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

劉煦自從被派到安東主持大局後,性子是進一步收斂,喜怒不形於色,十餘年下來甚至連笑都笑過幾次,但此時此刻,竟然給劉文淵一種坐立難安的感覺。

稍微詫異了下,劉文淵還是表情認真地堅持自己的看法:“或許是兒憂慮過甚,言論稍顯誇張!但兒還是認爲,倘若不折不扣依陛下如此意志貫徹下去,以大漢之大,也難料能堅持多久。這些年,朝野之事,紛擾繁多,又能有多少餘力顧及外藩?”

顯然,劉文淵這番論調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劉煦則在沉吟幾許後,輕聲嘆道:“你以爲,你能看到這些問題,陛下就看不到嗎?你自覺眼光遠略,能勝過陛下?”

面對父親這兩個問題,縱然劉文淵自信滿滿,也不敢章口就來了。

見他沉默,劉煦繼續道:“你才經歷過多少人事,就敢在此大言炎炎,妄談大政。你祖父掌國數十載,小事小節或許迷湖之時,但大是大非,何曾湖塗?”

遲暮至斯,難得湖塗!劉文淵腦海中生出這樣的念頭,也想這麼說,但有適才的教訓,此時在劉煦面前也收斂着了。

劉煦則沒管他,自顧自地說道:“有些事情,不是代價高昂,困難巨大,阻力重重,就不去做了的,相反,需要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你祖父,過去幾十年做過太多羣情反對而一意孤行的事,但最終,都被他做成了。此番分封,想來也是一般!”

“當初祖父年富力強……”劉文淵還是沒忍住,說出這麼半句話,至於後半句話,劉煦自然體會得到。

看着這個兒子,劉煦擰了下眉,道:“分封可能產生的問題,造成的後果,你祖父不可能沒有思量,然深思熟慮之下,仍舊決定推動,你有想過,是爲了什麼?”

聞問,劉文淵低頭深思了好一會兒,有些不確定地說道:“莫非是爲了鞏固二叔的地位,避免奪嫡之事?”

“奪嫡”二字,對如今的劉煦而言,實在有些刺耳,從劉文淵口中說出,就更添幾分驚悚。

收回落在劉文淵身上的目光,劉煦眼神多了幾分深邃,幽幽道:“你若如此看待此事,那也太小看你祖父,也太小看你二叔了。這麼多年了,我是早已看明白了,你二叔的位置穩着呢,只要你祖父意志不動搖,那就沒人能動搖他的位置。

三十多年的太子,當得不容易啊,既要不引起你祖父的忌憚,還能得內外臣之心,你二叔啊,在那迂緩的外表下,暗懷尋常人難以察覺的機心啊!誰若是小看他,呵呵……”

劉煦說這話說,語氣中充滿了感慨,面上也掛滿了滄桑,不過並沒有沉浸其中太久,很快反應過來自己跑題了。

接着之前的話題,對劉文淵道:“若要避免奪嫡,有的是辦法,何必採取分封邊陲海外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策略?不能小覷你祖父的胸襟與格局啊!

以我對你祖父的熟悉,以及多年對他的揣摩,也只能勉強猜測一下的用心。

論公,是爲了開拓土地、散播文明,爲大漢黎民創造更多生存的土壤;論私,則是爲了我們這些不成器的子孫後代,爲了我劉家的發展延續。

每朝每代,都有君王在奢望長命百歲,都有臣僚在高唱千秋萬代,但何來千年的王朝。

中國的歷史,想要誕生千年的王朝,實在太難了,如不求變,或許今日之大漢,與秦漢隋唐相比,恐怕也難有差別。

你祖父所做的,或許就是在求一個變,爲大漢江山,也爲劉家天下,爭取一絲歷代王朝不曾擁有的可能!

有論調說宗周天下亡於平王東遷,春秋分裂,或許有幾分道理,但姬氏子孫,卻一直延續到戰國末年……”

劉煦這麼一番分析下來,輪到劉文淵發愣了,良久,有些咋舌說道:“倘如此,祖父考慮得也太長遠了……”

“因此,有些事情,是不能以眼前的利益、眼前的目光來看待的!”劉煦感慨道:“做的過程,也充滿了阻力與困難,你所提到的那些弊端,或許在將來會成爲事實,但只要你祖父還在,又何懼些許波瀾?”

劉文淵下意識地張了張嘴,看其口型,就好像在說“倘若祖父不在了呢”。

劉煦顯然也是這麼理解的,但這回沒生氣,而是悵然地道:“那就是子孫後代的事情了,你祖父是現世神祇,也只管當世之事……”

“可惜啊!”劉煦又長嘆一聲:“你祖父的這份格局與氣魄,世間少有人能理解,也少有人願意追隨。這世上,總是保守、不願求變的人多,包括他的親生兒子,都難以認同,也難理解那份良苦用心。

就是我這個長子,心中又何嘗痛快?”

說到這兒,劉煦方纔在劉文淵面前暴露了少許心跡,袍袖下的手都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

西京的秦王府,距離皇城也不遠,就隔着一條洛水,過了天津橋轉角即至。父子談話間,已抵府門。

並行還府,父子倆繼續私談着,馬車上激起的情緒也已平復下去,開始以“安東王”的角色思考問題,問道:“你既然不看好南洋、安西之分封,那我們安東呢?”

安東可是劉文淵真正磨鍊成長的地方,帶有極深的感情,而提及此,滿懷自豪與信心。

眉宇間釋放着昂揚的光彩,劉文淵道:“南洋、安西,兒並不是十分熟悉,諸多消息,也只是道聽途說,抑或閱讀朝廷邸文,並未親眼目睹,也未身臨其境,自然抱有迷惑,不,就是懷疑!

這一點,祖父也一樣,在大漢直轄之道州府縣,尚有欺君罔上者,何況數千裡之外的異域海外?

因此,對於這些年從外海傳來的那些消息,兒並不是很相信!

而安東則不然,這是爹您十數年辛苦經營所得,夙興夜寐,櫛風沐雨,其每一步經營,都是兒親眼看着,親身體會過的。

安東,絕對是大漢最成熟穩定的一個封國,爹也一定能保證一個繁榮發展的安東,保證一個安定的大漢東北邊陲!”

劉文淵說這番話時,年輕俊朗的面容上神采飛揚,盡是意氣風發之色。

劉煦看着愛子,臉上逐漸綻開和藹的笑容,不禁擡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道:“我兒有如此見識與頭腦,將來安東在你手上,我也可安心了!”

這話說得,讓劉文淵心頭有些怪異,還不曾想明白,便見劉煦擺手趕人:“夜半已過,這一日夜也乏了,早點歇息吧!最近這段時日,說不準還有什麼波瀾了……”

說着,便不再管劉文淵,劉煦微塌着肩膀,緩緩往書房而去,只是在看着燈火照射在地面的身影時,嘴裡喃喃道:“我是沒機會了,你或許還有可能,未來的事,誰說得準呢?”

“咳咳…….”深夜之中,劉煦又不禁咳嗽了幾聲。

第331章 泰來樓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08章 新貴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57章 龍舟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2章 稱帝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9章 寫得不錯!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章 西南事務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9章 鳳翔戰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3章 接見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10章 剋制第330章 小市民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41章 雌威第132章 進宮第252章 面聖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57章 龍舟第349章 邊情第199章 出宮第84章 示警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04章 平息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71章 北齊鎮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5章 賜宴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0章 立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90章 關右節度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
第331章 泰來樓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08章 新貴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57章 龍舟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2章 稱帝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9章 寫得不錯!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章 西南事務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9章 鳳翔戰況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3章 接見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10章 剋制第330章 小市民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41章 雌威第132章 進宮第252章 面聖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57章 龍舟第349章 邊情第199章 出宮第84章 示警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04章 平息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71章 北齊鎮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5章 賜宴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70章 立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90章 關右節度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