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重返晉陽

立秋之際,就在羊頭山腳,劉皇帝帶着隨行人員,舉行了一場嚴肅的祭奠儀式。雄渾而厚重的禮樂之聲在山下回蕩,告慰着那些死難的英靈。

祭奠儀式結束後,劉皇帝帶着人登山,親自踏足當年激戰的戰場。二十多年下來,足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年的戰場,也只剩下少許簡陋的遺蹟,只能憑着模糊的記憶去對照當年的景貌。即便如此,隨着歲月流逝,僅剩的那點痕跡,也將被茂密的植被所覆蓋。

“可以在此立一座廟,讓當地官民照料着,逢時供些香火,也算朕與朝廷的一份心意!”簡單地逛了逛,劉皇帝吩咐着。

“臣稍後即行文高平縣,今冬之前,便把廟立起來!”侍駕在側的李國舅當即應承道。

“不要大興土木!”瞥了李業,劉皇帝不忘叮囑。

“是!”

“草木森森,難忘當年景象!”劉皇帝不禁感慨道:“當初那耿崇美,也算給朕上了一課,至少讓朕明白了,凡事,還得靠實力說話!”

“陛下,臣猶記得,當年受命擊敵,那時候,何等意氣啊!”孫立作爲隨行公卿之中的一員,也參與了那一戰,此時也是有感而發。

作爲劉皇帝早期麾下的一員宿將,孫立沒有太過出衆的能力,全憑一身蠻勇,再加聽話,始終擔任着禁軍的高級將領。不過,隨着年歲漸長,氣力日衰,當年那個桀驁的指揮使,也進入遲暮狀態了。

“孫立,朕還記得,當初爲斬將奪旗之功,你那侄兒孫含與楊業,還有一番爭執啊!”劉皇帝神情間流露出一抹追憶的神色:“欒城大戰,盤腸死戰,死得壯烈啊!”

“有勞陛下還記得老臣那侄兒!”提及此,孫立的老臉間也浮現出感傷,嘆息着應道。

“孫含的表現,同樣讓朕感觸良多!”劉皇帝問道:“孫含可有子嗣遺世?”

“可惜我那侄兒,活了二十年,連女人的滋味都沒嘗過......”孫立搖搖頭,說起了葷話,言罷,注意到身邊人的目光,反應過來,趕忙請罪:“臣斗膽失言,請陛下治罪!”

“哈哈!”劉皇帝自然不會在意,道:“你這話實在,朕恕你失儀之過!”

孫立接着道:“老臣把次孫,過繼給孫含了,延續他那一脈。老臣頭頂這頂冠,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啊!”

“記一下,回京之後,給孫含之後,加以賞賜,爵職難封,錢糧就多給些!”劉皇帝朝着太子劉暘吩咐着。

“遵命!”劉暘應道。

而聽孫立一口一個“老臣”,再注意到他鬢角的白髮,劉皇帝說道:“時光易逝啊!你也老了啊!”

孫立從軍中退下來,也有些年頭了,當初就是因爲年高疾犯,從而請辭。當然,或許也因爲看到了軍中更新換代的大勢。孫立道:“不得不服老啊!”

又欣賞了一會兒周邊的景緻,劉皇帝道:“河東出兵的老人,也日漸凋零了,朕如今在此,只可惜衛公已逝,薊公早亡,英公病篤,韓通留守,楊業在邊,只有你孫立,在此陪朕唏噓啊!”

“對了,李萬超如今就在潞州任職吧!”劉皇帝問道。

在早年的“周王系”將領中,李萬超不能算是最有名的,但也屬於中堅力量,他當初率領的肅然銳軍,也立下了累累戰功。

當年,自豐州那邊退下來後,劉皇帝準他在太原歇養了兩年,後來又起復,授潞州刺史。如今,李萬超已經六十六歲了,老而彌堅。

聽劉皇帝問起,劉暘主動答道:“九原侯行軍打仗,開疆拓土,是員能將,這治理州縣,恩養百姓,則是一名幹吏。潞州任上的這幾年,官聲口碑,十分不錯,臣聽聞,民間有‘李恩侯’的稱呼......”

“老來不易啊!”劉皇帝不由笑了,四下看了看,指示道:“起駕吧!着人通知潞州,不必迎駕,讓李萬超來行營即可,朕要見見他!”

“是!”

......

御駕北行,過潞州北上,基本沿着當年劉皇帝率軍南下的路線,等於重新走了一遍。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道路交通,都得到了極大的完善,破損狹窄的也經過休整。

不過,再怎麼變,還是有些熟悉的景象。當然,這一路,也少不了逗留,劉皇帝也產生了諸多的感慨與追憶。等劉皇帝抵達太原時,已經是七月下旬了,秋意也漸濃。

畢竟是龍興之地,受到朝廷的重視可一點都不少,晉陽雄城,仍舊屹立於汾水之畔,經久不朽。距離上次駕臨此地,也有整整十三個年頭了,還是前次北巡的時候。

說起來,這些年劉皇帝數次出巡,到過不少地方,然而再遊一次太原,間隔就這麼多年。顯然,以大漢如今的版圖,他想要踏遍大漢道州的想法,最終也只能成爲一種願望。

河東乃是三代王朝的龍興之地,從後唐、後晉,再到如今的大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他成爲了李、石、劉三家爭霸天下最深厚的根基。

但是,前者也提過,持續的出擊,產生了三代王朝,也幾乎耗盡了一兩代的潛力。到高祖劉知遠問鼎天下時,幾十萬軍民遷入河南,幾乎使用河東進入了半個世紀以來最衰弱的時期。

到如今,許多京畿百姓,籍貫雖然改了,但都來自河東,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劉崇當政時期,河東的發展受限極大,哪怕把南邊的河中、晉、絳等地算上,全道人口也不足二十七萬戶。

直到劉崇解職釋權,朝廷直轄河東,其恢復發展速度這才正常,再輔以朝廷的扶持,十七年下來,河東也終於再現往日的繁榮富庶。

尤其是晉中盆地之間,更是物阜民豐,人煙稠密,北接山陽,南連河洛,東通河北,雖然在地形地勢上處於一種“包圍”中,但在大漢中北部,河東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地位,都得到了加強。就如太行一般,河東就是大漢帝國的脊樑,鼎足輕重。

根據前次的統計,河東全道,人口已然攀升至五十三萬戶,比起當初足足翻了一番。而其中,太原府所轄,就有七萬餘戶,晉陽就是一座超過十萬人口的大城。

倘若給如今的大漢城池按照政治、經濟、人口比重做個排名,晉陽也是能夠擠進前十的。

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54章 聘納郭女第65章 選擇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84章 示警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93章 楊邠案(1)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48章 老皇帝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9章 百年大計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86章 雍王回京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98章 封禪之議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37章 整編事第2章 王、鄭二公第37章 回鶻使者第78章 三百與十萬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5章 見聞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1章 高麗國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75章 少林寺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29章 遊市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06章 誘惑第406章 調任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47章 視察第77章 間策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68章 西縣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379章 蕭思溫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章 鼓譟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06章 誘惑
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54章 聘納郭女第65章 選擇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84章 示警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93章 楊邠案(1)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48章 老皇帝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9章 百年大計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686章 雍王回京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98章 封禪之議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37章 整編事第2章 王、鄭二公第37章 回鶻使者第78章 三百與十萬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5章 見聞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1章 高麗國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75章 少林寺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29章 遊市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106章 誘惑第406章 調任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47章 視察第77章 間策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68章 西縣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379章 蕭思溫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章 鼓譟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06章 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