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處置決議

因爲只打算在元城待一日,所以這一日,劉承祐的日程排得很滿。

拂曉時分,起榻洗漱,帶着幾名皇子習武鍛鍊,而後沐浴、進食。辰時,攜貴妃母子,一起前去“令公祠”祭拜高行周,皇后與寧妃及其他三名皇子也一道,以示對功臣及長輩的尊敬。

祭拜結束,一家人一道,於元城市井間遊覽,察民情,觀民俗,望民氣。午後,攜諸皇子,在郭從義與都司張勳的陪伴下,檢閱元城軍隊,此乃劉承祐的慣例。

作爲河北重邑,自開國以來,元城都以重兵駐之,即便這些年,兵力也在不斷削減,到如今,仍舊有八千的常備兵額。其中六千禁軍,兩千都指揮司下屬新編都軍,這樣的常備軍馬,在大漢腹地,除了東京之外,就屬元城了,連洛陽都比不過。

元城軍隊的軍容,還是很雄壯的,郭從義在統練兵馬方面還是有一套了,至於張勳,則更是收取荊湖後調過來的,作風更是硬朗。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元城駐軍的戰力,已漸漸退化到大漢二流。雖然有不少老卒,但其中有許多軍士,承平許久,不似其餘參與乾祐年間各項戰爭的軍隊。即便實行輪戍,在裁汰與調遷之中,精兵強將,也大都留在了東京以及諸邊。元城地位雖重,在軍事上仍舊不免墮入次要。

隨行的幾名皇子中,不出意外的,屬劉昉最爲好奇與激動,畢竟人設就是喜武好兵。在東京,雖然也常接觸軍隊,宮中的大內軍士,無不是百戰精兵,但像集中演練,展示軍容,接受檢閱的壯觀景象,對這小娃而言,還是第一次。

看着四子興奮的小臉,黝黑明亮的瞳孔中泛異彩,劉承祐有種樂見其成的感觸,不管如何,皇子之中,若能有一二知兵者,也不是什麼壞事。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等檢閱完軍隊,劉承祐又往大名府城外巡看一番,常言君治國以農事爲本,官治政以勸課爲先,如今正處春耕時分,出去體察農情,也符合其習慣。

臨河之地,土地平坦而肥沃,墾殖情況良好,向爲糧倉,在開國前期那幾年,在財稅、糧料方面,給了朝廷以極大支持,每歲協助北面邊軍的糧餉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成片的田畝,像一座座棋盤,平鋪在河北大地,溝壟縱橫,錯落有致。正處農時,各處盡是農忙的景象,田地的稼苗綠意,讓劉承祐心曠神怡。對於大名府下的農政,他還是很滿意的。

一日的奔波下來,劉承祐也不免疲乏,回到行宮之時,已至傍晚,竇儀、李浣二人,也已等候多時。

入內,喝了一盞茶,稍解渴去疲,瞥着恭立在御前的二人,劉承祐問:“聽說你二人,昨日離開行宮,衙司也不去,撂下政務,直接回府了,此何意啊?”

“回陛下,臣自省前行,實愧悔無地,居家待罪!”竇儀應道。

李浣點了點頭,臉上帶着一抹愧色,大概在說,俺也一樣。

“你二人不是脾性不合,意見多左嗎?怎麼在此事上,卻不約而同,想到一起去了?”劉承祐則淡淡一笑:“朕都還沒有決定如何處置你們,你們倒先將自己停職了?在其位一日,便謀其政一日,雖只一日多的時間,耽誤怠慢的公務,又由誰負責,倘涉急務之利害,性命之干係,遲誤之責,又由誰擔負?”

簡單的幾句質問,讓這二者脊背發寒,竇儀甚至有種,一步錯,步步錯的感覺,彷彿不管做什麼,都會引起皇帝的不滿。

一張頗具姿儀的臉,脹得有些發紅,不知是緊張,還是羞臊。又是同步請罪,但劉承祐對這樣的表現,已經顯露出明顯的不耐煩,讓二者更有些無所適從。

“朕閱軍後,去大名府治下巡看了一番,倒沒有怠慢農事,黔首農戶,對你這大名府尹,雖不至於歌功頌德,但總算沒有謾罵怨憤!”劉承祐看着李浣,平靜地說道:“昨日朕也查看了大名府下戶籍、田畝、稅賦、倉場,情況也還算良好。就事論事,你這個府尹,做得還算不錯的!”

聽劉承祐這麼說,李浣當即鬆了口氣,拱手應道:“臣汗顏啊!”

“你在大名任上,也待了數載了,正當調任之時,你先隨朕北上,具體如何安排,待定!”劉承祐對李浣說。

“是!謝陛下!”李浣應道,心懸之石算是落下了一半。

“至於竇卿!”劉承祐又看向竇儀:“你去秦鳳吧,仍爲按察使,主邢名之事!接任之人到任之前,你先兼着道府日常事務!”

“是!”雖然難免失望,竇儀還是恭順應命。

秦鳳與河北相比,地貧民寡,窮山僻壤,基本沒什麼可比性。不過,處戰略要地,伐蜀基地,正用才之地,對於有抱負的臣子而言,倒也屬可去之處。另一方面,至少有了個着落,看李浣,還屬“候補”了,雖然得幸伴駕北上,那可不一定是好事。

等竇、李退下之後,劉承祐不禁搖了搖頭,神情寡淡,道府主官,一道被移職,還是大名府這樣的要地,可以想見,一場政治動盪難免了,至於影響,必然波及到朝中。

考慮幾許,劉承祐召來扈載,直接吩咐着:“朕說,你記!”

“是!”

在天子面前,扈載一切如常,受命,迅速地落座,鋪開紙張,提袖握筆蘸墨,一舉一動間都透着儒雅的氣質。

“擬旨發傳東京,河北西道布政使竇儀,遷秦鳳按察使,大名府尹李浣卸任,隨駕北巡。布政使之職,由淮西道竇貞固遷任,淮西道及大名府由政事堂及南衙諸司推議人選......”劉承祐說道:“嗯,措辭方面,注意一下,嚴厲一些!”

扈載微訥,但還是迅速頷首,記錄概要後,稍作斟酌,即提筆,一蹴而就,書文即成。呈與劉承祐一覽,洋洋兩百餘字,盡顯文筆與才華。

“扈載啊!你的文采,果不負才名!僅論寫文著章,這滿朝之中,才思如你這般敏捷的,也是少數!”瞟着扈載,劉承祐輕笑道。

“陛下謬讚了!”扈載清瘦的面龐上,多了幾分紅潤,精神似乎都好了些。

“不過,這詔旨公文,與文章辭賦,終究有異,簡介扼要,點明要旨,而使政情通達,無有差誤,纔是更重要的!”劉承祐說道。

聞言,扈載臉上的笑容微凝,想了想,拱手說:“陛下教誨得是,臣立刻重寫一份!”

“不必了!”擺了擺手,劉承祐說:“用印之後,速遞東京吧!”

“是!”

“當然,制命之書,也少不了你這樣的文才!”文人就是文人,見他情緒微怏,劉承祐又補充了一句。

聽皇帝這麼說,扈載又恢復了些神采。朝廷詔制公文,各有其格式,有的重要任命,那制書都是朝中的學士文才所著,拿出來,基本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陛下!”稍晚些,石守信前來稟報:“各營已然準備完畢,不知明日,何時起行?”

“就選辰時吧!”劉承祐不加考慮,吩咐着:“可以通知隨行將吏僚屬了!”

“是!”

又瞧着向張德鈞:“后妃、皇子及宮人,也通知下去,以免到時忙亂!”

“小的明白!”

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88章 童謠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80章 賞功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81章 廝殺漢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27章 皇城司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77章 小賢王第92章 大調整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63章 朝廷應對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23章 鬥法第329章 西域風雲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章 乾祐滅佛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2章 方略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76章 對策第337章 特權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8章 婚宴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33章 納了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42章 殺肥第379章 蕭思溫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76章 對策世宗篇47 封禪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章 乾祐滅佛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7章 劉老四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2章 李郡公一怒
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8章 封疆大吏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88章 童謠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80章 賞功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81章 廝殺漢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27章 皇城司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77章 小賢王第92章 大調整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63章 朝廷應對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23章 鬥法第329章 西域風雲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章 乾祐滅佛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2章 方略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76章 對策第337章 特權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8章 婚宴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33章 納了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42章 殺肥第379章 蕭思溫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76章 對策世宗篇47 封禪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章 乾祐滅佛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7章 劉老四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2章 李郡公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