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絕境

薛祿鎮,在京兆西部,西南去武功縣四十里,東南去興平縣三十里,西北距奉天縣不足三十里,以初唐名將薛仁貴食採於此而得名。

因爲居三縣之中,交通便利,漢興以來,成爲京兆有名的市鎮,周遭三縣乃至東北距離較遠的醴縣都有百行,聚貿於此,交易糧食、土產、山貨、牲畜、種子、工具等等,發展到乾祐九年,已成爲京兆西部最大的市鎮。

然而,這座極負盛名的京兆大鎮,已然褪去了其繁榮的外衣,任亂軍肆意凌辱,踐踏,炎炎天日之下,盡是悽清,市鎮之中,混亂不堪。

王順的起義軍,縱橫諸縣,殺掠士民,掠奪百姓,逼良爲寇,西向之後,自然不會放過這座有名的鎮甸。有一說一,薛祿鎮的擴建,還有一部分蜀軍俘虜的功勞,參與亂軍的苦役,有不少人都被安排來修建過道路、溝渠。

不過,當初的修建有多辛苦賣力,如今毀起來就有多肆意輕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王順帶人西來之前,聞訊的鎮民,多舍家棄業,逃入縣城,託庇官府以避禍。

即便如此,在薛祿鎮中,亂軍也搜刮出了大量被掩埋起來的錢帛、絹布、糧食,刮地三尺的本事,對於寇賊而言,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本事。

到目前爲止,刨除死傷的亂軍,仍有四千餘衆,暫時盤踞在薛祿鎮。而其中,有近半都是俘虜勞役出身。王順曾努力地想要將降服集中起來,但礙於分散於各地,關中各州府又採取了嚴厲的管控措施,終究沒能讓他成功造成“兩萬蜀卒亂關中”的局面。

即便如此,讓他帶起近兩千的舊卒,也是頗有手段了。

剩下的,除了少數因緣爲惡的潑皮無賴與罪犯之外,都是被亂軍裹挾逼迫的百姓。在“起義”初期,王順也並沒有想着大加殺戮,甚至意圖蠱惑各鄉里百姓,以“朝廷苛政,貧富不均”爲口號,想要招徠人手,擴充隊伍。

然而,事實證明,王順是想多了。及至如今,大漢的稅收不算輕,且徭役不絕,但也沒到過於壓榨民力的地步。而關中的百姓,難得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又有雍王口碑在外,布政使扈彥珂安政撫民,哪有人願意跟着折幹蜀人造大漢的反。

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王順果斷變了策略,開始以武力相逼,掠奪錢糧,結果便是,大造殺戮,一路所過,血流成河。有太多亂卒,胸中積壓戾氣,更助血腥。

初起兵的那段時間,趁着官府的疏忽怠慢,以及駐軍的分散,在趙弘殷調動兵馬,鎮壓東面亂事之時,亂軍就如王順的名字一般,順風順水,席捲諸縣,無可阻擋。各縣官府,只能斂民以自守,渭河平原,成了亂軍馳騁的沃土。

咸陽、興平、武功,都被其進攻過,雖然沒能破城,但也大漲聲勢。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的,官軍的調動與佈置,就如一張扼喉索命之網,朝他罩來,無可掙脫。

王順曾放手一搏,打武功縣,不顧傷亡,差點讓他破城,只是鳳翔的漢軍來得太快,不惜馬力的奔襲,讓王順的計劃落了空。

知道漢騎的威力,畏懼之下,果斷撤軍,東渡漠水,並將浮橋焚燬,即便如此,也在武功留下了上千的亂軍屍體。

其後,形勢對於王順的“義軍”便急轉直下了,鳳翔那邊先後東來兩千漢騎,由漢將馬仁瑀與慕容承泰率領。二者自隴州調動,一路奔襲兩百餘里,在武功稍作休整,即渡過漠河,踵跡而追。

一路驅殺,像狩獵一般,不斷壓縮折亂軍的活動空間。若不是此前,王順曾派人,先行佔住了薛祿鎮,以作接應,只怕渭河平原,不會有他們的立足之地,都不用趙弘殷西來,馬仁瑀與慕容承泰就足以將這數千亂軍擊破。

然而,有其利就有其弊,固然有了立足點,卻也將手腳限制住了,困於愁城,坐以待斃。

薛祿鎮外緣,在有軍旅經驗的賊軍軍官的安排下,有些防禦工事的修繕,不過因陋就簡,所幸市鎮的土城還算牢固,以三合土築造,可以依憑。

不過,幾千人的亂軍,屯於其間,顯得十分擁擠,混亂。士氣低落,人心喪亂,若不是有那些蜀卒彈壓,賊軍自己都散了。而還能維繫着軍隊,以抗官軍的緣故,只在於一個求生的念頭。

低矮的鎮郭上,零散地插着幾面簡陋的旗幟,書“義”與“王”字。少軍甲,缺武器,士兵的臉上幾乎寫着四個字:烏合之衆。土石之物,倒是備得不少,顯然是做好了漢軍進攻的準備。

不少賊軍,都面露絕望,沉浸在一片壓抑的氣氛中。不斷有由蜀軍俘虜組成的營隊,巡邏於其間,既爲查看敵情,也爲監察那些強迫的雜兵。

還有的人,粗魯地在雜兵中宣講,大意是,他們已經是“義軍”的一員,被官府視爲叛逆,如果不想死,只有拿起武器反抗,否則,落入官府之手,之後清算,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薛祿鎮中心,原本的官署內,同樣擠着一些賊軍,比起大部分的賊軍,看起來要明顯精煉些,多配鐵器,甚至一部分穿戴着盔甲。這支隊伍,自然是由賊首王順揀精壯組建的,都是蜀軍舊卒,也是亂軍的中堅力量。

整支亂軍,被王順編爲八個營,王順自號將軍,總率其衆,麾下有四名“大將”,被拜爲指揮。

烈日高照,諸邪僻避。而坐在鎮署內的“義軍”首領王順,正與手下的弟兄,議論着軍情,心中拔涼拔涼的。

王順三十來歲,人高高瘦瘦的,臉色蠟黃,看起來很不健康,原本是蜀軍御漢軍隊中的一命低級軍官,秦鳳大戰之時受傷被俘。也正因爲負了傷,沒能被選中入懷威或懷德二軍。否則,他的命運或許該是走向另外一條路,成爲大漢的爪牙。

“將軍,我們已經困在薛祿鎮三日了,形勢不妙!”其中一名賊將,表情凝重地向王順道:“你快想想辦法,再拖下去,義軍就是等死啊!”

“弟兄們也怕了,那些漢人,也不安分,人心動盪......”

“官軍只怕正在調動,前來進攻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一干人,七嘴八舌,說着處境的艱難,情緒都顯得很緊張,再沒有初舉兵起義的豪情與痛快,滿滿都是對未來的彷徨與絕望。

“要不,還是儘快逃離薛祿鎮吧!”有人建議。

“怎麼逃,外邊遊弋着官軍騎兵,隨時可以絞殺我們。斷絕了一切聯繫,其他義軍情況如何,也不知曉,又逃到哪裡去?”有人反駁。

“現在糧食也不多,再待下去,不用官軍進剿,我們都會餓死!”有人提醒道。

“早知如此,應該奪搶些糧食!”

“怎麼搶?現在周邊鄉里村鎮,已經搶無可搶,殺無可殺。況且,出去就是個死!”

“還是得走!”

“怎麼走?去哪兒?出去就是個死!”

“那也比在這裡等死強!”

“當初,就應該趁官軍沒反應過來之前,南下逃到終南山去,或許還能活命!”有人話裡透着後悔與怨氣。

“當日怎麼不說,只顧着殺人、搶劫、玩女人!”一人斥道。

當面對生存危機的時候,一干匹夫的腦筋,似乎都靈敏起來了,對局勢,竟也看得比較清楚。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夠了!”終於,王順開口了,一張臉顯得格外陰沉,默然一會兒,方纔環視一圈嘆道:“現在,我們待在薛祿鎮,尚有防禦可依託,出了此鎮,就會像獵物一般,被漢軍所獵殺。我們此番舉兵,本就是拼死一搏,成了活命,敗了不過一死而已。事已至此,哀嘆何用?”

“要不,還是投降吧......”有人弱弱地提醒了一句。

言方罷,便迎來王順怒目而視:“愚蠢!糊塗!我們起兵這些時日,破城、殺官、掠民,犯下這等事,朝廷能夠放過我們?縱使留我們一命,只怕還是被押回去做苦力,做勞役,甚至監管更嚴,幹活更累、更苦,遲早累死!早晚是個死,還不如死個痛快!”

此言一落,在場的人都被懾住了,方生起的投降念頭,迅速被掐滅。王順的話,很有道理。

沉默,又是沉默。還是一名賊首,望着王順:“將軍,不管怎麼樣,你做個決定,是死是活,我們都跟着你!”

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81章 功臣閣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00章 梁山濼第13章 考校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86章 賜死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80章 賞功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78章 火油彈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1章 送行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94章 楊邠案(2)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章 取士不公第77章 嚇人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60章 都安心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36章 橐相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1章 捐資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48章 西撤!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2章 兄弟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86章 宗室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93章 楊邠案(1)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9章 請纓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1章 襄陽王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
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81章 功臣閣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00章 梁山濼第13章 考校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86章 賜死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80章 賞功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78章 火油彈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1章 送行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94章 楊邠案(2)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章 取士不公第77章 嚇人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60章 都安心了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36章 橐相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1章 捐資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48章 西撤!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12章 兄弟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286章 宗室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93章 楊邠案(1)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9章 請纓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1章 襄陽王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