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又去一老

北風蕭蕭,帶來一波一波的寒潮,似乎要將開封城冰封住,連續三日的大雪告霽,城池內外,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白色,有些刺眼。

城中,街道間,樓舍前,屋檐上,開封的士民們,忍受着森寒的天氣,清理着積雪,似乎欲把籠罩在周圍的陰冷掃除。

乾祐八年冬季的開封城,比起往年,沒有更冷,卻增添了些許哀傷,蒼白之中,帶着一抹血色,整座都邑的氣氛透着股壓抑,就仿若天空的陰沉。

諸市行坊裡間,酒樓食肆,仍舊熱鬧,烈酒熱食,仍是有產士民所享受的。只是比起往常,談天說地間,多了些約束,對於某些忌諱的東西,都識趣地閉口不談,免得爲人所告發。

有血的教訓在前,後來者,總歸要在意一下自己的腦袋,一刀斬下去,可就是一了百了,並且無冤可訴。

“近來東京市井氛圍如何?”萬歲殿中,劉承祐面色沈重,問候在下方的李崇矩。

“經過前次整飭,民間風氣大改,市井之間,再無敢妄議、揣測!”李崇矩說道。

輕輕地點了點頭,白色恐怖之下,沒有什麼人敢頂風作案,可以想見,接下來開封會“清淨”許多。同時,劉承祐也不禁感慨,也難怪君主們更喜歡愚民政策,對於朝廷而言,老實巴交的庸賤之民纔是最適合的統治對象,比起議政、暢談天下,他們更在意自己的生計,更在乎柴米油鹽,家長裡短。

至於天子在做什麼,朝廷死了什麼人,於他們並無多大幹系。此番風波也一樣,真正在市井間“暢論時政”,烘托輿情的,都是那些有些地位,有些財產,有些見識的有產者。

但這些人,帶來的不良影響,便是將東京底層的愚民們給蠱惑了,聽風就是雨,看熱鬧是一種本性,愚民也一樣,以致將“功臣之亡”編排得帶有更多故事性與傳奇性,也容易吸引人。

在任何時代,輿論自由都是有底線的,而在君主集權的時代,就更不需提“自由”二字了。作爲已經徹底完成進化(同化)的皇帝,面對這種對他權威、名譽的挑戰,只會毫不留情地予以殘酷鎮壓,沒有絲毫動搖與不適。

“此事,就此收尾吧!”劉承祐想了想,即吩咐着:“另外,此番風波動靜不小,接下來武德司還需秘密調查,是否有敵國細作抑或心懷叵測之徒在其中興風作浪!”

“是!”

應了聲,李崇矩拿出一封奏章,呈上:“陛下,這是京畿探事所察,有幾名僚吏,藉此事,誣陷無辜,貪奪私財。”

對此,劉承祐倒顯得很平靜,每逢動盪,總少不了藉機生事,以權謀私的人,大抵還是人性的緣故。這種事情,在劉承祐看來,也屬尋常了,基本不能在心裡引起什麼波瀾,高高在上的他,甚至懶得多投一點關注。

“這些奸吏,因緣爲奸,更爲可恨!”不過,態度得擺正,劉承祐一臉平靜地怒聲說:“一應罪證,移交開封府,讓李谷查實處置吧!”

11月底,李谷正式還京,接掌開封府事務,並拜端明殿大學士,加侍中銜,晉爵汝陰侯。

“是!”

“另外,代國公的病情,有所加重!”聲音稍微低了些,透着謹慎,李崇矩又稟道。

果然,此言落,劉承祐表情陰沉了下來,臉上幾乎凝出水來。此冬以來,大漢已經故去太多重要功臣了,從李崇矩的話裡,劉承祐隱隱有種不妙感,似乎又要輪到代國公了。

代國公何人,折賢妃祖父,前樞密使,累鎮藩闈,縱不提其外戚的身份,就其本身對大漢朝廷的功績,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也受到劉承祐發自內心的敬重。

“朕知道了!”嘆了口氣,劉承祐說。

沉吟幾許,劉承祐偏頭朝向張德鈞:“通知太醫署,遣太醫常住代公府,時時察看,定要盡權療治代公!”

“小的明白!”

這一回,劉承祐的情緒倒不似之前那般激動,也未給太醫們再下嚴令以性命相威脅。生老病死,人之常態,自然之理,倘若盡力也難挽,也不必過於強求了。

當然,也未必沒有劉承祐已然習慣了這個冬季的哀傷。

“還有,代公的病情,儘量瞞着秋華殿,折妃有孕,不要影響她安胎!”劉承祐又向張德鈞囑咐道。

“是!”

但事務的發展,往往遵循着墨菲定律,就在當夜,劉承祐收到消息,代國公折從阮病情惡化,高熱不退,嘔血昏厥......

翌日上午,劉承祐起得晚了些,這段時間,他基本將政務都放手給政事堂了,並下詔由崇政殿協理政務,算是正式將崇政殿給拿上臺面。原本,崇政殿只是託庇於帝王之後,參贊機務。但從乾祐八年十二月起,大漢“崇政——廣政”兩殿共事的體制正式建立。

這是皇權與相權的體現,並且,皇權進一步壯大,相權在實質上遭到打壓與削弱。雖然國事仍舊以廣政殿爲主,但崇政殿也有了發聲的權力,而那些學士、郎官,尤其是學士承旨,真正成爲了位卑權重的職位。

晨冬甚寒,站在稍顯空寂而冷情的萬歲殿前,則更添一絲寒意。身上罩着一件狐袍,劉承祐靜靜地矗立在冷風中,只簡單梳起的髮絲不斷吹動,望着透着淒冷的殿宇、御階、闕樓,有些出神。

一滴霜露落下,正打在劉承祐的額頭上,浸人的涼意讓他不禁打了個哆嗦。一旁的張德鈞見了,嚇了一跳,趕忙取出絲帕想給他擦拭,不過被劉承祐擋住了。

用手拂過,劉承祐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水漬,突然問:“今日何日?”

張德鈞說:“回官家,夏曆12月14日。”

“此冬終於快過去了啊!”劉承祐幽幽而嘆,滿是悵惘。

這個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劉承祐幾乎能感受到那嬌喘的氣息。回頭看,正見折妃挺着肚子,滿帶憂切走來,身邊兩名侍女焦急地跟着,想要扶她,卻有些跟不上腳步。

見她這副神情舉動,劉承祐心頭一個咯噔,當即迎了上去,將她扶住,說:“雨雪未乾,地面溼滑,走如此急做甚?什麼事情,讓你這般焦切?”

聞問,折娘子抓着劉承祐的手,英氣的玉容間,帶着少許不滿,直接質問劉承祐:“祖父的病情,官家還欲瞞我嗎?”

聽其言,劉承祐當即扭頭瞪了張德鈞一眼,張德鈞的表情倒也有趣,無辜中夾雜着惶恐,而後縮首低下。

劉承祐也無心關注,怎麼會走漏消息,這宮廷之中,哪有不透風的牆。看着一臉急色的折娘子,劉承祐只能儘量安撫着:“你有身孕在身,就是怕你這般擔憂心急,傷了身子!”

“官家,我要出宮,去看望祖父!”望着劉承祐,折娘子輕咬着脣,認真說道,清亮的眼眸中透着堅決。

這還是折娘子頭一次對劉承祐表現得這般強勢,見狀,劉承祐攬着她,輕撫其背,嘆道:“罷了,叫上劉昉、劉昀,朕陪你們一起去!”

事實上,劉承祐早動過出宮探視折從阮的心思,唯一讓他按捺住的理由,卻是有種異感。他覺得,自己親倖臣邸,就像立“flag”一般,只怕去了,就宣告結束了......

當年,已經有類似的情況了,國丈、臨清王高行周,就是這般。然而此刻,也該收起那些有的沒的雜念了,一者折從阮確實病重,二者若是連其最後一面都見不上,折娘子怕也要怨他了。

等劉承祐攜折妃母子,登代國公府,見到折從阮時,也被其病態衰弱驚到了,形容枯槁,面無血色,髮髻斑白,一副行將就木之像。

而折從阮,也確已至彌留,連話都說不出聲,只是在見到皇帝攜孫女母子到來時,渾濁的雙眼稍微亮了下。

劉承祐站在一旁,折娘子滿臉哀傷,抓着祖父粗糙消瘦的手。嘴皮顫抖着打了幾下,似乎想要叮囑什麼,終是沒能說出話來,而後在衆人的注視下,慢慢地閉上雙眼,嘴角掛上了點笑容,走得很安詳。

哀慟的哭泣聲,立時響在屋內......

第1707章第196章 戰略之議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26章 問罪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68章 崩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77章 嚇人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51章 凋零第268章 西縣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736章 試炮第368章 榮寵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92章 劉銖案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17章 輕狂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4章 驚陶谷第62章 難得遲疑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半島史話·桓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365章 看衰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66章 陷河陽第297章 心虛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88章 後續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70章 分封第5章 王樸走了第100章 關中蜀亂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40章 農民苦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77章 吏職變動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7章 戰略所向第74章 萬歲呼聲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52章 面聖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16章 面試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57章 提親第80章 京觀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74章 善待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55章 良平島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9章 長教訓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
第1707章第196章 戰略之議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26章 問罪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68章 崩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77章 嚇人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51章 凋零第268章 西縣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736章 試炮第368章 榮寵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92章 劉銖案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417章 輕狂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4章 驚陶谷第62章 難得遲疑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半島史話·桓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365章 看衰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66章 陷河陽第297章 心虛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88章 後續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470章 分封第5章 王樸走了第100章 關中蜀亂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1740章 農民苦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77章 吏職變動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47章 戰略所向第74章 萬歲呼聲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52章 面聖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16章 面試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57章 提親第80章 京觀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74章 善待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55章 良平島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79章 長教訓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