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再臨大江

足足花了四日的時間,劉皇帝方纔把受召前來的河南官員一一接見完畢,在整個過程中,他是一個傾聽者、記錄者、考察者。

事實證明,過去的奏章交流,如隔重山,而通過與這些地方官員們的直接溝通,對於河南道州府縣的治理狀況,劉皇帝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當然,這還需同實地考察相結合起來。

但不管如何,劉皇帝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劉皇帝算是個十分親民實在的君主了,但常年與公卿高官接觸,與下邊州縣有一定的脫節,這是難以避免的,放下身段,深入地瞭解地方,聽聽這些官員的聲音,也是提升劉皇帝對這個國家認知的一個方法。

而對於這些長在地方,久不聞天音、見君顏的官員們來說,則是一場難得機遇。在皇帝面前,暢所欲言,展示自己的才幹,表達自己的施政方針與理念,一輩子或許就這麼一次。

當然,機遇擺在這裡,能夠把握得住的,也是寥寥無己。有些事情,想象一下也就罷了,想要一朝贏得皇帝的親睞,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而劉皇帝當政這麼多年,什麼樣的大才賢士沒見過,什麼樣的治國政策沒想過,想要討得他的歡心,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在這約兩百來名官員中,還是有幾人,讓劉皇帝另眼相看。這些人,不是有多麼敏捷的頭腦,抑或多麼驚豔的才情,而是,在對皇帝施政思想以及開寶政略的認識上,比較深入。

而通過調查得知,這幾人,不像大部分官員,在施政的同時,或多或少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們只是一板一眼地貫徹朝廷的理念方針。

這就很中劉皇帝心意了,這麼多年來,劉承祐已經很少讓別人教他該怎麼治國馭民了,他需要的,正是一批能夠徹底遵從他的意志,按照他所指方向爲政做事的人。

就像整個過程下來,沒有處置任何一名官吏一樣,對於那些中意的人,劉皇帝同樣也沒有直接提拔,只是讓人記錄了一下,而這個記錄,將成爲他們今後仕途升遷的一大助力。

接見完河南官員後,劉皇帝在行在設了一場御宴,招待衆人,再勉勵一番,便放其還職了。其意是,不願讓各州府縣主官長時間不在任。

在歷城,劉皇帝沒有駐留太久,到四月十日,御駕起行,徑往東行,布政使李洪威隨駕,一路巡過淄青登萊,直抵海灣。

大漢的壯麗遼闊,劉皇帝早就見識過了,此番倒也不是爲了聽海、觀海,而是爲了檢閱東海水師。

大漢在沿海的水師,原本基地是在密州,不過平南之後,主力便遷至了萊州,所針對的目標明顯,就是海對面的遼東。

到開寶五年,大漢的水軍也已經成體系了,雖然相對於陸軍,仍舊是後孃養的,但有劉皇帝的照顧,發展還是可觀的。

內河水師,基本佈置在江淮一帶,而以海船爲主要戰艦的外海水軍,則分爲兩部分,大部在萊州,控制巡視北方海域,兵額兩萬。剩下的,則佈置福建,由水軍將領張彥卿率領,如今正隨劉光義一道,跨海擊流求,或許等到劉皇帝南巡長江,捷報也就來了。

萊州灣,大抵是如今大漢北方最繁榮的海港了,同遼東、高麗甚至日本的聯繫,基本都要經過此地。

劉皇帝巡視海港時,發現,不知覺間,萊州也是異族扎堆之所,諸族胡商、避難的政治人物,以及大量浮海來討生活的普通人。

不知覺間,大漢對於東北亞各族人民的吸引力,已到了十分高的程度。親眼一覽,方纔認識道,這些年登萊人口數量暴增最直接的原因了,這裡有大量歸化的人羣。

劉皇帝車駕遊於市,淨街淨市,一應胡人全數被屏退在外,然而當御駕過時,一應人等,都長拜於地,磕頭不止,口中唸叨不已,匍匐畏服的姿態彷彿最虔誠的信徒在敬拜神祇。

胡音遍登萊,這樣的景象,在隨行的大臣中也引起了一番爭議,有的人認爲這是威信布四海以來遠人,是大漢良政的體現。有的人還是秉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覺得該當對這些胡人警惕,進行控制打壓。

這股議潮,甚至鬧到了劉皇帝這邊。而劉皇帝的態度呢,也很明確,胡人可教化者納之,不服王化者即斥之。

對於胡漢問題,劉皇帝也算看得分明,只要自身強盛,自是四夷臣服,而如果國家衰弱,爲亂的又豈止胡人。

不過,表面上展現出一種海納百川,包容萬物氣度,但私下裡,劉皇帝對於登萊官府的示諭,還是要加強對胡人的管控,對於戶籍的發放標準,更要提高......

同時,讓武德司的人,對登萊胡人的監視,也提升一個檔次。在劉皇帝看來,這些胡人中,絕對少不了他國的細作間諜,尤其是遼國的密探。

在萊州,劉皇帝待了足足五日,除了檢閱水師之外,便是接見當地賢達。順便,還請定居於此的那些原定安國貴族。

對於這些定安遺族,朝廷倒也沒有過於區別對待,對其有妥善的安置。當然,這些人帶來的大量財產,也對登萊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就交談得知,這些人被同化的厲害,哪怕只過去了短短几年,已然徹底打消了復國之心,開始享受在大漢的安逸生活,積極入籍,每一家都改了漢姓漢名。

事實上,定安國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渤海遺民組成的聯盟罷了,因此,可以預料,這一批渤海遺民,遲早會被大漢徹底消化掉。

巡視完萊州後,御駕轉道向南,視察密州與沂州,有意識地加快了速度,但以地理限制,終是沒能快得起來。

沒能忍得住,中途改道西進兗州,到泰山走了一趟,不爲封禪,只是進行了一場祭祀儀式。劉皇帝意圖很明顯,算是爲他日再來,做一個準備,同時,不得不說,泰山真的不高,劉皇帝完全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體會。

其後,南下徐州,過宿州入淮,等劉皇帝抵達楚州,與石守信所率領的水路行營匯合時,已經進入五月了。

這一次出巡,走得十分緩慢,大抵有一半的目的,是爲了放鬆的緣故吧。對淮東,劉皇帝這也是故地重遊了,順着運河南下,所觀所見,自然是一片繁榮景象。

時不時地停下,還有追憶一番十五年前,親征淮南的鐵馬金戈,揮斥方遒,雖然當年他主要的足跡在淮西。

走走停停,等御駕抵達揚州時,已是五月下旬了。揚州,是當初他步履所至的最南端,這一次,劉皇帝終於可以大張旗鼓,跨江南下,越過這條天塹,實實在在地踏上江南的土地。

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51章 詔令西進第450章 落幕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49章 降表第56章 腹心之談第56章 是非第188章 後續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59章 明貶實升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68章 機遇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17章 機會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79章 勢孤危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31章 鳴沙匪第391章 暗箭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14章 還京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47章 割韭菜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12章 二王第201章 捐資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00章 城戰第44章 聽政湖湘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75章 調整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33章 延禧驛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9章 公府密議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74章 帝崩第1740章 農民苦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38章 破寨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0章 城戰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2章 嶺南在望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60章 狠狠敲打
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51章 詔令西進第450章 落幕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49章 降表第56章 腹心之談第56章 是非第188章 後續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59章 明貶實升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68章 機遇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17章 機會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79章 勢孤危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31章 鳴沙匪第391章 暗箭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14章 還京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47章 割韭菜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12章 二王第201章 捐資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00章 城戰第44章 聽政湖湘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775章 調整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33章 延禧驛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9章 公府密議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74章 帝崩第1740章 農民苦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38章 破寨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0章 城戰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2章 嶺南在望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60章 狠狠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