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

bookmark

殿堂前,劉承祐大馬金刀坐在一張太師椅間,一身緊緻的武服,微微凸顯出肚腩,手裡端着盞茶杯,淺淺地飲啜着。

場間,四名皇子正在修習武藝,手裡揮舞着木劍,兩兩對戰,你來我往。當然,主要目的在於演武,將各自所學展現,但看起來,還是老四最爲從容,動作最熟練有力。其中最小的是皇五字劉昀,如今也快滿十週歲了。

兵器架間,站着一名老者,不過已經不是藥元福了,汾國公在去歲夏季卒逝,時年七十九歲,已是十分高壽了。接替的乃是老臣英國公郭從義,自河東都司調任東京,給皇子們當老師,這是一份極高的榮耀。

郭從義,又是個與莊宗淵源深厚的武將,也是開國元勳,漢興之後,一直作爲軍中大佬,禁軍中的實力派。

國初以一軍主將兼領節度者,有他。十多年間,累鎮守四州,全是要害之處。雖然除了討滅杜重威之外,大漢這些年的軍事戰爭中基本沒有他的身影,但這麼多年他的地位始終沒有降低。

就衝着在禁軍的多次整飭中,始終有他一席之位,哪怕諸多後生都爬到其頭上。並且坐鎮大名府多年,所駐禁軍亦多爲他下屬,由此可見劉承祐對他的信重。

郭從義呢,也是個妙人,除了軍事能力之外,也風雅得多,是個很有情趣的人,絕非一般的武夫。是以,在教習的過程中,很受皇子的喜愛,尤其是對他的多才多藝、儒將風度地欽佩。藥元福是個好老師,嚴厲正直,皇子們在其面前大多又敬又畏,少有郭從義的感染能力。

太子劉暘則站在劉承祐身旁,幾年的儲君生涯下來,倒是越發穩重了。此時,恭恭敬敬地向劉承祐彙報着一些政務。隨着他年紀漸長,再加上長時間的觀政,耳濡目染之下,今春開始劉承祐已經嘗試着讓他參與朝政的處理與決策了,特地讓政事堂分一些合適的事務,交與東宮處理。

雖然只是一些無關大局的瑣碎事,但是足以起到考驗作用,而根據觀察,劉暘做得還不錯。當然,也是有似李昉這樣的東宮屬臣輔佐的緣故。

“那個室利佛室國是怎麼回事,其地處何方嗎?”劉承祐突然問劉暘。

聞問,劉暘稍微回憶了下,說道:“據報,是安南以南的一個國家,國土不小,控制南海諸番水道之要衝,其國商賈,多有至嶺南從事貨殖貿易。此次,還是此國第一次遣使到東京朝貢,由此可見,大漢的威嚴已然擴散開來。”

點了點頭,劉承祐吩咐着:“等來使到了東京,你去接見,瞭解一下這些年南番的情況!”

“是!”

“爹爹!”這個時候,五子劉昀跑了上來,出了一頭的汗,武服也有些髒,木劍搭在手中,氣喘吁吁,靈動的眼睛充滿着希冀的目光,望着劉承祐。

“怎麼,累了?”劉承祐莞爾一笑。

“嗯!”劉昀趕忙點點頭。

此子乃折妃所生,從小就有“奇異”的表現,比如六歲了才被強制斷奶,平日表現異常憊懶,從來沒有努力的言行,讀書習武都像是在應付任務。讓背誦一段文章,從來不肯多讀一個字,按照要求來,張昭就曾向劉承祐感慨,五皇子人是聰明的,後面半句沒說出口,讓劉承祐自己體會。

相較之下,三皇子劉晞的懶散也是出了名的,然而,劉晞背後的刻苦,劉承祐也是心知肚明的。而劉昀,則給人一種瀟灑感,從小腦門上似乎就刻着幾個字:我不想努力。

可以說,與一母同胞的四哥相比,劉昀是另一個極端。劉昉有英氣,少負壯志,劉昀則是鹹魚一個,哪怕年紀小,強逼他,反而容易鬧出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來。

看着這個讓他頗感頭疼的兒子,注意到他轉悠着的眼神,劉承祐知道,他又想偷懶了。因此,臉色一板,嚴肅道:“這纔多長時間,完成任務了?”

劉昀趕忙道:“師傅所教,都演練過一遍了!”

“五郎年紀小,氣力不足,讓他歇會兒吧!”劉暘在旁開口。聞言,劉昀趕忙朝着太子哥哥擠眉弄眼,投以感激的目光。

“郭卿,你覺得呢?”瞪了劉昀一眼,劉承祐問帶着劉煦、劉晞、劉昉近前的郭從義。

郭從義是年紀越大,越有風度,那是一種讓人羨慕的瀟灑從容,旁人學都學不來。朝劉承祐一禮,郭從義道:“皇子殿下們都是天潢貴胄,千金貴體,習武只是爲了強身健體,而非廝殺術,能夠起到鍛鍊效果,已然足矣。今日乃是陛下檢視成果,陛下若覺不足,可再演習!”

郭從義言罷,劉昉也開口了,說道:“如欲檢驗,還需戰陣上見真章,如此演練,頗無趣!”

“黃口小兒,大言不慚!”劉承祐當即斥了一句,他雖然喜歡劉昉,但並不喜歡一個狂傲的性格,因此哪怕是他無心之言,也會加以訓斥。

劉昉呢,倒也不以爲意,只是嘿嘿一笑。看着幾個兒子,除了劉昀之外,個頭都是瘋長。擺了擺手,吩咐道:“自由活動,都散去吧!”

君命一下,引得一陣歡呼,劉昉拉着劉昀就往外邊跑:“走,帶你去騎馬!”

劉晞則不急不緩的,朝劉承祐行了個禮,坐到一邊,慢條斯理地喝水,吃水果。

瞧向郭從義,劉承祐說:“郭卿,讓你調教朕這幾個兒子,可是麻煩你了!”

郭從義捋了捋自己的鬍鬚,笑應道:“此乃老臣的榮幸!”

“你有事?”又瞧着規規矩矩地候在那邊的劉煦,劉承祐問。

劉煦拱手道:“過幾日,表哥成親,兒想過府與宴祝賀!”

聞言,劉承祐微訝,但見着這個溫潤如玉的長子,幾乎不假思索,道:“這是應該的!朕讓人準備一件禮物,屆時你一併帶去!”

“謝爹爹!”

已故耿宸妃有一個哥哥,名叫耿重恩,因爲妹妹的緣故,也得了個官職,只是比起其他皇親國戚,要低調得多,到乾祐十五年了,也只是個少府監。

哪怕到如今,念及耿宸妃,劉承祐心中也會生出少許漣漪,對劉煦頗爲憐惜。

然而,恍然間,劉承祐發覺,自己的兒子們似乎真的長大了。看了看長子,又看了看太子,心情逐漸複雜起來了。

孩子長大了,就難免開始出現狀況了,於皇家而言,最現實的事情,無過於儲位、權力之爭了。以劉承祐的心性而言,固然立了太子,但他絕不希望劉暘就覺得自己地位穩固無法動搖,沒了警惕,當個安樂太子。

因此,該有的壓力,是絕對會給的。而最大的壓力,無過於其他皇子,但是,劉承祐又不希望,由此而產生的宮廷內鬥,兄弟鬩牆。

過往,皇子們還小的時候,他這種心理還不明顯。然而,隨着立了太子,隨着其他皇子也漸漸長大,劉承祐內心的矛盾也就開始加深了。

當然,就目前爲止,還遠未到那種地步,只是劉皇帝難免有這種憂患意識。

對於大權在握的帝王而言,閒適是很難得的,於劉承祐而言,則更甚。難得地休息了幾日,那份平靜悠然,便被打破了。有的事情他可以下放,但有的事情,卻由不得他了。

孫彥筠匆匆而來,表情嚴肅地道:“啓稟官家,宮內傳來消息,說幽州有信使來!”

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15章 瀛州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59章 亂情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772章 處置第487章 “驚喜”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9章 勸諫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70章 御宴第12章 大朝會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76章 去鄴都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5章 治安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27章 延州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30章 小市民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38章 爭執第309章 衡釀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368章 榮寵第14章 大論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58章 善後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319章 重任相托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11章 舊識第337章 特權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33章 延禧驛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31章 鳴沙匪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29章 遊市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0章 濮州案(3)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4章 在真定
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15章 瀛州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59章 亂情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772章 處置第487章 “驚喜”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9章 勸諫第54章 繼續忽悠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70章 御宴第12章 大朝會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76章 去鄴都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45章 治安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27章 延州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30章 小市民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38章 爭執第309章 衡釀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368章 榮寵第14章 大論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58章 善後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319章 重任相托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11章 舊識第337章 特權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33章 延禧驛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31章 鳴沙匪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29章 遊市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40章 濮州案(3)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04章 在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