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皇帝與太子

“官家,太子殿下到了!”自午覺中醒來,方緩了緩,便聽到稟報。

“宣!”

這段時間,劉暘基本都是在政事堂,同宰相們一同處理內外諸部司事務,與以往不同的時,如今的太子出各項實踐已經可以發表意見,並提出解決辦法了。

劉皇帝的目的也很明確,除了繼續鍛鍊他思考、判斷、處置事務的能力外,也有讓他更深入地瞭解“開寶新政”的施行與運轉,瞭解他的治國大略。開寶初年,對帝國而言,是段極其關鍵的轉折期,作爲太子,不能做一個旁觀者。

當劉暘步入時,劉皇帝面上已看不出惺忪睡眼了,上前行禮,恭敬地喚了聲:“爹!”

“坐!”看了太子一眼,劉承祐示意道。

朱紫朝服紫金冠,渾身透着貴氣威儀,十五歲的年紀或許仍顯稚嫩,但作爲太子,已經可以予以更大的壓力以及更多的責任了。

看他被冕服束縛着,哪怕廳間還算清涼,也汗流不止,劉承祐說道:“天氣炎熱,把朝服脫了吧!”

“來人,給太子盛碗涼茶!”

劉暘道了聲謝,再將朝服褪去,渾身立刻輕鬆了許多,待飲完涼茶,青蔥俊面上也露出了鬆弛的笑容。

“前段之間,朝中多事,近來我不再宮中,朝堂之上,可曾安靜些?”

一手拿茶壺,一手執羽扇,此時的劉承祐不像坐擁天下的帝王,更像一個鄉下的地主老財。不過,劉暘可不敢對他這副儀態做什麼評價,注意力全在劉皇帝的問題上,聽他的意思,到瓊林苑來彷彿是爲了躲個清淨。

想了想,劉暘答道:“前日,收到河中府奏報,夏苗無收,饑民激增。”

“又鬧饑荒了?”聞言,劉承祐上半身挺了一下,說道:“這可是要緊事,你是如何處置的?”

“制令河中府,開設粥棚,賑濟饑民,河中義倉儲糧不足,因而自陝州、晉州調糧!”劉暘答道:“另外,遣御史鄭起代表朝廷,前往河中撫慰,儘快解決饑荒,恢復治安!”

“另外,虞國公建議,免除今歲諸道州夏稅無苗者!”

相比於以往的旱蝗大災,今年河中只算小飢了,對此,朝廷早有一套應對辦法,劉暘也是十分熟悉了。

“不過!”遲疑了下,劉暘繼續道:“舅公言,河中饑荒,地方官府有遲誤瞞報之嫌,當遣人調查!”

“你怎麼看?”劉承祐來了點興趣。

“兒查閱過,這些年,河中上報災害的次數過多,此番上報的時間,也確實顯得晚了些。因此,差人調查,我無意見!”劉暘說道。

劉皇帝原本輕鬆的表情,逐漸凝重了些,沉默了一會兒,問:“河中現任知府是何人?”

劉暘應道:“是已故太子太師安審暉之子安守貞!”

安審暉,乃是襄陽王安審琦的兄長,雖然已經死了十多年了,但是安氏家族中一個鼎足輕重的人物。

“呵!”劉承祐突然笑了,淡淡道:“當年一個李守貞,嬰河中反叛朝廷,如今又是來一個安守貞,提朝廷牧守河中,這是緣分?”

劉皇帝這話,可不是什麼好話,劉暘當然聽出來了,注意了下皇父的臉色,又道:“事情尚未調查清楚,還不急於定論,且安知府到任不足兩年,而河中的災害問題,時間卻已久......”

點了點頭,劉承祐擺擺手:“那就等結果出來了,再說!”

“是!”

“河西的善後事宜,安排的如何了?”劉承祐又問。

“經過政事堂的討論,決定在甘肅瓜沙四州,重置縣鎮,吏部自關隴緊急調了一批官員,前往赴任,以求儘快恢復秩序。治戍之事,樞密院也已做安排。兒此番前來,正是爲河西軍政牧守的人員安排,向您請旨!”劉暘說道。

“準備安排何人?”劉承祐問。

“河西布政使,仍以吳廷祚擔任;盧多遜爲副使,權瓜、沙二州事;楊廷璋爲河西都指揮使,負責整編戍卒,調整佈防,並清剿不臣之回鶻及諸戎;陳萬通爲敦煌軍使,守禦瓜沙!”劉暘說道。

“王彥升、郭進呢?”

提及此,劉暘說道:“諸公以爲,二將此番在甘肅大造殺戮,再留任當年,只會繼續激發當地人的仇恨情緒,不便歸化,不利收治,因而建議,將二將調回,另作委派!”

“你是什麼想法?”劉承祐還是盯着劉暘,問他的看法。

對此,劉暘沉吟幾許,稍顯猶豫地道:“雖然對王、郭二將,有些不公平,但爲了河西大局,只能暫時委屈他們了!”

“我來問你,已經殺了那麼多人,那些回鶻人、甘肅人,會因爲朝廷調走這兩名將領,就忘卻仇恨,誠心歸順嗎?”劉承祐終於從躺椅上坐了起來,問劉暘。

“這......”劉暘稍訥,最終搖搖頭:“只怕不能!”

“既然如此,爲何不將王彥升、郭進留在河西,靠着他們的兇名、威名,震懾那些回鶻人,給朝廷收治保駕護航?”劉承祐說道。

“可是,因殺俘之事,朝中非議頗多......”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劉承祐卻打斷劉暘,直直地盯着他。見劉暘臉上露出一抹糾結之色,劉承祐語氣這才放緩,溫聲道:“殺俘之事,我也不喜歡,那麼多回鶻兵丁,那麼多青壯,哪怕用來挖渠開礦、修橋鋪路,都能創造不菲的價值。

白白地殺了,除了激起當地人的仇恨,實無其他益處。但是,我們遠在東京,對於前線的將帥,對於作戰的將士,也該考慮他們的處境,體諒他們的情緒,不管過程如何,收復河西,對朝廷都是大功一件,將士不畏生死、浴血而戰的成果,絕不能輕易抹殺!”

“還有,雖然朝廷西進,是爲收復前故地,收回那些原本就屬於華夏的國土,但對於在當地遊牧耕作了近百年的回鶻人來講,我們就是在入侵,在掠奪他們的財產,侵略他們的土地,這種情況下,冀望不流血的和平收復,也是不可能的。

胭脂山以及刪丹城的殺戮,固然會激起的回鶻人的憤怒與仇恨,同樣也會讓他們心生畏懼......”

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暘稍作沉吟,問:“那因殺戮而造成的仇恨,如何化解?”

劉承祐淡淡一笑:“一靠朝廷的治理手段與政策,二則需要時間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漢的實力足夠強大,朝廷的權威足以震懾!”

認真地體會了一下劉承祐的見解,劉暘的表情終於趨於平靜,然後又問:“既然如此,前段時間,滿朝非議,爹爲何不降詔制止?倘若你能發話,臣工們想來也不會對此事大加指責了!”

“一在於,濫行殺戮,確實並非我們一直所倡導的,軍中更是嚴厲禁止,需要讓王彥升、郭進這樣的將領有所警醒了!”劉承祐平靜地道:“他們都是虎將驍將,但往往桀驁不馴,大膽妄爲,若不及時加以訓導,難免闖下大禍!”

“兒聽聞,當初西平侯,就是在東京闖下大禍,才被外放到西北爲將啊!”劉暘說道。

“是啊!”劉皇帝嘆了口氣:“當年在淮南戰場,王彥升就有殺降的行爲,回到東京,又因爭功而跋扈莽撞......”

說着,又看着劉暘,叮囑道:“你要記住,殺戮有的時候,確實是解決事情最簡單的做法,但往往遺禍無窮,治軍尚需把握分寸,治國則更該三思而行。”

“是!”劉暘恭敬地應道。

事實上,劉皇帝這些話,也就是說說罷了,道理是那個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關鍵如何做。劉皇帝這些年,給人定罪判死,殺起人來,又何曾三思過?

“經過此事,王彥升與郭進心裡,難免有些情緒,覺得委屈,你覺得,該如何化解?”劉承祐問。

想了想,劉暘建議道:“二將都常年戍守邊州,櫛風沐雨,本就勞苦功高,不如乘此機會,調回東京在禁軍中任職?”

“就這樣吧!”劉承祐一副我聽你建議的樣子。

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79章 喜從天降半島史話·奇葩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4章 聽政湖湘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08章 樞密院內半島史話·奇葩第83章 遼帝之亡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67章 國難之際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8章 任其紛擾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97章 擴*整頓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76章 大才蒙塵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8章 下獄第284章 虛了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42章 戰後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18章 棉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33章 捷報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55章 河東風雲(2)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7章 附議第22章 荊南既定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77章 間策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98章 追捕第385 禮賓館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3章 日常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7章 又去一老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9章 新官上任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08 狀元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40章 農民苦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63章 朝廷應對
第81章 內外變動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79章 喜從天降半島史話·奇葩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4章 聽政湖湘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08章 樞密院內半島史話·奇葩第83章 遼帝之亡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67章 國難之際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8章 任其紛擾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97章 擴*整頓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76章 大才蒙塵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8章 下獄第284章 虛了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42章 戰後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18章 棉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33章 捷報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155章 河東風雲(2)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7章 附議第22章 荊南既定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77章 間策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98章 追捕第385 禮賓館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3章 日常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7章 又去一老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9章 新官上任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08 狀元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40章 農民苦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63章 朝廷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