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

最終,樞密院的茶水,劉皇帝一口沒喝上,便毫不留戀離開了,不過,離開之時,劉皇帝眉宇間帶上了少許的愁緒,眼神深沉,目光意味難明,這是有心事的表現。

在軍機房內,劉皇帝除了察問一些軍政事宜之外,便是與石、曹二人就未來北境疆防問題,進行了一番探討。

曹彬的謹慎憂患意識,劉皇帝是很欣賞的,就如其言,開寶北伐,全取漠南,陰山以南,盡爲大漢屬地,疆域向北擴張了數百里,武功之盛,由此昭彰。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朝廷守禦難度也大大增加,大漢未來的北疆戍防體系,也將經受更嚴峻的考驗。過去,在西北、在山陽,朝廷所設諸多邊軍、戍堡,就已經消耗了大量國力,以致於政事堂曾提議削減邊軍兵額,以減輕朝廷財政負擔。

如今,山陽北擴,又添遼東,後續軍事戍防的建設,不論是修建城池、戍堡、驛站、道路,都將繼續吞噬國家的財政,這是連劉皇帝都開始感受到壓力的事情。

但是,又不得不做,土地已經佔領,難道還有放棄的道理,再拱手讓於草原異族?顯然是不可能的,否則,劉皇帝興師動衆,勞民傷財,這個舉措就顯得失當了,既有損於國威,也有損於君威。

關於對草原部族勢力的政策,劉皇帝倒是心中有所考量,持續北伐,打擊遼國勢力,這是必然的。但覆滅遼國之後,未來草原的秩序如何,他也在思索中。

進佔漠北,全據草原,劉皇帝已經不做此想法了,他怕真的把大漢給撐死了,畢竟,統治難度與統治成本,都太高了。

劉皇帝的傾向,當然是維持一個分裂的局面,大漢朝廷以一個仲裁者的身份,分化部族,扶持親近者,打擊離心者,援助弱者,打壓強者。

至於像曹彬所思,要想出一套一勞永逸、長治久安的政策來,劉皇帝沒有那種信心,所謂的長治久安,也是有時效的。

因此,關於邊患問題,劉皇帝態度很明確,只要大漢自身強勢強盛,什麼都不是問題,關鍵是留下一套可持續的有利於朝廷的政策。

相比之下,大漢自身的問題,反而是最爲關鍵,也最值得劉皇帝深思的。而不得不說,這麼多年了,劉皇帝頭一次對大漢佔地過廣,而感到憂慮了。

貪大求全,也往往伴隨着各種負面影響,消化鞏固上的困難更爲嚴重。

從劉皇帝繼位開始,勵精圖治,大漢就走上了一條擴張的道路,十五年時間,逐步掃平割據,收復關山。如果說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順天意,應民心,那進入開寶年之後,大漢所有的軍事行動,就並不是顯得那麼理性了。

從開寶元年開始,西取河西,南定安南,拓吐蕃,收流求,滅大理,北伐契丹,雖然無一例外,全部取得了勝利,但是,太快了,囫圇吞棗,最終也容易噎到自身。

可以說,劉皇帝只用了二十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一系列名垂青史、光照千古的豐功偉業。但是,理性地看待,這樣的武功盛世,卻顯得根基不牢,給人一種空中樓閣的感覺。

乾祐十五年中的統一戰爭,對朝廷而言,是賺到的,從政治、經濟、軍事層面來看,都是有利的。而開寶年後,每一場戰爭,都可以說是虧本的,朝廷付出了大量的將士傷亡,徵調了上百萬的民力,靡費了鉅額的錢糧,也確實得到了大量的土地,但然後呢?

朝廷需要派遣官吏,需要留駐戍卒,需要考慮各地傳統勢力關係,需要持續的行政成本支出,以鞏固對這些新佔土地的統治,然而收益呢?可以說,幾乎沒有!

河西、遼東,關乎到大漢戰略安全,具備極高軍事價值,投入再大,也值得。但相比之下,西南地區,就顯得有些雞肋了,每年的稅收,連自給自足都困難,何況返哺朝廷。

而這些在短時間內,靠着大漢強盛軍力征服的土地、部族,對大漢有多少忠誠,是否真心臣服朝廷,這一點,劉皇帝並不樂觀。

時下,大漢國力強盛,兵鋒銳利,所向披靡,橫掃東亞無敵手,所有勢力、所有部族,縱然有所不滿,也只能恭敬蟄伏,拜倒臣服,做大漢的良臣順民。

但長久之後呢,一旦大漢出現什麼問題,一旦大漢對這些地方的統治難以維持,他們會不會趁隙背叛,造反作亂?對此,劉皇帝心中自然是有個答案,雖然這個答案有些讓人難以接受罷了。

就目前而止,大漢對於廣大西南地區的統治,實際上也只處於一種勉勵維持的局面,各有各的困難,各有各的麻煩,不論是大理還是安南,抑或是被收納入大漢體系的部分吐蕃部族,騷亂反抗都沒停止過,雖然都被鎮壓了,但也顯示出大漢對這些地區統治力的薄弱。

雲南王仁贍、安南田欽祚,這幾年都快成爲屠夫了,爲維護朝廷的統治,他們與麾下將士,都成爲雙手染滿當地人鮮血的劊子手了。

土司制在西南地區,已經基本鋪展開來了,優厚的待遇,足夠的權力利益,也確實招徠了大量部族與地方舊勢力。但這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藥,不可能面面俱到,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那些不滿的,免不了武力相抗。

即便在王仁贍的帶領下,率領那些親近臣服朝廷的土司們,對不臣者大加征討鎮壓,終究對官府的統治,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地方治安秩序遭到破壞。血腥與殺戮,也往往滋生仇恨與不安,助長敵對情緒,但又不得不做。

而安南的田欽祚,就更加強硬,他本就是個心狠手辣的人,動起手來也更加殘酷無情,安南那些當地勢力,簡直不被他當人看,敢有違逆,動輒殺戮。

如此幾年下來,雲南、安南兩地的情況,確實逐漸轉好,敢於直接反對朝廷統治的勢力也少了,但這也意味着,反抗者只是暫時隱藏起來了,不滿者低頭臣服,但矛盾與仇視依舊存在,憤怒或許更在積攢,只待爆發的一日。

而像西南這種山高路遠、林深險阻的僻遠之地,同朝廷的聯繫,也十分艱難,正常的軍政命令往來,麻煩且費時,效率極其低下,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維護當地統治,鞏固朝廷權威,絕對是一大考驗。

至於像流求這樣的海外領土,就更不用提了,若不是這些年,每年都有使來朝,進獻方物,上奏政情,只怕朝廷諸公,都不會想起有這麼一塊地方,上邊有大漢的官員與戍卒。

也就是近些年來,大漢海運發達,海上絲綢之路繁榮,商業貿易頻繁,加深了流求與東南沿海道州的聯繫。即便如此,流求也是被常年被忽視的對象。

近些年中,大漢的邊防壓力,也不只在北邊,西南,尤其是雲南、安南之地,也是一部分,雖然與漫長的北部疆防難以並論,但兩道也留有近三萬的戍卒,考慮到交通上的困難,軍費開支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些情況,劉皇帝此前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此番北伐之後,當樞密院重新擬定的北方軍事防禦體系出來之後,他開始深入聯想了。

想得越多,頭越疼,憂患意識也更加深重。自古以來,因爲龐大的軍費開支與過重的邊防壓力,使得朝廷負擔過重,國家陷入苦難,以致動亂危亡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

雖然劉皇帝自身不願意往那方面想,但他也知道,也目前大漢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可保一時的平安,卻難策完全。不說百年之後,就是三五十年,再近一點,哪怕他再當二十年皇帝,也不敢保證他在位期間,帝國就真的四海昇平,相安無事。

打江山固難,守江山更難,劉皇帝對此,也有了更加深徹的體會。

或許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大漢如今強盛輝煌的表面之下,卻存在有巨大的隱患與不足,還是擴張太速,根基不固,帶來的影響。大漢如今,就是攤子鋪得太大,收拾起來困難。而不管哪一方面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連鎖反應,甚至釀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過去,在不斷的勝利滋養下,劉皇帝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這些問題,但如今,不得不憂患於前了。

即便如此,接下來大漢的軍事行動,卻仍舊不會停止。像契丹遼國,難以化解血海深仇,不管從哪方面考慮,都沒有放縱仇讎的可能,不將之覆滅,劉皇帝也難安。

至於西域,劉皇帝或許沒有那麼迫切的征服慾望,但時勢所逼,私情之念,又不得不遣兵向西。

事實上,到目前爲止,劉皇帝已沒有多少繼續對外擴張的想法了,大漢已然擴張過熱了,卻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

就拿同黑汗國的敵對來說,便屬於受迫之下的交鋒,即便劉皇帝心中不那麼希望戰爭了,卻也沒有談和的道理,大漢豈能折節於區區黑汗,劉皇帝又豈是輕與言和之輩?

況且,即便與之議和了,雙方罷戰,劃地自守,那是不是會讓對方得寸進尺呢?驀然回首,大漢這輛戰車,似乎真的難以停下,只能繼續前進。但是,終點在何處呢?

作爲舵手,劉皇帝並不認爲自己在杞人憂天,也越發感覺到了風險。二十三年了,他打下了一個無比龐大強盛的帝國,功蓋秦漢隋唐,本該安享盛世成果了,卻發現,新的危機,新的挑戰,已然擺在面前,就擋在大漢前進的道路中央。

這,無疑讓劉皇帝備感沉重!

第311章 李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半島史話·奇葩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87章 就國第67章 宿州一線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80章 過鄴都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41章 小風波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章 分食第99章 又窮了第410章 剋制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30章 陳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85章 安心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6章 態度迥異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79章 勢孤危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87章 兄弟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77章 小賢王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51章 凋零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70章 劉鋹第216章 初夏第121章 大朝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80章 進攻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4章 西南事務第9章 王峻歸來第380章 開寶第339章 那一腳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6章 異見
第311章 李沆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半島史話·奇葩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87章 就國第67章 宿州一線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80章 過鄴都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41章 小風波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章 分食第99章 又窮了第410章 剋制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30章 陳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85章 安心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6章 態度迥異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79章 勢孤危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37章 回鶻使者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87章 兄弟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77章 小賢王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51章 凋零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70章 劉鋹第216章 初夏第121章 大朝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80章 進攻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4章 西南事務第9章 王峻歸來第380章 開寶第339章 那一腳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6章 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