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

bookmark

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

經過幾十年幾十年的建設,東京出現了大量地標性建築,如皇城廣場、昭烈廟、上清宮、大相國寺、南市、泰和樓等等。

東京是水流交錯縱橫之地,以汴河爲核心的干支水脈帶來了充沛的水路運力,汴水穿城而過,橫跨兩岸的十餘座虹橋,作爲城市內便民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爲了開封的標誌。

前前後後,官府在開封內外,修建了七十二座大小橋樑,號稱“東京七十二橋”。三十六座爲當年開封新建時整體規劃建造而成,後三十六座則是後續幾任府尹,根據實際需要修築,到如今,已是蔚然壯觀。當然,整個東京並不只七十二橋,只是這些橋名氣較大罷了。

同慶橋在羅城之外,南北走向,長二十四丈三尺有餘,聯通着南北二城,是城內人流量最大的一個交通樞紐,向南筆直的道路直插南市,向東則是城內最大的貨運碼頭。

與諸多木製結構的橋樑不同,同慶橋完全由磚石搭建,拱形結構,有如長虹臥波,長年裝扮着綠樹紅花彩燈,壯麗多資,吸引了大量遊人駐足觀賞。

汴河兩岸本是人煙輻輳之地,春暖花開之際,同慶橋上也正處於一片忙碌的狀態,行人車馬交錯通過,喧囂之聲不絕於耳。

劉暘此時站在橋頂,兩手微撐在白石欄杆上,望着腳下的汴水出神。柱頭上,雕刻着形態各異的獅虎頭像,臨近的一獅一虎此時彷彿正對着劉暘笑。

繁榮的景象,總能帶來喜悅,驅散了不少劉暘內心積聚的陰霾。同慶橋下空間極大,可通兩千石大船,不過由於季節的緣故,水位尚低,此時通行於河上的,大多是小型汴船,即便有大船,吃水也極淺。

在富有節奏的號子聲中,劉暘的思緒逐漸飄遠,兩眼也略顯迷離。日中已過,金烏潛隱,收斂了大量光芒,日頭看起來也暗淡許多,矗立橋頭的劉暘,顯得有些孤獨。當然,在護衛們的戒備下,也無人能夠打擾到他。

劉文濟有些百無聊賴,在一名衛士的看護下,於橋上跑跑跳跳。橋面是平整的,但夾道兩側是供行人通行的石階,劉文濟就那麼數階級,着從南橋頭跑到北橋頭,又從北橋頭跑到南橋頭,興致完全被吸引了,彷彿發現了什麼十分有意思的事。

“殿下,打聽到了,劉府尹正在泰和樓宴請賓客。”內侍王約匆匆跑上橋身,恭敬一禮,稟道。

“哦?”劉暘回了神,眼睛微眯,隨口問道:“宴客!什麼名義?”

“據說,是劉府尹納妾”王約小聲稟道。

聞言,劉暘不由得笑了笑:“真是喜事啊!既聞喜訊,正有閒暇,豈能不去湊個熱鬧?帶路!”

“是!”

轉身之際,正瞧見還在“征服”同慶橋的劉文濟,劉暘的臉上露出點慈愛的表情,低聲吩咐道:“派人,護送文濟先回宮!”

“是!”

“我若沒有記錯,泰和樓是東平王家的產業吧!”劉暘突然又問道。

“回殿下,正是!”

泰和樓,如今乃是東京城內最豪華檔次最高的酒樓,二十多年的經營,積累了巨大的名氣,服務越來越完善豐富,格調別緻,門檻也越來越高,普通人根本不在招待範圍之內,當然,一般人也消費不起。

其明面上的主人,名叫趙仙,也是東京城內,甚至整個大漢都有名氣的大商人,但稍微有點地位的人都知道,泰和樓背後站着的,就是東平王府。

而那趙仙,當初可是東平王趙匡讚的家將,在趙匡贊還是燕王、坐鎮幽州之時,就追隨於他了。背靠東平王府這棵參天大樹,趙仙在經商上,自然是無往而不利,涉及各行各業,就是鹽鐵茶酒這類穩固財源生意,都有插手,籍積攢下大量財富,不說百萬,腰纏五十萬貫總是有的。

當然,泰和樓,仍舊是趙仙經營的主業,乃是核心產業,也是與東平王府聯繫最爲緊密的一道橋樑,酒樓的作用,顯然並不僅止於迎來送往。

當初,趙匡贊在乾祐北伐之後隨劉皇帝入京,其後便大力發展產業,經營財帛,本有以此明志、打消劉皇帝猜忌的心思在其中。

卻也沒曾想,二十多年下來,這家產得到了爆發式增長,不知翻了多少倍。大漢的這些功勳貴胄,每個都是豪富之家,即便那有些守着朝廷俸祿恩賜的人,日子也能過得滋潤,何況趙匡贊這樣經營良好的家族。

如今的泰和樓,比起當年,看起來要更加豪華,突出一個“貴”字,錢貴,人貴。設施也更加完善,爲了提供來往客人車馬駐泊的地方,向北擴充,圈了一大片地,在坊市界限崩潰的進程中,是率先把坊壁推倒的那批人。

劉暘趕到泰和樓時,酒樓中正張燈結綵,一派歡樂喜慶的景象。酒樓背後停泊的車輛極多,華蓋雲集,顯然,與宴的賓客極多,都是身份不凡之人。

而在今日,泰和樓最重要的客人,便是開封府尹了,即便只是納妾,也是放下身段,極盡尊重,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當然,這份尊重,來源於開封府尹的權力,畢竟這是天下唯二級別的知府,地位比大多數的道司主官還要高。同時,開封府尹的出身,也是泰和樓不得不重視的。

如今的開封府尹姓劉,諱繼昌。姓劉的不一定是皇室宗親,但劉繼昌這個開封府尹恰恰就是,並且身份很顯貴,雖屬旁系,卻是徐王劉誠贇的嫡長子。

而徐王劉承贇,乃是如今的宗室之長,素來得到劉皇帝的尊重與信任,把宗室事務相托。在徐王已遲暮的當下,劉繼昌作爲王爵名正言順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其所能享受的尊崇可想而知。

劉繼昌如今還不滿四十歲,比劉暘也大不了幾歲,卻能成爲開封府尹,其個人有些才幹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在於其身份的加成。

在大漢,自魏孝王劉承訓以及劉皇帝之後,便沒有皇子兼開封府尹,即爲皇位繼承人的傳統,因而,歷任府尹,有不少外姓大臣。

像魏仁溥、呂端等宰臣,都有此任的履歷,但是,皇室宗親,在這個職位上的競爭優勢,也是明顯的,比如慕容彥超,以及如今的劉繼昌。

呂端被劉皇帝提拔進入中樞,登堂入室後,在繼任者的考量上,劉皇帝也有所猶豫,最終,在“劉氏天下”的觀念影響下,選中了劉繼昌這個侄子。

當然,劉皇帝任人唯親,也是基於其才幹的,劉繼昌的履歷,同樣豐富,從知縣做起,當過知州,任過襄陽府,在調任開封府之前,職位是湖廣轉運使,如今,履任才一年。

富麗堂皇的宴客廳內,人聲鼎沸,觥籌交錯,一副歌舞昇平的景象。作爲宴會的中心,劉繼昌安然在座,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各色賓客的逢迎與吹捧。

劉繼昌賣相極佳,是個中年美男,顯得風度翩翩,也頗具威嚴。由於納妾的緣故,穿着很喜慶,幾綹長鬚打理得非常精緻,推杯換盞間,臉上始終掛着點矜持的笑容。

若僅爲納妾,倒不至於搞得這麼鋪張,這只是一個聚會由頭罷了。應邀而來的賓客,除了親朋好友之之外,更多的是權貴同僚以及京內賢達,都是上層社會名流,這些人,需要有一個交際交流的機會。

劉繼昌在開封府任上,顯然也是想要有所成就的,這就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他做不到趙匡義那樣勤奮,也無法像呂端那樣沉穩持重,只能從其他方面動心思了。

開封府這種萬衆矚目的職位,想要做出成績,不是僅依靠身份就能無往而不利的。不過,皇叔灤國公慕容彥超當初的政績,倒給了他一個參考,慕容彥超是建築狂魔,那他也需要一個切入點。想要成事,無外乎權錢二字,而在這些賓客之中,就有不少人能在這兩方面提供臂助。

應酬期間,僕人匆匆忙忙趕來,衝劉繼昌耳語一番,一直關注着劉繼昌的人,很快就發現了,府尹的臉色間閃過意外,並很快變得嚴肅。

突兀地起身,拱手抱拳,簡短地抱歉過後,不顧其他人好奇的目光,轉身離席。而在泰和樓內的一間雅室內,劉暘已然等候了一會兒了。

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92章 定州事第47章 應對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84章 反響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97章 怪圈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57章 七月大朝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64章 孺魏王第1736章 試炮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09章 在長安世宗篇終 駕崩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5章 漸不自知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9章 新官上任第201章 捐資第141章 納降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9章 醫政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41章 雌威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19章 幸西京第10章 契丹亂政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09章 衡釀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80章 春夜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93章 楊邠案(1)第385 禮賓館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8章 下獄第43章 事畢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52章 聽政3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99章 出宮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
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92章 定州事第47章 應對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46章 郭榮奏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384章 反響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97章 怪圈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57章 七月大朝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64章 孺魏王第1736章 試炮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09章 在長安世宗篇終 駕崩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5章 漸不自知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9章 新官上任第201章 捐資第141章 納降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9章 醫政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41章 雌威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19章 幸西京第10章 契丹亂政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09章 衡釀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80章 春夜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93章 楊邠案(1)第385 禮賓館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8章 下獄第43章 事畢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52章 聽政3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99章 出宮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