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如火如荼

張遼在城外與衆首領約定三事後,便回了馬邑城,由長史荀彧和別駕張既對一衆首領講解編戶、屯田等政令實行之法。

一套政令要推行下去,需要從上到下的接續和配合,尤其是對於不懂漢人政令的胡人,更要因地制宜,引導到位,否則很容易出亂子。

平定休屠各這場大戰,雖然規模很大,但作用不過是威懾,正如張遼一向闡述的,軍事是爲了政治服務,大戰的根本目的還是爲了安定幷州,使幷州能夠得以治理。

威懾有了,接下來就要趁熱打鐵,做好治理之事,若是治理不好,先前的威懾也會化爲流水,所以治理之事至關重要。

爲此,張遼專門將長史荀彧從河東調來太原郡,統御大局,推行政令,他相信憑荀彧的大才,處理這些問題遊刃有餘。

統御大局的人有了,還需要基層的人才,幷州這片土地不同於其他州郡,它脫離漢庭太久了,胡漢雜居,情況很是複雜,治理起來難度要比其他州郡難得多。

所以張遼此次將手下的精英干將幾乎全部調來了,對幷州的郡縣人事全面佈局,除了雁門太守郭縕、上黨太守袁基、太原太守審配、西河太守崔鈞沒動外,其他五郡皆做了補充。

他任命沮授爲雲中太守,同時兼領右軍師之職,與趙雲共同守衛雲中郡,同時處理雲中休屠各的後續安撫之事。

任命耿武爲朔方太守,耿武曾擔任冀州牧韓馥長史,後來被張遼手下暗影救出,一直在張遼手下做事,此番也被委任爲一郡太守,協助高順安定邊境。

任命李旻爲定襄太守,領定襄之事,李旻曾爲潁川太守,後來協助典韋處置黑山眷屬安置之事,如今黑山軍基本安定下來,所以此次在河東書院的李旻也被拉了出來爲張遼賣命。

任命射援爲五原太守,領五原之事,射援爲皇甫嵩女婿,曾在張遼擔任司隸校尉時任從事,其本身能力也極爲出衆,治理一郡不成問題。

任命荀攸爲上郡太守,同時兼領中軍師之職,上郡不是匈奴的勢力所在,而是羌胡勢力所在,不易安定,所以張遼必須派一個有大才的人去擔任。

除了五郡太守外,張遼將司馬朗、賈逵、徐庶、石韜、法正、王粲、賈璣、賈穆、常林等一衆青年英才全部調任至五郡郡府任郡丞或到各縣任縣令。

這些人都是俊才,放到這些位置正當其用,張遼相信,憑藉他們的能力,足以將政令迅速推行,安置好胡人。而且越是複雜的環境越能歷練人才,對他們而言這些位置正是歷練,能讓他們儘快成長起來。

但即便如此,張遼估計胡人編戶之事阻力仍然很大,爲此他又臨時組織了宣講團、巡查團,宣講團宣講政令,巡查團則巡查政令實施情況,對於發現的漏洞不妥之處,也會及時報之長史荀彧處理。

軍事威懾在先,大刀闊斧治理在後,幷州諸郡縣風風火火的行動了起來,編戶、屯田、建裡亭制,並行不悖。

與此同時,張遼俘虜的三萬休屠各匈奴兵也派了大用場,一部分被高順、趙雲帶去修復幷州北部被破壞的長城城關。漢武帝時在幷州北部從東到西修建了萬里長城,後漢以來邊塞亂,一些城關多有損壞,此時張遼便要將這些城關修復了,在防禦上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除了修復長城,就是開渠、建坊,開渠是要方便更多的百姓飲水和增加可灌溉良田,建坊則是將胡人遷徙到坊內,形成里正制度,與漢人一般管理。這種方式可以漸漸削弱胡人的部落制,令他們逐漸轉變爲以家庭或宗族爲主的漢人管理體制,漸漸漢化。

張遼又大力鼓勵小麥和棉花種植,如今沒有花生和玉米、土豆之類的作物,小麥和棉花卻都適合在幷州種植,尤其是幷州西北爲河套地帶,不同於後世的沙漠化,此時土地極爲肥沃,被譽爲塞北江南,開發好了便是張遼的糧倉。

除此之外,張遼在太原、雁門、雲中、朔方、五原、定襄等郡中開邊市,將河東、中原的絲綢、瓷器、糧食、鹽等運輸到這裡交易,換取胡人的獸皮、牛羊和戰馬,當然張遼對鹽和糧控制的很嚴,經營的商人都有專門的鹽引和糧票。至於鐵,是完全不可能作爲邊貿了。

如今雖然與鮮卑形勢未明,但商人是永遠禁絕不了的,塞外缺乏一些常用物資,塞外商人常常入關貿易,開了邊市之後,他們可謂大喜過望。

在飲食上,張遼引入了河東的飲食,蘇嫿手下的胡姬在晉陽、雁門開了胡姬酒家,將各種美食推廣開來,與邊市配合,也吸引塞外胡人來做貿易,張遼的暗影也趁機進入了塞北,打探地形和情報。

除了這些,張遼印象最深的就是幷州的煤炭了,他對於幷州的煤炭開採進行統一管控,設立了專門的官吏管理。如今對於煤炭的開採自然不可能如後世那般輕易,但這樣也好,憑藉目前的條件怎麼開採也不會造成什麼污染,而這些煤炭開採出來後,除了冬季禦寒外,主要就是鍊鐵了。

對於鍊鐵,張遼瞭解的實在不多,他只知道建造一些高爐可以提升冶煉溫度,達到更好的效果,至於具體怎麼做,就交給馬鈞和鐵官了。他期望這些能帶來改變,但也並沒有太高期望,畢竟在如今的時代,很多條件限制,有些東西是根本搞不出來的,但只要能發展一些,便是進一步了。

至於火藥,張遼不是沒想過,但他做不出來,而且也不知道火藥會帶來什麼不可預測的後果,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吧。

農業、商業、手工業,百業齊放,張遼在幷州這片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行動着,他同樣也沒忘記軍事。

軍事纔是他最根本的保障,幷州民風剽悍,是最好的兵源地之一,張遼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優勢,他在幷州各郡縣招募青壯,充實各軍,除了漢人外,更鼓勵胡人子弟從軍,可以編入各軍,也可以作爲義從軍。

至於騎兵訓練,張遼更不會放鬆了,幷州最大的優勢就是發展騎兵,此次趙雲的驍騎營和徐榮的重騎兵都擴編到了兩萬,張遼從休屠各斬獲的四萬匹戰馬全部用於騎兵。

兩營四萬騎兵看似很多了,但在未來的征戰鮮卑中根本不夠用,張遼對於自己騎兵規模定位在五年內達到十萬,而騎兵的根本在於戰馬。

目前張遼戰馬有六萬匹了,卻根本不夠用。他一方面從幷州的胡人部落購買了不少戰馬,另一方面則通過中山豪商蘇雙和張世平從鮮卑和烏桓不斷引進戰馬。

與此同時,張遼重建馬政,要發展騎兵,關鍵還在於自己養馬,否則戰馬作爲消耗品只會後繼無力。

如此一來就不能缺少馬政,前漢騎兵的強大正是由於完善的馬政和對河套地區的掌控,如今張遼掌控了河套,已經具備了養馬的基礎,自然要建立馬政,源源不斷的培養戰馬。

張遼在雲中、朔方設立了馬場,又設置了馬丞,專門負責培養戰馬,以建騎兵,在未來十年裡,他要讓自己麾下的騎兵超過大漢其他州郡的所有騎兵,在機動方面佔據優勢,可以實施閃電戰、劫糧、迂迴等戰術。

除了騎兵訓練,張遼在太原郡開設了第一所軍事學院,名爲靖遠武堂。

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八十章 奔襲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六十三章 風雪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十一章 堅定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
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一十六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六百四十三章 閃電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琅琊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八十章 奔襲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六十四章 分歧第四百七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五百三十五章 張紘第四百六十二章 定匈奴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長安秋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六十三章 風雪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十一章 堅定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