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西南大案

“走,陪我出去散散步!”劉暘仍舊沉浸在一派思索中,看着他,劉皇帝則將擦嘴的絲巾置於案上,朝他招呼道。

“是!”見劉皇帝已然起身離席,劉暘立時回了神,躬身應道。

寒冬臘月,與晴空萬里,似乎也並不衝突。冬季的陽光多少顯得有些暗淡,不過,照耀在身上,還是暖洋洋的。

“這三九寒冬,能有如此日頭,也算難得了!”沐浴在冬陽之下,劉皇帝的鬍鬚都有些反光,嘴上則感慨着,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憋得太久,人也快發黴了......”

“兒陪您多走走!”劉暘道。

父子倆就在萬歲殿周邊,順着道路梯級,沒有目的,信步而遊。劉皇帝呢,實則也被勾起了對軍政國事的熱情。

“前段時間,雨雪瀮,波及甚廣,各地官民損失如何?”劉皇帝問。

劉暘答:“此次雨雪,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區,甚大,所幸及時止住了,各地不乏凍傷者,卻無死亡情況的上報,中書也曾行文讓各地官府救助!”

“傷亡情況,都覈查過了嗎?”劉皇帝直接表示懷疑。

“已經派人前往了!”劉暘說道:“另外,鄭、滑、陳、許等州,都上報,田畝莊稼損毀嚴重,兒與魏相、王相他們商議後,決定減半受災州縣百姓明歲夏收!”

“可以!”劉皇帝頷首,說着,雙眼中露出追憶的神色:“這場雨雪,讓我不由想起當年,同樣是深冬,大雨瀮,連綿不絕,冰天雪地,徹骨之寒吶!

那應該是天福十二年,我與你皇祖起兵當年,大漢開國不足一歲,你還沒出生,不,你娘都還沒有嫁給我。

那時,正逢討滅叛臣杜重威,就是這樣一場冬雨,官軍民,死傷無數。如此,還不得不感謝上蒼,降災降得晚了些,否則,杜逆不定,叛事遷延,內憂外患之下,初定的國家或許就走向崩潰了......”

聽劉皇帝說起往事,劉暘也是認真傾聽,見其感慨,也拱手說道:“關於大漢開國以及您秉政之初的艱難,兒也曾瞭解過,如今想來,也只有像爹您這樣英明神武的雄主,方能在那等困境中帶領臣民邁過難關,方能造就今日帝國之盛......”

說這話時,劉暘不管是眼神還是語氣中,都帶有一種崇拜。對此,劉皇帝笑了笑,反問道:“你可曾想過,我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如何將大漢引領到如今的地步?所謂英明神武,太過籠統了,太過空泛了......”

“這......”對此言,劉暘顯然有些意外,認真地思索了片刻,面容之間仍不見輕鬆,反而越加嚴肅。

見狀,劉皇帝拍拍他的肩膀,輕笑道:“我也不要求你回答,得空之時,就好好想想吧,答案也留在你心中。薛居正寫的那本《乾祐十五年》,也可以多看看!”

“是!”劉暘聽命。

“說說看,近來朝中有何事?”下得梯級,有登上殿臺,劉皇帝問:“簡單地講講即可!”

“都察院彈劾鹽鐵使張美強納民女爲妾......”劉暘說道。

“竟有此事?”劉皇帝微微一笑,顯得很平和的樣子:“調查結果如何?”

“確有此事!”劉暘肯定地道:“不過,根據調查,張美出遊,借宿民家,見民女美貌,歸府猶心心念之。後登門,表明身份求娶,只是那民女已許人家,其父迫於張美身份,不得已毀舊約而將女嫁入張府。

因此,說他有強娶之嫌,並不爲過。只是,兒以爲,這同樣可以換一種說法,民女之父,慕權勢而背約賣女,以求富貴。”

劉皇帝臉上,露出了明顯的興趣之態,說道:“準備如何處置?”

“兒以爲,此事不足入刑罰,但終由張美而起,私行有虧,不甚檢點,有傷朝儀體面,故而罰俸半年,以示懲戒!”劉暘道。

“張美其人,是個人才!”聞之,劉皇帝道:“朝廷之中,善理財者,並不多,能縱覽大局,經營國家財政者,更少。當年,匱於算才,朕曾派了十多名計吏到各道州歷練,最終只有張美表現最爲突出,不負薛居正之薦。

並且,熟悉戎事,輜重後勤,供饋無缺,長使將帥無憂。在西南多年,整頓財政,也多有建樹,將他調回朝廷,也是看中他的理財能力。

沒想到......”

聞劉皇帝感慨,劉暘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您既然看中張美的理財才幹,對這些許小節,難道還不能包容嗎?只要他不曾觸法犯罪,其才幹能用於朝廷,您又何需多慮?”

驟聞其言,劉皇帝頭一次意外地看着劉暘,問:“這是你的看法?”

劉暘應道:“您當初讓兒觀人,這麼長時間下來,上至公卿宰相,下至郎官衛士,兒也默默觀察了不少人。發現,不論何人,才幹如何,多有其短,難有完人,兒也就明白了,用人,只需揚長避短即可,如執著其私德缺陷,那事情反倒辦不好!”

聽他這麼講,劉皇帝點了點頭,輕笑道:“你能有如此見識,我很欣慰啊,總歸沒被張昭的‘君子小人’之說給迷惑了......”

聞之,劉暘訕訕一笑。有的時候,他也很奇怪,劉皇帝似乎並不是特別喜歡一些儒家學說思想,但自己平日也讀《論語》,也讓張昭這些飽學鴻儒教導他們這些皇子,顯得很矛盾。

“至於張美之事,就如此了結了吧!”劉皇帝說道:“另外,他不是喜歡美人嗎,賜他一名宮人!”

劉暘應命,他知道,劉皇帝是想以此告誡張美。

“另外,成都知府趙玭上表彈劾西南巡撫使趙普!”劉暘擡眼看了劉皇帝一眼,說道,他可是知道,劉皇帝對趙普的信重。

別看趙普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人,並且坐鎮川蜀,巡撫三道,掌握大權近十年。還是有人敢同趙普對着幹的,比如這個成都知府趙玭。

此人原爲孟蜀的秦鳳諸州觀察判官,在朝廷攻取秦鳳之際投降,後來爲權鳳、成、階諸州事,爲向訓繼續攻取漢中提供後勤人物力。

秦鳳戰事結束後,調離原職,累爲州府主官,一直到朝廷平定川蜀後,欲收治四川,派遣官吏。趙玭呢,以其履歷,也得到了重用,後來更接替趙普,成爲了成都知府。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個同樣姓趙的人,相看兩厭,屢有不協。趙普是個強勢的實幹家,趙玭能力也有,但性情狂躁訐直,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也多忤之,根本不給趙普面子。

一來二去的,二趙之間,矛盾重重。不過,趙普這個西南巡撫,可以算得上位高權重,但對成都知府這種實權州府要職,卻也沒有太大的約束力,管着他們的,還是布政使。而布政使,也不可能完全聽有趙普擺佈,再加上早些年主政者是宋延渥。

於是,二趙之爭,這種地位不對等,結果卻轟轟烈烈的擂臺在大漢政壇上打起來了,也有點類似當年發生在河北的道府之爭。這些年,劉皇帝收到了雙方之間的攻訐彈劾,也不少了,但都只是發文勸導,謀求緩和。

對這種情況,劉皇帝能夠容忍,也是看到了,這二趙相爭雖然厲害,但是川蜀地區的恢復發展卻沒有落下,不管是成都府,還是其他地方。

趙普自不必說,沒那個能力,劉皇帝也不會與他權勢。趙玭則算是個意外,此人性格或許令人討厭,但治政典事的經驗與手段也是擺在那裡的。

如此,方讓西南政壇上的這一大矛盾,一直延續到如今。而一提趙玭又彈劾趙普了,劉皇帝的第一反應就是:“嗯?這二人又鬧起來了?這回,又說趙普什麼了?”

“趙玭在奏書中報,陵州鹽礦圮塌,毒氣逸散,鹽民死上百人!自刺史以下,及鹽監,爲逃罪責,瞞報礦難......”劉暘語氣嚴肅。

“這可是大事!方纔爲何不講!”劉皇帝語氣也跟着冷了下來:“自開寶年來,大漢可曾發生過一次死百人的如此事件?”

“實是如何,尚未查明!”劉暘說。

“這和趙普又有什麼關係?”劉承祐凝眉。

劉暘道:“陵州刺史王品、鹽監鄭良,都是趙普舉薦......”

“趙普怎麼說?”

“還未收到趙普的奏表!”

“你有什麼看法?”劉皇帝問。

“還當待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再行決定!”

“倘若事實確鑿呢?”劉皇帝再問。

“倘若如此,或許可將趙普調離西南了!”想了想,劉暘道。

“我看吶,這個趙玭也不適合在成都府待着了!”劉皇帝冷冷道:“發生瞭如此礦難,人命關天,他就只知道藉機攻訐政敵嗎?”

“還請您息怒!注意身子!”見他震怒,劉暘勸道。

“此事,你親自盯着!”劉皇帝叮囑道。

“是!”

並沒有等太久,來自趙普的奏章來了,陵州礦難,發生在幾個月前,值太后喪期,而陵州官府也瞞報了足足幾個月,才爲人舉報。

得知其情況,趙普親自前往陵州,調查此事,從官吏、鹽工等人口中,還原其事,然後親自寫了一份奏表,向朝廷彙報,並以識人不明請罪。

結果嘛,朝廷的處置也很乾脆,刺史、鹽監瞞報朝廷,罔顧生民,處以死刑,涉事官吏,大多貶黜流放,雖然陵州已是偏僻之所了。

至於那些死難的鹽民礦工,確認過後,官府悉給賠償,而此事在西南地區造成的最大的影響便是,趙普與趙玭二人,相繼被調離。

趙普恰逢母喪,回鄉丁憂。至於趙玭,此公脾氣也上來了,得知劉皇帝流露出的態度後,乾脆辭官,不伺候了。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74章 善待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52章 放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6章 馬政第139章 韓常案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70章 御宴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20章 折家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93章 安西王第40章 濮州案(3)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49章 醫政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0章 老將出馬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2章 放手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70章 衛公辭世這纔是感言第446章 流光園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2章 太子妃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無題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8章 殿議第207章 還京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93章 楊邠案(1)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4章 善後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0章 折家第2052章 回京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772章 處置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54章 絕不姑息
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74章 善待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52章 放手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6章 馬政第139章 韓常案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70章 御宴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20章 折家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93章 安西王第40章 濮州案(3)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49章 醫政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0章 老將出馬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52章 放手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70章 衛公辭世這纔是感言第446章 流光園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72章 太子妃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無題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8章 殿議第207章 還京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93章 楊邠案(1)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4章 善後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0章 折家第2052章 回京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772章 處置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54章 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