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

趙普認真聽着,一直到趙承宗講述完,老臉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依舊犀利的眼神中透露出少許深刻的思考。

口乾舌燥的趙承宗忍不住喝了口茶,小心地看着老父,逐漸沉默了下來。事實上,對於地方上的一些亂象,趙普還在任上之時,便早有察覺。

只是,那時候,形勢尚好,趙普也重在維穩,稅賦上繳又正常,在監管上自然也就難免寬縱了些,僅僅打擊重點,並沒有進行一些太深徹的改革。

這兩年在江陰,對於縣鄉的爲政、土地、稅務,也默默觀察研究着,深入基層,瞭解也更深入,最大的感觸便是,官府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的情況,比起當年又嚴重了幾分。或許是這幾年大漢紛擾不斷,外部矛盾引發了內部矛盾,又或者只是過去隱藏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

尤其在稅收政策上,肆無忌憚的官員太多了,楚州這邊倘若果如趙承宗所言,那還有些底線與分寸,而江南之地,本就富庶,是大漢財稅重地,常受朝廷關注,地方官僚的做法也不敢太過分,還勉強能夠維持下去。

然而,其他道州呢?那些窮山惡水、偏遠州縣,又是怎樣一種狀貌呢?顯然不容樂觀,要知道,過去處置的恣意妄爲、魚肉百姓、殘商虐民的地方官僚,大部分都屬於貧窮、偏遠、落後地區。

窮山惡水出刁民,同樣也出刁官酷吏,經濟發達地區的官僚們,多少還會維持一些體面,可供他們攫取的資源也更多,治下士民的承受能力、抗風險能力也更強,如此方纔達成一個相對平衡。

從去年開始的吏治整頓,反貪除惡,除了造成已經發生的那些混亂之外,但積極的一面也同樣體現出來了,清除了一大批貪官污吏,解決了一大堆地方蛀蟲,很好地震懾內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

但是,趙普同樣也意識到了,如今的地方現狀還需要改變,地方官僚們必須得到限制,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甚至“有法可依”地搜刮盤剝,以眼下呈現的社會發展趨勢,早晚會出問題的。

眼下富庶地區,尚可綏靖,但倘若再放任不管,只怕用不了多久,連這些富裕之鄉的,都要被貪婪的權貴、官僚、地主們搞得天怒人怨了。

而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管,傳統的治貪、除惡,御史監察,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像剛剛發生的運動式的清洗,顯然是不能作爲常規手段的。

思來想去,哪怕同樣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從制度着手改變,革除舊弊,完善制度漏洞,從律例上約束權貴,限制官僚權力,保護農民,是一條不錯的解決路徑。

時下的大漢大漢社會生產力,比之前朝,又有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農牧漁業生產,還是商業發展,其活力都遠超歷朝歷代。

冶煉、紡織、農牧業技術,也有了顯着的提高,即便溫飽依舊長久困擾大漢百姓的一個大問題,但活下去的可能確實是提高了的,底層老百信獲得的機會,也相對更多,再不濟,還有出海闖南洋這條路。

然而,社會大發展的同時,佔據主要統治地位的權貴們的墮落速度,也是超乎想象,幾乎與社會發展進步速度同步。

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爲了統治需要,延長國祚,改革也勢在必行。有些事情,底下人可以妥協,可以得過且過,但皇帝不能。

沉思良久,趙普忽然對京中甚囂塵上的劉皇帝改制舉措,又有了一些認識與體悟。劉皇帝老了,爲何還要頂着那些勳貴、官僚的壓力,冒着得罪天下地主豪強的風險,一定要進行財稅改革,說到底,還是不想再放任地方胡來,對於大漢現行制度中明顯的缺陷,必需要完善。

過去不動,是因爲沒嚴重到那個程度,還能勉強過着走,如今要大動干戈,也是不得不變。時至如今,即便不放任自流,哪怕維持現狀,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弊端、禍害、矛盾,也只會逐漸加深加重,直到無法壓制,徹底動搖朝廷的統治。

另一方面,這些事情,也只有劉皇帝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威望去推動改革,若是把問題留給後人,要想改變,實在太困難了。

太遠的不說,即便是眼下那三十年之太子,也是難有作爲的。在趙普眼中,太子堪爲一守成之主,能夠蕭規曹隨,遵從現行政策制度,沿着既有軌道前進,但要他做大的變革,也是很難的。

劉皇帝的改革初衷,爲江山社稷,爲子孫後代着想,其中有多少是真正體諒黎民,顧念百姓,這是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思索間,趙普腦中也逐漸形成了一些想法脈絡,雖然有太多都屬他個人判斷,但心中已然有了初步打算。剩下的,還得回京之後,與劉皇帝交談之後,再作區處。

過去,劉皇帝都那般難以捉摸,如今時隔兩年未見,劉皇帝與朝廷又有什麼大的變化,可不是待在江陰接收的一些消息就能完全搞清楚的,還得慎重。

當然,自始至終,趙普都認爲,劉皇帝召他回京是要重任相托的,否則吃飽了撐的,千里相召來折騰他這把老骨頭。

“你這楚州,每年可支配的財稅,大概是多少?”良久,趙普回過神,再度問道。

聞問,稍顯猶豫,趙承宗還是實話實說:“約三十萬貫......”

“呵呵!”一聽這話,趙普便不禁感慨着笑了:“朝廷道司給你們定的稅額,可只有三十一萬貫啊!這稅制,不改行嗎?”

聞言,趙承宗默然。地方上的收入,來源實則很廣泛,除了兩稅正稅之外,日益繁榮的商稅也是大頭,再加上職田產出,官府經營的一些產業如鹽鐵、茶葉、棉花、糖等,即便被財政司劃去一大塊,剩下的也足夠吃飽喝足了。

在地方財稅上,不透明的地方太多了,蠅營狗苟、腌臢腐敗的情況也太多了。而楚州這邊,至少沒有像有些地方,巧立名目,想方設法搞錢、搞糧,即便是額外攤派,也有一個限度。

不過,即便如此,這樣的情況,對於曾長期擔任首相的趙普而言,也是有些難以接受的。他的立場,是天然站在中樞的,要維護朝廷的權威,過去在行政監管上或許有些保守的妥協,但這也是有限度,一旦突破了底線,那也是不能容忍的。

擡手在空中點了點,趙普很想斥責一番,然而話到喉頭,又不知說些什麼纔好了。並不因爲趙承宗是他兒子,換個其他州官也一樣。

想了想,趙普有些嚴肅地道:“兩件事情,你要做好準備,其一,把楚州過往的財稅賬目理順,那些不依規合法的事務即行取締;其二,楚州所擁土地要搞清楚,不論是耕地、棉田、果林,都要詳細記錄在冊!”

一聽趙普這番叮囑,趙承宗表情立刻鄭重起來,望着趙普,欲言又止,終於道:“父親,有一事兒一直想問!”

看了他一眼,趙普道:“你是想問,我被召回京的原因吧!”

趙承宗點點頭:“正是!難道......”

“你猜得不錯!”趙普乾脆地點點頭:“如不出意外,陛下應該是會重新啓用我了!”

趙承宗面色微變,有些憂慮道:“京中之事,兒也有所耳聞,倘若成行,只怕困難重重,惹人敵視啊!”

迎着着趙承宗關切的目光,趙普澹澹一笑:“我這輩子,受人針對敵視,攻訐中傷,還少嗎?如今年逾花甲,早已看澹世事,又懼些許俗擾!再者,若我在江陰默默無聞,了此殘生,也就罷了,既然陛下相召,但有差遣,我還能拒絕嗎?”

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52章 面聖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40章 封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693章 安西王第141章 納降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43章 不自知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695章 袁家莊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13章 日常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54章 病虎獠牙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99章 還債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5章 在滑州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40章 農民苦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470章 分封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58章 善後第82章 不手軟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6章 軍中俊才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06章 誘惑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97章 新山陽第286章 宗室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7章 西京風波
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52章 面聖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40章 封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693章 安西王第141章 納降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43章 不自知第25章 李史合謀第1695章 袁家莊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13章 日常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54章 病虎獠牙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99章 還債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5章 在滑州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40章 農民苦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470章 分封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58章 善後第82章 不手軟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6章 軍中俊才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06章 誘惑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97章 新山陽第286章 宗室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7章 西京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