同樣難辭其咎,這一點必須咬定。除此之外,縣衙之內所有吏目都應該嚴加審理。該刺配充軍地不能遺漏一個。黎陽距大名府不過數百里,所以,知大名府魏師中也有責任!既然七公子在信中明言,河北盜禍已經不止一兩日。那麼,河北西路河北東路諸官便有瞞報的罪過,聖上都必定會下旨切責!”

聽了這番滴水不漏地話,高俅心中自然如明鏡似的透亮。自從蔡京進尚書左僕射以來,河北河東等京畿附近諸路的官員幾乎都是京黨中人,這是人人都清楚的勾當。相形之下,趙挺之繼他之後安撫西南,安插官員根本不起眼,至於他高俅將手漸漸伸到了東南,則根本不在別人注意之中。宗漢的意思就是一石二鳥,不用自己出頭,張康國和蔡京很可能就會對掐起來,到時候,必定是兩敗俱傷之局。

“元朔說地是,此事我既然知道了,便索性作壁上觀,恐怕別人會更樂意。”他冷笑一聲,施施然落座,“我只是可惜,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會發生這種事情,着實令人扼腕。”

此時,一直保持緘默的範明哲卻突然開口說道:“相公,其實,此事固然可稱爲吏禍,卻也暴露了地方官不相統屬的弊病。我朝地方向來劃分爲兩級,以府、州、軍、監爲一級,以縣爲另一級,其上雖然設路,但是,路有轉運司、提刑司、常平司、安撫司,婦其責,但最最重要的是,路無方伯!其實,如果裁撤各路冗官,至少便可以更有效地防範這一類禍害。”高俅詫異地望了範明哲一眼,見其目光炯炯毫無懼色,再見其他三人都皺起了眉頭,心中不由暗自嗟嘆。路無方伯的情況正是大宋歷代皇帝的得意之舉,正是因爲如此,纔會不至於出現唐代各節度使割據一方的局面,但是,也同樣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冗官過多的情形∥朝的稅賦收入每年五六千萬貫,但往往仍舊入不敷出。要不是龐大的冗官體系吃去了那麼多官俸,那麼,大宋地財政會好看得多。當初神宗皇帝元豐改制就是爲了清理冗官,結果,行政效率沒有上去,卻省下了數萬貫的開銷,就這麼點成績就讓神宗自得不已。比起明清,大宋的士大夫是俸祿最高地,待遇最優厚的,最最重要的是,蔭補制度使得官宦子弟天生就比平民百姓具有優勢。若是以每三年考中六百名進士爲計,等到這些人到了四五十歲之後,他們至少便可以蔭補一名子弟入仕,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官吏隊伍,哪怕稅賦再多,又哪裡能夠負擔得了?

“長明,你把事情說遠了。”高俅擺了擺手,示意其不必再往下說。蔡京已經好幾次流露出再改官制地意思,但是,每次都被他敷衍了過去。光是給中央官員改一個名稱無異於勞民傷財,換湯不換藥,包括元豐改制也是如此※以說,沿用了一百多年的宋朝官制根本動不得,一動便很可能觸動根本。攘外必先安內,但怎麼個安,這卻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利益。

範明哲臉色數變,最後只得保持沉默,書房中的氣氛便有些僵硬。

很快,金堅就把話題轉了過來,又議了小半個時辰,衆人方纔散去。臨走前,高俅卻把範明哲留了下來。

“長明,你來自大理,雖然對我大宋的情況已經有所瞭解,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你應該知道人們能夠接受的底線。比如當初的王荊公變法,雖然國庫一時是充盈了,但是,無論青苗法還是免役法,各地百姓受惠不多,但負擔卻大大加重了,之後更引來舊黨瘋狂反撲。如今看似行熙寧之法,卻是經過層層改良的,再者,反對最堅決的人,大多已經無法翻身,再加上行使這麼多年,胥吏早已習慣瞭如何運作那一套,所以說,真正的負擔還是在百姓身上。你若是真想動那一條制度,不妨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不引起他人羣起而攻之!”

聽了這些,範明哲緊繃的神情終於舒展了開來,深深一揖道:“相公放心,回去後我必定再考慮周詳!”

見人都走光了,高俅不由出了一口大氣。羣策羣力嘛,若是要改革,哪能真的靠他一個人?

黎陽盜禍的事情很快傳到了京城,朝廷上下震驚萬分的同時,趙佶也自然雷霆大怒。不是嗎,正當他趁着遼國困於內亂準備雄心壯志地收拾西夏的時候,突然冒出來這樣一件事,簡直就像吃飯時有一根魚刺梗住了喉嚨似的難受。

正當趙佶處於盛怒之時,黎陽縣令白強的第二道奏疏也遞到了政事堂。上頭除了老老實實地承認了自己的罪過之外,先是將一干胥吏把持縣政的情況老老實實敘述了一遍,然後又把三個前任全部扯了出來。白強好歹也是自己考中的進士,這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便是出自他自己的手,但其中大意全是燕青暗示的。

蔡京起先並沒有太過在意,上書奏報之後再行請罪,這不過是老一套。但是,當看到其中一個名字時,他卻感到這是天公相助。張康國當初依附於他的時候,曾經借他的手提拔過這個堂弟,至於安插到哪個位置他並沒有在意,但是,他卻記住了那個人的名字。此時此刻,白強一口咬定前任收受不義之財,其中甚至還有盜匪的贓銀,這如何不令他如獲至寶?

正因爲如此,對於是否要將奏摺轉呈天子御覽,政事堂的意見便出現了分歧。張康國自然是反對的,其原因倒也不全是因爲他那個倒黴的堂弟,而是因爲怕罪及自身。畢竟,若是單單貪贓也就算了,此事的重頭在於勾結盜匪,有了這一條,他的堂弟固然是前途盡毀,就連他自己也說不定會受牽連。

當發現爭不過蔡京之後,他只得在奏疏上找文章,最後眼前終於一亮。黎陽盜禍縣令固然脫不開干係,但是,白強還表明盜禍不止限於一地,而是河北諸府縣都時有發生,甚至還一一列舉了之前瞞報的幾樁大案,這其中涉及的官員幾乎全都是蔡黨中人。

果然,本就惱火的趙佶看了奏摺更是動了真怒,當蔡京和張康國在福寧殿爭執不下的時候,他突然起身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這頓時讓兩人面面相覷。聽到這個消息,託辭未曾一同覲見的高俅立刻上書,以河北盜禍嚴重爲由,除問罪黎陽縣令之外,應罷斥前任提刑,另派一名得力官員前去提點河北刑獄,徹查盜禍一事。

奏疏一上,次日便有旨意,知大名府魏師中罷,提舉鳳翔上清宮蘇轍進端明殿學士,起知大名府,以原禮部員外郎李格非提點河北刑獄。

詔命一下,京城一片譁然,就連上書的高俅都沒有想到趙佶會下如此決斷。對於如今以新黨領袖自居的蔡京而言,這不啻是重重一擊。

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8章 喬遷之議第13章 貌合神離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元符皇后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21章 一唱一和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5章 殿中論財第4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章 花魁雙姝第24章 巧言令色序章師恩深重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38章 風雲突變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4章 危機重重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6章 千金女得償心願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7章 國之大計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
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8章 喬遷之議第13章 貌合神離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元符皇后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21章 一唱一和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5章 殿中論財第4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1章 花魁雙姝第24章 巧言令色序章師恩深重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38章 風雲突變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4章 危機重重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6章 千金女得償心願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7章 國之大計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3章 狹路相逢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