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軍事會議

“有這些官吏充實,也算勉強解了安治遼東的燃眉之急!”站在遼東輿圖前,劉暘沉吟片刻,平靜地說道:“時下的安排,都是在遼制之下,進行處置的!”

“契丹朝廷對於遼東的州縣設置,有些不夠合理,州邑過於密集,一城一縣即爲一州!”劉暘指着地圖上,那些零落分佈的遼置州縣:“眼下所復遼東十三大小城,即十三州,城小民寡,這完全不適合大漢地方官制!”

“殿下所言甚是!隨駕僚屬們,已就此事進行商討,一致認爲,對收復土地、城鎮、人口,必須依照漢制進行調整,並且必須對遼東的州縣需要進行裁撤合併,以減少官吏,以免冗腫!”慕容德豐說道。

“嗯!”對此,劉暘露出了點滿意的神情,指示道:“那就讓他們,就此議出一個裁併條陳來,屆時我上報朝廷!”

“另外,各州縣名稱,也當相應地重新命定!”劉暘又道。

遼國設的這些州名,着實有些扎眼,並且,像名爲蘇、復、寧、辰、耀、銀者,是與大漢已有轄州重名的,也是必須得更改的。

事實上,只要稍加了解,就能發現,遼國似乎把大漢從南到北的一些州名,都給“挪”到了遼東,彷彿有匯華夏精華於遼的意思,這種政治上的野望,可見一斑。

不過,隨着大漢王軍復歸,遼東也將恢復它本來的面貌,更化改制,從名字上就開始了......

“遼陽位置有些偏南了,是否該更改遼東治所?我覺得,瀋州似乎要更合適些!”劉暘突然又提起一事,語氣中帶有少許的遲疑。

也因爲,如今東路大軍,行營是設置在瀋州了,以便就近都率各軍,以針對東北面的遼軍殘部。而劉暘則留在遼陽,總督軍政,這也是地理上的緣故,哪怕瀋州只在遼陽北面百來裡。

“如論位置,瀋州確實要更居中些,但遼陽畢竟底蘊要更加深厚,城池經營,也要更完善些!”慕容德豐道。

“此議日後再說吧!你記一下,待戰事結束,班師之後,可拿到朝廷中再作討論!”劉暘想了想,也覺得考慮此事還是有些遠了,直接吩咐道。

“八月就要過去了,也不知這曠日持久的戰爭,何時能夠平息下來......”劉暘感慨了一句。

很快,就調整過心態,命人取過外袍披上,往外走,嘴裡吩咐道:“備車,出去看看!”

“殿下想巡視何處?”馬懷遇請示道。

“先去城外難民營,看看有無整改,是否還那般混亂無序!再......”

劉暘話沒說完,馬懷遇就勸阻道:“殿下既然知道難民營亂,更不當親往,若要了解,自有僚屬將吏代爲巡察!”

“你也學會諫阻了?”看着馬懷遇一本正經的模樣,劉暘笑了。

馬懷遇也一改樸實,挎着佩刀,認真應道:“這是小臣職責!”

“殿下,難民營龍蛇混雜,胡漢雜聚,雖多老弱,也不乏強人,若有契丹賊匪,混入其中,殿下親往,那實在不妥。懷遇所言不假,還請殿下三思,不要輕赴險地!”

劉暘的耳根子相對較軟,更不似劉皇帝那般固執,見這二人一唱一和,也有些無奈,想了想,擺擺手,道:“罷了,就從了你們。先去倉場看看糧料軍械,再去軍營,探望那些還未傷愈的將士......”

“是!”

經過調整,遼陽這邊,駐紮有多達九萬人的漢軍,以高懷德所率東線軍隊爲主,也是攻破遼陽的主力部隊。當然,另外還有兩萬多來自山東半島的民役。

......

九月朔,進入暮秋的第一日,整個遼陽城都緊張起來,雖然從陷落開始,就沒有放鬆過戒嚴。不過這一日,城池的氣氛明顯嚴肅了幾分,關樓及衙署的守衛,街道巡邏的官兵,精氣神明顯提高了一個檔次。

大元帥府堂上,濟濟一堂,除了正在東北面負責軍事守備的馬仁瑀外,自太子劉暘以下,包括趙匡胤、高懷德在內的各級將帥都趕來遼陽,這是自攻陷遼陽後,進行的第一次全體將帥會議。

在座的,除了東路軍的高級將領之外,還有曹彬在座陪聽,位次僅在劉暘之下,雖然論地位趙、高二人要在他之上,但曹彬畢竟是天子派來犒軍的使節。

寒暄的話,已經講過了,正式會議上,便直入主題。劉暘這邊需要將朝廷對遼東的安治政策做好傳達,溝通需要軍隊繼續配合的地方,眼下遼東軍政一體,軍在政前。

趙匡胤呢,也需要將各州守備佈置、治安狀況、軍事組織調整以及遼軍殘部、東北局勢做個彙報。

“......這一個月來,耶律斜軫聚殘兵敗衆於通州,意圖籍通遠城固守,具體軍力,仍未確定,但是根據密探觀察奏報,敵已擁軍力不下五萬人!”趙匡胤說道。

“遼河一戰,不是使遼東遼軍重創,元氣喪盡嗎?這短短一個月,何來如此多兵馬?”劉暘眉頭微蹙,有些不解。

“殿下不必擔憂!”趙匡胤從容地解釋道:“軍力雖然聚起來了,但已喪之元氣,卻不是那麼容易彌補的。

據查,通遠的遼軍,一部分來自北撤的敗軍及逃亡胡人,一部分來自西面上京道的援軍,一部分則是從東北黃龍府潰散的人馬丁壯。人雖不少,但有戰鬥能力的軍隊,不足一半,並且短缺兵器、糧草、戰馬,同時,士氣低落,再面對我軍,戰力也必然難支!”

聽趙匡胤這番話,劉暘頓時有種心安的感覺,嘴角掛着點矜持的笑意,頷首道:“如此說來,東北面局勢,仍舊在我們料想中?”

“或許,比臣等此前預想的還要樂觀!”趙匡胤也面帶笑意,鬍鬚都抖起來了,說道:“自室韋、完顏女真起兵後,遼軍已連失城部,渤海故地州部也已失控,沸反盈天,一片混亂。

後方已亂,耶律斜軫想要據通州防禦固守的意圖,已是徹底落空。東北諸州部,非但不是其防禦大漢的依仗,反而成爲其後患。武德司、軍情司在挑動東北部族之事上,居大功,不只亂了遼軍防禦,也爲日後我軍進兵東北,討滅不臣,打下基礎。

趁着我軍休整的這段時間內,耶律斜軫聚集起的兵馬,也遣派了幾支軍隊,前往平叛,意圖平息動亂,穩固後方。

不過,就目前已悉情況來看,結果不妙。一則遼軍實力不足,又有我軍在鹹通地區西南的威脅;二則叛衆多而散,難以盡剿。

以完顏部爲首的女真人,已然組成聯軍,進兵黃龍府;突呂不室韋部,則舉兵東進,略渤海舊地,如今正與鐵驪人交戰;其餘渤海州、部,或舉部同反,或嬰城自守,甚至已經開始相互攻伐、吞併......”

“東北諸州部,既然亂成這樣,榮公可有跟進應對之法!”劉暘的眉頭已然徹底舒展開來,沉吟少許,問道。

“此來遼陽,正欲稟報殿下,臣已着馬仁瑀整備兵馬,軍需輜重也在調運中,只待令下,便向鹹平進軍!”趙匡胤拱手請示道。

“榮公認爲,可以動兵了?”劉暘問。

趙匡胤:“自休戰以來,各軍將士已然得到充足的休整,尤其是馬仁瑀部,更是充實精銳戰力。已佔地方,雖未徹底肅清,卻也難對我軍進兵,造成牽制,維穩地方的軍隊,也做好了佈置。

更重要的,需要繼續向耶律斜軫施壓,繼續打擊,迫其入絕境......”

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半島史話·奇葩第9章 鳳翔戰況第3章 取士不公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4章 解決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08章 新貴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61章 晉陽來人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74章 善待第106章 誘惑第416章 面試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76章 去鄴都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79章 再見郭榮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27章 延州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18章 走私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章 父母兄弟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90章 安東國王?第79章 父子問對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17章 輕狂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84章 影響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83章 降將第470章 分封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66章 商業互吹第59章 明貶實升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79章 勢孤危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1章 泰來樓第151章 凋零第470章 分封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3章 日常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1章 西域戰況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
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半島史話·奇葩第9章 鳳翔戰況第3章 取士不公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04章 解決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08章 新貴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61章 晉陽來人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374章 善待第106章 誘惑第416章 面試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76章 去鄴都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79章 再見郭榮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69章 東出太行第227章 延州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18章 走私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章 父母兄弟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90章 安東國王?第79章 父子問對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17章 輕狂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84章 影響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83章 降將第470章 分封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66章 商業互吹第59章 明貶實升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79章 勢孤危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1章 泰來樓第151章 凋零第470章 分封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73章 日常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1章 西域戰況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