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蕭思溫

對於遼國的內外交困,大漢這般可是洞若觀火,劉皇帝也讓他的軍政重臣們一起商討過,面對如此形勢,遼廷會採取怎樣的辦法解決。

根據北方新消息與新情況的不斷傳來,漢廷這邊也討論的不止一次,各有各的想法,且每一次得出的結論也各有不同。

但有一點是大漢重臣們達成共識的,便是,於契丹而言,外患大於內憂,如若大漢的威脅不解除,那麼漠北紛亂永遠不可能停罷。

而這一點,似乎又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大漢隔岸觀火尚且來不及,看到正熱鬧,怎會容其輕易落幕。

曹彬提出,遼主或許會遣使求和,稱臣納貢,以求先解外憂,再消內亂。但這需要含羞忍辱,飲仇罷恨,更重要的,得劉皇帝格外施恩,但是, 劉皇帝又豈是心慈手軟之人。

不過, 對於曹彬的想法,劉皇帝倒給予了一定認同。漢遼之間, 打打和和也屬正常,正式的議和都有兩次,還有通婚往來,即便血仇已深, 爲濟國家之危難, 即便向仇敵稍低其頭,求得一個生機,以遼國君臣的器量,也未必做不出來。

因此, 劉皇帝還真就帶着一點期待, 觀望着遼國的抉擇與反應。然而,過了這麼久,遼國似乎也沒有服軟的意思, 一面防備的大漢的侵襲,一面積極平定內亂。

事實上,哪怕遼主真的選擇臣服了,劉皇帝也未必會同意,他可不會學夫差,給人臥薪嚐膽的機會。他所享受的,還是敵人屈服給他帶來的心理滿足感。然而,耶律賢卻似乎有些不上道。

此番, 忽聞有遼使來, 心有所念,劉皇帝也就下意識覺得是耶律賢扛不住了, 派人乞和來了。

“蕭思溫?這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啊!”劉皇帝玩味一笑:“前者漢遼兩度議和, 都是那蕭護思,怎麼此番換了蕭思溫?可曾表明來意?”

張雍答道:“蕭思溫表上所言, 正是奉遼主之命, 南來議和!”

“哈哈!”聞言, 劉皇帝頓時大笑, 臉上浮現出明顯的自得之色,而後淡淡道:“朕還以爲耶律賢的骨頭硬, 寧亡不屈了!”

“不過,奏上還言, 蕭思溫此來有所異樣!”張雍又道。

“有何異樣?”劉皇帝不禁發問。

“據燕山道上報,蕭思溫隨行扈從上百人,車輛甚多!”張雍稟道。

“這有何異?不過排場大了些,蕭思溫既爲遼國高官重臣,又是契丹貴族,多帶些人有甚奇怪之處?再者,遼國內部可不安寧,多備些扈從以作保護,並不足奇吧!”劉皇帝說道。

“這上百扈從中, 包括蕭思溫的家眷子嗣,趙相言, 蕭思溫此番似乎是舉家南徙!”張雍道。

“哦!”劉皇帝頓時醒了神,顯然也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悠悠道:“看來其中, 確有蹊蹺,朕倒對此人來意,更感興趣了!”

思考一會兒, 劉皇帝指出:“朕記得,此前武德司、軍情司所報遼國內情,都曾提到,自耶律賢返回臨潢府後,對蕭思溫有些不滿,屢有指謫,這位蕭樞密在遼國朝堂的日子,可是不那麼好過啊!”

“陛下的意思是?”張雍會意,問道。

“不必去猜,朕也不想去猜!”劉皇帝微擡手,說道:“人既然已經來了, 什麼情況, 有何目的,早晚會浮出水面!”

“那關於此奏,政事堂那邊,如何答覆?”張雍請示道。

“有客南來, 就便招呼着!”劉皇帝吩咐道:“就讓趙普他們按正常禮節接待吧,讓沿途官府,做好供應,若真爲議和,那同那蕭思溫談一談,怎麼談,讓趙普自己拿捏!

另外,朕這段時間就待在嵩山了,待秋涼之後再返京,一應事務,仍有太子與趙普主持!就這樣,擬製發傳吧!”

“是!”張雍應命。

“對了,恩科試舉快開始了!”劉皇帝道:“這可是下半年開年朝廷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容不得疏忽,讓政事堂尤加重視,尤其武舉,此爲開國第一例,務必做到妥善周全!”

“是!”

“你去吧!朕再小酌幾杯!”劉皇帝擺擺手。

“臣,告退!”張雍起身禮退。

......

遠隔千里以外,自燕山通往河北的官道上,一支上百人的車隊正緩緩而行,車輪轔轔作響。車隊扈從,全是意域服飾,十分顯著的契丹髮式,一個個沉默不語,低調行路,氣氛顯得有些沉悶。

這支隊伍,自然就是南來的蕭思溫一行了。而隊伍之外,尚有一隊大漢官騎,前面引道,後面壓路,當然,免不了的是監視着這些契丹人,哪怕他們掛着使節的名頭。

烈日之下的趕路,滋味是不好受的,官騎們奉命,不敢遷延怠慢,但難免心生火氣,看着這些契丹人的目光也多有不善,監視可謂嚴密。

一直到日暮,將至驛所,車隊終於停下,帶隊的一名軍官揚鞭策馬,馳至其中一輛馬車前,微仰着頭,大聲喚道:“蕭使君!”

車簾掀開,一張疲憊且滄桑的老臉探了出來,正是蕭思溫這契丹老酋。看着軍官,蕭思溫也不在意其倨傲態度,含笑道:“張隊將,有何見教?”

隊將盯着蕭思溫,手指前方,道:“已至道界,再往前走,就是河北了,我們弟兄也就將你們送到此處,就此分手吧!待河北來人交接過後,我們就當返回覆命了!”

“多謝張隊將!”蕭思溫聞言,當即說道。

“謝就免了!您是大人物,朝廷的座上賓客,我們只是當兵的,奉命行事罷了!”隊將淡淡道。

能夠感受到隊將語氣中的不滿,日雖已暮,夏風習習,但天氣仍舊炎熱。對此,蕭思溫不以爲意,回過身,從車廂裡取過一個小箱子,遞給隊將,道:“有勞張隊將一路開路護送,辛苦了,區區薄禮,略表心意,還望收納!”

隊將聞言眉頭一挑,目光頓時就被這箱子吸引了,傾身接過,最上卻客氣得很:“蕭使君客氣了,大可不必!”

接過,把箱子稍微打開個細縫,往裡一瞧,頓時笑開了花,臉上怨氣也沒了,嘿嘿笑道:“這如何擔當得起,若是讓上面知道了,怕是要問責了,蕭使君這是讓我犯錯了!”

話是這般說,但隊長很麻利地將箱子收到馬背上的一個篼簍裡,還用一張灰布掩上。見其動作,蕭思溫面色如常,只是親和地道:“應該的!自大定府南來,隊將與官兵們沿途護送數百里,確實不易,我們這一行人也多受照應,老夫心存感謝,別無他意!”

聽其言,隊將看蕭思溫這老酋也越發順眼了,當即拱手道:“此處乃是河驛,蕭使君一行就在此歇息一夜,在下與河北來人交待後,明日再護送你們南下!”

“一切悉聽隊將安排!”蕭思溫也拱手回了個禮。

“蕭使君且稍坐!”

言罷,隊將便打馬而去,馬蹄子似乎都撩得歡快。望着其背影,蕭思溫老臉上的笑意逐漸消失了,望向南面,隱隱能聽到河水奔騰之音,那是巨馬河。

“也不知當初蕭護思南使,是否也是這般經歷!”蕭思溫面色深沉,低聲感慨了一句,而後放下簾幕,縮回車內。

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27章 派系第132章 做媒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章 登聞鼓響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95章 大商人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88章 真實第180章 博弈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9章 王峻歸來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85 禮賓館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5章 襄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7章 宿州一線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49章 邊情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40章 郭黨俊傑第9章 寫得不錯!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5章 堂議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47章 視察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41章 “戲言”第96章 言官第247章 視察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1章 西巡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1章 請教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70章 劉鋹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章 王、鄭二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18章 查抄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章 附議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4章 外戚第161章 蜀人填湘無題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64章 沉默第119章 幸西京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99章 還債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40章 封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58章 善後
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27章 派系第132章 做媒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章 登聞鼓響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95章 大商人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88章 真實第180章 博弈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9章 王峻歸來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85 禮賓館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5章 襄陽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67章 宿州一線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49章 邊情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40章 郭黨俊傑第9章 寫得不錯!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5章 堂議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0章 屯務廢改第247章 視察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41章 “戲言”第96章 言官第247章 視察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1章 西巡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1章 請教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70章 劉鋹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章 王、鄭二公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18章 查抄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17章 附議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14章 外戚第161章 蜀人填湘無題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64章 沉默第119章 幸西京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99章 還債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40章 封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58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