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躊躇滿志

bookmark

“陛下已然決定西巡榆林了?”從楊業的口中聽到點重要信心,王審琦精神一振,問道。

楊業頷首,表情流露既有期待,更顯嚴肅,應道:“已然決議了,昨日就收到詔令,陛下與遼主會獵已然結束,御駕業已起行!”

“會獵已然結束?”王審琦語氣中帶着驚訝:“就這般結束了?”。

注意到他詫異的表情,楊業也不由得笑了,說道:“不然呢?漢遼兩國雖時有摩擦,但終究相互剋制,承平十載,關係輕易不會惡化。再者,此番陛下邀之,本爲君主敘談,以彰兩國之誼,會見活動結束,各自散去,也屬正常......”

這就是楊業成長的地方,若是換作從前,讓他說出這樣言不由衷的場面話,也屬爲難了。

對此,王審琦則微微感嘆,神情有所放鬆,說道:“原以爲,這會是漢遼之間新一輪大戰的開端!”

事實上,在此前的會獵準備期間,不只是山陽境內的漢軍,東面的燕山,南面的河東,西面的榆林,都有所整備,基本是按照出徵做準備的。

不只是邊地的官民,就是大漢軍隊之中,許多不明情由的將士,也都以爲兩國要開戰了。如今,會獵安全和諧完美落幕,這籠罩在邊境上那陣晦暗不明的烏雲也就跟着散去了,緊張了近二十日的氣氛也得到緩解。

當然,這對於一些期待作戰,渴望立功獲爵的將領而言,就難免失望了。這其中,自然就包括王審琦了。

王審琦爲人純謹厚重,馭兵有方,很受麾下愛戴,在軍中名聲很好,也富有政治眼光。他並不能算是一個好戰者,比起王彥升、郭進等將領,完全是個溫和派,但這些都不影響他對沙場建功的渴望。

原因也不復雜,還在於他那個內黃侯的二等侯爵。以大漢如今的爵位體系,王公屬於頂級,名額較少,諸等侯爵纔是比重最大的,屬於中堅集團。

而王審琦在受封的侯爵中,不論軍功還是資歷,都屬於相對薄弱的。很多時候,再努力踏實,沒有出衆的表現,沒有耀眼的戰績,那他的功勞就會被人忽視。

王審琦就是這樣,因爲不夠矚目,在受封之後,自然少不了來自旁人的非議與中傷。王審琦也不是泥捏的,也是有脾氣的,沙場宿將,領兵二十多年,沒有那麼地溫良恭儉讓。

哪怕爲了給自己正名,也期待一個建功立業的時機,調任榆林道,也算是劉皇帝給他的機會。開寶年來的幾次征伐,沒能趕上,作爲長戍邊關,經常與契丹人打交道的將領,他的目光自然只有放到北方的強鄰身上了。

因此,此前收到來自行營的示警備戰時,王審琦心中是充滿了期待的。

“可惜了......”只是如今,戰爭的陰雲還是散去了,王審琦不免心情複雜。

楊業是能夠體諒王審琦心情的,不只是戰友之間的情誼,而是王審琦遇到的問題,套在他身上也是一樣的。

楊業這個新興郡公的爵位,引起的爭議同樣一點都不小,比如王彥升那廝,雖有倚老賣老之嫌,但也反應出了一些老將老帥的真實心理。攀功爭爵,利益地位之爭,這種事情永遠也避免不了。

說到底,還是楊業太年輕了,如今都還不滿四十歲。在大漢當下,因功封爵的,也唯有楊業這一個四十歲以下的公爵。此前,感受到皇帝對自己的偏愛,楊業還曾主動上表,希望能降爵,以打消非議。

結果嘛,得到劉皇帝一份十分“嚴厲”的斥責。名爵之重,從無輕授,豈能你楊業說推就推的?直接質問楊業,是覺得他這個皇帝授封不公,還是對自己的功績不自信,問他何以自輕自賤,爲一些嫉妒輿論所左右。最後,乾脆說,你楊業自論己功,覺得當授何爵,劉皇帝直接同意。

雖然措辭嚴厲,語鋒逼人,但劉皇帝那種幾乎毫無保留的信重,也使楊業萬分感動,再沒有於爵位上有任何多餘的反應。但心中可牢牢地記着,他不想靠熬資歷,等時間流逝,等他年紀上去了,再消除那些異樣的聲音與目光。

注意到王審琦的表情,楊業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道:“此番雖然未能戰起,但漢遼之間的戰爭,終不可免,陛下北伐之志也從來爲打消過,仲寶終有奮武之時!”

“我也明白!”王審琦也點了點頭,拍了拍自己腰間佩劍,說道:“北伐大戰,倉促不得,大漢還未完備,驟然起徵,成算也不大!再者,如今這個時節,利敵不利我啊!”

楊業也感慨道:“是啊!根據樞密院給各道的行文,還當以厲兵秣馬,積蓄力量爲主,南征之戰,持續的時間雖不長,但消耗的國力可一點不少,還需緩解時間,做足積累!”

“以陛下歷來謀定而後動的風格,還得等啊!”王審琦說。

楊業微微一笑:“不過,榆林的備戰操訓成果,也可趁此機會,接受檢閱,展現於陛下面前!”

“眼下,維持治安,做好迎駕準備,纔是首要之事!”楊業的表情逐漸趨於嚴肅,說道:“大漢二十七道,榆林成立的時間只在西南新設三道之前,有多少道州,都還未得陛下臨幸。此番,陛下不辭辛苦,跋涉北巡,轉到西北,更是對西北邊防的重視。

榆林作爲第一個迎駕的道府,我們更要打起精神,做好充足的迎駕準備,不能出任何差池。羅都部署也行文官署,要我們肅清治安,以免發生什麼擾駕的意外!”

“那些党項人,還得警告一番!”王審琦語氣強勢地說道。

“這倒也不用,做好我們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即可!”楊業搖了搖頭,說道:“陛下巡視,我們若是做得太多,反顯心虛,讓人誤以爲遮掩。陛下想看的,也該是榆林最真實的軍政情況!”

在體悟聖心方面,楊業還是很有優勢的。

“不過,有一件事,還需仲寶去安排一下!”楊業又道。

“將軍吩咐!”王審琦拱手。

“境內的幾個党項大部,其首領,一個不少,全部召集起來,隨同我們一起前往迎駕!”楊業說道。

“嗯!”王審琦應一聲,輕鬆一擺手:“此事易!迎接聖駕,也是彼等的榮幸,他們也不敢不應!”

“只是------”擡眼看了看楊業:“党項部族,還是歸屬州府管理,我們貿然插手,合適嗎?”

王審琦,也是一個有政治覺悟的將領。

聞之,楊業哈哈一笑,說:“吳公那邊,已與我商量過了,但去執行,勿需他慮!”

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10章 坦白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75章 按*不動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5章 襄陽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96章 天花板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7章 新政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50章 《桃蘭賦》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7章 耶律妃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15章 瀛州第276章 玉如意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91章 酬功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713章 機遇第351章 林邑國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6章 “座談會”第29章 太后的病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9章 寫得不錯!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2章 太子妃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37章 整編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27章 派系第118章 蒲陰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46章 驕將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2章 大朝會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5章 襄陽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9章 勸諫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
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10章 坦白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75章 按*不動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5章 襄陽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96章 天花板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37章 新政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750章 《桃蘭賦》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7章 耶律妃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15章 瀛州第276章 玉如意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91章 酬功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713章 機遇第351章 林邑國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6章 “座談會”第29章 太后的病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9章 寫得不錯!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2章 太子妃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37章 整編事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27章 派系第118章 蒲陰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46章 驕將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2章 大朝會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5章 襄陽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9章 勸諫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