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趙普議蜀

bookmark

崇政殿的會議,更像是一場勝利通報,用捷報振奮人心,統一思想。散議之後,劉承祐特意將李濤、郭榮、魏仁溥、符彥卿以及慕容延釗這幾位軍政大臣留了下來。

“諸位入座!”指着內侍們擺上的宮椅,劉承祐做出一副君臣坐而論道的姿態,而後徐徐發問:“樑泉大捷後,敵軍覆滅,險阻破除,對於接下來的戰事與秦鳳形勢,諸卿有何看法?”

已經扶正樞密使郭榮,直接拱手應來:“陛下,經此一役,鳳州西南之成、階二州,已然空虛,根本無法再對我軍進取造成多少阻礙,甚至可傳檄而定,輕鬆而下。至於秦州,蜀軍早困於愁城,坐以待斃,今鳳州既下,其再無久持的道理,用不了幾日,捷報就當傳至東京!”

對於郭榮的看法,在場的文武,顯然都持認可態度。魏仁溥點頭,接着話道:“秦鳳的形勢,如郭樞相之言,照此進展,略無偏差。只是此番鏖兵已久,數日之間,又連經大戰,戰果雖豐,難免將士疲敝,軍器之消耗尤巨。以臣之見,當暫收兵鋒,稍作休整,觀敵動向,再作進兵!”

“魏相太過謹慎了!”魏仁溥言罷,郭榮當即說道:“值此大勝,自當乘勢而進,犁庭掃穴,一舉奪還四州。遷延一日,就是給蜀軍一日喘息的機會,難免不生佗變。若以糧械之故,樑泉城中繳獲頗豐,足可支撐持續作戰!”

郭榮還是這般,銳意進取,劉承祐卻看向老丈人符彥卿:“衛王覺得如何?”

符彥卿是精神矍鑠,姿儀偉秀,聞問倒有些意外,想了想,應道:“臣等遠在東京,前線情勢如何,終究不若軍前將帥瞭解。陛下既委向訓以全權,他自會因勢而爲,伺機而動。以臣之見,不管如何,秦鳳之地,已爲陛下囊中之物!”

“衛王說得好!”劉承祐龍袍一揮,以一種理所應當的語氣說道:“秦鳳四州已爲囊中物,探手可取!”

眼皮稍稍眯起,劉承祐表情歸於嚴重,說:“朕現在遲疑的是,秦鳳四州本爲此戰的最初目標,如今既定目標即將實現,接下來,是否揮師南下,進取興元府!”

“陛下,臣附此議!”言罷,郭榮當即起身,兩眼越發有神,說:“自古以來,漢中乃川蜀門戶,蜀擁之則足以拒北。今孟蜀經鳳州大敗,軍情大沮,正與我軍長驅直入的機會。漢中歸於我朝,大軍可伺望蜀中,而孟蜀再難苟安於兩川!”

顯然,郭榮想要西南大軍馬不停蹄地進取成、階,全取四州,真正急切所求者,還是在蜀興元府,在漢中。

“郭樞相此議太過操切!不足取!鳳州雖則大捷,然秦隴未復,豈奢望蜀?”宰相李濤起身,說道,又看向劉承祐:“陛下,臣不得不老生常談,入蜀道路艱難,轉運不便,再者前方鏖戰已久,將士疲敝,征夫念家,朝廷也當體恤下情。另外,寒冬將至,不利作戰,何況於勞師遠征,不如與將士以休整。國內黃河水患,始終難以得到改善......”

“李相之言,郭某不敢苟同。你只看到了些許困阻,卻沒看到拿下興元府的利處,這關乎於滅蜀,關乎大漢一統天下的大略。豈能因些許難處,就畏阻不前?”郭榮頓時出言反駁,與之爭執。

“郭樞相年輕氣盛,急功近利!”李濤也不客氣,拱手向劉承祐;“陛下,還請慎重考慮,不可圖一時之快!”

“好了!”見二者要吵起來的樣子,劉承祐終於出言制止:“二卿之言,各有其理。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拿下秦鳳,全取四州後,再圖後進!”

從皇帝的態度來看,並沒有明顯的偏向,李濤稍懈,郭榮鎖眉。不過,少作沉吟,劉承祐又朝郭榮吩咐着:“軍情司,接下來當活躍些了,加大對蜀國國內軍情,尤其是興元府等地戍防禦備的刺探!”

“是!”郭榮眉色微揚,應道。

“朕每有決議,羣臣之中,文武之間,多有異見,爭執不斷,有的時候,也確是令朕苦惱!”待衆臣退下後,劉承祐走到秦鳳地圖前,談及李、郭之間的爭議,不由說道。

趙普聞嘆,淡定應道:“臣僚們所思,考慮不同,依據不一,是以意見常有相左。陛下爲明主,兼聽羣議,只需清神明目,採其效用之策以執行!”

“這些道理,朕也知道,只是想要明斷事務,殊爲不易啊!”感慨了一句,劉承祐問趙普:“你覺得,取秦鳳後,當罷兵休整,鞏固勝利果實,還是趁機南進,奪取漢中之地?”

“如李、郭二相之言,各有利弊。”趙普說。

“朕不想聽你這不偏不倚,無用之言!”劉承祐揮了手。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見狀,趙普先是一禮,而後從容敘來:“自大漢立國以來,漢蜀相互征伐,至今三次大戰,每戰都是大漢取得最後的勝利。三次大戰下來,蜀國前後損兵已逾十萬,且多爲蜀中精悍能戰之卒。

既知,爲御備大漢兵鋒,蜀國禁軍,泰半都調往北面戍防。即便孟蜀丁口衆多,民殷國富,也難以承受如此重創。

到如今,以孟蜀國內殘存的軍力,豈能阻我大漢虎師。只要陛下定決心,想要拿下興元府,不會太過困難。至於李相公所慮輜重轉運艱難,因糧於敵即可!”

“看來,你也是贊同繼續南進了!”聞其論,劉承祐臉上露出了笑容。

“臣以爲,大軍休整,當在奪取漢中之後!”趙普拜道。

稍作沉吟,趙普又說:“有一點,陛下需要提前考慮到!”

“說!”劉承祐轉身看着他。

趙普:“秦鳳四州,本爲中原屬地,取之有名有理有據,漢中及兩川則不然!孟氏父子,入川近三十年,孟昶則治蜀二十載,使之承平至此,民心多有仰聚。

陛下欲平蜀,雖爲天下大計,削平諸國,結束亂世。但蜀國小民不會理解,在他們看來,大漢是入寇,大兵過境,災禍必起,破壞其安寧生活......”

“你這是在告誡朕,要注意蜀中民心?”劉承祐問,隨即搖搖頭:“如你所說,孟昶施恩蜀民二十年,朕執利劍,起刀兵,如何能與之爭取民意?民心,固然可貴,但也是滅蜀之後的事情了!”

“陛下見識超羣!”吹了一句,趙普又道:“蜀中承平,不過以山嶺交通塞絕,無擾於中原亂世,是故孟昶可借蜀中膏腴之地,發展富庶。至於蜀主孟昶施恩於川民者,不過寬政少徵罷了。

然從近來成都傳回的消息可知,孟昶已有怠政跡,而蜀國承平多年,也是弊政橫生。其貴族、官吏、豪強,奢侈糜爛,侵佔土地,斂聚成風,而孟昶不能止......”

“你說了這麼多,何意?”劉承祐問趙普。

“臣以爲,秦鳳大戰後,蜀國國力大削,爲卻我朝,孟蜀難免傾力以加強武備。陛下取漢中之地後,如若寬其一年半載,與其徵兵、徵糧、徵錢的機會。以孟蜀政局國情,兵馬錢糧何所出,只蜀中小民罷了,那些坐擁財富的貴族、官吏、富商,只怕沒有毀家紓難的義氣。如此,用不了多長時間,蜀中民情必困!”

趙普着眼處,卻是有些出奇,劉承祐也再度另眼相看。恍然所思過後,說:“你這話,若是讓郭榮聽了,又要急了!這是給蜀國,喘息之機啊!”

“陛下,臣以爲,蜀國精銳已喪,往後的戰略,當不只在軍爭。在攻伐之道,靠着大漢強兵,攻城拔寨克關,打到成都滅蜀,都不會更艱難了。難的是,如何收蜀民之心。是故,臣以爲,平蜀之前,莫若先亂蜀!”

“亂蜀?”聽趙普之言,劉承祐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看着他。

第365章 看衰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34章 回府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79章 長教訓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65章 “教匪”第177章 耶律妃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85章 安心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61章 南北之爭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27章 冬至宴3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36章 橐相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1章 高麗國王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81章 廝殺漢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48章 還京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00章 柴榮死了
第365章 看衰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71章 兵臨壽春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34章 回府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79章 長教訓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65章 “教匪”第177章 耶律妃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85章 安心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61章 南北之爭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27章 冬至宴3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36章 橐相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41章 高麗國王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81章 廝殺漢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48章 還京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00章 柴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