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與陳宮逃亡路上,曾被告知一家老小避禍逃於陳留他誤殺呂伯奢一家,心起忌憚怨恨而棄他而去,曹操恐陳宮反悔引人來追,及到陳留見了家人這才心安。
然,曹氏從東郡避禍遷徙,事起倉促,家資大半爲有攜帶,曹操欲起兵成事,財帛糧草卻是一樁大事。
最後還是經過他父親提點,曹操才設宴邀請陳留衛弘,以大志相告。
殊不知……在曹操未到陳留之時,衛弘卻早已收到了衛寧的一封信函。
“我早有心散盡家資,投效報國,然恨未遇英雄爾。衛弘雖有家資,卻無成事之能,孟德有大志,我願以家資相助,還望孟德匡扶漢室,力扶社稷!”曹操一番慷慨陳詞,衛弘卻也是一陣感慨“涕零”,只到最後,衛弘卻又肅然謹慎道,“非但弘以爲孟德爲天下英雄,便是我那遠在河東的侄兒,似乎對孟德也多有讚揚啊!請看!”
衛弘是一郡大族,曾舉孝廉,或是秉承了衛字一姓,也是大家商賈,富甲一方。作爲一個成功的投資人,衛弘對天下俊傑也多有觀望,而毒辣的眼光,一眼,便認出了曹操的梟雄本色!
一封清秀書函拿出來,卻讓曹操驚喜交加,但他心智此刻幾經淬鍊,臉色不改,只淡然道,“不想,衛侯竟然這般擡愛!”
“我那侄兒當真是欲誅董卓而後快。孟德有匡扶社稷之心,我那侄兒卻是不遺餘力了!還望孟德,勿負我所託,勿負我那侄兒所期望啊!”衛弘見曹操面不改色,暗自點了點頭,這才肅然道。
“操必不負君重託,萬死不辭!”饒是曹操,得衛弘親口允諾,也難得地浮起一絲激動,而衛寧那封書函。似乎也隱晦的讓他看到陳留衛家,蔡家,加上河東衛家暗中的支持。
三家財力,何愁無兵可用?而既有兵,何愁不能掃平天下!
矯詔檄文遍佈天下.“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薰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7Z小說?剿戮羣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既發.而後曹操豎招兵大旗一面.上書“忠義布州郡。有此大義,又有衛弘龐大財力作爲後盾,不過數日間,應募鄉勇,紛紛來投。
早在會謀衛弘之前,曹操便家書遍告家族子弟。以此數日。便有他本族夏侯惇,夏侯淵兩兄弟引了上千家族勇士來投,而後又有曹洪曹仁兩個爲首的曹家子弟又來相會,陸陸續續,帶來又是上千家族精壯私兵。
這兩千人馬卻是一家大族淬鍊許久,安家之命的私兵,又是夏侯兄弟,曹家兩人日夜操練,戰力強悍。遠比那些初募鄉勇厲害許多。
後有又陽平衛國人樂進,山陽鉅鹿人李典。兩員大將來投。曹操大喜之下,見識過兩人弓馬嫺熟。武藝不凡,皆引爲帳下校尉,自領一軍操練人馬。
曹家子弟一門上下,皆是英雄豪傑,如曹純等輩填補了不少中級將官的位置,一爲本族人,二有真才,曹操募集兩萬人馬,以原本兩千家族精銳爲中堅,不提有衛弘舉家相助,又有衛寧曾在陳留設立的衛家據點,在六年前派往陳留主持河南大局的程暗中幫助下,整合一軍之力,卻是遠較另外一個世界強上許多了。
一個月的操練休整,在幾員三國數一數二的大將手中,一軍戰力雖還不強,但也初成規模,而與此同時,當初發佈地檄文,卻也引起了天下諸侯羣起響應。
真英雄出自亂世,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卻是一場真正揭開亂世序章的帷幕。這是三國第一場數十萬軍隊正面抗衡的大戰役,卻又是一場優勝劣汰的真對決。
能挺過這一場戰役的諸侯,才能真正引起天下羣賢,鬼謀的青睞,誰能在這一場戰役中表現得搶眼而有作爲,才能在那些隱而不出的當世俊傑心中擡高不少分量。
而曹操真正發跡,實際上卻也是這一場戰爭中搶眼的表現。
第一
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史孔伷。第四鎮,州刺史劉。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六鎮,祁鄉侯海太守袁紹。第十七鎮,幷州刺史楊奉。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而幷州一鎮,雖是十八路諸侯之一,卻讓衆人頗爲疑惑,因爲來軍軍策之上,並非楊奉本人,而是河東太守衛寧……
這自然便是幷州商榷暗中定下的大局了,這一場佈局,實際上是單獨將楊奉一系跳出兩方而自成勢力,當然……打前鋒的,自然還是另外十七路諸侯了……
衛寧領軍三萬,以黃忠,穆順爲副,出箕關入河內而直下黃河,會盟酸棗,其間馬不停蹄,晝夜疾馳。
三萬精兵,皆是百戰雄師。衛寧引軍過道河內,卻趁機以軍威相逼,藉機挽救了被王匡打壓得芶延殘喘地柳家……
如今的柳家不過搖搖欲墜,大部分權益都被王匡奪取,在衛寧強勢介入之下,三萬軍隊毗鄰,王匡也無意在繼續施加毒手……柳家已經沒有多少資本,可是衛寧並沒覺得惋惜,他需要的,只是柳家在河內地招牌,一個本土士族的空殼而已,柳家不過是爲了日後入主河內的一塊定心石,或者是一個出兵的藉口而已……
諸侯共聚酸棗,能來的人皆是野心勃勃之輩,前前後後,卻是袁紹最先到來,而衛寧領軍到時,卻也算是來得比較早的了。
說起來,會盟諸侯,最引他注意的幾個傢伙,如袁紹,曹操,孫堅等人似乎都和他或多或少有些相識。
“報!幷州刺史帳下河東太守衛寧領軍三萬即刻便到!”袁紹,曹操與幾名先到諸侯正商議計較,卻聽軍帳外,一聲高喊,傳令小卒跪拜入營,高聲稟報道。
衆人當即停下討論,面面相覷。
“楊奉這廝好生託大,自己不來,卻讓一區區部下與我等會盟,豈不是小覷我等?”山陽太守袁遺頗爲不屑地冷哼一聲,大聲對衆人道。
豫州刺史孔伷在場看了看面不改色的袁紹,又看了看袁遺,冷笑一聲,“楊刺史領幷州牧北抗蠻夷,西,南又需提防董卓,豈如你般空閒?衛太守出身河東大族,世代賢良,黃巾爲禍,助楊刺史五千人馬南平賊禍,如今官拜太守,聖諭曾親封蘭陵侯,袁太守也不過區區一郡太守,又有何資格敢笑人職小?又或是在座幾位太守,名爵也不配與你同席否?”
袁遺語氣一滯,見其餘如東郡太守喬瑁,濟南相鮑信等人神色微變,臉色當即漲紅,手按長劍對着孔伷怒容道,“你……!”
孔伷不甘示弱,當即也欲拔劍相對。
袁遺是汝陽袁氏門下,而孔伷卻正是弘農楊氏故吏,如此爭鋒相對,卻讓當中袁紹臉色也頗爲不虞。
曹操等人慌忙出列,將兩人拉開,互相勸解道,“今日我等同爲討賊,不能同心,豈不是讓董卓老賊心快?”
孔伷看了看臉色依舊漲紅的袁遺,又看了看神色不快的袁紹,只冷哼一聲,便對曹操道,“衛太守少年及冠,名揚天下,奇計平黃巾,有衛侯親來,破董卓又有何難?孟德不若與我同去相迎,否則屆時讓天下諸侯以爲,我等會盟皆是一干不識身份禮儀的莽夫!”
說完,孔伷還瞥了一眼袁遺,只讓後者又欲勃然跳起。
曹操看又將劍拔弩張,飛也似的一拉孔伷便出軍帳,微微嘆了口氣,“如今諸侯正該合力,不僅爲各自利益勾心鬥角,卻又起袁楊兩門爭端,聲勢雖大,內患更甚,如此下去,到底能成大事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