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刑統》將成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當殿之中,韓熙載臉上,頭一次表現出憂慮,保持着風度,再作一揖,冷靜地解釋着:“吾主有意交兩國之好,早已下令,江北十四州,只卒不許北上犯漢。過往南北交惡,邊事紛擾,傾軋於接壤,致兩淮羣盜蜂起,流竄於南北,作惡多端。想來是淮上羣賊有所侵犯,徐州漢軍,誤當我唐軍吧!”

言罷,韓熙載便又是一副收束心神的模樣,眼瞼微垂,靜待劉承祐反應。自接見以來,漢帝的態度讓他心生疑竇,言辭之間,不斷刁難,實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講道理,劉李議和,對漢唐兩國都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對漢來講。但劉承祐的表現,看起來太過隨意,當真看不出有多在乎的樣子。

而劉承祐臉上表情漸漸歸於平靜,仍舊掃着韓熙載,卻有種意興闌珊之感。徐州的奏報,當然是劉承祐即興隨口胡謅的,而事實就如韓熙載所猜測,成德欽破的就是一股流竄于徐淮的賊匪。

此刻,劉承祐也無心再同韓熙載作那些沒有太多營養的交流了,手一拂,問道:“韓公此番北上議和,可得唐主全權?”

聞問,意識到了什麼,韓熙載也慎重起來,應道:“臣奉吾主詔命,授以臨機決斷之權!”

聽其回答,劉承祐徹底收起了自己的興致,攤開了講,語氣強硬:“韓公,是否和議,在爾不在我!孟蜀去歲寇我大漢,雙方動兵近十萬,爲求媾合,蜀主孟昶尚以糧十萬斛爲憑。唐主不會以爲,派你北上,給朕送點禮,在朕面前詭言狡辯一番,就能求得和平,消除舊怨吧!這世間,哪有這麼容易的事!”

“不知陛下欲求者何?”韓熙載凝神而問。

真的是個聰明人,劉承祐頷首,也不矯情,直接應道:“議和談判,那就好好談。朕派中書舍人陶谷負責此事,具體的事務,就由陶舍人與韓公商談吧!”

言罷,劉承祐恢復了他雷厲風行的風格,也沒有再同韓熙載囉嗦的意思,結束了此次接見。

“二卿,你們覺得,韓熙載此人如何?”劉承祐問。

此番劉承祐召見韓熙載,特意讓王樸與王溥二人陪侍在側。面對天子的訊問,王溥立刻答道,言辭間不免讚賞:“氣度軒昂,機智從容,確不負其名!”

王溥坦然評價,他與韓熙載有些相似之處,都是那種溫文爾雅,才情卓越之人。小人或有嫉妒之心,於王溥,不免好感,更多的是好奇與相惜。

王樸在旁,只是恰逢其事。對劉承祐之問,稍微思吟了一會兒,說道:“韓熙載此人,固有其才,然其以北人南渡二十餘載,輔南唐兩主,卻是沒有磨平其傲氣啊。”

“王卿目光如炬啊!”劉承祐當即對王樸的感慨表示認同,說道:“方纔韓熙載與朕言,雖則謙和有禮,然言辭之間,口鋒不斷,那股傲氣,實讓人心中不適!”

“陛下,陶舍人雖長於詩書文章,然若以其對面韓熙載,共議其事,只怕......”聞劉承祐之言,王樸不由輕言提醒一句。

劉承祐一拂手,很平靜:“先議着吧!”

見狀,王樸不由面露疑思,小作考慮,試探着問道:“陛下,僞唐乃江南大國,兩方交惡,南北對峙,使大漢常有事於南境。如今正處大漢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際,唐主主動派人議和,恢復邦交,於大漢而言,也是利大於弊。陛下對僞唐使節,如此怠慢,是否不妥?”

王樸的諫言中,透着小心。劉承祐答道:“朕知道你的意思,只是,有的事情,太容易得到了,只恐江南夜郎自大之徒,小覷我大漢!”

說着,劉承祐語氣轉冷:“朕可聞,此番僞唐遣漢副使,自北來,對我大漢風貌,東京士民,多有鄙薄,輕狂自矜,不可一世!”

“難怪......”王樸若有所思。

“陛下,臣請命去協助陶舍人,共商和議!”這個時候,王溥主動請道。

劉承祐點明:“你是想會一會那韓熙載吧!”

“陛下慧眼!”王溥恭維道。

劉承祐自無不可,允之。

王溥退去,劉承祐又拿起一冊,翰林院那邊新編《刑統》的一部分,律令三十卷。經過範質及大理、刑部十餘人的不懈整理闡述,相較從前,確是易讀了許多。劉承祐也能通讀,粗明其意,比起前朝律文的晦澀難懂,還是這等質樸之言,更適合學習、推廣、利用。

王樸學究天文,考上狀元后,一直在翰林學士院編書修律,年紀足夠,見識又高,很快便得到了一干文才的認同,尤其是學士承旨範質的敬重。

此番受召,卻是奉命前來彙報《大漢刑律統類》的編訂情況,顯然,這是範質故意給王樸一個面君陳述的機會。

雖有自唐以及三代以來的累朝修補,但如今再度從頭拾起,結合時情,對舊法古例,集議刪定,精簡闡述,重寫格式,統類編敕,着實是個細緻而繁雜的活計。

前後總計約一年,後又有範質、王樸這樣的能才,如今總算已進入收尾階段。

劉承祐審閱之時,王樸侍立在旁,繼續向他彙報着:“臣等已彙編律令三十卷,格九卷,式二十卷,律疏二十五卷,尚有目錄猶待參定。窮本究源,統類編敕,共改點畫及義理之誤字二百餘處。據詔命,輕減刑罰,釐革圖新,對株連斷遣之罪,亦作蠲除重定......”

“嗯......”從劉承祐的聲調便可知,他的心情不錯,很滿意。

擡眼看向王樸的目光,更加和善了,說道:“法理爲天下之本,三代兵亂,法書亡失,以致大漢執法依憑欠缺。其間疏漏,朕深有體會。舊法古意質樸,條目繁複,常人窮盡心力,識讀之,也難融會貫通,而況於文道不昌之今世。卿等所作,乃爲壯天下治法之根吶!”

發出一番感慨,劉承祐問道:“以眼前的進度,何時方可頒示天下?”

王樸回答得,比較保守:“待目錄編類完畢,再加覈定,今歲立夏之前,可下明敕!”

“成法只是第一步,頒示推廣,使天下爲大理、推官事者,學而用之,纔是更重要的啊!”劉承祐不禁感慨着。

聞言,王樸拜道:“陛下英明!”

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37章 整編事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48章 老皇帝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714章 百姓苦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07章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51章 耿淑妃薨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23章 鬥法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40章 城塌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11章 籌議北伐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29章 向南!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695章 袁家莊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65章 “教匪”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8章 善後第404章 冬夜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46章 流光園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78章 火油彈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16章 滿朝震動半島史話·奇葩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93章 升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695章 袁家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80章 一意孤行第395章 大商人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69章 東出太行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97章 指點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46章 底層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3章 總結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95章 楊邠案(3)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425章 開寶十年
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70章 同州之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37章 整編事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348章 老皇帝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714章 百姓苦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07章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51章 耿淑妃薨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23章 鬥法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40章 城塌了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11章 籌議北伐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29章 向南!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695章 袁家莊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465章 “教匪”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8章 善後第404章 冬夜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46章 流光園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78章 火油彈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16章 滿朝震動半島史話·奇葩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93章 升遷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50章 打他一仗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1695章 袁家莊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80章 一意孤行第395章 大商人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69章 東出太行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97章 指點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46章 底層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3章 總結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95章 楊邠案(3)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425章 開寶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