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

“皇城司下屬探事官吏,跋扈張揚,橫行無忌,行事不擇手段,爲達目的,不惜逾越,連坤明殿都敢冒犯......”

殿內,喦脫單獨覲見,向劉皇帝吐着口水,給張德鈞上着眼藥,語氣中彷佛帶着無限的委屈,絮絮叨叨的:“小的奉詔協查,張德鈞的義子,竟敢當面頂撞,無禮之極,狂悖之態,令人髮指......”

劉皇帝的目光中帶着審視,好奇地審量着喦脫,伺候了自己十幾年了,宮裡的大太監,也是隻老狐狸,破具城府了,怎麼可能輕易地就破防了。

顯然,這般激動的訴苦,只是表演給劉皇帝看罷了,至少劉皇帝沒有從喦脫眼神中看到太多的波動。

“好了!”劉皇帝只是一擡手,一發話,喦脫立刻收聲,低眉順眼,恢復了平靜。

看着他,劉皇帝悠悠然地道:“皇城司居然還有如此不開眼的職事官吏,敢衝撞你喦大官?嗯,是該教訓教訓!”

聽劉皇帝這麼說,喦脫有點尷尬地笑了笑,正欲解釋一番,卻見劉皇帝繼續道:“不過,坤明殿之事,皇后都不計較了,朕也沒有必要揪着不放。另外,皇城司終究不是一般司衙,有其特殊性,行事辦差,宜從權變,都是可以理解,只要辦成事,結成果,至於過程,不必過於計較!”

從劉皇帝嘴裡說出這樣一番話,若是讓旁人聽到了,恐怕要驚悚不已了,劉皇帝一貫給人的形象,就是好規矩,喜制度,尤其厭惡憤恨那些違法亂紀、違規逾制的人。

到了皇城司,卻有這樣迥異尋常的態度,這也讓喦脫不由地皺了皺眉。但是,開了的話頭,沒法往回收,彎腰低頭,在劉皇帝見不到自己表情的同時,繼續訴說着:

“官家體諒下情,小的敬佩。只是,小的擔心的是,下人愚魯,不通上意,倘若將官家的寬容視作放縱,那今後將會更加肆無忌憚,風紀綱常,只會日益敗壞。

此次,藉着糾察內廷腐敗,皇城司大逞兇威,宮廷內外,無不憚之,小的受命協助,是深有體會。

皇城司恃恩弄權,若是不加約束制止,小的擔心,若長此以往,將來宮裡人只會畏懼皇城司的權威,而不知敬畏官家威德,這些年,已漸露跡象,官家還需有所警惕啊......

經小的調查,皇城司下,亦不乏貪腐,甚至有觸犯法紀的聚斂行爲,那些受張德鈞信任、爲其倚仗的職吏,仰仗其權威,藉着手中的微末之權,於京內蓄財斂錢,小的查其犯十三人及罪行二十三條,可供官家審閱。

小的以爲,不只宮中需要清查,皇城司同樣亟待整飭,望官家明鑑!”

說完,喦脫便恢復了平靜,等待着劉皇帝的反應,低着頭彷佛能掩藏其忐忑的心理。

而劉皇帝,也沉默了,一副沉吟狀,只是目光不時在喦脫身上停頓一下。這大概是喦脫頭一次如此赤裸裸地攻訐張德鈞了,兩個宦官之間的矛盾,也顯示出其中最尖銳的一面了。

喦脫的目的,大抵沒有那麼地複雜,只是爲了把水攪渾,讓皇城司,讓張德鈞也沾些污點。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喦脫大概也被張德鈞抓住痛腳了,有把柄落在人家手裡,纔會有如此撕破臉皮的進言。

劉皇帝心中暗暗思考着,沉吟幾許,他對張德鈞那邊的彙報,就更感興趣了。大臣們的爭鬥,他見得多了,但身邊兩個最看重的家奴之間的齟齬,同樣引起他的好奇與興趣,那種感覺,就像是坐看兩條的狗爲了爭寵獻媚,相互攀咬。

如今,喦脫已經開咬了,並且咬肉極深,深入骨頭,不知道張德鈞又會如何反咬?

“沒曾想,你居然還有如此見識!”沉默良久,劉皇帝終於開口了,說了這麼一句,就是聽不出態度與情緒。

“小的只是一心爲官家考慮,斗膽進言,還望官家鑑之!”喦脫仍舊句着身子。

“朕知道了,把你調查所得留下,朕會閱覽了,退下吧!”劉皇帝吩咐道。

“是!”喦脫也不囉嗦,應聲欲去。

退出之前,劉皇帝又道:“宣張德鈞入殿!”

聞言,喦脫身體一僵,然後迅速恢復鬆弛,躬身:“是!”

對於喦脫的話,劉皇帝還是聽進去了幾分的,誅心之言的威力是無窮的,不論劉皇帝是否採納,多少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哪怕只是在劉皇帝心中留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當然,劉皇帝也不是爲區區一閹宦所左右的人,他所說對於皇城司的警惕,也只是聽一半,棄一半。至少在劉皇帝看來,不論皇城司如何的跋扈驕橫,如何的氣焰滔天,都不掩其鷹犬的本質,權威再盛,來源也在他這個主人身上,只要其效用大於禍害,那就還能容忍。

當然,奴大欺主的繁峙隱患,劉皇帝還是比較上心的,而喦脫,看準的或許也正是這一點。喦脫可是一直伺候劉皇帝的,論起對劉皇帝的瞭解,世上恐怕沒幾個人比得上他。

而在過去侍候的過程中,也早就察覺到了,劉皇帝對張德鈞不是毫無保留的信任,對皇城司也不是無限度的放任,這纔是他進諫最大的依憑。

於劉皇帝而言,又是另外一種考量,張德鈞是他用得比較順手的狗腿子,他要做的,只是調教,該賞骨頭的時候就賞骨頭,該打板子的時候就打板子......

很快,等候多時的張德鈞整理儀表,從容入內,沒有一絲侷促與不安。如喦脫一般,恭恭敬敬地把這段時間的調查,做小結匯報。

先是就坤明殿的問題向劉皇帝請罪,得到諒解,確定此事揭過之後,方纔展開對調查結果的綜述上稟。

與喦脫不同的是,張德鈞看起來更有“大將之風”,只是中肯老實地把新挖掘出來的犯行揀重點詳述。

並沒有直接攻訐喦脫,但是,在提及那些犯罪逾制的各色人物之時,以一種不露痕跡的方式,提到喦脫與其中一部分人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是一種暗示,隱晦地提醒喦脫與那些人值得懷疑的往來,包括已經伏法自殺之人中的一些異常......

總之,比起喦脫的直白,張德鈞沒有太過鋒芒畢露,但是,殺機在輕描澹寫間,卻是蠢蠢欲動。劉皇帝對此,自是瞭然於心,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在喦脫面前一般,同樣沒有明顯的表示。

等張德鈞彙報完靜待聖訓時,劉皇帝又思吟幾許,笑眯眯地對張德鈞道:“這段時間,你也辛苦了,調查得很用心,結果朕也滿意!”

“都是小的當做的,只求無負君恩!”張德鈞一臉的謙卑,道:“只是就小的所觀,雖然揪出了一些蠹蟲,但隱藏於其後,還有更多值得挖掘調查的,小的還當再接再礪,繼續深挖嚴查,將那些欺君枉法的賊子一網成擒,以免有漏網之魚!”

聽其言,劉皇帝笑了笑,而後乾脆而肯定地道:“此事,到此爲止!”

“官家!”張德鈞終於露出一點意外之色,他正在狀態呢,還想繼續“建功”了,下意識地要勸諫,被劉皇帝一個眼神就給制止了。

“朕說了,此事到此爲止!”幾乎是一字一頓地,劉皇帝直勾勾盯着張德鈞。

“是!小的明白!”見狀,張德鈞哪裡還敢再多廢話,只是暗覺可惜。

看着他,劉皇帝繼續吩咐着:“接下來的事,不要皇城司再過多涉入了。此次所查犯行罪人及桉檔,悉數移交內侍省,由內侍省依制處斷!”

聽此令,張德鈞眉頭輕微之皺,有種被摘桃子的感覺,關鍵是,內侍省當權的,可是喦脫那廝,這豈能不讓張德鈞多添幾分憂慮。

但是,皇帝的命令,他豈敢反駁。

劉皇帝則繼續道:“皇城司內部,也該整理整理的,司內的事,就由你自己處置!另外,此番你辦差有功,稍後自有賞賜降下!”

“謝陛下!”見劉皇帝這態度,張德鈞頓時喜笑顏開,心情舒展。

劉皇帝這又是安其心,與其甜頭嚐了。

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779章 四王畢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39章 那一腳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章 不宜擴大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3章 事畢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68章 湖南亂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70章 劉鋹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71章 殺,不殺?第488章 真實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376章 對策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2章 兄弟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5章 在滑州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6章 異見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39章 韓常案第236章 母、妻、子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27章 延州事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57章 鄭州第136章 迎奉第76章 視察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73章 日常第470章 分封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4章 東路軍第1790章 憂勞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773章 質問第247章 視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87章 兄弟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65章 三郡公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1章 探監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65章 “教匪”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36章 趙都帥第133章 納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74章 帝崩第9章 鳳翔戰況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50章 聽政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4章 外戚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
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779章 四王畢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339章 那一腳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章 不宜擴大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3章 事畢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68章 湖南亂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70章 劉鋹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5章 效果已顯第371章 殺,不殺?第488章 真實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376章 對策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2章 兄弟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5章 在滑州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16章 異見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39章 韓常案第236章 母、妻、子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27章 延州事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57章 鄭州第136章 迎奉第76章 視察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73章 日常第470章 分封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4章 東路軍第1790章 憂勞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773章 質問第247章 視察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87章 兄弟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65章 三郡公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1章 探監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65章 “教匪”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36章 趙都帥第133章 納了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74章 帝崩第9章 鳳翔戰況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50章 聽政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4章 外戚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