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出兵伐蜀

bookmark

“陛下,永興、靜難、保義、河陽、威勝、平盧、義武、橫海諸節度皆罷,今襄州、兗州、貝州、蔡州等州鎮又相繼上奏請免。從今以後,大漢再無方鎮之憂了!”趙曮將劉承祐批閱過的奏章收拾了起來,嘴裡輕鬆地說着。

此番呈上來的,是襄州、兗州、貝州等方鎮相繼上表請辭,此次嘉慶節的情況,顯然擴散開了,而被解權的藩鎮,也都有妥善安排,或爲政,或治軍,沒有一股腦地強令歸養。而最積極,爲人先者,便是襄州節度郭威。

看完郭威爲的奏表,劉承祐臉上不自覺地露出少許喜悅,看起來,郭威在大漢忠良的道路上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了。

一封封辭表,固然足喜,但劉承祐仍舊保持着冷靜,說:“這只是個開端,代表着地方藩鎮的態度,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此後的落實,待軍政徹底分離,再向朕道喜吧!”

“是!”聞言,趙曮收起了笑容,拱手恭敬地道:“陛下意氣自若,泰然處之,臣敬佩之至!”

聽此恭維,劉承祐不禁瞥了趙曮一眼,只見其一副謙恭順服的姿態,候在那兒。嘴角扯了一下,劉承祐吩咐着:“諸節度、防禦所請,一概應允!着政事堂、吏部及樞密院,效前事,對各地之軍政職吏,妥善安排,務求軍政平穩過渡!”

“遵命!”趙巌認真地記下皇帝的吩咐。

“另外,時下就只剩朔方節度使史弘肇那邊,未有上表了!”趙曮補充了一句。

眉輕凝,旋即舒展開來,劉承祐道:“朔方路遙,遠在西北,交通往來也不便,再者靈州邊陲之地,形勢複雜,不似腹內州鎮,卻也不急!”

略作沉吟,又道:“不過,再是邊地,也是大漢治下,日後縱不屬腹心,也在臂膀,軍政之安排,也當從其制。着吏部,先安排些年輕職吏,前往靈州任職,協助管理民政。”

說到這兒,劉承祐思維發散了,補充道:“還有,往後似靈州這等偏州之官吏,朝廷考比,當先優一等!”

擡眼,趙曮仍舊面色平靜,一絲不苟地應承着。

劉承祐問:“北軍整編事宜,樞密院那邊可有本章?”

“回陛下!”趙曮道:“陳留郡王與李、潘二臣,已然着手重新編練,糧谷有河北支持,兵士有軍使彈壓,再兼陛下恩詔,縱有波瀾,也當無虞。另,北調換防的禁軍,已然奉調出發了!”

“嗯!”劉承祐點頭應了句,吩咐着:“此事要尤其爲關注,但有消息進展,即報與朕!”

“是!”

問完軍政,劉承祐不由將目光投在趙曮身上,以一種疑問的語氣問他:“趙曮,朕有不解,還望解惑!”

天子的目光中,帶着點審視的意味,趙曮心中一驚,面上恭敬不加減,躬身一禮:“陛下請問!”

“以你的年紀,便如此沉穩肅重,處事周全,固然足喜。但是,朕總感覺,你似乎過於謹慎了,尤其對朕,恭敬地有些過分了。朕很好奇,是什麼讓你如此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

聞此問,趙曮表情愈顯嚴肅了,背躬得愈深,稟道:“臣入仕之前,不過一書生,見識且淺,能力不足。然幾世修福,蒙陛下信任,拔爲崇政學士承旨,德不配位,說得就是臣。臣既感激涕零,又誠惶誠恐。

經臣之手,皆是國家機務,更不敢有半點差錯與疏漏。爲免辜負陛下信重之恩,臣不得不事事謹慎......”

聽其這番陳情,劉承祐不禁一笑,目光中透着點莫測高深。趙曮之言,劉承祐信,但是,也感覺得到,他心裡還有所保留。

卻也沒過分逼迫之,劉承祐收回目光,朗聲着說:“朕嘗聞,你父趙公,都時有放浪形骸之時,在這方面,你可要學學他,謹慎認真,固然可贊,但也別緊張過度了。朕終究不是虎兕熊羆,不會吃了你的!”

“陛下教誨,臣謹記於心!”趙曮恭拜道,然後又恢復了那副模樣。

見狀,劉承祐搖搖頭,又問:“聽聞你身體抱恙,如何了?”

“多謝陛下關懷!”趙曮受寵若驚的模樣,應道:“只小疾,用藥之後,已然復原!”

“你兄夭亡早逝,今爲獨子,恪職盡忠之餘,還需侍孝奉養,當保重身體纔是!”劉承祐說。

趙曮的雙目中,流露出一抹感動之色:“是!”

“你退下吧!”

讓張德鈞給自己捏了捏肩膀,稍解疲憊,起身走到輿圖前。已經快入夏了,天氣良好,明媚的陽光透過門窗照進宮殿,投在劉承祐身上,溫暖着身心。

而劉承祐一站,便是小兩刻鐘,其目光所在,自然是在秦鳳之地。去歲,若不是秋季接連大災,劉承祐早就在西南動手了。到如今,耽誤者,也是將近一年的時間,不過,也給了漢廷,更充分的準備時間。

此時,大漢國內之軍政梳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劉承祐,也按捺不住動兵的衝動了。

“張德鈞!”

“小的在。官家有何吩咐?”

“午後,傳諸宰臣、各部院主官以及兩司將帥,崇政殿議事!”劉承祐平靜道。

午後,崇政殿內,文武濟濟一堂數十人,大漢朝權力最重的一干人俱恭立於御前。劉承祐高坐於案,掃視一圈,開口即道:“朕將文武衆卿召集於此,有的人想來也猜到了目的。孟屬趁中原國難之際,悍然出兵,侵佔秦鳳四州。竊據我國土已久,今籌備得當,朕打算髮兵伐蜀。今日,我們就在此殿議一議,出兵事宜!”

劉承祐一句話,便定下了此次殿議的基調。事實上,對此,大漢文武臣工,並沒有任何詫異,早有預料,也沒人表示反對。

上下同心之下,迅速地擬定了伐蜀的時間,兵馬的調動,以及糧械籌措轉運等事宜。至於伐蜀的主帥,有所異議,老臣們因爲各種原因屬意王景,劉承祐也有那麼一剎那的動搖,但終究堅定了決心,選擇支持向訓。

乾祐七年,入夏之後,從東京至鳳翔的官道上,大量禁軍、糧食、被服、軍械,分批發往,爲伐蜀,做着最後的準備。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

宮苑之後,蜀主孟昶,正在摩訶池間納涼,還是其花蕊夫人相伴,餵食瓜果,輕搖羅扇。但是,難解孟昶的燥熱,幾遍周邊置有冰塊。

孟昶素不喜夏季,以其炎熱難耐,此時單衣,坦胸露懷,看着身邊薄衫誘人的徐慧妃,有些喘息不定,說道:“這酷暑炎炎,實在惱人,難於就枕。娘子,你說我在摩訶池上,建一座宮殿,以後,供我們逍遙納涼如何?”

“這。”徐慧妃明眸皓齒間,露出了少許遲疑,小聲地道:“聽聞北方可能有戰事,國家遇急,郎君在宮內,不便興起此土木吧......”

“誒!”孟昶擺擺手,道:“總說北漢要入寇,都喊了兩年了,仍舊不見動兵。大臣們,已成驚弓之鳥,漢軍稍有動靜,便大作其事。再者,朝廷在秦鳳以及興元府,佈置了那麼多兵馬,又有山川險阻,不足慮!”

孟昶話說完,便與討論起宮殿要達到的要求......

“陛下,大臣們求見!”內侍前來通報:“說有要事稟報!”

被強行從溫柔鄉中拽出,孟昶有點不悅地接見臣僚們,問:“有何急務,又是北漢動兵了?”

“陛下!北漢正式出兵了!”樞密使王昭遠,點頭答道。

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97章 隰州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94章 唐粵問題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00章 禦敵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0章 禦敵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84章 反響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2章 太子妃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88章 後續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54章 滅門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95章 效果已顯第8章 巡視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50章 喜訊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53章 信使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53章 兵臨刪丹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85章 家務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7章 應對第239章 進退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7章 附議第132章 進宮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413章 分食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379章 蕭思溫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58章 善後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86章 賜死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
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97章 隰州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94章 唐粵問題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00章 禦敵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0章 禦敵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84章 反響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2章 太子妃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88章 後續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54章 滅門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95章 效果已顯第8章 巡視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50章 喜訊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53章 信使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53章 兵臨刪丹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85章 家務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47章 應對第239章 進退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7章 附議第132章 進宮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413章 分食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379章 蕭思溫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58章 善後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86章 賜死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