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

bookmark

劉皇帝不只是更詔,停止西巡,更是連回程的事情也不提了,直接壓後,乾脆讓行營上下,安安穩穩地在涼州過完這個冬季。

甚至於,還派人往隴右道傳了一道詔書,給太子劉暘的,讓他善加珍重,注意身體,不要冒寒涉險。

同時,還命人西進,把王彥升、郭進以及瓜沙甘肅的主要官員,召至涼州,垂詢問政。或許,在涼州待上一個冬季,同樣能夠起到安撫人心、穩固統治的效果。

當然,劉皇帝心中不免還有個打算,就是等到熬過此冬,冰雪消融,徹寒緩解,再度起行。皇帝說出去的話,豈能輕易食言!

如今,別人可以拿天氣來說事,朕可以體恤,可以諒解,並加以採諫。但等氣候回暖,交通復甦,道路通常,屆時再下詔西進,他倒要看看還有什麼說辭!

從根子上來講,年近四旬的劉皇帝,其性格脾氣,已然定性了,根本改不了了。

朔風肆虐咆哮,吹得姑藏城頭的軍旗、龍旗呼呼作響,連旗杆都不由鬆動搖晃。厲風雖烈,但矗立城頭的劉皇帝卻巋然不動,風聲雖急,卻不如那搖動的吱呀聲令他心煩。

盧多遜侍立在旁,察言觀色,注意到劉皇帝的表情,招來一名官兵,低聲吩咐了一句,其人迅速去尋工具固定了。

“比起豐州,涼州又是一番別樣的風貌啊!”迎風佇立在姑藏北城頭,劉皇帝兀自感慨着:“朕在豐州的時候,一度認爲那是大漢最爲窮苦僻寒地方,因而認爲天下大可去得。如今躬親體驗,朕還是小看了河西走廊的冬季啊......”

聽到劉皇帝的感慨,盧多遜開口道:“陛下若於春秋時節巡幸,河西豐貌,當可全窺!”

“還是時間不巧啊!”劉皇帝微微一笑,一副已經看開了的樣子,扭頭瞧着盧多遜:“盧卿,當年你奉詔出使西域時,走的也是河西走廊吧,同樣時逢寒冬,彼時西北金甌有卻,幾乎整個河西都在回鶻、吐蕃、契丹人的手裡。

那次西行的經歷,朕雖然聽了你的彙報,但結合如今的親身體驗,當初出使,沿途經歷只怕更加艱難危險吧!”

劉皇帝提起當年之事,同樣引起了盧多遜的感慨,清癯的面容間也浮現出一抹追憶,應道:“臣當年氣盛,欲效張騫遠訪絕域,然真正踏上西行道路,進入河西之後,方覺愧顏。隨行人員中,有三成的,都是亡在河西走廊上的。

所幸,當時大漢在陛下的帶領下,已然走向強盛,沿途吐蕃、回鶻及諸雜虜,並不敢肆意侵擾使節。不過,當時臣等也是在涼州避過寒冬之後,於次年方纔再度遠行的。那也是臣對涼州、對姑藏城瞭解熟悉的開始......”

“得有十五六年了吧!”劉皇帝道。

盧多遜頷首,恭維道:“剎那十五載,若非陛下提起,臣都不覺已然過去如此長時間!”

從盧多遜的話裡,能夠感受到一絲動情,當初的記憶與經歷,對他而言,也確實深刻。那不只盧多遜闖蕩西北的開始,也是他在仕途上發跡崛起新的起點。

而自從西使順利歸來,帶回河西、西域的情況,帶回一份地圖,還有棉種的引進。靠着這些功勞苦勞,在之後的時間裡,盧多遜在仕途上縱然談不上一飛沖天,也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

眼下,盧多遜才三十六歲,已然官居布政使之職,絕對是年輕有爲了。河西這個地方,雖然偏遠,但軍事價值極高,絲路開通還附帶有大量的經濟意義。

大漢諸邊中,河西、山陽這兩道,是可以並稱的,但更吸引目光,受皇帝關注的,還得屬河西走廊。這既有歷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也帶有劉皇帝個人強烈的主觀意願。

而對於盧多遜而言,這也是更容易出成績、建立功業的地方。大漢如今的版圖如此遼闊,州縣上千,能得劉皇帝時時關注的地方能有幾處,這就是在河西爲官最大的優勢。固然偏僻了些,但對盧多遜這樣事業心極重的人來講,待遇環境根本不重要。

在收復河西后的這幾年中,盧多遜先是鎮撫瓜沙,楊廷璋此前對回鶻餘孽的剿殺以及拓土青海,其中就有盧多遜的輔助籌劃。

如今,正位河西布政司,經畫攻取,鞏固成果,彈壓不服,盧多遜施展的空間也更大了。當然,對於盧多遜而言,區區一個河西布政使的官職,還不能滿足他的志向與野心,遠遠不是他的巔峰。坐河西,以窺廟堂,等待着入朝拜相,入政事堂主持國政,這纔是他最大也最長遠的目標。

並且,盧多遜能夠看得着希望,並且有明確的目標擺在前頭。劉皇帝當政的這二十餘年,宰相必起於州部,是反覆提及的,並且也切實履行。

開寶七年朝局變動,不論是趙普、宋琪還是李業,這三者可都是從地方上提拔上來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趙普了,盧多遜對標的,也正是趙普。

趙普憑什麼當讓宰相,政事堂首腦,除了早期的資歷,最主要的就是在西南的巡撫、安民、撫戎、開拓之功。而盧多遜自忖,換作他去,不會比趙普差。

趙普騰飛的機遇在川蜀,那他盧多遜高升的起點就在西北!畢竟,他深根此地已久,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圈子,在西北四道,都有不俗的影響力,這是花費了十五年方纔積攢起來的,也將是他打通廟堂的基礎助力。

“整個河西,就屬姑藏城,歷史最久遠,文化底蘊最深厚了吧!”像撫摸戀人一般撫摸着姑藏粗礪的城垣,劉皇帝說道。

“是的!”盧多遜博學多聞,當即道:“自前漢武帝開拓西域,置河西四郡以來,姑藏就始終爲河西的中心,千百年年,無不如此。逢治世,則東西交通,商旅不絕;逢亂世,則割據盛行,稱王稱霸。姑藏城,也算是記載着上千年河西曆史風雲之變化......”

“朕過去,也只能在史籍、奏章中,看到關於姑藏,關於甘涼的記載!”劉皇帝說道:“朕還記得,早年朕推動西拓時,還有不少人以各種理由反對。提到涼州,他們描述中,這裡就只有大漠戈壁、狂沙厲風、荒城野土,草木不茂,更乏水源,漢民無孑遺,胡虜正猖獗,建議朕放棄,以免給朝廷增加負擔......”

劉皇帝這番話可不是編的,當年確實收到了不少類似的奏表。此時聽皇帝談起,盧多遜稍顯激憤地說道:“陛下,有此建議者,不是目光短淺,便是包藏禍心,抑或學識不精,曉得些只言片狀,便肆意編排,屬實可惡!陛下,河西並不窮困,只要假以時日,必能恢復往昔之盛!”

盧多遜可是把河西看作自己奮發向上的基礎,聽得這種帶有鄙視乃至歧視的言論,反應自然顯得有些過度。

見狀,劉皇帝笑了笑,問:“你覺得,爲何當初會有那麼多人,反對西拓,恢復舊土嗎?”

感劉皇帝語氣鄭重,盧多遜想了想,應道:“自中唐以來,河西淪喪,雖有張議潮率歸義軍復興一時,卻也只是曇花一現,前後近兩百年的時間,淪爲蕃土,實在是太久了......”

“是啊!”劉皇帝也長嘆了一聲,手用力地抓了抓又冷又滑的牆面,認真地說道:“河隴久別於中國,漢民淪蕃虜,有志之士思之,無不痛惜憤慨。

如你所言,中國缺失河西太久了,久到容易讓人遺忘了,朕立志西進,不只是爲了收復失地,展示武功,鞏固西北邊防,更是爲了找回我們曾今的榮耀,重現過去的輝煌,並守護它,發揚它。

朕常談古人之失,惜其不爭,也不能讓我們的後人,最後給我們一個不思進取的評價吧......”

說着,劉皇帝自己都笑了,但他這番話,也是發自肺腑的。在他那些已然過分久遠甚至模糊的記憶中,大唐之後,老大的中國有太多令人扼腕嘆息的缺失與遺憾了。

而劉皇帝,最基本的目標,只是做些不爲人所知的彌補與改變罷了。當然,呈現出來的,就是皇帝志在武功,四面擴張,開邊不已......

就結果來看,劉皇帝已然做了太多,實現了太多!

拿腳下的姑藏城來講,誰能想到,在原本的歷史上,自歸義軍後,當它再度恢復漢人政權統治時,已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

第176章 雍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章 父母兄弟第71章 北齊鎮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5章 善後爭議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56章 遺澤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76章 拷問第76章 視察第95章 大洗牌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4章 外戚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83章 敞開談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4章 西南事務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章 濮州案(2)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章 詔議國策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22章 相互誅心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章 父母兄弟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6章 楊邠案(4)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34章 回府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
第176章 雍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章 父母兄弟第71章 北齊鎮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5章 善後爭議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56章 遺澤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376章 拷問第76章 視察第95章 大洗牌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4章 外戚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83章 敞開談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4章 西南事務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9章 濮州案(2)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章 詔議國策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22章 相互誅心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章 父母兄弟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6章 楊邠案(4)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34章 回府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