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戰後

bookmark

昌平北城,旌旗龍仗,獵獵而動,呼呼作響。劉承祐滿面凜然,身軀如同一棵松木,挺拔屹立着,秋風吹得龍袍直顫,卻無法動搖他身形半分。

“官家,秋寒風涼,你已站了近四個時辰,實有傷聖體,莫若先休息一陣,小的在此替你看着,待有軍情,必從速稟達!”一旁,看着皇帝鼻子被風吹得通紅,張德鈞十分關切地說道。

張德鈞幾度猶豫,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進言,作爲皇帝的忠僕,見他這不愛惜自己龍體的行爲,甚感心疼。

而果然,劉承祐很乾脆地搖搖頭,固執道:“不用!”

劉承祐是心有所感,南口的戰事快結束了,四個時辰都等下來,還差這一二小時?此時的昌平城中,只剩下五千軍民了,因爲得知追敵剩下的人,都被派出去,由安守忠、韓徽率領,前去加強追殲了。

此時的漢帝身邊,防禦可謂薄弱,如果有一支遼軍精銳,能夠對昌平發起突襲,那麼雖然無法徹底扭轉戰局,卻能給南口遼軍的大舉撤退,爭取更多的空間。

可惜,並沒有,而且劉承祐始終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終於,在未初時分,數騎飛馳而來,領頭的禁軍軍官,以一個十分矯健的身姿,輕鬆落地,快速登上城樓。

來人是李守節,安守忠領軍北上之後,被劉承祐派去觀察戰情,隨時通報變化。此番,他親自回來了,劉承祐表情動作都顯激動,不待行禮,直接問:“戰事已經有結果了?”

李守節拱手道:“回陛下,遼軍已然敗退,撤往居庸關,柴樞密與趙都帥正領軍銜尾追殺,陳留王與諸軍正清剿殘敵,慕容都帥亦領軍趕至......”

聞之,劉承祐不由嘆了口氣:“遼軍逃了多少?”

語氣之中,雖有所可惜,但並沒有發怒。二十萬的遼軍,想要全殲,談何容易?歷來大兵團作戰,想在野戰中將敵人全殲,還是騎兵爲主,機動能力極強的遼軍,這幾乎是妄想。

在南口戰況不斷南傳,得知遼軍牢牢佔據山口之後,劉承祐就已經有所預料了。不是追殲的漢軍將帥指揮不夠得力,官兵作戰不夠英勇,也不是慕容延釗來得太慢。

事實上,在遼軍保證後路的情況下,即便慕容延釗大軍提前趕到,也至多再造些殺傷。就一個問題,漢軍也難以完全施展開。

而劉承祐這邊,雖然是按照全殲去策劃安排的,但對此,劉承祐還真就沒有抱太大期望,只欲儘量給遼軍多造些殺傷,減其兵力,弱其實力,纔是主要目的。

對於漢軍最有利的情況,是兩方混戰纏鬥,檀州之師趕來,一錘定音,而後追亡逐北。但是,交鋒那麼久,遼軍也不是蠢類,從其反應過來,提前撤退開始,漢軍就只能努力應對了。

面對皇帝的問話,李守節答道:“陛下,遼軍橫屍數萬,不可計數,追亡殲敵,猶在進行,雖然未全殲,卻也重創之!”

“諸軍傷亡如何?”劉承祐又問。

這下,李守節沉默了,面色凝重,有所遲疑。見其狀,劉承祐當即對候在一旁的張德鈞道:“傳諭,備馬,朕要去南口!”

“官家不可啊!戰事尚未完全了結,莫若等肅清之後,再行臨幸!”張德鈞趕忙勸阻。

劉承祐眉頭一擰,瞪着他:“要朕說第二遍嗎?”

“是!”張德鈞不敢直視劉承祐的眼睛,感受到意志堅決,只能應承下來。

劉承祐則邁開步子,走得有些急,一個踉蹌,差點摔倒,還是張德鈞眼疾手快,把他攙住。站得太久,少有走動,腿都僵了,於是,等劉承祐出城往南口時是坐的車。

自昌平往北,一路走觀,隨處可見戰爭的痕跡,旗幟、甲冑、屍體、鮮血、馬畜,構成一副慘烈的戰場畫面,一場鐵馬金戈的宏大場景似乎在腦海中浮現。

當然,劉承祐能夠看到的,是那背後的殘酷性。一路所見,暴屍荒野的,可有不少漢軍的士卒,這一場仗,漢軍的死傷同樣不小。

等車駕趕到南口,纔是真正的修羅地獄,殘肢斷臂,屍山血海,整個南口似乎都被染成了一片紅色。

劉承祐經歷過的戰場確實不少了,但如此觸目驚心的場景,還是頭一次見到,哪怕一顆心早已被磨礪得心如鐵石,此時也難免生出些感慨。

這一仗,打得太過慘烈了。南口之外的殘敵,基本被肅清,山緣往內,居庸道間,隱隱還有殺聲未止。

慘烈的戰場,讓人的心情都不由壓抑,走下馬車,踩在被血水泡軟的土地上,劉承祐不禁悵然。皇帝一身明黃的服色,十分顯眼,但是,沒有振武,沒有歡呼。

張德鈞跟在劉承祐身邊,見到這副場景,臉色發白,面容繃得緊緊的。在將帥的安排下,軍隊、民夫,已然開始修整,並打掃起戰場。

檀州來的軍隊,沒能趕上最關鍵的戰鬥,卻能幫忙料理後事,看押俘虜,收攏逸卒,救治傷兵,收繳武器、旗甲、牲馬......

最先前來拜見劉承祐的是慕容延釗,昨日,他收到天子詔令,得知南口軍情時,密雲纔剛剛安定下來不久。將士都沒有休整多時,不過,慕容延釗是個有大局觀的統帥,沒有多少猶豫,即降下軍令,移師西向。

隨着慕容延釗趕來的,有十萬人馬,爲求進兵速度,是輕裝簡行,除了必備的武器之外,每人僅負三日口糧。連夜行軍趕路,中途只歇了兩次。

“卿星夜趕來,一路辛苦了!”見到慕容延釗臉上濃濃的風塵之色,劉承祐說道。

對此,慕容延釗語氣中透着可惜,道:“臣這一路,是竭力趕路,終究沒能及時趕到,殊爲可惜。誤了軍情,還望陛下恕罪!”

掃了眼周遭,慕容延釗繼續道:“若論辛苦,實不敢與陳留王及南口將士相提並論!”

劉承祐欣賞慕容延釗,除了他的統帥才能,就是他素來的謙懷品質,多識大體。聞之,劉承祐當即揚揚手,勉勵道:“卿不必掛懷,檀州之功,勳勞卓著,軍未至,對南口戰局的影響卻不小。遼軍之所以急於撤軍,與我軍可趁之機,就是因爲忌憚你們。如果不是因爲你破了檀州,南口的戰局會發展成什麼局面,猶未可知!”

慕容延釗對此,心裡門清,但嘴裡,還是謙虛地應道:“陛下謬讚了!”

“還有一事,需向陛下稟報!”慕容延釗又道。

“直言無妨!”劉承祐看着他。

慕容延釗說:“趕到南口前,臣令李重進、慕容延卿統軍一萬,變道北向,襲擊得勝口去了!”

聞之,劉承祐眉毛一挑,深深一嘆,衝慕容延釗感慨道:“遼軍精兵,多集於此,關隘空虛。如果功成,縱遼軍尚有餘衆,居庸關他也守不住。卿之眼光,洞觀全局,先見之明啊!”

如果順利的話,李重進軍搶佔得勝口,走山道北出北口,襲取儒州縉山縣,那麼,等於在遼軍的側腰楔入一根釘子,西可迫懷來,南可逼居庸關,遼軍的局面,會更加尷尬。

“陛下,陳留王來了!”這個時候,有禁衛軍官前來通傳。

“快請!”劉承祐趕忙道。

很快,安審琦帶着幾名將領,前來謁駕。此時的安審琦,眼窩深陷,老眼佈滿血絲,面上的疲色幾乎凝成水,就這不到兩日夜間,兩鬢的斑白又明顯加多了幾分。

見到安審琦,劉承祐直接上前,用力地握着他粗糲而冰涼的雙手,鄭重道:“陳留王辛苦了!”

“老臣不敢言苦,辛苦的是堅持作戰的將士們!”安審琦聲音沙啞道。

聞之,劉承祐肯定地點了點頭,大聲道:“此番破遼軍,南口諸軍,當居首功!”

又瞧向跟在安審琦身後的幾名漢將,一身的鐵血之氣,人人帶傷,沒有例外。

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3章 豪強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6章 遺奏十條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94章 減稅難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0章 小市民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8章 下獄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92章 劉銖案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96章 缺人了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61章 “龍宮”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03章 郭王會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6章 遺奏十條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65章 君臣相宜第50章 喜訊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3章 有詩云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4章 病虎獠牙半島史話·桓王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20章 折家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9章 韓常案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
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3章 豪強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6章 遺奏十條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94章 減稅難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0章 小市民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8章 下獄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92章 劉銖案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296章 缺人了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361章 “龍宮”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03章 郭王會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6章 遺奏十條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65章 君臣相宜第50章 喜訊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53章 有詩云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54章 病虎獠牙半島史話·桓王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20章 折家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39章 韓常案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