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

老皇帝一時沒有作話,緩緩走到案前,低頭看了看劉文濟寫的東西,只瞄一眼,便輕笑道:“開始練習草書了?”

劉文濟也低頭看了下自己的“作品”,拱手道:“讓祖父見笑了!”

聽得出來,劉文濟的情緒不高,老皇帝則唸叨着:“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你這字裡,隱隱有些殺氣啊!”

劉文濟低下頭,輕咬着嘴脣。見狀,老皇帝背過手,問道:“聽聞你身體不爽,現在感覺如何了?”

聞問,劉文濟道:“多謝祖父關心,孫兒並無大礙,只是,只是”

見他一副難以啓齒的模樣,老皇帝輕聲道:“也是,白日那等場面,對你們這樣未經世事的少年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衝擊,心理上需要努力克服!當然,沒有當場吐出來,還算不錯!

不過,伱或許不知道,當年你爹第一次上戰場時,才八歲,看到屍山血海,連腿都沒軟”

“孫兒自是遠不如父!”劉文濟表示道,沉吟少許,又說道:“那些罪臣,欺君害民,瀆職枉法,死有餘辜,並不值得同情!只是,舅公他,畢竟是舅公啊!”

能夠感受到此時劉文濟內心的那少許掙扎,但讓老皇帝好奇的是,劉文濟與符昭壽之間,關係有這般親近,值得其爲之如此感傷?

審視着劉文濟,老皇帝也感慨着說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平心而論,朕可以不殺符昭壽,留他一命,只需朕動個嘴罷了,下面那些臣子,只怕就期待着朕這般做!

甚至於,到了他們的嘴上、筆下,都算不得徇私,能被粉飾得一片光明,甚至給朕大唱讚歌,誇耀朕的寬容與仁慈!

爲何?道理很簡單,朕今日能在‘走私案’上寬縱符昭壽,在其他事件上就有理由寬容其他人,而那些臣子官員在面對他們親人違法犯罪時,包庇寬縱,豈不也是順理成章?

事情的發展或許未必如此,但朕不得不防!當然,朕不諱言,有借你舅公人頭,以震懾天下權貴以及那些所謂豪族的用意!

過去這些年,朕確實有些懈怠、糊塗乃至昏聵,如今幡然醒悟,便用那些罪臣的血來明志吧”

老皇帝這番話,固然不如白日人頭滾滾那般驚心動魄,但於劉文濟而言,卻更加驚悚,老皇帝所言太平淡,而其中透露的意志,甚至衝擊着他的價值觀。

見孫兒在愣神,老皇帝繼續說着,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種傾訴:“長治久安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最先做起的,就是皇帝。有些刻骨銘心、大悲大痛,是必須得經歷的,劉家的江山,也不可能僅靠外人來守護。

過去,是朕在勉力維持着,如今你爹也開始肩負起這份責任。我已經老了,行將就木,你父年紀也不小了,未來還得落在你們這些年輕人身上!

今日之事,祖父做得確實有些心狠,但是,若連這點坎坷與衝擊都經受不住,感情任事,那未來也難提成就!

朕反覆讓你們記住的,你們是天家子孫,你與文渙更是太子之後,需要經受的磨礪,也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多”

一番話,說得劉文濟愣住了,擡眼望,仍舊是老皇帝那張平和的臉,只是眼神中彷彿多了一些東西。認真地思索着,回味着,不知覺間,劉文濟那口堵在心頭的氣逐漸消散了。

“孫兒愚鈍,不明祖父之心、之痛,但祖父之教誨,定然牢記於心,永不忘懷!”深吸一口氣,劉文濟鄭重地向老皇帝道。

看着這個還不滿十六週歲的孫子,老皇帝心中也是暗暗感嘆,也不知今日這番訴說,對未來有沒有用處

不過面上,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你此言,朕就當做是你對祖父的承諾了!”

老皇帝今夜的談話有些玄乎,劉文濟聽得震撼之餘,也有些難明其妙,只能按着一直以來的習慣,頷首應是。

老皇帝寬慰一番,準備離去,不過劉文濟卻少有地主動發問:“祖父今日嚴刑峻法,固然可使上下震懾,但過激之手段,不怕引起反彈嗎?”

老皇帝背對着劉文濟,聞言停下腳步:“你所說的反彈是什麼?”

劉文濟鼓足勇氣,沉聲道:“七十餘名軍官連斬,數百名官兵緝拿,迅疾而果決,但水師也是軍隊,軍隊則是祖父常說的暴力機構,如此激烈措施,倘若引發譁變,威脅聖躬,豈不危險?”

聽到這麼個問題,老皇帝又一次轉過身來,仔細打量了劉文濟一番,不知是覺得這個問題有意義,還是劉文濟提出這個問題更有價值。

沉吟少許,老皇帝擡手,淡定而堅決地說道:“水師整頓,抓捕犯罪官兵,乃是必爲之事。事急從權,正因是軍隊,方纔採取果斷措施,以免激生他變!

至於你提出的顧慮,朕只能說,他們不敢!別看你祖父如今垂垂老矣,這點自信還是有的!同時,也要相信那些所謂望族以及軍隊軍官們的見識,死一人與亡全族,孰重孰輕,他們心裡有數!”

“好生休息吧!”在劉文濟還在消化之時,老皇帝留下一句話,緩步離開了。

踏出房間,老皇帝仰面而嘆,頭頂是一片月明星稀,飽滿的玉兔正播灑着柔和的清輝,也是,中秋纔剛過。把手一伸,隨身伺候着的胡德立刻把竹節奉上,老皇帝接過,在廊道間點了點,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在不遠的廊道轉角處,一道身影正隱藏在燈光下,身姿看起來很挺拔,正是萬年侯劉文渙。不過,此時的劉文渙表情有些複雜,死死地盯着走出房門的老皇帝,目光中隱隱帶有些嫉妒、委屈以及不甘。

老皇帝似有所感,頭一偏,當即喚道:“是文渙嗎?”

被點到名,劉文渙下意識地哆嗦了下,不敢怠慢,立刻站到光線處,躬身拜道:“是!孫兒在!”

劉文渙雖然盡力讓自己在老皇帝面前表現得正常一些,但那股噴薄欲露的情緒,老皇帝卻感受到了。以同樣溫和的目光審視了這個皇孫兩眼,老皇帝衝他招了招手,道:“正好!你陪朕走走!”

雖然只是短短一句吩咐,劉文渙心頭卻是莫名一熱,立刻應是。

秋風蕭瑟,吹動着池塘間的清水,老皇帝佝僂着身軀,在樹影之下,盯着晃動着燈火的水面出神。點點淚意在雙目間浮動,嘴脣歙動,卻是在嘀咕着:大符,你應該不會怪我吧!

從符昭壽被捕,一直到被斬,整個過程,老皇帝都沒有見過他,就是怕自己徇私寬縱。當然,此時眼眶中打着轉的眼淚,絕不是爲區區符昭壽,只是老皇帝想起符皇后了。

雖然符後已經崩了好些年,但時間並沒有療愈老皇帝的心傷,反而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深刻,平日裡不提,也只是將之深深埋藏起來。

然而,今日才把符後的弟弟殺了,愧疚之情固然不多,但思念之情卻是被勾出來了,甚至於陷入了一種“殺一人,思一人”的矛盾之中。

良久,伴隨着一杯酒水灑入腳下的草地,老皇帝擡手拭了拭眼角的淚痕,終於從那種傷懷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即便如此,老皇帝的情緒依舊不高,湖北之弊,也就讓老皇帝生出些慍怒罷了,處置完也就是了,但有些事情,卻讓老皇帝不得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或許樊知古不知道,由於白日那些多餘的表現,反倒引起了老皇帝對他的猜忌,乃至質疑的地步。老皇帝所質疑的,當然是此人,能夠按照他的意志對荊湖北道上層權力結構進行調整,對那些盤根錯節的豪門望族進行打壓,就從樊知古今日呈現的態度來說,老皇帝信心實則嚴重不足,因爲樊知古給他的感覺,充滿了妥協傾向。

按理說,以樊知古的能力、性格以及過往的履歷表現,是不至於此,只要他還存有上進之心,在老皇帝如此明白表態授意的情況下,當毫無付負擔、果敢向前,銳意改革纔是。

然而,事物在不斷髮展變化之中,大漢朝廷的局勢也在不斷變化,人自然也得通過不斷的改變以適應所處環境。

到了樊知古這樣的位置上,當然要根據屁股所處來調整立場,改變思路。如果是在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面對老皇帝的示諭,樊知古都不會有任何遲疑,只會堅決徹底依聖意行事,但如今,他不得不採取一些穩妥的辦法。

事實上,莫說一個樊知古了,就是居廟堂之高的公卿宰相們,在這些年也在越發求穩。而種種行爲,翻譯過來,就是兩個詞:觀望、等待!

至於觀望什麼,等待什麼,不言而喻!

就是老皇帝,又何嘗沒有發現,這些年他想要做成什麼事,是越來越困難了。中下層離老皇帝太遠,但是上層權貴,尤其是那些封疆大吏、公卿大臣,一個個都表現出一種懈怠、遲鈍。

這並不意味着這些大漢的精英權貴們都墮落腐朽了,只是他們開始心存遲疑了。這份遲疑,毫無疑問乃是老皇帝帶來的,不只是這些年老皇帝“神經質”的變化,也在於,他真的老了,人的精氣神是很難瞞住人的。

越是處在上位的人,就越需考慮長遠,他們在爲政處事之時,不得不去考慮事情的延續性,老皇帝未必能堅持多久,那他制定推行尤其是強行推動的那些政策,又能堅持多久呢?

人亡政息在中國可實在太尋常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顛撲不破的道理,現在若是用力過猛,那將來便很可能面對政治風險,這是說不準的。

在重重心理顧慮下,大漢的當權者們,又怎麼可能再像過去那般,對老皇帝的決策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呢?更多的,是一種應付的姿態。

泰康宮倒是修得快,但那是上上下下有利可圖,又有少府作爲主要負責部門。而拿稅改來說,之所以進度如此遲緩,除了改革本身的複雜與繁瑣之外,從上層權貴們開始往下傳導的這種猶豫與遲疑也是重要因素。樊知古在荊湖北道任上的變化,也只是因爲他觸及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稅改到如今的地步,已然涉及一些深水區,越發艱難,新制未成,新弊叢生,改革這條道路也到了一個更爲關鍵的階段。

老皇帝心裡也清楚,在他有生之年,很可能是完不成了,並且早已將希望寄託在太子劉暘身上。至於太子劉暘能否秉持他的意志,他心裡同樣沒底。

或許難讓人想象,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竟也陷入如此無力與掙扎的地步。水師走私案,也只有通過白日那等果決與狠辣的手段,方能證明,皇帝的權威依舊是強勢的。

然而這份強勢,也已到一種外強中乾的地步

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9章 在長安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5章 東歸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0章 城戰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51章 壽國公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章 臺懷之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97章 決斷!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93章 楊邠案(1)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85章 少壯派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28章 用心第194章 減稅難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31章 泰來樓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90章 憂勞第336章 橐相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08章 格局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96章 天花板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97章 擴*整頓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13章 機遇第254章 久待良機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96章 橐駝兒第65章 選擇第46章 糧與錢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10章 形形色色
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09章 在長安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5章 東歸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00章 城戰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51章 壽國公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3章 臺懷之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97章 決斷!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93章 楊邠案(1)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85章 少壯派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28章 用心第194章 減稅難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31章 泰來樓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90章 憂勞第336章 橐相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08章 格局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96章 天花板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97章 擴*整頓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13章 機遇第254章 久待良機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96章 橐駝兒第65章 選擇第46章 糧與錢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10章 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