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全國大水

乾祐六年,於大漢王朝而言,確實是個大災年,以水患爲甚,規模巨大,禍害劇烈。大漢境內,東自青、徐,西至丹、慈,南至安、復,北至恆、滄,皆發大水。

受災區域,凡十四州府,六十餘縣,災民數十萬。至鄭、滑所奏,固塞決口,也不足喜了。如劉承祐巡視滑州河塞所期許的那般,滑州境內堤岸葺固,未見決口,但是四境之內,水患之頻發,讓他頗爲傷神。

大漢朝廷的重心,自中秋之後,基本就落在水患上,集中精力,調集錢糧,用以賑濟、修塞。至於伐蜀事,自然而然地靠後。

原本,按照北漢君臣的考慮,秋收之後,即發起進攻,但國有大災的情況下,也只能主次更易了。

“陛下,丹州及大寧府,災情已緩,官府已安排受災百姓復歸,重建家園。其地貧苦,賑濟之事,府廩消耗一空,兩地官府請東京,協調糧食三千石、錢兩萬緡,另求撥糧種、農具、耕牛,以備來年......”廣政殿內,宰相李濤向劉承祐稟道。

“此地素不豐盈,今遭大凶,確屬不幸,朝廷當有所援濟。對其所請,中樞及三司,覈驗之後,可酌情調配!”劉承祐做出批示。

“是!”李濤又拿出一份奏章,說:“邢國公奏,襄、安、復諸州,秋雨不絕,水患猶甚,已集中兵丁、勞役兩萬,搶修江塞。賑濟受災百姓十萬,府庫之糧、布,消耗泰半,已近枯竭!”

“中書打算如何應對?”劉承祐問。

李濤說:“先觀災情發展,如持續惡化,則以鄧州官倉所儲糧、布,南調支援。襄州等地,承平數年,所積之糧,應當還能再支撐一段時間。”

見劉承祐點了下頭,又道:“真定府、滄、瀛、莫幾州府,經轉運使李谷親自北上,調集錢糧,統籌治災事宜。”

“有李谷在,朕可無憂!”劉承祐說。

“青州李使君奏,登州刺史王訓及僚吏,貪墨賑濟款項,自居其城,放任災民,已爲其所執,另委節度判官,暫署其政,請朝廷下處置決議!”李濤報上一件壞消息。

果然,劉承祐聞之即怒:“天災雖則無情,但人禍尤爲可恨,值此國難,人人皆齊心以度時艱,竟有此等狼心狗肺之徒!”

“讓李洪威將犯法之職吏,悉數押抵東京,三法司嚴加審斷,施以重懲,以儆效尤!”劉承祐冷酷道。

“是!”

言罷,劉承祐卻又不禁嘆了口氣。似登州這等事情,總歸是難以避免的,總免不了人,知法犯法,趁亂取利,禍國殃民!

想了想,劉承祐吩咐着:“登州之事,朝廷當通報天下,以警天下職吏。另再發一道詔令,下發諸道州府,勵誡各地官府,救災之事,刻不容緩。諸道御史、按察,當嚴加監督,以糾其不法、怠慢者!

對於此番水患救災,各地官員僚吏之表現,當記錄在案,事後以爲朝廷參考,陟罰升貶!”

“是!”

“徐州災情如何?”劉承祐問。

“與其他地區相較,情況良好,官民齊奮力,已在控制之中!”李濤答。

算是災報頻傳之下,一個好消息了,劉承祐下意識地鬆了口氣,仍舊不忘警惕:“下詔徐州府,當再接再厲,不得放鬆!”

“這段時間,要煩勞李卿與諸臣工,多辛苦擔待些!”劉承祐看向李濤,說道:“各地所報,當嚴加審察關注,該協調援濟者,需批允速辦。總之,朝廷上下,當全力以赴,共度時艱!”

“遵命!”

“另有一事,燕王趙匡贊上奏,以幽州水情,請朝廷調撥錢糧以支援,治災備遼!”李濤又道,語氣中流露出少許的不滿。

聞之,劉承祐倒是未加意外,畢竟燕王的日常操作,問:“這一回,趙匡贊又向朝廷要多少?”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錢十萬緡,糧五萬石,布三千匹,另藥材、食鹽、茶、鐵數千......”李濤說道。

聽其言,劉承祐也就知道,李濤的不滿來源於何處了。按照過去幾年,幽州向朝廷所請,只要應允,朝廷都會酌情刪減以答覆之。而這一回,趙匡贊乾脆往多了要。

“卿等怎麼看?”劉承祐看着李濤。

聞問,李濤直接表明想法:“陛下,去歲幽州發水,朝廷已發錢糧物資援應。今歲,趙匡贊又奏請,事豈有一而再,再而三者!”

斟酌了下言辭,李濤繼續說:“再者,其以備遼事請於朝廷,更是虛言以求。自乾祐四年,大漢與契丹議和以來,北疆少事,這個理由不足取信。而盧龍三州,這兩年多休養髮展,以其積蓄,必不至於一次水患都難以度過!”

“你沒有將幽州那近兩萬兵馬,考慮在內啊!區區三州之地,丁口不過二十萬,養之也頗爲艱難!”劉承祐說道。

“這也是臣等最爲顧忌的地方!”李濤拱手,向劉承祐進言說:“臣等以爲,燕王這是欲以水患爲名,向朝廷邀以錢糧,實爲供養兵馬,固其實力!臣等慮,長此以往,尾大不掉,生出變故,爲朝廷禍害......”

瞟了李濤一眼,問:“臣工們,都是這般想法?”

李濤恭敬說:“爲國家計,臣等不得不多加考慮!幽州的實力,還當有所壓制纔是......”

前兩年,朝中不時還有人表趙匡贊鎮邊御遼之功,贊天子決斷之英明。而今時移世易,他這個皇帝還沒對幽州起猜忌之心,朝堂諸公倒先生疑忌了!

收起心中的少許異樣,劉承祐說:“可知幽州水患如何?”

對此,顯然是有所調查的,倒也不敢有所欺瞞,李濤道來:“大水爆發,蔓延數十里,確有其事!”

“幽州亦是大漢所屬,其黎庶百姓,也是朕的臣工子民,豈能區別以待。既受災,當施以援助!”劉承祐想了想,道。

對劉承祐的決定,李濤顯然有些不解,不知皇帝爲何會對幽州偏縱,想了想,說道:“陛下,此番國內大水,除各地州府之外,朝廷前後增調錢百五萬緡,糧二十萬石,靡耗甚大,只怕也無力滿足趙匡贊所請!”

劉承祐目光平靜,注視着李濤:“擠擠挪挪,總歸是有的!再者,效前番,削減一些,轉運幽州。朝廷,總不至於拮据到這個程度吧!”

眼見皇帝心意已決,李濤也不敢過度相爭,只得俯首聽命:“是!”

劉承祐踱起了步子,突然扭身向李濤:“聽卿所言,朝中對幽州,對燕王似乎有些非議啊!此風不可漲,當有所約束,傳朕詔命,日後但有爭議幽州,菲薄燕王者,嚴懲!”

見劉承祐降下這麼一道命令,李濤表情不怎麼好看,觀皇帝那一臉嚴肅的樣子,應承的同時,還是忍不住向他進言:“陛下,臣等所慮,並非無的放矢。還望陛下,有所警惕!”

看李濤那一副耿耿於懷的樣子,劉承祐想了想,說道:“燕王坐鎮幽州這些年,替朝廷抵禦契丹之侵襲,這是實在的功績。而今,人家一如既往,效順於朝廷,朝廷又豈能妄加猜忌?”

略作沉吟,劉承祐又道:“卿等所慮,朕也能體察忠心。但是,朕有一言,燕王盡忠職守,朕絕不負他!”

皇帝都這麼說了,李濤也只能無奈道:“是!”

當然,劉承祐心裡真正的想法,則不足以對李濤道之了。眼下,他可沒空去猜忌趙匡贊,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第38章 賞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29章 叔父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80章 饒樂國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27章 延州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6章 名將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27章 延州事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19章 離宮、噩耗半島史話·桓王第368章 榮寵第16章 態度迥異第99章 又窮了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7章 德勝渡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26章 問罪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6章 倒趙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91章 暗箭第133章 延禧驛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4章 外戚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15章 瀛州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387章 就國第148章 還京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81章 廝殺漢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78章 火油彈第95章 玩陰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37章 整編事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44章 揣測者
第38章 賞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29章 叔父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380章 饒樂國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227章 延州事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6章 名將第55章 符氏姐妹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27章 延州事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419章 離宮、噩耗半島史話·桓王第368章 榮寵第16章 態度迥異第99章 又窮了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7章 德勝渡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26章 問罪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6章 倒趙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91章 暗箭第133章 延禧驛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4章 外戚第9章 新官上任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15章 瀛州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387章 就國第148章 還京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81章 廝殺漢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78章 火油彈第95章 玩陰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37章 整編事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44章 揣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