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中秋

鄴都的戰況,於東京朝廷而言,分外揪心,自古圍城相持,久戰不下,對雙方來講,都不是好事。站在漢廷的角度,生怕出了什麼意外,爲城中鄴兵所趁,導致敗績。

這種事又不是沒有先例,當年後唐末帝李從珂坐困愁城,而一朝之間反敗爲勝,甚至直下洛陽,奪了皇位。當然,那是李從厚自己作死,幼兒持戈,爲庸臣所惑,操之過急,而至敗亡。兩者之間,並沒有可比性。

但是,朝廷諸公,顯然是被慕容彥超那一敗搞得有些神經緊張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想將這場仗打成一場持久戰,國庫實在消耗不起。並且,戰事不利的消息傳揚開,對大漢而言,當真是個壓力不小的考驗。

當然,在劉承祐看來,情況遠沒有朝堂諸公想象中的那麼危險,他們是自己嚇自己。通過前方戰報與身在前線的郭榮的私信可知,鄴城的局面基本牢牢掌控在漢軍手,雖進攻乏力,但杜重威也別想翻騰出什麼水花來。高行周老成持重,用他爲帥,是用對了。

但是慕容彥超......

提起慕容彥超,朝堂之上,最感尷尬的,估計只有皇帝劉知遠自己了。對這個弟弟,他真的有點怒其不爭,完全沒有領會到自己安排他副職高行周的意圖。

在陣前,上躥下跳,攪擾軍心不算,前不久還遞密報來京,彈劾高行周擁兵自重,請朝廷早作準備。劉知遠要是真昏庸點,受其蠱惑,這江山恐怕還真撐個半載就走下坡路了。

然而,對於慕容彥超,還是置之不聞,只是使人告誡之,同時降詔勉勵撫慰高行周。皇帝的顏面,有的時候,還真是挺沒道理的。

事實上,鄴都那邊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將帥的問題,朝廷安排的問題。但是經那麼一折騰,城下漢兵的銳氣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到眼下這個地步,哪怕換帥,都解決不了問題。

所幸,哪怕鄴都戰事不利,沒有什麼進展,朝廷的支持仍舊沒有減少,自東京,大量的軍需物資,仍舊通過運河向北邊輸送而去。同時,劉知遠沒有隔着幾百裡,對前線進行微操,催促攻城作戰什麼的。

前方戰事再焦灼,後方的生活還得過,再苟且,中秋佳節不能含糊。憑欄遠眺,吹夠了冷風,擦着泛紅的鼻子,劉承祐回府。

此時的周王府中,正處忙碌之中,僕人們張羅門庭,結飾臺榭,有劉承祐的叮囑,並未鋪張,不過畢竟是過節,再縮減,王府的排場總歸是要有些的。府中的洋洋喜氣,倒沖淡了些許劉承祐臉上的嚴肅。

“殿下,您回來了。”耿氏一身淡彩的衣裳,親自將劉承祐迎入堂中。

作爲劉承祐到如今爲止唯一的姬妾,以女主人的姿態,在府中張羅着。

“這些事情,讓李婆與府中管事去做,哪用你親勞?”劉承祐說了句。

“不妨事。”耿氏展顏一笑,美眸中秋波,幾乎要將劉承祐融化。

探手,輕輕地在她肚皮上摸了一下,劉承祐牽着其手,與其入得花廳。

大概前番韜光養晦,造人運動,耕耘不輟,不久前,耿氏被發現有了身孕。這個是件大事,對劉承祐,對皇宮裡的帝后,都有特殊的意義。耿氏肚裡的孩子,不論男女,可都是劉知遠與李氏的第一個內孫。

孩子,又是劉承祐的一個加分項。

大哥劉承祐比劉承祐大了不少,二十五六歲了,膝下竟無一丁半女。很早便娶了妻,姬妾也有幾人,可是無有孕者,實在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的身體出毛病了。

而耿氏有孕,前番更是引發了這個問題。然後,嗣君之議再度爆發,不過這一回,有聰明人想了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由劉知遠定下盟制,帝位傳承,兄終弟及。

聽起來,倒是個不錯主意,既完美化解了仍舊延續着的儲位的爭端,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同時兄終弟及,還能避免出現主少國疑、江山不穩的情況,簡直一舉多得啊......

然而,稍微想深一點,就知道有多不靠譜了。劉知遠傳劉承訓,劉承訓傳劉承祐,劉承祐傳劉承勳?劉承勳又傳誰?

根本經不起推敲,正常情況下,兄終弟及,絕對是取禍之道。湖南的馬楚就是這麼做的,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然後搞出了個“五馬爭槽”的典故。六月馬希範才死,如今馬希廣與馬希萼兩兄弟已經兵戎相見了。

進言將此條寫入祖制的大臣,不是愚蠢,便是別有用心,該殺。

廳堂上,也張掛着彩頭,佈置着秋花,分外雅緻。坐下,耿氏自婢女手中接過一盤糕點,自盂中淨手,拿起一塊,喂到劉承祐嘴邊:“二郎,這是新制的桂花糕,你嚐嚐。”

劉承祐瞟了眼,方方正正,亮黃亮黃的,賣相很不錯,散發着酥香,不大,一口可含。

“怎麼樣?”

“不錯。”

劉承祐的反應雖不夠積極,但得到了認可,耿氏也是笑靨展開,柳眉輕彎。

“準備準備,今夜隨我進宮赴宴。”歇了片刻,喝了口水,劉承祐對耿氏說道。

“是!”玉面之上,喜色洋溢。

望見在庭中支使着王府僕人的李崇矩,劉承祐想到了什麼,將之喚來問話:“東西都已送到各府了嗎?”

“按照您的吩咐,十二的時候,已然送至。”李崇矩躬身答道。

中秋佳節,這人情往來,是免不了的。此前,劉承祐命人置辦了幾十個禮盒,分別送往與劉承祐關係親近的朝臣府上,當然,最重要的是他那些舊部。禮物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就是些時令瓜果、物產,心意送到,也不虞別人說什麼閒話。

傍晚時分,拾掇一番,劉承祐便攜耿氏,進宮赴宴。宮內,也是張燈結綵,不過僅針對於仁明殿。以國事艱難,在李氏的建議,並未有大操大辦,只是叫上劉承訓這幾兄弟,進行一場家宴。對文武大臣,則下詔勉勵了一番,並自宮中分賞了一些秋食。

講道理,劉知遠這皇帝做得,很平庸,或許於民尚未有恩德,但自身倒是挺自律,基本沒有奢靡鋪張的舉動。治政方面,也算勤勉,然而,這大漢江山在他手中,仍舊如泥足巨人,邁步艱難。

說到底,還是用人的問題,並且,在簡政厲行,革除弊病上,劉知遠並不積極。

而朝堂上,“河東系”的那些將相,爭鬥不斷也就罷了。在這中秋,皇帝一家子都清簡慶節,外邊的大臣們,有不少卻是“喜迎佳節”,呼朋引伴,在府中飲酒玩月,好不熱鬧。尤以蘇逢吉、史宏肇爲甚。

就是一場家宴,劉知遠夫婦,劉承訓三個親弟兄,再加獨女永寧公主及其夫宋延渥,還要算上劉承贇這個養子,總共就九個人。

耿氏穿着一身命婦裝,自懷孕後,他被劉知遠封爲晉國夫人。畫着淡妝,有些侷促,與劉承祐大嫂、姐姐一道被李氏喚過去敘話拉家常。母以子貴,對耿氏,李氏顯然十分關心,私語間叮囑不斷。

至於劉承訓這幾兄弟,則聚在一塊兒,喝酒暢聊。劉承訓身體似乎恢復得差不多了,至少從外表看不出來,只是時不時地要咳嗽兩聲。

直到劉知遠至,近來心情顯然不好,不過也強露出個笑容,話不多,只是說了句:“國事不寧,一切從簡,莫嫌清苦。”

“不敢。”

“我們這一家人,有許久沒有這麼聚在一起了。”李氏嘆了口氣。

一家人在一起,也沒有刻意地去講什麼宮廷規矩,沒有那麼多束縛,就如普通百姓,閒談間便感受着親人間的溫馨氣氛。

兩名宮人,合端來一塊餅,餅如圓月,曰“小餅”,實際上就是月餅。小餅不小,李氏親自操刀,一家人分而食之,味道沒有太特殊,吃的是節韻與氣氛。

幾杯酒下肚,氣氛也就徹底放開了,話開始多了,劉承祐的表情比起平日裡都豐富了許多。

劉承訓飲酒略急,大嫂坐在他身邊,小聲地勸說,可是有點勸不住。大嫂長相算不得絕世佳人,出身小門小戶,但氣質溫婉,爲人賢惠,甚得其心。

大概是心有所感,劉承祐不禁對劉承訓勸道:“大哥,少喝點。”

劉承訓也朝劉承祐露出一道笑容,擺了擺手:“無妨,今日過節,高興。二郎,爲兄敬你一杯......”

劉承訓這段日子,心中也是憋着事,子嗣的事,挺糟心的。

劉承祐附和着,一飲而盡。酒是新開封的陳釀,味道醇厚,略甘。

抹了把泛紅的臉,劉承祐又主動去敬姐夫宋延渥。劉承勳那小子,被放開了管制,竟然跟劉承贇拼酒,沒幾杯下肚,便醉醺醺的,靠在養兄身上。宴間的氣氛,始終其樂融融的。劉知遠看着這一切,心態倒也徹底平和下來。

及至夜深,東京城中,各處仍舊佈滿了星星點點的火光,無論是高門貴族,還是尋常百姓,基本都聚在一起,賞月聊天,相互慰藉。絲篁笙竽之聲不絕,坊間長聞,閭里兒童嬉戲的聲音。

不管日子如何苦抑,都是明日的事了......

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94章 善後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章 臺懷之事第31章 送行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10章 剋制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42章 戰後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56章 彌月之喜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25章 頌公亭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89章 燕王南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91章 暗箭第36章 西面來人第56章 是非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80章 過鄴都第159章 還朝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42章 戰後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5章 制舉進展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5章 春闈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95章 大洗牌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2章 不手軟第175章 在滑州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98章 追捕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95章 楊邠案(3)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56章 遺澤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56章 腹心之談第92章 萬歲殿宴第78章 滄州府
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94章 善後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章 臺懷之事第31章 送行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410章 剋制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42章 戰後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56章 彌月之喜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25章 頌公亭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89章 燕王南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91章 暗箭第36章 西面來人第56章 是非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80章 過鄴都第159章 還朝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42章 戰後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65章 制舉進展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5章 春闈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95章 大洗牌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2章 不手軟第175章 在滑州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98章 追捕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95章 楊邠案(3)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56章 遺澤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56章 腹心之談第92章 萬歲殿宴第78章 滄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