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困獸猶鬥

“如此堅城,數日之間即破,足見我大漢兵鋒之銳,更是陛下威嚴降臨,將士振武奮勇,賊敵困守窮途......”見到城破,漢軍無不大受鼓舞,觀戰臺上,也是歡欣一片,張洎更是一通馬屁朝着劉承祐拍來。

劉承祐嘴角也不由泛起少許的笑容,以一種勝利者的語氣,淡定地評點道:“城池攻防,本我之所長,而敵之所短。不管遼軍有多少準備,困守城郭,頑抗天兵,終是以短擊長。再者,大漢以十倍之衆圍之,精兵利器,不惜損耗,穩紮穩打,其孤城一座,焉能長守?”

自北伐以來,漢遼兩軍之間,大小戰鬥有上百場,但於漢軍而言,真正的攻城作戰,只有兩場,一場檀州,一場雲州。別看漢軍攻城,是耍無賴,打富裕仗,但這種攻城模式,實則難以作爲常規的作戰之法,太過奢侈了。

若每一城都這般打,以大漢的國力也是消耗不起的。漢軍只是在合適的地方,安排適宜的戰術,一共兩仗,卻已然足以奠定戰局走向與結果。

“陛下所言甚是,此以勢凌之,則勢不可擋,非區區雲中守軍所能低御!”安守忠也發表他的看法。

“不過,耶律撻烈倒也算是個豪傑人物,着眼全局,所謀長遠,敢以此孤軍守城,力拒我軍,這份膽略與氣魄,倒也值得敬佩。兵臨城下至此,已有近一月,面對連日累夜的不懈強攻,能堅持至此,已是難得了!”劉承祐又道。

聞言,張洎則道:“能得陛下如此讚譽,那耶律撻烈可死而無憾了!”

“雲中這兩萬多遼軍再被殲滅,對契丹則再度造成重創了!再兼內亂,契丹不只是國力大損,恐有亡國之憂啊!”隨軍的國舅郭侗則說道。

“雪上加霜,如是而已!”劉承祐道。

“北伐至此,前後作戰,遼軍的直接戰損,加起來當有二十萬左右,更不用提那些受傷、失蹤者,這些都是遼國的精壯士卒,遭此損失,元氣已是大傷。經此一番鏖戰,大漢不只全復燕雲,對契丹的重創亦是曠世大功,末將可斷言,未來十年,胡虜無南侵之力,大漢北疆無憂......”安守忠發表看法。

“遼軍損失慘重,大漢的傷亡也不小啊!”劉承祐一邊頷首,一邊嘆息道:“國力耗損嚴重,將士疲敝,誤時傷農,朕已經可以預見到,回朝之後,怕要爲‘錢糧’二字頭疼了!”

話是這般說,但誰都能體會到皇帝言語中的輕鬆,以及心情的愉悅。因爲,此戰大漢雖然付出了不少代價,但與收穫相比,都是值得的。這個時代,大抵沒有人會比劉承祐更懂得收復燕雲的意義與價值。

“燕雲”二字,實在有些沉重,但只怕沒有人能真正與他分享收復的喜悅,難以達到共情。但是,劉承祐一個釋然,也足夠了。

“派人去問問,哪一軍先破的城!”劉承祐吩咐着。

“是!”

在高臺之上,皇帝同近臣們高談闊論之時,雲中城的戰鬥仍在進行之中,並且仍舊激烈。此城也的確堅實,雖然遭受了漢軍的狂轟濫炸,各處瘡痍,城基卻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綿長的城郭上,已然處處被漢軍佔據,因爲城門被徹底封死,無數的漢軍將士,像蟻羣一般,藉助着各類登高設施,攀上城池,對遼軍施以打殺。

四面八方,上百架戰鼓,瘋狂擂動,催促着將士進擊的腳步。城頭遼軍,已成潰敗之勢,向城內收縮而去,而漢軍的將士,在混戰中,也不成陣勢了,只是根據平日裡的訓練,窮追猛打,向城內進發。

接下來的戰鬥證明,遼軍的志氣,並未被徹底奪去,北面城垣率先被破,因而潰敗,但其他城門,仍舊在苦苦支撐。

雖則城破,但耶律撻烈仍未服輸,就如當初臨別前,他向遼帝的允諾一般,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緊急之間,他做了三件事。

其一,安撫軍心,加強內城的防禦準;其二,令其餘三門守卒,主動撤出,向內城收縮,並遣一部分兵馬,沿街道接應;其三,便是親自領軍,收攏北門潰卒,抵擋進擊的漢軍。

在耶律撻烈的冷靜指揮下,遼軍敗而不亂,付出了一定代價後,便重整旗鼓,繼續抵抗。是故,入城後的戰鬥,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發激烈起來。

而遼軍應對,也出乎了漢軍的意料,在他們以往的認識中,破城之後,便是追亡逐北,肆意屠殺,即便會遭到一些抵抗,也可輕易平定。檀州的經驗,也佐證了此點。

但是,雲中的遼軍,抵抗意志之堅定,作戰之頑強,着實有些令漢軍意外。在有序的接應安排下,城中遼軍,依靠每一條街道,一排房舍,與漢軍展開殊死搏鬥。偷襲,包抄,切割,各種漢軍所長的城寨作戰之法,居然被遼軍使出來了,一時間,給漢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當然,遼軍的困獸之鬥,對於漢軍將士而言,幾乎是一種挑釁,也徹底激怒了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中下級將校,自發地率領官兵,同遼軍在城內進行激鬥。

在城內的戰鬥,對於漢軍而言,實則喪失了很多優勢,犀利的攻城重械派不上用場,隨着空間的縮小,優勢兵力,也無法徹底展開。在遼軍拼死抵禦下,傷亡開始增大,甚至比城上的戰鬥還要嚴重,當然,死傷是雙方的。

遼軍的強硬反抗,也迅速讓指揮的將帥認識到,戰鬥仍未結束,遼軍也遠未到崩潰的地步,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不約而同地改變了戰法,下令不必急於求成,而是不斷壓縮,穩步清剿殘敵。

隨着漢軍改變戰法,遼軍所承受的壓力,也成倍地增加,各方各面,都被取得突破。眼見不支,漢軍自然是繼續加強進攻,而耶律撻烈也繼續向內城收縮。

並且,在後撤之時,又放了一把火,一把滔天大火。耶律撻烈的準備,確實充分,在諸多的屋舍內,也儲藏了大量的甘草、柴禾,並撒上了火油、油脂,水火無情,實非血肉之軀所能抗衡。

漢軍的攻勢,不可避免地被遏制住了,烈火沸騰之下,將士都下意識地朝後退,以免被大火吞噬。遼軍,則藉着這個機會,全部縮回到內城。

雲中的內城,並不算大,但同樣堅固,四周光禿禿一片,房屋建築都被拆毀了,既做防禦使用,也是作爲一個隔火帶。

望着內城之外的熊熊烈火,耶律撻烈比表情異常凝重,雖然阻住了漢軍的攻勢,但是一點都輕鬆不下來。在他的估算中,這些後手,怎麼都得一個月後再用上,然而,漢軍攻破外城的速度,太快了......

沒有多少時間給他反思、感嘆,退回內城的遼軍,仍有一萬多卒,大部分都是疲兵,傷兵比例很高,耶律撻烈親自做着城防佈置,救治傷卒,安撫軍心。

遼軍狼狽退縮,漢軍這邊也有些灰頭土臉。烈焰騰空,濃煙滾滾,整個蒼穹,幾乎都被染黑了。當然,這是天色已晚,是以顯得黯淡。

觀戰臺上,“歡聲笑語”已然不復,城內的戰況,不斷傳來,對於大漢在場的大漢君臣而言,有些尷尬,畢竟有些打臉,高興得太早。

遙遙地望着那火氣熏天的景象,劉承祐倒是笑了笑,有些故作輕鬆,說:“看來,朕確實沒有小看那耶律撻烈啊,還要做困獸之鬥!”

“陛下,衛王遣人請示,是否換人,繼續進攻?”安守忠問道。

“衛王是攻城總指揮,他可自決!”劉承祐這麼應道。不過,頓了下,還是吩咐着:“傳令,暫時停止進攻,打了四天三夜,讓將士們也都休息休息吧!”

“是!”

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1章 功成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78章 火油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章 楊蘇還京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58章 善後第47章 應對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78章 滄州府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2章 兵事第31章 功成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1章 請教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59章 亂情第15章 名單第22章 稱帝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章 臺懷之事第362章 分封?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9章 求援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28章 用心第487章 “驚喜”第380章 開寶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97章 決斷!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2章 “鄭州站”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55章 見聞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9章 長沙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75章 少林寺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1章 邊公在任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50章 《桃蘭賦》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84章 夏州降第138章 破寨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52章 面聖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
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1章 功成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78章 火油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章 楊蘇還京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58章 善後第47章 應對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78章 滄州府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2章 兵事第31章 功成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1章 請教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59章 亂情第15章 名單第22章 稱帝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章 臺懷之事第362章 分封?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9章 求援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28章 用心第487章 “驚喜”第380章 開寶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97章 決斷!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2章 “鄭州站”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55章 見聞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9章 長沙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51章 郭氏父子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375章 少林寺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1章 邊公在任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750章 《桃蘭賦》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84章 夏州降第138章 破寨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52章 面聖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