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政治危機

做好了決定,當場,當着趙匡義叔侄的面,趙匡胤親自操刀,寫下一份陳情請罪奏章。停筆之後,捧着這份輕飄飄的奏章,趙匡胤卻大感沉重。

一切態度與行爲, 本爲護弟,沒曾想,這才數日的時間,又要親自做出放棄的決定,這對趙匡胤而言,不免有些艱難。

但再是艱難,終究得有一個決斷, 趙匡胤也不可能拿趙家的前途去冒險做那容易被打的出頭鳥。

“來人, 備馬,我要進宮!”目光很快變得冷硬,趙匡胤朝外喊了一聲。

取過衣架上掛着的一件黑氅,簡單地披在身上,趙匡胤沒有作話,腳步帶風,出門而去。

房間只剩下叔侄二人,勐然躥入的寒風讓二者都不禁打了個寒顫,趙德昭看着端坐在那裡的趙匡義,猶豫了下,低聲問:“叄叔,事情真有如此嚴重嗎?”

見其疑問,趙匡義嘆了口氣, 起身伸手拍了拍趙德昭肩膀,道:“你還年輕, 有些事情, 你還看不明白,需要多看、多聽、多學......少說!”

“我先回去了!”言罷,趙匡義慢步而去,留下滿臉凝思的趙德昭。

公府大門前,趙匡義邁着穩健的步伐現身,寒冷的冬風撲打在其疲憊的面容間,表情並不如步伐那般從容,透着股凝沉。

馬車緩緩駛來,停在門前長街上,比起在貴族中流行的華車,趙匡義的座駕並不奢華,甚至顯得有些普通。

“府君!”車伕趕停馬車,麻利地下車,上前相迎,並遞上一件裘袍。四名身披棉襖,腰挎長刀的護衛,則默默地侍立在周邊。

“回府!”趙匡義將繫帶繫緊,輕聲吩咐了句。

登上馬車,稍微一頓,趙匡義又道:“派人知會一聲,今夜我不回府了, 去府衙!”

“是!”都是心腹僕從, 也都知道趙匡義的脾性, 不敢多嘴,只是聽命。

寒風刺骨,夜色朦朧,環視四周,都籠罩在一層神秘而冰冷的靄氣之中,長街之上,一片寂靜,只有蕭索的冬風呼呼作響。只是不知道,在那黑暗與陰影處,是否有一雙眼睛,默默地不帶感情盯着趙府的動靜。

公府大門尚且開着,管事恭敬地候在那裡,準備注視趙匡義離開,幾頂“趙”字燈籠懸於門檐上,不住地晃動,使得“趙”字有些傳神,然而那飄搖的景象讓趙匡義不由有些恍惚。

“走吧!”恢復了嚴肅,趙匡義再度吱了一聲。

馬車順着長街緩緩而去,一直到消失在盡頭,公府的管事方纔吩咐閽人掩上硃紅色的大門。能夠遮風避雨的車廂內,趙匡義卻彷佛感受不到一絲溫暖,整個人似乎完全融入其中,一張臉冷得滲人。

他仍舊不可避免地思考着此番風波中的利弊得失,然而越想,這心情就越發低沉。趙匡胤雖然很有擔當,表明了要將此事一肩挑起,但是趙匡義卻沒法樂觀,相反,愈覺沉重,甚至難以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

他是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此番風波,對朝廷的影響,對趙家的影響,對他個人的影響。影響,甚至可以直言負面影響,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哪怕他們兄弟已做出決議,去向劉皇帝表明衷心,他也不覺得此事就能輕鬆了結了。

一個趙匡美,若是在尋常時候,或許算不得什麼,但經此風波後,他的生死就幾乎能代表劉皇帝對他們趙家的態度。

即便最終能夠安然度過,也不代表此事就能順利地揭過,趙匡義已然意識到,此番,他兄弟在劉皇帝面前恐怕要大失印象分。或許就像一根刺扎入皇帝的心裡,而這,對於一個政治家族來講,幾乎可以說是致命的,將來什麼時候劉皇帝想起此事,對他們趙家都將會“另眼”相看。

毫無疑問,他們趙家面臨着一場政治危機,一場從無有過的嚴重危機,於他個人而言,同樣。

趙匡義是個極具政治抱負的人,十幾數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爲常人所不爲,忍常人所不忍,能夠一路走到如今的高位,可不只是靠着趙家的資源。

過去,他既自信劉皇帝對他的欣賞,也自信自己的能力,然而,此時此刻,他只覺自己原本無限光明的前途,蒙上了一片陰影,開始變得朦朧。

原本,趙匡義是有自信,能夠在叄五年之內,登堂拜相,即便不能,也足以上調中樞,離大漢最高權力中心更近。

但是如今,原本的康莊大道,廣闊坦途,多了一些不確定性,距離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與野望,或許也將經歷更多的波折。

說嚴重點,或許那條攀登權力高峰的大門,將爲他關上了......趙匡義自然是個心思深沉的人,所慮深遠,然而考慮越多,也就越患得患失。

......

在滿朝震盪,輿情洶涌而來之際,朝廷上下,若說還有哪個機構能夠保持穩定,自然得屬政事堂了。下面的部司衙門受他們督促監察,而他們則是直接向劉皇帝負責的,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上上下下都在看着,也需要保持權力中樞的氣質。

寬大威風的宰堂間,趙普端坐在公桉後,埋頭批示着公文,朝廷內外風波不止,實踐迭起,他卻穩如泰山,波瀾不驚。

當然,從這些奏章上,就能感受到如今瀰漫在朝廷內部的那股躁動與不安。上奏的諫章,不只有直接呈往崇政殿的,也有投向政事堂的,甚至於,有些就是劉皇帝吩咐移交給他的。

下邊的官僚們,有什麼心思,趙普大抵也有所瞭解,不過是覺得,他這個首相,該站出來說話,平息這場風波,結束此次危機,也安朝廷內外人心。

然而,趙普顯然很聰明,他可不願意去做這個出頭鳥,尤其是,爲勳貴們講話代言。兩者之間,本就有一道鴻溝,並且隨着他當政事件越長,這道鴻溝就越寬越深。

在趙普的執政方針之下,勳貴階層,始終是要進行限制與打壓的,此前,因爲各種各樣的阻力,沒有什麼機會,他也一直按捺着。

但此番,他似乎從這場從這場突如起來的政治危機中嗅到了那絲異樣的氣息,看到了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這種情況下,不直接落井下石,就已經算他“厚道”了。

最重要的是,劉皇帝的態度還未言明瞭,深諳侍君之道的趙普,又怎會貿然有所舉措,他既自暗中籌謀,同樣也在等,等垂拱殿的召喚。

因此,任外邊喧囂不斷,趙普始終穩居宰堂,似乎一切紛擾都難以影響到他一般。

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45章 中秋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96章 橐駝兒第56章 是非第1755章 良平島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9章 太后的病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97章 怪圈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404章 冬夜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16章 馬政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章 分食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07章 還京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38章 爭執第484章 不對勁!第112章 整風第40章 濮州案(3)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36章 迎奉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半島史話·奇葩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75章 少林寺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67章 遺表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38章 破寨第153章 削藩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18章 商賈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1章 探監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34章 交待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790章 憂勞第94章 汝公出山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章 何謂開寶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87章 兄弟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95章 大洗牌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
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45章 中秋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96章 橐駝兒第56章 是非第1755章 良平島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9章 太后的病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97章 怪圈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60章 家事、國事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404章 冬夜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16章 馬政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章 分食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79章 “撫遠之戰”第207章 還京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86章 發落南臣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38章 爭執第484章 不對勁!第112章 整風第40章 濮州案(3)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36章 迎奉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半島史話·奇葩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75章 少林寺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67章 遺表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38章 破寨第153章 削藩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18章 商賈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41章 探監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6章 潘美守城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34章 交待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790章 憂勞第94章 汝公出山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章 何謂開寶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87章 兄弟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95章 大洗牌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