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金陵主臣

bookmark

面對韓熙載的默然,李璟趁機質問道:“近來,爾等屢次勸朕修整武備,完善江防,然而,縱使舉國奮武,又能如何?至於主動發兵,卿可能給朕保證,擊敗漢軍,收復故土而保之?”

李璟話裡,滿滿的失敗情緒,能得一時之安,享一夕之樂,已然滿足,又哪裡還需什麼長視遠謀。

見韓熙載的表情逐漸激動,李璟大概清楚,又要說那些在他看來很無謂的忠言諍語,手微擡阻止他,認真地道:“韓卿,今歲將過,可以提前準備好明歲的入貢之資了,以免屆時再措手不及。”

聞言,韓熙載麪皮抽搐了一下,沉聲應道:“是!”

“另外,漢主繼位將滿十載,國書既至,我朝該當有所表示。嗯,朕當親書一封賀表,再備厚禮,遣使北上,爲之慶賀,此事也......”李璟繼續道,不過注意着韓熙載有些難看的表情,當即改口:“此事,就交給鍾尚書吧!”

“遵命!臣必然不負使命!”禮部尚書鍾謨起身,含笑恭敬道。

“好!”李璟對鍾謨的態度很滿意。

“陛下,院堂尚有公務,容臣先行告退!”見殿中,酒照喝,舞照跳,韓熙載滿腹的無奈,躬身一禮,似乎急於擺脫這滿殿的“烏煙瘴氣”,保持自己清高孑立的人格。

李璟顯然也不願意韓熙載在這邊礙眼,破壞氣氛,微醺的老臉上露出一抹寬和的笑容:“韓卿勤於公務,方有朕之安寧,卿可自爲!”

“臣告退!”韓熙載再拜,而後佝身而去,只是在出殿轉身時,甩了一下袍袖,似乎在發泄着自己的憤懣。

待其離開,殿中的氣氛,還是冷了兩分,馮延巳見狀,拾一酒杯,靠近李璟身前,語氣不忿地道:“陛下,你對這韓熙載優寵過甚了。此人自視才高,素來倨傲,今掌國政,恣意無忌,蔑視同僚。如今,都敢拂陛下的顏面,哪裡還有臣禮?”

聞言,看了看這個沒怎麼衰老的寵臣,李璟嘴角稍微抽動了一下,應道:“韓叔言素來如此,這些年,秉執國政做得也不錯。來,不理他,不要壞了我們的興致!”

“是!”馮延巳舉杯相應。整個人,倒顯得很淡然,進讒嘛,自然需要反覆不斷,一點一點地中傷、污衊。

馮延巳與韓熙載之間,不只是個人恩怨,主要還是利益之爭。自宋齊丘及其黨羽死後,馮延巳已是江南勳貴、官僚、地主唯一的領袖了。這些年,由韓熙載爲首主導的改革,對他幹人的利益侵犯得厲害,怎能不嫉恨之。

但是,上層的力量因爲李璟壓制黨爭而被打擊的厲害,在北漢的巨大威脅下,韓熙載又打着救國圖強的旗號行改革事,取得了輿論的支持,以致難擋大勢,但暗中的對抗,對其政策的曲解、耽擱、阻礙,始終不斷。

另外一方面,馮延巳個人對韓熙載觀感也不好,人前清高,人後的生活一樣奢侈,平日裡還抨擊他們這些人奢靡、貪圖享受......

對於下邊的變化與鬥爭,李璟心裡實則也是清楚的,但他選擇支持韓熙載的改革。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丟了江北之後,使得南唐財政陷入危機,江南、江北經濟上的互補平衡遭到嚴重破壞。

但是,在惡劣的形勢下,朝廷的支出卻加大了,戰後撫卹,軍事力量的重建,勳貴、官僚的俸養,皇室的奢華生活,還有每歲高額的歲貢。對南唐朝廷而言,必須加大財稅的收入,必須得變,要麼課重稅於百姓,要麼將刀子砍到佔據了主要社會財富的勳臣、官僚、地主、富商身上。

李璟選擇了後者,一是他們富,二是有韓熙載爲首的一干人力主,不管如何,有韓熙載衝鋒在前,他這個國主隱於背後當裁判,再完美不過了。

不過,這兩年來,因爲韓熙載的改革,朝中怨聲載道,屢屢有抨擊新政的聲音,長期不斷的讒言、中傷,耳根子本就軟的李璟,顯然又另生心思了。

一邊享受着韓熙載改革的成果,一方面,又開始拔高江南勳貴、官僚們的地位了。有個現實問題,李昪當年開國,就有賴江南士人集團的支持,那些人,算是南唐的根基,與國休慼。

事實上,南唐與後蜀,十分相類,文教興盛,經濟富庶,軍隊孱弱。但論弊病,南唐更甚之,土地兼併嚴重,下層的百姓生計艱難,在割讓江北之後,情況更是急劇惡化,許多在江北有重大利益的勳貴、官僚,不得不在江南想法彌補損失。

韓熙載的改革,雖有一定的壓制效果,但治標不治本,在自上而下的對抗下,舉步維艱,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艱難。

因爲地域狹長,四面受脅,外部環境極其不友好,導致金陵的“亡國氛圍”,比之當初的孟蜀要更加濃厚。畢竟孟蜀,還有那連綿的崇山峻嶺,作爲依仗,而南唐可憑藉的,基本只有一條大江,並且還是分出去一半的長江,這能擋住北漢?換誰都不信。

國之將亡,亂象頻生,到乾祐十年,金陵仍能保持着一定的平穩,已經是韓熙載等臣費心維持了。但是,大勢之所趨,豈是韓熙載這少數人所能扭轉的?

李璟與馮延巳這主臣各懷心思,禮部尚書鍾謨那邊,推杯換盞,與人相樂,目光時不時地投向二者,面上始終帶着點笑容,意味深長。

韓熙載那邊,慢慢地行走在冷風中,前往宣政院,擡眼望着寡淡的天空,腦中浮現出方纔殿中的情形,心中無限悵惘。

他韓熙載,南渡已經三十多年,有二十多年的蹉跎,雖受唐主厚待,但始終不掌權柄,還一直爲人所嫉,深陷與江南士人之間的黨爭。

一直到漢師南征,江北盡陷,國家陷入危頹之際,方纔得到真正的重用。這些年,糾集了一干志同道合之士,頂住巨大的壓力,厲行改革之事,意欲力挽狂瀾,扶保大廈。

成績自然是有的,但結果,始終差強人意。針對寄生蟲一般的勳貴、官僚、地主、商賈的一系列政策,確實增長的財稅,緩和的朝政的壓力,但國家的實力,始終沒能因此得到提升,底層的百姓,日子依舊越發艱苦,而他還要面對朝裡朝外不斷的非議、中傷,來自馮延巳等人的反彈,也越來越厲害。

而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被用於歲貢,用於維護宮廷享受,用於奉養勳貴、官僚,與他所期待的富國強兵,相差太遠。

當然,國家受國情有限,畢竟不能推到重來,一切的改革都是有限的,屬於改良,心知其侷限,並不是不能接受。

最讓韓熙載心傷的,還得屬李璟的態度。主上都是滿身頹喪,喪志失氣,得過且過,他再積極,又能如何?今年來,李璟的變化,也讓韓熙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此非可託志趣之主。

然而,李璟對他韓熙載的知遇之恩,又是實實在在的,也給了他施展的餘地。對於李璟,韓熙載又實在恨不起來。

矛盾的心理,佔據着韓熙載心房,涼風彷彿映照着心情,走着走着,就失了道。環視金陵富麗的宮廷景象,韓熙載仰天長嘆,最終化爲頹然。

宣政院也不去了,出宮回府,呼朋喚友,備酒飲宴,娛情娛己......

龜*殿中宴正酣,酒入高潮,君臣放浪形骸,展喉高歌之際,一名額纏白巾的官員,滿臉悲切,在內侍的引導下走了進來。

李璟認出了來人,乃是晉公、洪州大都督李景遂的屬官,見其狀,心中一個咯噔,酒也不香了,略顯緊張地問道:“卿爲何來,作此打扮?”

“陛下,晉公在南昌府,爲人謀刺,已然薨逝!”來人拜倒,痛苦流涕,語帶悲傷,沉重報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其言落,滿殿皆驚,一時寂然。

李璟一時愣住了,隨即身體一繃,手裡的酒杯被打翻,人差點閉過氣去。在內侍的攙扶下,方纔慢慢地緩過來,很快,淚灑宮殿,嚎啕大哭,高呼“吾弟”。

未己,以晉公李景遂身亡之故,李璟下令,在唐宮爲其弟發喪,金陵官吏,悉數舉哀,並急遣人往南昌府,迎其棺槨北上。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因爲李景遂這非正常死亡,金陵朝堂,又將掀起一陣動盪政潮。聰明人,都將李景遂之死,聯繫到了李弘冀。

躲到潤州去,就能避免嫌疑了?怕是不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

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0章 陳橋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44章 打個賭第71章 北齊鎮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7章 新政第403章 抓起來!第82章 瓦橋關第96章 言官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35章 楊村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61章 癲狂?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5章 頌公亭第140章 封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1章 禍從口出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18章 蒲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96章 天花板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9章 在長安第274章 厚葬之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2章 “鄭州站”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9章 韓常案第340章 定論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62章 分封?第91章 作別西行第83章 抉擇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70章 分封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16章 馬政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1章 請教第497章 重拾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33章 西征!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85 禮賓館第269章 愛將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19章 幸西京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91章 暗箭
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30章 陳橋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44章 打個賭第71章 北齊鎮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7章 新政第403章 抓起來!第82章 瓦橋關第96章 言官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35章 楊村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461章 癲狂?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5章 頌公亭第140章 封王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1章 禍從口出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18章 蒲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396章 天花板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9章 在長安第274章 厚葬之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2章 “鄭州站”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39章 韓常案第340章 定論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62章 分封?第91章 作別西行第83章 抉擇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70章 分封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16章 馬政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1章 請教第497章 重拾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33章 西征!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85 禮賓館第269章 愛將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19章 幸西京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91章 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