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絕境

薛祿鎮,在京兆西部,西南去武功縣四十里,東南去興平縣三十里,西北距奉天縣不足三十里,以初唐名將薛仁貴食採於此而得名。

因爲居三縣之中,交通便利,漢興以來,成爲京兆有名的市鎮,周遭三縣乃至東北距離較遠的醴縣都有百行,聚貿於此,交易糧食、土產、山貨、牲畜、種子、工具等等,發展到乾祐九年,已成爲京兆西部最大的市鎮。

然而,這座極負盛名的京兆大鎮,已然褪去了其繁榮的外衣,任亂軍肆意凌辱,踐踏,炎炎天日之下,盡是悽清,市鎮之中,混亂不堪。

王順的起義軍,縱橫諸縣,殺掠士民,掠奪百姓,逼良爲寇,西向之後,自然不會放過這座有名的鎮甸。有一說一,薛祿鎮的擴建,還有一部分蜀軍俘虜的功勞,參與亂軍的苦役,有不少人都被安排來修建過道路、溝渠。

不過,當初的修建有多辛苦賣力,如今毀起來就有多肆意輕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王順帶人西來之前,聞訊的鎮民,多舍家棄業,逃入縣城,託庇官府以避禍。

即便如此,在薛祿鎮中,亂軍也搜刮出了大量被掩埋起來的錢帛、絹布、糧食,刮地三尺的本事,對於寇賊而言,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本事。

到目前爲止,刨除死傷的亂軍,仍有四千餘衆,暫時盤踞在薛祿鎮。而其中,有近半都是俘虜勞役出身。王順曾努力地想要將降服集中起來,但礙於分散於各地,關中各州府又採取了嚴厲的管控措施,終究沒能讓他成功造成“兩萬蜀卒亂關中”的局面。

即便如此,讓他帶起近兩千的舊卒,也是頗有手段了。

剩下的,除了少數因緣爲惡的潑皮無賴與罪犯之外,都是被亂軍裹挾逼迫的百姓。在“起義”初期,王順也並沒有想着大加殺戮,甚至意圖蠱惑各鄉里百姓,以“朝廷苛政,貧富不均”爲口號,想要招徠人手,擴充隊伍。

然而,事實證明,王順是想多了。及至如今,大漢的稅收不算輕,且徭役不絕,但也沒到過於壓榨民力的地步。而關中的百姓,難得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又有雍王口碑在外,布政使扈彥珂安政撫民,哪有人願意跟着折幹蜀人造大漢的反。

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王順果斷變了策略,開始以武力相逼,掠奪錢糧,結果便是,大造殺戮,一路所過,血流成河。有太多亂卒,胸中積壓戾氣,更助血腥。

初起兵的那段時間,趁着官府的疏忽怠慢,以及駐軍的分散,在趙弘殷調動兵馬,鎮壓東面亂事之時,亂軍就如王順的名字一般,順風順水,席捲諸縣,無可阻擋。各縣官府,只能斂民以自守,渭河平原,成了亂軍馳騁的沃土。

咸陽、興平、武功,都被其進攻過,雖然沒能破城,但也大漲聲勢。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的,官軍的調動與佈置,就如一張扼喉索命之網,朝他罩來,無可掙脫。

王順曾放手一搏,打武功縣,不顧傷亡,差點讓他破城,只是鳳翔的漢軍來得太快,不惜馬力的奔襲,讓王順的計劃落了空。

知道漢騎的威力,畏懼之下,果斷撤軍,東渡漠水,並將浮橋焚燬,即便如此,也在武功留下了上千的亂軍屍體。

其後,形勢對於王順的“義軍”便急轉直下了,鳳翔那邊先後東來兩千漢騎,由漢將馬仁瑀與慕容承泰率領。二者自隴州調動,一路奔襲兩百餘里,在武功稍作休整,即渡過漠河,踵跡而追。

一路驅殺,像狩獵一般,不斷壓縮折亂軍的活動空間。若不是此前,王順曾派人,先行佔住了薛祿鎮,以作接應,只怕渭河平原,不會有他們的立足之地,都不用趙弘殷西來,馬仁瑀與慕容承泰就足以將這數千亂軍擊破。

然而,有其利就有其弊,固然有了立足點,卻也將手腳限制住了,困於愁城,坐以待斃。

薛祿鎮外緣,在有軍旅經驗的賊軍軍官的安排下,有些防禦工事的修繕,不過因陋就簡,所幸市鎮的土城還算牢固,以三合土築造,可以依憑。

不過,幾千人的亂軍,屯於其間,顯得十分擁擠,混亂。士氣低落,人心喪亂,若不是有那些蜀卒彈壓,賊軍自己都散了。而還能維繫着軍隊,以抗官軍的緣故,只在於一個求生的念頭。

低矮的鎮郭上,零散地插着幾面簡陋的旗幟,書“義”與“王”字。少軍甲,缺武器,士兵的臉上幾乎寫着四個字:烏合之衆。土石之物,倒是備得不少,顯然是做好了漢軍進攻的準備。

不少賊軍,都面露絕望,沉浸在一片壓抑的氣氛中。不斷有由蜀軍俘虜組成的營隊,巡邏於其間,既爲查看敵情,也爲監察那些強迫的雜兵。

還有的人,粗魯地在雜兵中宣講,大意是,他們已經是“義軍”的一員,被官府視爲叛逆,如果不想死,只有拿起武器反抗,否則,落入官府之手,之後清算,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在薛祿鎮中心,原本的官署內,同樣擠着一些賊軍,比起大部分的賊軍,看起來要明顯精煉些,多配鐵器,甚至一部分穿戴着盔甲。這支隊伍,自然是由賊首王順揀精壯組建的,都是蜀軍舊卒,也是亂軍的中堅力量。

整支亂軍,被王順編爲八個營,王順自號將軍,總率其衆,麾下有四名“大將”,被拜爲指揮。

烈日高照,諸邪僻避。而坐在鎮署內的“義軍”首領王順,正與手下的弟兄,議論着軍情,心中拔涼拔涼的。

王順三十來歲,人高高瘦瘦的,臉色蠟黃,看起來很不健康,原本是蜀軍御漢軍隊中的一命低級軍官,秦鳳大戰之時受傷被俘。也正因爲負了傷,沒能被選中入懷威或懷德二軍。否則,他的命運或許該是走向另外一條路,成爲大漢的爪牙。

“將軍,我們已經困在薛祿鎮三日了,形勢不妙!”其中一名賊將,表情凝重地向王順道:“你快想想辦法,再拖下去,義軍就是等死啊!”

“弟兄們也怕了,那些漢人,也不安分,人心動盪......”

“官軍只怕正在調動,前來進攻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一干人,七嘴八舌,說着處境的艱難,情緒都顯得很緊張,再沒有初舉兵起義的豪情與痛快,滿滿都是對未來的彷徨與絕望。

“要不,還是儘快逃離薛祿鎮吧!”有人建議。

“怎麼逃,外邊遊弋着官軍騎兵,隨時可以絞殺我們。斷絕了一切聯繫,其他義軍情況如何,也不知曉,又逃到哪裡去?”有人反駁。

“現在糧食也不多,再待下去,不用官軍進剿,我們都會餓死!”有人提醒道。

“早知如此,應該奪搶些糧食!”

“怎麼搶?現在周邊鄉里村鎮,已經搶無可搶,殺無可殺。況且,出去就是個死!”

“還是得走!”

“怎麼走?去哪兒?出去就是個死!”

“那也比在這裡等死強!”

“當初,就應該趁官軍沒反應過來之前,南下逃到終南山去,或許還能活命!”有人話裡透着後悔與怨氣。

“當日怎麼不說,只顧着殺人、搶劫、玩女人!”一人斥道。

當面對生存危機的時候,一干匹夫的腦筋,似乎都靈敏起來了,對局勢,竟也看得比較清楚。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夠了!”終於,王順開口了,一張臉顯得格外陰沉,默然一會兒,方纔環視一圈嘆道:“現在,我們待在薛祿鎮,尚有防禦可依託,出了此鎮,就會像獵物一般,被漢軍所獵殺。我們此番舉兵,本就是拼死一搏,成了活命,敗了不過一死而已。事已至此,哀嘆何用?”

“要不,還是投降吧......”有人弱弱地提醒了一句。

言方罷,便迎來王順怒目而視:“愚蠢!糊塗!我們起兵這些時日,破城、殺官、掠民,犯下這等事,朝廷能夠放過我們?縱使留我們一命,只怕還是被押回去做苦力,做勞役,甚至監管更嚴,幹活更累、更苦,遲早累死!早晚是個死,還不如死個痛快!”

此言一落,在場的人都被懾住了,方生起的投降念頭,迅速被掐滅。王順的話,很有道理。

沉默,又是沉默。還是一名賊首,望着王順:“將軍,不管怎麼樣,你做個決定,是死是活,我們都跟着你!”

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93章 班師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481章 行宮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7章 貴戚解權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9章 百年大計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02章 絕境第75章 敖萊小城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9章 勸諫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章 王、鄭二公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86章 賜死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4章 平息第198章 轉折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12章 整風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18章 進兵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1章 進軍令第218章 走私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世宗篇終 駕崩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69章 禍事了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1章 進軍令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36章 橐相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38章 殿議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9章 趙大述職
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93章 班師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481章 行宮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7章 貴戚解權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9章 百年大計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02章 絕境第75章 敖萊小城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9章 勸諫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章 王、鄭二公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86章 賜死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4章 平息第198章 轉折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12章 整風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18章 進兵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1章 進軍令第218章 走私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世宗篇終 駕崩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69章 禍事了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1章 進軍令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36章 橐相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38章 殿議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9章 趙大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