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互揭其短

“這是大遼北府宰相耶律賢適!”耶律璟介紹道。

耶律賢適上前一步,拱手向劉皇帝行了個禮,只是表情嚴肅,冷得像塊冰一樣。

劉皇帝則饒有興趣地打量着他,說道:“朕聽說過你,言你滑稽玩世,人莫之知,唯有耶律屋質贊你有當國大才。當年率領殘部,與我大漢石郭二將周旋于山南,他們當時給你的評價,能屈能伸,機狡如狐,至今記憶猶新啊......”

“陛下繆讚了!在下不過一庸臣罷了!”耶律賢適臉色緩和幾分,迴應道。

“這位將軍又是何人?”耶律璟也發問。

劉皇帝偏頭,輕笑道:“大漢名帥,榮國公,趙匡胤!”

見狀,趙匡胤也上前一步,抱拳意思了一下。耶律璟呢,則斜了趙匡胤一眼,以一種輕蔑的語氣說道:“南朝的將帥,朕只聽過慕容延釗、馬全義、安審琦、符彥卿、楊業幾人,這位榮國公是何人,恕朕孤陋寡聞。對了,如今慕容、馬已故,安、符老邁,似乎也只剩個楊業了吧......”

趙匡胤縱然不是名揚海外,在大漢軍政也是實在一重臣,耶律璟怎麼可能沒聽說過,他如此說法,顯然是刻意的了。

而趙匡胤蒙辱,一張臉頓時顯得黑了幾分,彷彿有陰雲罩面,看他那模樣,劉皇帝不由擔心,趙匡胤會不會亮出“太祖長拳”狠狠地砸到耶律璟臉上。

當然,趙匡胤不是那種衝動的人,再加上是這等場合,因此,習慣性地爽朗一笑,灑脫地應道:“大漢文武兼備之輩多不勝數,能征慣戰之難計其數,與他們相比,在下自然是無名之輩了!”

喝了些酒,兩個人的情緒也都上來了,劉皇帝讓趙匡胤入席,耶律璟也讓耶律賢適落座。看着酒意浮面的耶律璟,劉皇帝說道:“聽說遼主生平好二事,一畋獵,獵則數日,二飲酒,飲則宿夜,長耽於此,何以治國?”

聞之,耶律璟不以爲意的樣子,自信道:“大遼既不乏治國安邦之賢臣,也不缺戡亂討賊之良將,有他們傾心輔弼,朕又何憂?朕雖樂於飲酒畋獵,國勢可曾動盪?部民百姓可曾暴亂?”

顯然,耶律璟不以此爲憂,反而頗爲自豪。事實上,能做到他這樣的程度,在歷史上也屬少見了。當然,那些不足爲外人道的隱憂與矛盾,則有意識地忽略了。

頓了下,耶律璟看着劉皇帝,拿他的老態說事道:“倘如漢主,事事躬親,只怕朕如今,也兩鬢白霜了!”

劉皇帝則笑了笑,指着自己鬢角:“朕這些早生的華髮,爲國爲家,爲天下百姓,爲江山社稷,這可是朕的勳章。”

“漢主好氣度!”耶律璟眉毛微挑,眼珠子一轉,又道:“朕聽聞,漢主好女色,常有寡人之疾,尤好姐妹,此等風流,亦稱絕世了,朕自愧不如!”

他這麼一說,劉皇帝麪皮抖了一下,私德上的事情,他並不在意,但被人當面揭破,心裡還有略有波瀾的。

不過,以劉皇帝的城府,足以剋制住任何情緒,很快便露出一道溫和的笑容:“娥皇女英之事,也算千古名典,不足爲笑!”

緊接着,劉皇帝的反擊來了:“聽聞遼主少近女色,這是何故?血脈延續,家國傳承,這可是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

不待耶律璟接口,劉皇帝將持劍侍立在測後方的劉昉叫到身邊,介紹道:“這是朕的四子劉昉,也好射獵,馬上功夫很不錯!朕如今,已有子十五......”

劉皇帝主動提到子嗣問題,耶律璟近乎破防了,下意識地捏緊了拳頭,不過仍舊努力地剋制着。拿起杯子,猛灌了一口酒,擡眼看着身姿挺拔、滿臉剛毅的劉昉,玩味地笑道:“果然英武不凡,漢主後繼有人啊,將來承你基業者,就是此子了吧!”

他這話一落,劉皇帝的拳頭也握緊了,看着耶律璟的眼神頭一次變得恐怖起來,但耶律璟又豈能被嚇到,笑意反而更濃了。

這個時候,劉昉主動開口了:“我家家業,自有太子,名分早定,劉昉自爲臣屬!”

劉昉此言,堅定而堅決,他認真淡定的表情,倒讓耶律璟愣了下。劉皇帝也稍感意外,瞥了一眼自己鍾愛的這個兒子,朝他擺了擺手,輕笑道:“劉昉,不得無禮!”

而後瞧向耶律璟,悠哉地說道:“得上天關照,這就是朕的兒子,忠誠孝敬!”

“呵呵!”耶律璟卻笑了笑,沒在這方面爭辯。

可以說是從權力鬥爭、骨肉相殘之中一路走過來的,耶律璟對於劉皇帝的自信,有些不屑,兒子生得多又如何,方便宮廷內鬥、兄弟鬩牆?

劉皇帝當然不知道耶律璟對他兒子們的惡意期許,看着精神逐漸恢復“正常”狀態的耶律璟,繼續說道:“朕還聽聞,遼主還嗜殺,特殊在於,上不刑大臣,下不虐百姓,唯獨視親近侍從爲牛羊奴隸,肆意宰殺,小過重罰......”

說着,劉皇帝還嘖嘖兩句:“朕思之,真是不寒而慄了。若讓一羣生死得不到保證的人來侍奉君主,那君主的安危又如何保證?”

劉皇帝的聲音,彷彿帶着些魔性,挑動着耶律璟那有些緊張的神經。下意識地看了看伺候的幾名近侍,耶律璟雙目中閃現過一種名叫戾氣的東西,嚇得那幾名近侍膽戰心驚。

剋制,繼續剋制。大概是心中在這樣提醒自己,尤其見到劉皇帝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後。深吸了一口氣,耶律璟回擊道:“朕也聽聞,漢帝深沉多疑,開國元勳,乾祐功臣,不知掌權者還剩幾人啊?”

“......”

會談,逐漸演變成兩個皇帝之間的互相揭短,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不亦樂乎。直到酒酣人醉,當然,劉皇帝是裝的,耶律璟也是裝的,劉皇帝是喝得剋制,耶律璟是習以爲常。

“今日與遼主會談,坐而論道,頗爲暢快,朕也許久沒有這般高興過了!”劉皇帝擡手指天,道:“不過,天色已晚,今日就到這邊,各自散去如何?”

“將士們對陣已久,想來也算飢渴交加,以你我兩人之歡,累萬千將士受苦,不當爲之!”耶律璟也道。

“這便撤席告辭?”劉皇帝笑容和煦。

“告辭!”耶律璟點頭。

起身之際,耶律璟又問劉皇帝:“漢主今日可曾盡興?”

“看來是朕這個做主人的款待不到位,沒能讓貴客盡興了!”劉皇帝是聞絃歌而知雅意,直接應道:“遼主有何提議?”

“漢主既邀朕會獵於此,這未發一矢,未獵一物,豈能盡興?”耶律璟反問。

劉皇帝當即道:“明日,各揀壯士,圍場騎射,漢遼勇士之間,比上一場如何?”

“好!”耶律璟乾脆地應道。

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95章 楊邠案(3)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1章 西域戰況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07章 還京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91章 酬功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76章 玉如意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80章 過鄴都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93章 楊邠案(1)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27章 不允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72章 磁州賊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3章 東京聲色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61章 “龍宮”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47章 割韭菜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
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95章 楊邠案(3)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1章 西域戰況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07章 還京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91章 酬功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76章 玉如意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80章 過鄴都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93章 楊邠案(1)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27章 不允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72章 磁州賊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43章 東京聲色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61章 “龍宮”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47章 割韭菜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