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

bookmark

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

梓宮西行,其目的地,自然在洛陽北郊,邙山深處。那裡,正是劉皇帝高陵所在,也是符後歸葬之所。

高陵,起建於開寶十一年,前後歷時兩年多,方纔基本完工封存,然而,由於劉皇帝愛折騰的習慣,時不時地會冒出些“奇思妙想”,讓園陵使進行添置改建,使得高陵的修建始終處於一種半完工的狀態。

少府以及工部聯合組建的那支高陵修築隊,也一直沒有解散,被圈置在邙山之中,保證隨時能動工,平日裡基本與世隔絕,如此已然十多年,甚至於,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被家人遺忘了。

因爲工匠們的家人找到有司之時,得到的只是一封“工亡通知書”以及足夠的撫卹賠償。由於劉皇帝的諸般要求,以及那難以把握的心理,少府與工部的負責人,也很難做,只能小心翼翼,猶猶豫豫,很多事情,都是囫圇爲之,對上逢迎,對下壓制。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漢帝國工程不斷,大到運河、城建,小到橋樑溝渠,難以計數,但在劉皇帝個人偏好享受中,只有兩項。

一是東京的瓊林苑,二就是西京的高陵,而在高陵的興建上,劉皇帝投入了極高的熱情,畢竟那是他百年之後的棲息之地。

對於劉皇帝而言,放縱的時候並不多,唯獨在高陵之事上,表現出滿滿的私慾。當然,建築款項,都是由少府出資,都是皇室私財,雖然同樣勞民傷財,但至少維持着基本的體面。只是對那些常年不能還家,甚至可能一輩子隱姓埋名的工人而言,有失人道,這也是劉皇帝諸多不可對人言的秘密中,需要重點遮掩的一部分。

高陵的興建,前前後後,耗費逾一千萬貫,錢款已然不少,但更多的人力及各項資源投入,卻完全無法體現在紙面的數據上。十多年的工期跨度,就已然能說明很多東西了,而高陵內部,除了宏偉壯麗的主體建設,最費精力的,還得屬那些深刻烙印着劉皇帝及大漢帝國成長髮展印記的事物。

那座詳細記錄着劉皇帝創業史的浮雕,移植到高陵之中,時間、金錢、人力的代價,就是東京太極殿雕壁的五六倍.

規模浩大的高陵,如今迎來了第一個主人,符後。西行送殯,場面很大,萬衆矚目,但真正入陵歸葬,卻是秘密進行的,負責的人,從山陵使到宮人、士兵,事前也都經過“政治審查”,一切都是爲了高陵的安全與隱秘。

事實上,很多人都知道高陵修建在邙山之中,但具體在哪個方位,在哪座山嶺,卻少有人曉得。隱蔽做到這個程度,只能說不容易,當然,代價也很高昂,劉皇帝還修了幾座疑冢.

在高陵又陪了符後三日後,儀駕起行出山,緩緩向洛陽而去。邙山的山道,雖然經過大量開闢,但大部分是難走的,尤其是隱跡部分,更是崎嶇難行,鑾駕是根本動彈不得的。

因此,劉皇帝乾脆地自打其臉,很多路程,他又乘起了步攆當然,可沒人敢拿此前的“禁轎令”說道什麼,別的且不提,皇帝有些特權,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一直到邙山外圍,那些由火藥甚至刀劈斧鑿開闢擴寬的山路,終於可通車駕,劉皇帝的體驗,也終於舒服了。

當然,心情抑鬱的劉皇帝,暫時也不在意這些身體上的感受。在車駕上陪着劉皇帝的,乃是喦脫,沿路的顛簸讓劉皇帝昏沉沉地側靠軟團上,喦脫則小心翼翼地侍候着,精神高度緊繃,一副時刻準備着的模樣。

果然,劉皇帝突然睜開了眼,淡淡地問道:“你說,那些太醫以及坤明殿宮人,朕該如何處置?”

一聽此問,喦脫下意識地緊張起來,他倒不是爲那些人的下場而擔心,也輪不到他去同情,只是有些害怕此時劉皇帝的狀態,擔心影響到自己。

此時的劉皇帝,不論是眼神還是表情,就突出淡漠兩個字,語氣也不帶絲毫感情,那是一種近乎純粹的表現,但越是如此,越讓人畏懼。

“朕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沒有得到喦脫的回聲,劉皇帝的目光偏移了下,落在他身上。

喦脫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上,大腦飛速轉動,嘴上下意識地答來:“該殺!”

兩個字一出,後面的話便順理成章地道出:“娘娘崩逝,坤明殿宮人伺候不盡心,太醫救治不盡力,都族滅死罪,罪不容誅!”

當初,喦脫還答應孫太醫,要爲其說話迴旋,但此時此刻,早就忘到天邊去了,甚至還主動提出“族誅”的建議。

不過,劉皇帝聽了,語氣沒有絲毫變化,又道:“可是,皇后可是希望朕放過他們,不要牽連無辜!”

喦脫立刻道:“娘娘心善,但不是寬縱那些罪人的理由,甚至更該嚴懲!何況,那些人罪責深重,談何無辜?”

喦脫表明態度後,便是一個主意堅持到底了,哪怕這或許並非出自他本心。當然,他還希望,劉皇帝能籍此釋懷,否則,一直這樣下去,他可就難受了,喦脫可不希望終日膽戰心驚。

而如果能夠幫助皇帝回到正常,一消胸中鬱氣,殺些個人,算得了什麼,更何況,能殉皇后,也是那些人的福氣,一般人可沒這個資格與機會.

劉皇帝聽了,則點點頭,嘴上則道:“不過,若是殺了那些人,後人會如何評論,會不會說朕殘暴,把朕當作暴君?”

這可把喦脫問住了,但他還是機靈的,道:“後人之事,小的不得而知,只是當下,卻可以做得私密些”

聽此言,劉皇帝臉上終於露出了點“人”的表情,不屑道:“朕要殺人,還需要遮遮掩掩?”

喦脫見狀,反而有些鬆了口氣,謙恭道:“官家說的是!是小的愚魯淺薄,失言了!”

劉皇帝身體又靠了回去,道:“朕不怕人非議,殺幾個人也無關痛癢,只是,倘若有人將此事,攬罪於皇后身上,那就有違朕初衷了。

罷了,就當是爲皇后積些善德吧,不過,那些人卻不能在宮中待了,你傳一道旨,把有幹人等,全部趕出宮去,也免得有朝一日,朕再起殺心!”

“是!官家仁慈!”喦脫習慣性地應承道。

只是,心中卻生出了些異樣感,劉皇帝這明明是寬仁施恩,聽起來卻是殺氣騰騰的

“不過,有些人卻不能放過!”劉皇帝表情又恢復了默然,道:“朕聽說,在病倒之後,就有“先見之明”者,在考慮國喪準備事宜了,這些人,你心裡該有數吧!”

聽劉皇帝提起此事,喦脫頓時後背發涼,果然,宮中又有什麼事能夠真正瞞得住劉皇帝,直接跪倒在鑾駕內,叩頭道:“小的督下不力,請官家治罪!”

劉皇帝看都沒看喦脫一眼,只是平靜地道:“那些人,你去處置吧!”

“遵命!”喦脫毫不猶豫。

沉默了下,劉皇帝又道:“去,把王繼恩給朕叫來!”

“是!”

等喦脫下得車駕,秋風拂面,頓時打了個激靈,回頭看了看緩緩行駛的鑾駕,在喦脫眼中,就像一個華而不實的柙框,毫無限制可言,裡面關的卻是一頭名爲皇帝並隨時準備吃人的大蟲.

而劉皇帝傳王繼恩的用意,卻也不難猜,在國喪前後,總有些人,做過一些出格的舉動,說了些犯忌的話,劉皇帝怎能放過!

第261章 大捷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55章 良平島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38章 爭執第35章 瑤華春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9章 勸諫第15章 馬楚內亂第60章 “暴斃”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9章 又窮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42章 戰後第316章 不裝了第60章 “暴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8章 走私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9章 勸諫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5章 春闈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27章 皇城司第90章 安東國王?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87章 “驚喜”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2章 “鄭州站”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38章 破寨第62章 禍福之間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23章 鬥法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1章 大典日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章 何謂開寶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95章 漳泉獻地
第261章 大捷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55章 良平島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38章 爭執第35章 瑤華春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9章 勸諫第15章 馬楚內亂第60章 “暴斃”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8章 澧陽之戰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3章 東京城內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3章 “梳理”、“優化”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9章 又窮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42章 戰後第316章 不裝了第60章 “暴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18章 走私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9章 勸諫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5章 春闈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27章 皇城司第90章 安東國王?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87章 “驚喜”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2章 “鄭州站”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38章 破寨第62章 禍福之間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23章 鬥法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1章 大典日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章 何謂開寶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95章 漳泉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