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

正午時分,晉陽城中的大校場上,除了必要的守備之外,晉陽內外諸軍,已然盡數集中起來。兩萬餘軍士,整裝齊備,沐浴在暖日和煦的陽光下,在軍官們的帶領下,等候着北平王的檢閱。

劉知遠此行檢閱,是感“軍心動盪”,爲了安定人心,穩定士氣。同時,宣佈一下,出兵迎回落難天子石重貴的具體日期。

寬大的車駕緩緩駛入校場時,還未及等劉知遠冒頭,全場將士,不約而同地爆發出歡喝聲,目光“殷切”地望着王駕,高呼萬歲。

兩萬多人的山呼海嘯,震耳欲聾,磅礴氣勢,蓋天干雲。一時間,整座晉陽城都沉浸在將士們對北平王的擁呼聲中,無人不循聲側目而視。

領着劉承訓兩兄弟,劉知遠走上將臺,嚴毅的面容間,彷彿掛着些無奈。雙手虛擡,所有將士很有紀律地,慢慢地安靜下來。

掃視一圈,劉知遠輕咳了一聲,大聲說道:“孤已下定決心,本月十五,東出太行,迎歸天子。眼下,以天子爲重,其他事等,待救回陛下之後,再作區處!”

劉知遠這話一落,麾下的將士很是不給面子。史宏肇速度極快地站了出來,鼓起勁,發出幾乎喊破喉嚨的聲音:“今契丹陷京城,執天子,天下無主。主天下者,非我王而誰!宜先正位號,然後出師。”

史宏肇一表完態,緊跟着,劉崇、劉信、郭威、常思等高級將領,也都敏捷地出列跪下:“臣等參見陛下!”

場面氣氛一下子再度攀升至高潮,前排的軍士,大概是收到了信號,整齊地爆呼萬歲。至於中後排的士卒,雖然並不清楚前邊的情況,甚至沒能聽到劉知遠等人的對話,但並不妨礙他們跟着吼幾嗓子。

成千上萬人齊呼萬歲的場面,感染力是很強的,劉承訓伴在父側,情緒被完全帶動起來了,“熱淚盈眶”,身體都有些顫抖。

劉承祐在邊上,清秀的臉繃得很緊,努力地想要不露形色,保持自閉,但憋得太狠的結果便是,臉上透出了一層紅光。傾聽着將士們發出的呼聲,劉承祐的身體也有些飄,眼神漸漸迷離,腦海中不由浮現出異日他接受山擁的場面。

兩眼很快恢復清明,餘光下意識地瞥向身邊激動的大哥,又迅速地垂下眼瞼。

而作爲歡呼的主角,哪怕是見慣了大場面的劉知遠,也不由心潮澎湃。不過他還能忍得住,有些“艱難”地再次表示拒絕。

在將士發起下一波“逼迫”之前,劉知遠果斷結束了此次檢閱,帶着人匆匆離去。臨走前,降下嚴令,讓諸將善撫士卒。

劉知遠走得“狼狽”,但劉承祐心裡清楚,這已經是最後一次。羣僚勸進,千人請願,萬軍擁立,下一次,劉知遠再沒有理由不邁出那最後一步了。

......

軍隊從始至終都在掌控中,勸進運動結束後,諸軍將領迅速撫定士卒,導其還營。這一次,效率極高,在這等關頭,所有人都很上心,不敢出什麼岔子。

“校場風波”暫告平息後,劉知遠立刻於王府召集文武,商量出兵事宜。劉知遠彷彿真的決定了出兵迎駕一般,一絲不苟地與下屬們商討。

兵馬調動,出兵數量,進軍路線,糧草軍械,輔助民壯,一條一條,盡數拿出來細細討論。

“大王,經末將等商議,忻州之軍需防着代州王暉,不可輕動,南線防卒亦需御備。晉陽不容有失,留牢城、興捷右廂備守。此次東進,興捷左廂、武節、龍棲三軍,輔以承天軍等駐防兵馬兩萬兵,足矣!”堂間,早有準備的郭威,朗聲向劉知遠彙報着:

“井陘關口,仍有契丹劉九一部活動,需先遣兵馬擊之。末將建議,以史都指揮使率一部爲先鋒,大王率中軍策應,再任龍棲爲踵軍......”

劉承祐在座,漠然地看着侃侃而談的郭威,讓他的龍棲軍當殿軍?

“嗯!”劉知遠則應了聲,看起來對這樣的安排還算滿意,扭頭看向王章。

王章起身,很是幹練地稟道:“大王,臣已會同下屬官吏,清點調撥糧草,輜需之用,隨時可下發諸軍!後續輜重,亦在調撥中!”

王章坐下後,楊邠也是果斷起身彙報:“太原府下,可徵調民夫三萬,以輔作戰。”

“不過大王,時下正是春耕時節,如此動員,誤了農時,恐傷農本,異日田畝欠收啊!”沒能忍住,楊邠是習慣性地提醒了一句。

聽楊邠這麼說,劉知遠直接擺手道:“此次進兵,不需徵調民夫,行軍途中,更不得擾民,壞了稼苗!”

劉知遠此言一落,在場衆人,似楊邠、王章、郭威、蘇逢吉者,頓時面露了然。

劉知遠似乎還在琢磨着迎駕之時,暫時不作話,沉吟着。楊邠、王章、郭威三人對視了一眼,最終由楊邠出聲打破了短暫的安靜:“咳。大王,校場檢閱發生的情況,臣等都聽說了!”

擡起頭,劉知遠掃了眼楊邠等人,一臉的平和:“軍士盲從,不曉國家大事也就罷了。爾等河東基石,亦不顧大局?難道,還欲行勸進之事?”

楊邠笑了笑,同樣淡定地稟道:“今遠近之心,不謀而同,此天意也。大王不乘此際取之,謙讓不居,恐人心且移,移則反受其咎矣。”

劉知遠默然,良久,方纔“意興闌珊”地揮了揮手:“都下去準備吧!十五日,準時發兵,不得出現任何疏漏!”

“是!”

“都到這一步了,大王還在猶豫,到底還在等什麼?難道,真要耗費兵馬錢糧,去救那昏君?”散議之後,史弘肇又與郭威走在了一起,嘴裡嘀咕道。

見史弘肇的不耐,郭威則愈顯從容,輕笑道:“已經到這一步,我等卻也不用着急了!”

“什麼意思?”

“用不了三兩日,必見分曉!”

出兵營救晉帝的事情就這麼確立下來了,並且板上釘釘。晉陽的衙署都忙碌起來,諸軍也都動員起來,做好了出軍的準備,這些動靜都是沒有摻加一點水分的。

只是,不知有沒有聰明人,細細思量過。在上月初,石重貴一家,就被耶律德光派人遷徙北上。到如今,足足一個多月了,哪怕行路再慢,也早出國境了。

劉知遠這番大動作,要東出井陘救駕,到哪裡去救?可是,貌似所有人都刻意地忽視了這個問題。

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53章 有詩云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309章 衡釀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6章 相形見絀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6章 異見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10章 剋制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95章 楊邠案(3)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96章 言官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752章 放手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3章 考校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2章 聯姻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57章 鄭州第327章 派系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96章 反響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08 狀元第133章 納了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43章 不自知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8章 請願第21章 西巡第46章 糧與錢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章 田畔問對第125章 頌公亭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53章 有詩云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309章 衡釀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6章 相形見絀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16章 異見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10章 剋制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95章 楊邠案(3)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96章 言官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752章 放手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3章 考校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52章 聯姻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57章 鄭州第327章 派系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296章 反響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08 狀元第133章 納了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43章 不自知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8章 請願第21章 西巡第46章 糧與錢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章 田畔問對第125章 頌公亭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