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

時入夏中,開寶八年也快過去一半了,大漢的北伐事業,進行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雙方在長達萬里的邊境線上,展開殊死搏殺。

到五月下旬,戰局逐漸進入僵持階段,從整體來看,大漢還是佔據着主動的。畢竟,大漢在國力上的優勢太明顯了,而遼國才經新舊交替的震盪,一切都難稱安定,就要不得不強行將整個國家都扭轉到戰爭的軌道上來。

而遼國之所以能與大漢扳手腕到如今的程度,既得益其不弱的軍事實力,也因爲他有一個年輕卻英明的皇帝,兼有大量具備文武才幹的英傑,在國難臨頭的情況下,勉強做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但是,不論遼國如何奮力抗爭,雙方在國力上的差距是改變不了的,硬實力上的懸殊是難以彌補的,大漢這邊同樣是精銳齊出,英雄輩出。

戰爭或許具備一定的偶然性,存在發生奇蹟的可能,但還是那句話,大漢憑藉着雄厚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可以敗一次、兩次乃至三次,只要不傷大局,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遼國則不行,遭受一次重創,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隨着戰爭的進行,壓力則是成倍地轉向遼國那邊。

要知道,此次大漢春季出征,對國內的生產都造成了重大影響,何況於遼國。隨着各線戰事的展開,各種戰報陸續彙總到樞密院,劉皇帝甚至有憑國力耗死遼國的決心。

一年打不下,就打一年,兩年打不下,就打兩年,三年......在這種戰爭模式下,遼國扛不過三年,甚至於,就開寶八年,想要順順利利地熬過去,都會十分艱難,這還得在漢軍沒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

論軍事才幹,這麼多年下來,劉皇帝沒有太多的進步,但是在眼光上,絕對是無與倫比的,像這種欺負人的戰法,他也最熟悉,最喜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劉皇帝也往往穩如老狗。

縱觀整個戰局,自西向東,漢軍處於全面進攻的態勢。河西那邊,博望侯郭進率領一萬步騎西出,挺進西域。

對大漢的軍隊做個排行榜的話,河西軍隊絕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能比過禁軍精英,剽悍的民風,高素質的兵源,以及常年的實戰訓練,都造就了河西軍隊的威名。

而郭進此番西出,在兵力上雖然不能算雄厚,但影響是巨大的,帶給西域的遼軍以極大的壓力,從漢軍西征開始,就已經動搖其並不牢固的統治了。

無數勝利造就了大漢帝國的威名,影響早就深入西域,而西域百姓的情況,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苦遼久矣!

有漢軍這個靠山在,飽受遼軍殘暴統治的西域各族人民,膽子也都壯了起來,在漢軍兵進伊州之後,便打着各式各樣的旗號,起義反抗契丹人的統治,東起伊州,西至焉耆,無不望風影從。

其中聲勢最大的,自然是僕勒這個回鶻舊貴族率領的義軍了。在過去近十年的西域風雲變幻中,僕勒是個避不開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人與大漢的關係尤其親厚。

劉皇帝都親自接見過他好幾次,對其忠誠、智慧與大義,十分讚賞。近一年半的時間內,僕勒幾度潛回西域,組織起了好幾次反抗契丹人的統治,雖然最終由於實力不足,都被撲滅,未能成事想,沒有能夠掀起大風浪。

但是,背靠大漢,有着大漢的支持,也給了他充足的信心,給他越挫越勇的底氣,不斷重來的機會。

郭進西征之後,最先響應的就是僕勒,當時他正率領幾百仇恨契丹統治的回鶻人在伊州附近打游擊。得益於同大漢的緊密聯繫,他對於漢軍的西進也是早有準備,在郭進西來之後,就迅速派人傳播大漢西征,解救西域人民的消息,在遼國統治的西域內部四處拱火。

過去的一年半,僕勒的起義雖然屢遭挫折,但也積攢了不小的聲望,他這一個發力,影響自然快速擴散開來。

並且,這一回有漢軍這個強力的主心骨在,西域各族人民的反抗熱情自然格外高漲。僅僕勒所部,就在半個月內,招徠部卒,擴充到三千多人。

而這三千多人,在配合漢軍進攻伊州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朝廷對於河西軍,並沒有硬性的目標要求,但是作爲領軍的將領,郭進自然不願當配角,做個看客。

想要在西域有所建樹,那伊州是必取之地,郭進領軍,自瓜州北上,直趨州城。對於如何攻取伊州,郭進早有計議,很簡單,裡應外合。

在僕勒的配合下,兼以城中內應,以及早就對契丹統治不滿的居民,只花了三日的時間,就予以伊州的遼軍致命打擊。

伊州城破,城中的三千遼軍守兵,全數被殺,一個都沒逃掉,動手的,當然是那些西域人。經過削減,這些年,遼國在西域佈置的兵力,只有不到三萬人。

三千卒被殲滅,對於遼國在西域的防禦,毫無疑問是個重創,在有限的兵力下,想要守備偌大的西域,遼軍的形勢可謂嚴峻。

並且,伊州的告破,也算打開了漢軍西征大門,而郭進所統率的兵力,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僕勒所部,直接收編,更有伊州附近的義軍、部民,踊躍參軍,一起匯聚在大漢的旗幟下。

可以說,漢軍的西進,徹底點燃了常年飽受欺壓與盤剝的各族人民反抗的熱情,復仇遼國,打契丹人,他們格外積極。

當年西州回鶻有上百萬的國民部衆,經過遼軍的征服,人口銳減,只餘不到四成,再兼近幾年社會動盪,契丹人的持續壓榨,繼續減少。

即便如此,剩下的幾十萬人,**起來,也足夠遼軍喝一壺的。而這,也是郭進以區區一萬步騎,就敢打西域最大的依仗,伊州的輕鬆攻陷,就是證明,而打下伊州,也成功地撬動了整個西域的大局。

隨郭進之後,當年大量外逃河西的西州遺民,紛紛向河西官府請求,自備武器、戰馬、口糧,返回西域復仇作戰。

面對這些西州遺民的熱情,河西官府自然表示歡迎,不過他們做不了主,還是盧多遜魄力十足,先斬後奏,同意這些人的請求。

於是,又給郭進西征,增加了三千多名作戰意志堅定的戰士,等到進入五月,郭進的西征軍已然壯大到超過三萬人,並且兵臨高昌城。

而此消彼長之下,西域遼軍的情況則日趨惡劣,他們不只要面對郭進所率漢軍主力的進逼,內部則是全民皆反,一片沸騰。

廣大的西域境內,除了幾座主要城市,剩下的鎮甸、村莊,不是被西域人佔據,就是在漢軍的控制當中。尤其是西域人的報復行爲,殘忍而血腥,幾乎把當年遭受的苦難十倍百倍地還了回去,逼得遼軍不敢分散。

西域遼軍,不知覺間,陷入了當初耶律斜軫西征時回鶻國的窘境,只能困守衛城郭,而城市之外,全部淪陷,無力作爲,只能任由漢軍馳騁。

而在此危局之下,遼軍內部也產生了矛盾。遼國負責西域軍政主要有三人,安撫使耶律伊賴哈,招討使耶律沙,以及被排斥出遼國權力中心的魏王耶律敵烈。

耶律伊賴哈是遼先帝耶律璟的心腹,耶律沙則是久經沙場的大將,三個人意見十分不統一。耶律敵烈主張集中力量,主動出擊,消滅郭進率領的漢軍主力,在敵烈看來,只要擊敗了漢軍,其他西域義軍只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不足爲大患。

耶律伊賴哈與耶律沙則持明確的反對意見,耶律伊賴哈堅持該死守,以待局勢改變。而耶律沙則要果斷些,他認爲西域已不可守,該有所取捨,具體的措施,就是將龜茲、高昌放棄,保存實力,收縮到北面的輪臺、北廷,將天山以南的地盤讓給漢軍。

相比於南北,由於地理上的優勢,遼軍對北部諸城的控制要有力些。不過,他的意見,遭到了反對。

耶律伊賴哈主政西域的這幾年,感西域凋敝,人情大擾,民心動盪,各族人民積壓着對大遼的仇恨,已經在着手恢復經濟,發展民生,並且取得了一些進展。

然而,天不遂人願,漢遼大戰,漢軍西征,徹底打破了他的計劃。再加上,遼國西征造成的歷史問題,積壓已久的民族仇恨,是難以化解的。

在這種矛盾意見中,遼國在西域的局勢,自然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而郭進,在這種形勢下,準備充足之後,也打算髮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高昌之戰。

在樞密院收到最近一封西域戰報中,郭進表示,一個月之內,天山以南的西州土地,將盡數納入大漢的掌控之中。

西征西域,包括劉皇帝在內,都沒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只一偏師罷了,然而意料之外,對遼戰爭,最先取得突破的,反而是郭進軍。

只佔盡天時人和,便已無往不利!

第484章 不對勁!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77章 小賢王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53章 信使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95章 玩陰謀第270章 立場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章 西南事務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433章 聖訓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5章 楊村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393章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98章 山道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6章 奉宸營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4章 帝崩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96章 橐駝兒第404章 冬夜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75章 在滑州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2章 荊南既定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17章 潑冷水第474章 補漏匠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章 告一段落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淺談兩點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52章 面聖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73章 道府之爭第93章 班師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65章 舊邸第20章 威臨荊南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8章 耿崇美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
第484章 不對勁!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77章 小賢王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53章 信使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95章 玩陰謀第270章 立場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章 西南事務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433章 聖訓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5章 楊村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393章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98章 山道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6章 奉宸營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4章 帝崩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96章 橐駝兒第404章 冬夜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75章 在滑州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2章 荊南既定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17章 潑冷水第474章 補漏匠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章 告一段落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淺談兩點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52章 面聖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73章 道府之爭第93章 班師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65章 舊邸第20章 威臨荊南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8章 耿崇美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