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公府家事

日暮,秦國公府。

平坦石板路上,緩緩駛來一輛馬車,發出的響動,在這寧靜的裡坊間顯得極其清晰。侍衛扈從,鹵簿儀仗的規格明顯很高,至府門前停下,門前的衛士見狀,則麻利準備迎候。

車駕的主人,自然是回府的秦國公劉煦了。踩着矮凳下車,落地後停頓了一下,太陽還未徹底墜落,懸於西垂,發出一陣陣絢麗的光芒,明豔的晚霞鋪滿天空,美麗而多彩,今日確有個不錯的天氣。

呼吸了幾口新鮮空氣,頭腦似乎也清醒幾分。劉煦已然快二十四歲了,仍是一個年輕的歲數,但身上不見一絲年輕人的意氣,面目之間盡是沉穩,滴水不漏。

主人回府,影響到的幾乎是整座公府,畢竟府內上下一切都是圍繞着他在運轉的。不管是前庭還是後院,都進入了一種“高度警戒”的狀態,劉煦實則並不喜歡這種招搖的感覺,哪怕是在在即的府中,但是,作爲皇子國公,出行回府都有其禮儀規矩,府內人按照禮制來,他也不好責備什麼。

“恭迎殿下回府!”堂間,夫人白瑛親自伺候劉煦,幫他解去朝服與帽冠。

“夫人不必多禮!”落座,接過侍女奉上的熱茶,劉煦簡單地抿了口,方纔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夫人身上。

白氏乃是帝后給他挑的結髮之妻,名門所出,大家閨秀,成婚也已多年,要說有怎樣的琴瑟和鳴倒也不至於,但孩子都生了兩個了,感情總歸是有一些,對於劉煦而言,白瑛是他的“功臣”,對他也十分尊重。

“不知夫君今日早歸,飯菜尚未備好,還需等待一段時間了!”白瑛就是一個溫婉妻子,收好袍服,交給一邊的侍女,然後對劉煦道。

“無妨!”劉煦身體放鬆了些,但眉宇間明顯露出一抹疲憊,笑應道:“近來衙署中事務繁重,如今總算有個間歇,我也能多謝閒暇了!”

大漢的理藩院,成立的時間並不算短了,其職能在於管理國內異族大小事務,協調諸族關係。在過去,幾乎是個小透明般的部門,但隨着大漢屬地擴張漸廣,吞併招撫的民族漸多,理藩院的作用也就逐漸體現出來,權力也在加重,如今也是朝廷各部司中的實權部門。

而作爲理藩院的首腦人物,劉煦肩負重責,自然少不了忙碌。尤其前段時間,朝廷對大漢內部諸多族羣勢力,進行系統整體的梳理與調和,劉煦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六西年紀雖輕,但得益於劉皇帝的培養,又不乏實際的爲政經驗,再兼趙匡讚的輔助,處理起這些紛繁冗雜的民族事務來,卻也越發得心應手。

前次外蕃大會成功落幕,其中就有他不少心力付出,是他一份拿得上臺面的政績,也得到了劉皇帝的認可與褒獎。

“你這段時間,也確實辛苦了,也該休養一陣子了!”注意到夫君神情間的疲憊,白氏關懷道。

“多謝夫人關心!”劉煦笑容依舊,卻搖了搖頭,有些固執地應道:“爲朝廷做事,些許辛勞又算得了什麼,不辜負皇父信任,不耽誤國家大事,纔是最重要的!”

聽其言,白氏喟然一嘆,也沒再勸,做夫妻也快七年了,並沒有“七年之癢”的危機,她對劉煦的瞭解卻也是深刻的。

自家夫君,聰敏智慧,寬容大度,爲人如溫玉,是個翩翩君子,但其骨子卻是爲外人所不知的固執與驕傲,很多事情,是她這個枕邊人都勸不住的。

“那倆小子呢?”讓白氏坐下,劉煦轉變話題問道。

“文源被叫進宮中去了,適才宮中也來人,今夜留宿垂拱殿陪陛下!”白氏答道。

聞之,劉煦嘴角下意識地綻開一點笑容,而後看着白氏,道:“以後,多帶他們進宮走一走,多去垂拱殿、坤寧殿問安,多讓爹孃多見見孫兒,他們也會高興的!”

“是!”白氏並沒有興趣去猜測劉煦的用心,也不敢去揣測,只是乖巧地應道。

劉煦如今有兩子一女,其中長子劉文淵、次子劉文源,都是白氏所生,劉文源如今才三歲,時不時的,劉皇帝就會召進宮中。

“倒是文淵......”白氏欲言又止。

“怎麼了?出了何事?”劉煦面色不變,語氣微沉。

“今日出府遊市,在街上偶遇一惡狗脫繮,受了些驚嚇......”白氏的語氣中也帶有少許氣憤:“回府哭了許久,方纔安撫下來!”

“有這等事!”就這在剎那間,劉煦的雙目中閃過少許冷冽,也不喝茶了,徑直起身:“走帶我去看看他!”

劉文淵乃是天家長孫,過去也享受着他爹的待遇,在劉皇帝那裡十分受寵,隔代總是更親的,劉皇帝也沒能免俗。

劉煦前往探望時,已然醒來,所幸護衛得力,確實受了驚嚇,小臉上還帶着少許淚痕,但見到父親,又是活蹦亂跳的,還興致勃勃地向劉煦描述着那惡狗的兇惡。

也安慰了一番,回到書房之時,劉煦的表情陰沉得可怕。劉煦的書房,裝飾並不華貴,但極有氛圍,空氣中都瀰漫着書香,很安靜,給一人一種寧寧安詳的感覺。

但作爲公府的管事,卑敬地立於其間,見着書案後臉色陰沉的劉煦,心頭也不禁忐忑。劉煦也沒有端多久的架子,思索一陣,直接問道:“文淵之事,情況究竟如何,可曾調查清楚?”

聞問,管事立刻道:“回殿下,小的已察問清楚,只是南城一富商之子,攜狗過市,欲行比鬥,惡狗脫繮驚到了大公子!”

“其中沒有什麼蹊蹺?”劉煦面無表情,眼神中不免懷疑,問。

管事答道:“小的有仔細查問,應當只是意外!”

聞之,劉煦沉默了一陣,冷聲道:“天子腳下,首善之區,還有這等攜惡狗招搖過市之人?當年張從德之事,這是又重演了?”

張從德,乃是已故定國公張彥威二子(被劉皇帝嚇得自殺那位),早年也曾因狗過市,撞在党進手中,被教訓了一頓,後來被張彥威下令殺狗烹肉,方纔有個了結。

當然,劉煦並不在意有這樣的張狂跋扈的人,他在意的是,驚到了自己兒子,並且險些造成傷害,也不得不讓他多想一層。

“人呢?”劉煦問道。

“洛陽府已然將其羈拿,小的也已督促趙府尹,仔細審斷問罪!”管事立刻討好地說道,希望能緩解劉煦心中的怒氣。

沒曾想,卻惹來劉煦更大的慍怒,狠狠地盯着管事:“你什麼身份,也敢去督促趙匡義?洛陽府是什麼衙門,是我秦國公府能夠頤指氣使的嗎?你膽子很不小啊,平日裡是否也這般倚仗公府,對於逞威?”

聽這話,管事臉上浮現一抹驚恐,撲通一下跪倒,磕頭拜道:“殿下恕罪!小的實在不敢啊!小的只是心憂公子,急切之下,莽撞行事,還望殿下恕罪,小的再也不敢如此孟浪了......”

見其求饒姿態,劉煦緩了緩,怒意再度被壓抑到心底,思索了一陣,方纔擺了擺手:“起來吧!”

沒有多說其他的,但對於管事而言,卻是天大的福音了。秦國公府,治家還是十分嚴格的,劉煦倒也相信,他的下人,還不敢那般任意妄爲。

“衛士護衛有功,重賞!文淵今後,不得隨意出府,要加強保護!”沉吟幾許,劉煦擡手吩咐着:“至於此事,繼續調查,倘若當真只是意外,就聽洛陽府判斷即可,不需再作糾纏!”

“是!”管事趕忙應道。

“府中是否還有他事?”劉煦又問。

“國舅今日過府,帶來了一些禮物,說是耿知州差人從密州送來的海貨!”管事道。

管事口中的國舅,自然是劉煦的舅舅,時任殿中監的耿重恩,而耿知縣,乃是他表兄耿繼勳。說起來,當年被劉煦建議到地方任職,七八年下來,已是一州知州了。

第370章 公府家事

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36章 橐相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74章 善待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5章 見聞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93章 噩耗連連世宗篇47 封禪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80章 春夜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84章 虛了第94章 善後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80章 京觀第127章 不允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5章 治安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01章 老郭威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809章 餞行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94章 減稅難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92章 事發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95章 玩陰謀第125章 冬至宴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2章 如此安慰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3章 接見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32章 進宮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68章 撤了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5章 靖江軍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50章 韶州大捷
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36章 橐相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74章 善待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55章 見聞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93章 噩耗連連世宗篇47 封禪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80章 春夜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84章 虛了第94章 善後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80章 京觀第127章 不允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5章 治安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01章 老郭威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809章 餞行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94章 減稅難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92章 事發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95章 玩陰謀第125章 冬至宴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2章 如此安慰第56章 彌月之喜第43章 接見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32章 進宮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68章 撤了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45章 靖江軍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50章 韶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