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

因爲初歸東京,東宮的一應僕屬並未全部東遷,人手不足,整個東宮顯得有些冷清。月光皎潔,零落九天,揮灑在東宮園苑中,夜色很濃, 很是靜謐,只有少許的宮燈,照亮着夜幕下的道路。

已是夏時,宮苑之中樹木叢生,鬱鬱蔥蔥,放眼所望,盡是森森之景, 未經細緻打理, 雜亂的草木顯示出野蠻生長的勢頭。

過去在東京時,劉暘便經常於花苑之中踱步,如今再走,雖有耳目一新之感,但終究是熟悉的。

兩名宮娥挑着宮燈在前引路,四名衛士護從在後,聲聲蟲鳴,叩問着心頭,朦朧的燈光映照在劉暘的臉上,可以窺探到那一抹凝思。

顯然,這抹凝思還是因爲登聞鼓案,還在爲深陷漩渦的李昉考慮!

不論如何,他是都要爲李昉說話的, 一個師生情誼, 實則早早地便將他們綁在了一起,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必遮掩的。

並且,對於這個老師的品行與操守,劉暘也是相信,再加上方纔的會面,李昉的一系列表現,都是很難裝出來的。

劉暘學着觀人識人,也這麼多年,早已磨鍊出了一雙銳利的眼睛,對於自己的判斷,也很自信。

劉暘,相信李昉的清白。而只要李昉是清白的,那麼任何人也不能擊倒他,只是,三人成虎啊,都不用特意派人去探聽,便能想象得到,如今的東京朝野,怕是流言四起,非議不斷了。

劉暘立場堅定,心中也早有決議,但是,如何幫李昉解決這個麻煩, 卻也不是那麼簡單。還得注意方式方法,用他這個太子的聲譽去爲其背書保證,會是個辦法,卻太過直白粗糙,簡單粗暴了。

關鍵在於,劉皇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從今日發生的狀況來看,對輿情正朝着不利於李昉的方向在發展。

而從劉皇帝的一些諭令,也看不出具體的傾向,連見面都不讓,令其回府,可以看成是心存不滿,也可以認作是一種保護,一切,都還得具體詳細的調查結果出來。

站在相信李昉的立場,那其中,到底又出現了怎樣的疏漏,才導致如今這個局面?是意外導致?還是有人刻意構陷?如果是,又有誰能有這麼大的膽量,這麼大的能力,促成對李昉的中傷?

長時間的思考,使得劉暘的表情愈顯深沉,想要破局的要點,也被他抓住了,一個武濟川,一個徐士廉。

那個武濟川,若以李昉之眼,才學應當不錯纔是,因何在劉皇帝面前應對那般糟糕,莫非是無故攪入其中,難以承壓?但同樣是士子,人家徐士廉爲何能夠從容有度?

還有,那個徐士廉,一個不名一文的小小落第士子,何以如此自負其才,又何來的膽量,竟然通過登聞鼓鳴冤叫屈,如此也就罷了,還敢直指主考,攻訐李昉取士不公?

想到這些,哪怕是劉暘,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往下沉。是有人在背後支持挑動?如果是,那會是誰?劉暘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幾道人影,但又迅速地搖了搖頭,彷彿能把那些念頭擺脫一般。

“明月皎如斯,奈何風波起啊!”大概是走累了,劉暘停住腳步,擡眼望着夜空的那輪彎月,輕聲嘆道:“回去吧!”

“是!”

事實上,在考慮如何幫助李昉的同時,劉暘也不由地觸碰一個他不怎麼願意面對的問題:倘若,李昉真的耽於私情,取士不公,那他又當作何抉擇?

這一點,連他自己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或者說,心中有答案,只是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罷了。如今的大漢太子,雖然年紀還不大,但經過那麼多年的磨礪,經過劉皇帝的不斷催熟,已然是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了。

李昉夜訪東宮的事情,在當夜便傳到了劉皇帝耳朵裡,對此,劉皇帝並沒有過多的表示,只是淡淡地說了句:“他若心中無鬼,何以不自安?”

但就在第二日,劉皇帝便下詔,讓太子牽頭負責處置此事。這一道詔令,顯然不那麼尋常,畢竟,滿朝皆知劉暘與李昉之間深厚的情誼,李昉東宮一行的事也瞞不住人,考慮到這一層,那劉皇帝此詔隱藏的意味就越顯深長,值得揣測。

於是,朝中很多關注此事的人,都把目光投到了太子身上,看太子殿下面對這樣的情況,會怎樣處置,是徇私庇佑老師,還是大義滅親,秉公執法。

當然,抱有類似想法的人,在心底恐怕已經認定了,李昉取士用情,是屬實的事。但無論如何,當劉皇帝這道詔令下達的時候,也代表劉暘也被牽涉其中,麻煩上身了,若是處置不當,對太子而言,是會影響到聲望的。

不管旁人如何猜測,但就劉暘個人來說,他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壓力,當了那麼多年太子,對於劉皇帝心思不說摸清,但多少是能揣測出幾分的。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他的考驗了,考驗他在面對這種公私之間,如何取捨,又如何解決。這麼多年,劉暘經歷得太多了。

同樣的,劉皇帝或許都不那麼在意最終的結果,只是看他如何應對選擇。如果劉皇帝能夠知道,在他諭令下達之後,一向“遲鈍”的太子,竟在短時間內做出了以上的分析與心理準備,或許,已經足夠欣慰了。

而這道詔令也解決了劉暘的一個麻煩,就在前一夜,他還在琢磨着,如何插手過問此事,劉皇帝給了他一個正式的無可指摘的機會,調查處置的主動權也得以掌控在手中。

不過,這也不是單純地給劉暘一個機會,讓他去幫李昉洗清嫌疑,還其公道,雖然劉暘確實抱着這樣的目的。

事實上,這對劉暘也是有影響的,倘若理性地分析,面對這樣的麻煩,有一個比較好做的抉擇。

那便是,不必去顧及李昉,就將此事定性,“弒”師證道,他則秉公處理,既可以把麻煩擺脫,還能賺得一個“大義滅親”的美名,若是心中不忍,還是發揮影帝級別的表演,掉幾滴眼淚,做出不忍與痛惜的姿態。

如此,至少是能服衆的。而除此之外,哪怕他調查清楚了,就算擺明證據,表明李昉的清白,那也難免引人非議,哪怕事實就是那樣,也絕對不乏有人懷着惡意去揣測其中的私誼。

可以說,關心則亂,當李昉病急亂投東宮之時,就已經把麻煩指向太子了。而當李昉也得知劉皇帝的詔令時,在府中也是懊悔不已。

他在劉暘面前表示,爲了自己的清名,甘願赴死,卻是發乎真情,但若以一己之私譽,影響到了太子,那他寧願受污名而死。

讓劉暘去處置此事,大抵是從公私道德的角度去考驗他,這個考驗,可以說很殘酷,也很艱難,因爲根本無法把握劉皇帝的評判標準。

如果從利益出發,捨棄李昉,甚至籍此邀名,會是一個簡化案件的做法,也是一個梟雄的聰明選擇。畢竟,帝王總是無情的,這是作爲承擔江山重擔的基本素質,也需要接受各種超出尋常的考驗。

但同樣的,又能說,這不是劉皇帝從心性層面對太子的考驗呢?倘若,連師傅都能乾脆捨棄,那這樣的太子,又是不是太可怕了?

劉皇帝把太子置於一個兩難的處境,在背後默默地關注着,也期待着,就看他是猶豫成病,還是遊刃有餘。

從這道詔令下達開始,所謂的“科舉弊案”,就已經不再是重點了。局外人還在研究案件的發展走向,還在猜測太子會如何行事,涉案者會得到怎樣的結局,而局中人,則已經分析起此次風波會對朝廷造成怎樣的影響了,涉及到太子,涉及到國本,何其重大!

第36章 虒亭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71章 兵臨壽春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48章 西撤!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36章 橐相第22章 稱帝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24章 交代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0章 威臨荊南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61章 癲狂?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84章 夏州降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章 進士樓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34章 苦難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09章 衡釀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51章 壽國公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707章第338章 爭執第465章 “教匪”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95章 玩陰謀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12章 二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章 不宜擴大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48章 還京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9章 長教訓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1章 送行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68章 湖南亂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06章 敲打
第36章 虒亭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71章 兵臨壽春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48章 西撤!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36章 橐相第22章 稱帝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324章 交代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0章 威臨荊南第86章 鬚髮花白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61章 癲狂?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84章 夏州降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6章 進士樓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34章 苦難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09章 衡釀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51章 壽國公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707章第338章 爭執第465章 “教匪”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95章 玩陰謀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12章 二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章 不宜擴大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148章 還京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9章 長教訓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31章 送行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68章 湖南亂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06章 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