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賓客已經已經盡數來齊,驀而衛府大管家衛從領婢子流水般送上珍饈佳釀送往各個席上,所有人都停止了互相交頭接耳
“衛侯到!”隨着一聲高亢的喊叫,衛寧領着衛緩緩從堂後走了出來,臉上帶着和煦笑容,已經渾然不見剛纔和自己侄兒一起時候的病色。
羣臣百官肅然,人人慌忙站起身來,彎腰行禮恭敬道,“下官參見太尉大人!”
“呵呵!諸位乃我衛寧所請賓客,此非朝堂,不已官職相比,不需如此大禮,快快請坐,快快請坐!”衛寧笑着擺了擺手,止住衆人,連連道。
說完,衛寧也緩緩移步到正位,跪坐上去,而衛也老老實實的坐在衛寧斜下方近處。
衛寧看了位處自己堂兄衛凱一眼,顯然還是能從他的眼中看出微微的激動,只是那份激動下又似乎帶了幾分遺憾。
衛寧心中嘆了口氣,他自然知道衛凱遺憾是爲了什麼。按照道理來說,即便是自己不行了,膝下無子,長兄接任纔是應該,不過,衛凱某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卻是衛寧完全無法認同的,所以他始終還是傾向於自己一手教導起來的侄子。
大漢滅亡,爲三國亂戰,至於曹魏,司馬兩晉,五胡亂華掀起了華夏恥辱的開端。後世無數人在崇拜三國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也無人不扼嘆息,就是這樣一個持續了數十年地亂世幾乎讓華夏土地千瘡百孔,再擋不住北方蠻夷的鐵蹄。
五胡亂華,是所有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何嘗不也是衛寧每每想到的噩夢。
但事實上真要說起五胡亂華來,許多人都將責任推到三法混戰上,其實也並不盡然。想當年戰國七雄並立地時候,那混亂黑暗比之三國時代,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混戰不窮持續了數百年的時代,就連其中最最弱小的燕國,也能擋住北方胡人南下中土半步,甚至燕國名將秦開大敗當時強大的東胡部族連退退千餘里不敢爭鋒,更東進箕氏朝鮮,取兩千裡土地,一直打到鴨綠江才罷休!可是東胡部落分裂後出來的鮮卑人,竟然在中原逞兇了數百年之久!
憑什麼當年戰國時代。一個最弱小地國家都能打得北方蠻夷聞風喪膽還開疆裂土?而經過了大漢集權展了數百年之後。一個數十年地混戰就不能再擋北方蠻夷了?東漢再亂。又能亂過戰國羣雄並立互相廝殺幾百年地流血?
歸根結底。戰亂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世家大族兼併土地。收聚財富私有。纔是最大地禍根!
西晉時代。有“賈裴王。濟天下。賈裴王。亂綱紀”之稱。東晉時代。又有“王與馬。共天下”地話。世家大族竟是與皇權平分天下。國家興衰幾乎就是這些權貴所決定。
兩晉時代地世家大族。獲罪不施刑法。獲利不繳國庫。獲地不列公薄。獲奴不入民籍。在朝爲官只看血統。不看才學。甲等士族瞧不起乙等士族。乙等士族更瞧不起寒門子弟。寒門子弟又瞧不起商賈農工。在這森嚴地等級制度下。天下一半地財富。土地都被當代世家大族私有化。當做自己地東西。而屬於國家地軍隊。建設民生地錢糧取之何處?
當時地太傅何曾一日用飯一萬錢。食時還言沒有下筷子地地方。司徒何邵每天吃飯一頓更是花費高達兩萬錢地駭人地步。上到皇帝。下到仕宦。充滿了奢華腐朽。而在當時地邊關。軍甲失修。軍民甚至連吃飯都吃不起。國家根本就沒有糧秣軍費調撥!
士族開始坐大。源自於西漢時代。那時候因爲帝王集權還並不見如何。但到了東漢。世家大族開始飛速地展起來。兼併土地。把握官權。一直到三國曹魏。陳羣地九品官人法。便彷彿一道催化劑。終於徹底被士族權貴所把持。當做了合理地法令推行了下去。
九品中正制地出點本是好意,爲曹操選取了無數的有才寒士,甚至後世地科舉,官職構架都是從其中延伸展出來,影響了無數朝代。但恐怕就是陳羣也不曾想到會自己的善政,竟會被那些人利用成爲了一道讓國家飛速的毒瘤。事實上,九品中正制度,在後世經過了合理的修改和完善,卻當得是一個劃時代的提案,影響了中國曆代千年之久,但他出現的時機卻是錯誤的,反而助長了惡毒更加快速的蔓延。
衛寧並不會將
在這個制度上面,更多的是將矛頭直接對準要害之~始當政起,便一直對世家大族的權利作着限制和壓縮。
而讓衛寧無法接受的是,這樣的思想依舊還是成爲了潛規則一般的主流繼續流淌展着,而他的堂兄衛凱,赫然是其中的堅定支持!當權亦有如此所爲,惡根難以除盡。
衛寧又如何敢將這個天下的未來交付到衛凱的手中?值得欣慰的是,衛整個本來也是另外一個世界中這個主流的其中扛鼎一員,在他的潛移默化教導下,終於成爲了他的合格接替,雖然如今衛年紀太幼,而衛凱畢竟是他的父親,但衛寧早已經爲他定下了後路,對於衛凱的影響自然是要削弱到最小。
從與衛凱目光對視後,衛寧腦中閃過了無數的念頭,卻也只是電光一閃,並沒有耗費多久,等回過神來,羣臣已經就位,眼巴巴的看着他。
衛寧訕笑了一下,當即示意身邊婢子給酒樽斟滿,擡起環指諸官高聲道,“如今朝廷安定,北方百姓安居樂業,國事漸平,全賴諸位鼎力相助,今日正是除夕佳節,舊年已過,新年將到,本侯特設宴請諸位大人前來,此杯,可敬諸位數年來辛辭!請!”
“爲國效力,實乃本分,不敢當衛侯之禮!”
“衛侯請!”
羣臣紛紛答話,也舉樽高過眉間,以示尊重,待衛寧舉第一口起,便是宣告了宴會的開始。
在場衆官,皆滿飲一杯,而這個時候,衛寧酒杯又已斟滿舉起,“我大漢開國數百年,雄威懾服天下,百國稱臣,諸位祖上皆是我大漢忠良之後,正有前人光耀,纔有後人福廕,正有前人殫精竭慮,方有大漢百年威,此輩,該敬我歷代先賢,諸位,請!”
衛寧舉杯一飲而盡,擡手示意諸人飲酒。
在場不少人本便是對自己流淌着功勳貴冑血統而自命不凡,衛寧的話不禁又~到了他們的癢處,不由臉上頗爲自得,洋洋得意的向其餘寒門出身的官員看去。
但隱隱也有人感覺到了衛寧的話中夾帶着的某些意思,不由暗自驚疑,互相與交好對視一眼,這才舉起身邊酒侍斟滿的酒杯,再滿飲入喉。
正當有人以爲衛寧敬酒已完,想要開躍一下酒宴氣氛的時候,衛寧卻又再度斟滿了酒杯,舉起高聲對衆人道,“自高祖斬蛇起義,武皇帝封狼居胥,打下我大漢百年盛名,光武皇帝中興定都洛陽,延我漢室正統,直至黃巾張角反賊聚衆禍害天下,董卓逆賊,倒行逆施,賴有晉陽侯楊奉公挺身而出,破黃巾,逐董卓,勞苦功高,卻恨蒼天不公,致使楊公早逝,本侯每每想到,皆苦悶悲慼不已,可說,若無楊公,這北方安定必是難有,漢室帝統也不知被逆黨欺凌何時!此杯,當敬楊公,諸位,請!”
衛寧此話一出卻讓在場所有人臉上都是一變,面面相覷。楊奉的名字幾乎已經是安邑的禁忌了,不單單百官不敢擅自提起,就連在安邑的楊氏族人都閉口不談,如今反而倒是衛寧毫不避諱的談了起來,卻實在讓人心驚膽顫。
不少人不由自主的向左列席的太傅楊彪看去,卻見他神色不改,滿飲酒,更多的人暗自偷查衛寧神色,內心忐忑實在是不知道該是用什麼樣的態度,接飲還是不接?等到有人看到郭嘉,劉,衛凱等衛寧的鐵桿心腹都一飲而盡,這才小心翼翼的陪飲滿杯。
顯然不少人已經漸漸意識到了今天這場酒宴,恐怕並是不是他們所想的那種新年聯誼酒會了。所有人緊張的觀察着衛寧,等待着他口中吐出今天的主題,又品味着剛纔衛寧三敬其中又代表了什麼含義。
但衆人卻沒料到,衛寧竟然又滿上了一杯酒水,對衆人道,“如今漢中張魯,兗州曹操,江東孫堅等輩依舊割據一方,不服朝廷號令,我北方兒郎爲國征戰在外,縱然是今日除夕佳節也無法與家人團聚,實乃我衛寧之責,若無他們保我大漢疆土,正我大漢帝統,護我等妻兒家財,今日又豈能在此與諸位會宴飲酒?此杯當再敬,在外征戰的數十萬忠國勇士!諸位,請!”
這一杯,衛寧是正着身子,臉上帶着與剛纔毫不相同的慎重,向着西南,向着東方,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