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京風波

對於史宏肇的積極,劉承祐是有些意外的。原以爲,會費些口舌,才能達成目的,沒成想,話都沒不用說透,史宏肇便自己主動攬下這差遣。對此,劉承祐自然是樂意之至。

“好,史卿不愧爲朝廷棟樑,國家干城,不避兇讎,勇於任事,敢於擔當。此事,朕便交由史卿全權處置!”一串的恭維之詞,更加滑溜地從劉承祐嘴裡吐出。

“一干奸賊,國家蠹蟲,臣翻手可執,將其整治。”史宏肇一擺手,語氣急躁。

“有史卿任事,朕可安心了!”劉承祐點頭說:“朕遣武德司吏,協助史卿。”

“不用!”劉承祐話音剛落,史宏肇很乾脆地拒絕:“有臣足矣。”

史宏肇,真的是給他點顏色,就敢開染坊的。對其驕橫,劉承祐的表情間並不能看出什麼反應,仍舊平和地說:“史卿不要誤會了,朕並無他意。只是武德司那些小吏,前期偵探已有些收穫,有其協助,想來可避免浪費史卿一些不必要的精力......”

劉承祐細心安撫下,史宏肇這才點頭應下,告退,風風火火地去了。觀其架勢,必然是要鬧出一個大動靜了。

讓史宏肇去處理此事,也不能算是沒安好心,只是讓合適的人辦合適的事罷了。劉承祐並沒交代處置辦法,一切任由史宏肇發揮,而以史宏肇平日裡粗暴強硬的辦事風格,可想而知,接下來會是怎樣一副場面。

出宮之後,自李少遊那裡得到名單,於史宏肇而言,事情便很好辦了。直接召集了四營的隨駕禁軍,在劉承祐的授意之下,統兵的馬全義也很乾脆出兵支持。別看史宏肇還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禁軍高級將帥的第一人,但脫離了東京,隨行的兵馬他根本調動不了。

很快,兩千餘禁軍,在史宏肇的安排下,大張旗鼓地照着名單,上門,抓人,抄家。如此大的動靜,使得西京上下,人人側目,若不是禁軍受命,嚴格地維持着城中的秩序,只怕還以爲又鬧兵變了。

其後方知,是史都帥接到舉報,有官員勳貴違法亂紀,爲禍一方,經查證確鑿屬實,故派軍執法......

這等理由,簡直漏洞百出。倘彼等有犯事,自有府州縣御史臺,何勞軍務治理,直接派軍隊捉拿執法,既然不通情理,也不合規矩。但是,而今的大漢朝,本不是怎麼講規矩的,尤其在史宏肇牽頭執法的情況下。

三日之內,東京城內,四十餘名官員、豪強被拿下,名單之上,無一漏網之魚。下獄之前,還押赴洛陽市內,公示其罪,細數其惡.

可以發現,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些舊臣勳官,並且是那種名聲極差,貪暴無度者。看起來,史宏肇的整肅行動,是有理有據的。

但是,西京立刻便人心浮動起來,尤其是對那些前朝的遺老們。因爲若是自省,他們會發現,自己與那些被捕者,並不能好到哪裡去。

城中拿其人,於畿內,則派兵奪其地,佔其莊園,最重要的,釋其農民......

一番疾厲的動作下來,西京城中,怨聲載道,貴族、官僚人人自危。有官員直接求見劉承祐,欲告以史宏肇“爲非作歹”,彈劾其罪,可惜,哪裡能見得到劉承祐。

而這場“整風行動”,在史宏肇手中,也逐漸有擴大化的傾向,不止是名單上的人,抄家興起,他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熱,誰家地多,誰家宅富,就是其目標。

“史都帥,名單上的貪官污吏,基本都已拿下問罪,該收手了,適可而止啊。”京獄之中,李少遊找到正在審問犯官的史宏肇,嚴肅地對他說道。

瞥了眼被打得血肉模糊的犯人,史宏肇的風格,還是一如既往地強烈。

“適可而止?”受其勸,史宏肇先是一愣,隨即瞪向李少遊:“彼輩國家渣滓,禍國亂政,枉法害民,我恨不能將之盡數誅除,談何收手?爾不需多嘴置言,但觀本帥爲國家攘除這些禍害即可。”

史宏肇頤指氣使,態度蠻橫,李少遊表情立時陰沉了下來,沉聲質問道:“難道都帥還欲將西京官員,盡數拿下嗎?若惹得羣情板蕩,將事態擴大,導致朝堂不穩,屆時將如何收場!”

聞言,史宏肇也怒了,駁斥道:“我如何行事,需用你這小兒提醒嗎?你出言維護那些國賊,是何居心,莫不是與之同流合污?”

說着,史宏肇看向李少遊的目光中,竟帶着些“懷疑”。

見狀,李少遊也不壓抑着聲音了,與史宏肇講道理,顯然是講不通的。直接道:“官家有詔在先,不可盲目波及羣臣!”

誰料,拿出劉承祐,史宏肇仍舊不買賬,反而更加嚴厲地呵斥着:“小子無知猖獗,拿官家來壓我?”

不待李少遊張口,史宏肇繼續說道:“什麼不可盲目波及,簡直胡說八道,本帥只知除惡務盡!我所奉詔命,可沒有這一條,你莫不是矯天子之意,欲謀不軌?”

聽史宏肇之言,李少遊差點沒噴出一口淤血,早知這史宏肇驕橫難制,沒成想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如此地蠻不講理,完全不將他這個皇親,天子近臣放在眼裡。

神色陰晴不定間,史宏肇似乎沒心情與他在這兒糾纏,招呼着屬下,吩咐着:“來人,將這他給某架出去!”

“史宏肇,你不要太過分了!”聞言,李少遊直接怒聲道。

聽李少遊直呼其名,史宏肇又是一番喝罵,派部曲強行將他趕走。

趕走李少遊後,史宏肇一副淡定的模樣,絲毫不以爲意。李少遊什麼人,天子的寵臣玩伴而已,竟敢在他史都帥面前聒噪,大放厥詞,指手畫腳,簡直自取其辱。

灰頭土臉地被趕了出來,李少遊這邊是怒火中燒。

“欺我太甚!”李少遊怒罵了一聲:“我固知此人難制,卻不知此人如此難制!”

“都使。”見上司發怒,下屬的一名親事官小聲地問道,提出建議:“要不要彙報給官家?”

“那是自然!”李少遊當即回了句。

“屬下立刻去準備他的罪證。”親事官說。

史宏肇在辦事的過程中,可沒少肥私,所抄家財,所奪土地,所放丁口,可有不少被他自己吞了。還順便,奪人妻女以爲姬妾,母女同收,嘖嘖......真的是,沒有什麼顧忌,都被武德司的探子們記錄下來了。

被李少遊攔住了,只見他已經恢復了冷靜,瞥着京獄方向,說道:“他此番是奉官家之命,這些事情,可扳不倒他。”

說着,李少遊又冷笑了一句:“這鄙夫,身處火釜之上,猶不自知。”

“而況,其驕橫若此,官家能容他到幾時!”

“那我們現在當怎麼辦?”

“從現在開始,給我盯着史宏肇及其親戚、部曲,所有作奸犯科、不矩之行,都給我詳細地記錄下來!”李少遊雙目中閃過一抹濃重的陰鷙。李少遊的性子中,本有些睚眥必報,史宏肇此番這般欺他,是真將他惹怒了。

“本使還得進宮,真讓史宏肇肆意妄爲下去,屆時恐怕官家出面,都不好收場!”想了想,李少遊又嘆了口氣,上馬便往洛陽皇城而去。

對於派史宏肇負責此事的結果,劉承祐心中實則提前做好了預期的,故聽聞李少遊的彙報,倒沒有太過意外。這個人執法,突出一個暴力,突出一個蠻狠。當初自東京,以東京混亂,劉知遠詔令三衙(侍衛司、開封府、巡檢司)整飭,就以史宏肇的手段最爲酷烈,當然,效果也是最好的,不過卻是以樹朝廷之惡爲代價。

聽李少遊的彙報,史宏肇是欲將事情擴大化處理,繼續抓人抄家,劉承祐眉頭只是稍微凝了一下。他確實沒有給史宏肇畫一根紅線,任由他自由發揮。而劉承祐關注的點在於,在李少遊搬出自己的時候,史宏肇仍舊驕橫如廝......

“所獲如何?”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問。

“到目前爲止,奪田逾百頃,糧食近四千斛,釋農兩千餘戶,查抄錢帛價值過十萬緡......”李少遊稟報着,又平靜地補充了一句:“此皆臣暗中記錄,或有出入,具體如何,尚需具表上報。”

“收穫倒是不菲啊。”劉承祐輕飄飄地感慨了一句。

去歲契丹南寇,及其北歸,幾乎將中原搬空,這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這些貴族、官僚、豪強們,便斂得這麼多,這聚斂的功夫,顯然很到位。

“官家,史宏肇驕矜難制,手段狠厲,若由他繼續下去,恐至人心不穩,朝堂不寧啊!”李少遊,小心地勸告道。

聞言,劉承祐又琢磨了一會兒,說道:“再等等。”

卻是劉承祐心裡另有打算,史宏肇幹得太“出色”了,既如此,何不讓他再拉一些仇恨?

眼下,劉承祐一道詔書下,或可使史宏肇收手,穩住局勢人心。但是,劉承祐總覺得,還不夠,皇帝出手,得在更恰當的時候。

西京這場風波,就讓它再持續幾日。

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3章 考校第313章 日常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1章 送行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68章 崩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31章 泰來樓第334章 交待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4章 在真定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46章 驕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64章 禁轎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481章 行宮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62章 二代勳貴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87章 瑣屑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30章 陳橋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88章 天子金令第9章 新官上任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40章 家宴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94章 減稅難第455章 見聞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96章 壽春城內第98章 追捕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053章 終章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5章 名單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12章 兄弟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3章 田畔問對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
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3章 考校第313章 日常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31章 送行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768章 崩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31章 泰來樓第334章 交待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4章 在真定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46章 驕將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64章 禁轎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481章 行宮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62章 二代勳貴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87章 瑣屑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30章 陳橋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88章 天子金令第9章 新官上任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40章 家宴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94章 減稅難第455章 見聞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96章 壽春城內第98章 追捕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053章 終章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5章 名單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12章 兄弟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3章 田畔問對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