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軍事會議

“有這些官吏充實,也算勉強解了安治遼東的燃眉之急!”站在遼東輿圖前,劉暘沉吟片刻,平靜地說道:“時下的安排,都是在遼制之下,進行處置的!”

“契丹朝廷對於遼東的州縣設置,有些不夠合理,州邑過於密集,一城一縣即爲一州!”劉暘指着地圖上,那些零落分佈的遼置州縣:“眼下所復遼東十三大小城,即十三州,城小民寡,這完全不適合大漢地方官制!”

“殿下所言甚是!隨駕僚屬們,已就此事進行商討,一致認爲,對收復土地、城鎮、人口,必須依照漢制進行調整,並且必須對遼東的州縣需要進行裁撤合併,以減少官吏,以免冗腫!”慕容德豐說道。

“嗯!”對此,劉暘露出了點滿意的神情,指示道:“那就讓他們,就此議出一個裁併條陳來,屆時我上報朝廷!”

“另外,各州縣名稱,也當相應地重新命定!”劉暘又道。

遼國設的這些州名,着實有些扎眼,並且,像名爲蘇、復、寧、辰、耀、銀者,是與大漢已有轄州重名的,也是必須得更改的。

事實上,只要稍加了解,就能發現,遼國似乎把大漢從南到北的一些州名,都給“挪”到了遼東,彷彿有匯華夏精華於遼的意思,這種政治上的野望,可見一斑。

不過,隨着大漢王軍復歸,遼東也將恢復它本來的面貌,更化改制,從名字上就開始了......

“遼陽位置有些偏南了,是否該更改遼東治所?我覺得,瀋州似乎要更合適些!”劉暘突然又提起一事,語氣中帶有少許的遲疑。

也因爲,如今東路大軍,行營是設置在瀋州了,以便就近都率各軍,以針對東北面的遼軍殘部。而劉暘則留在遼陽,總督軍政,這也是地理上的緣故,哪怕瀋州只在遼陽北面百來裡。

“如論位置,瀋州確實要更居中些,但遼陽畢竟底蘊要更加深厚,城池經營,也要更完善些!”慕容德豐道。

“此議日後再說吧!你記一下,待戰事結束,班師之後,可拿到朝廷中再作討論!”劉暘想了想,也覺得考慮此事還是有些遠了,直接吩咐道。

“八月就要過去了,也不知這曠日持久的戰爭,何時能夠平息下來......”劉暘感慨了一句。

很快,就調整過心態,命人取過外袍披上,往外走,嘴裡吩咐道:“備車,出去看看!”

“殿下想巡視何處?”馬懷遇請示道。

“先去城外難民營,看看有無整改,是否還那般混亂無序!再......”

劉暘話沒說完,馬懷遇就勸阻道:“殿下既然知道難民營亂,更不當親往,若要了解,自有僚屬將吏代爲巡察!”

“你也學會諫阻了?”看着馬懷遇一本正經的模樣,劉暘笑了。

馬懷遇也一改樸實,挎着佩刀,認真應道:“這是小臣職責!”

“殿下,難民營龍蛇混雜,胡漢雜聚,雖多老弱,也不乏強人,若有契丹賊匪,混入其中,殿下親往,那實在不妥。懷遇所言不假,還請殿下三思,不要輕赴險地!”

劉暘的耳根子相對較軟,更不似劉皇帝那般固執,見這二人一唱一和,也有些無奈,想了想,擺擺手,道:“罷了,就從了你們。先去倉場看看糧料軍械,再去軍營,探望那些還未傷愈的將士......”

“是!”

經過調整,遼陽這邊,駐紮有多達九萬人的漢軍,以高懷德所率東線軍隊爲主,也是攻破遼陽的主力部隊。當然,另外還有兩萬多來自山東半島的民役。

......

九月朔,進入暮秋的第一日,整個遼陽城都緊張起來,雖然從陷落開始,就沒有放鬆過戒嚴。不過這一日,城池的氣氛明顯嚴肅了幾分,關樓及衙署的守衛,街道巡邏的官兵,精氣神明顯提高了一個檔次。

大元帥府堂上,濟濟一堂,除了正在東北面負責軍事守備的馬仁瑀外,自太子劉暘以下,包括趙匡胤、高懷德在內的各級將帥都趕來遼陽,這是自攻陷遼陽後,進行的第一次全體將帥會議。

在座的,除了東路軍的高級將領之外,還有曹彬在座陪聽,位次僅在劉暘之下,雖然論地位趙、高二人要在他之上,但曹彬畢竟是天子派來犒軍的使節。

寒暄的話,已經講過了,正式會議上,便直入主題。劉暘這邊需要將朝廷對遼東的安治政策做好傳達,溝通需要軍隊繼續配合的地方,眼下遼東軍政一體,軍在政前。

趙匡胤呢,也需要將各州守備佈置、治安狀況、軍事組織調整以及遼軍殘部、東北局勢做個彙報。

“......這一個月來,耶律斜軫聚殘兵敗衆於通州,意圖籍通遠城固守,具體軍力,仍未確定,但是根據密探觀察奏報,敵已擁軍力不下五萬人!”趙匡胤說道。

“遼河一戰,不是使遼東遼軍重創,元氣喪盡嗎?這短短一個月,何來如此多兵馬?”劉暘眉頭微蹙,有些不解。

“殿下不必擔憂!”趙匡胤從容地解釋道:“軍力雖然聚起來了,但已喪之元氣,卻不是那麼容易彌補的。

據查,通遠的遼軍,一部分來自北撤的敗軍及逃亡胡人,一部分來自西面上京道的援軍,一部分則是從東北黃龍府潰散的人馬丁壯。人雖不少,但有戰鬥能力的軍隊,不足一半,並且短缺兵器、糧草、戰馬,同時,士氣低落,再面對我軍,戰力也必然難支!”

聽趙匡胤這番話,劉暘頓時有種心安的感覺,嘴角掛着點矜持的笑意,頷首道:“如此說來,東北面局勢,仍舊在我們料想中?”

“或許,比臣等此前預想的還要樂觀!”趙匡胤也面帶笑意,鬍鬚都抖起來了,說道:“自室韋、完顏女真起兵後,遼軍已連失城部,渤海故地州部也已失控,沸反盈天,一片混亂。

後方已亂,耶律斜軫想要據通州防禦固守的意圖,已是徹底落空。東北諸州部,非但不是其防禦大漢的依仗,反而成爲其後患。武德司、軍情司在挑動東北部族之事上,居大功,不只亂了遼軍防禦,也爲日後我軍進兵東北,討滅不臣,打下基礎。

趁着我軍休整的這段時間內,耶律斜軫聚集起的兵馬,也遣派了幾支軍隊,前往平叛,意圖平息動亂,穩固後方。

不過,就目前已悉情況來看,結果不妙。一則遼軍實力不足,又有我軍在鹹通地區西南的威脅;二則叛衆多而散,難以盡剿。

以完顏部爲首的女真人,已然組成聯軍,進兵黃龍府;突呂不室韋部,則舉兵東進,略渤海舊地,如今正與鐵驪人交戰;其餘渤海州、部,或舉部同反,或嬰城自守,甚至已經開始相互攻伐、吞併......”

“東北諸州部,既然亂成這樣,榮公可有跟進應對之法!”劉暘的眉頭已然徹底舒展開來,沉吟少許,問道。

“此來遼陽,正欲稟報殿下,臣已着馬仁瑀整備兵馬,軍需輜重也在調運中,只待令下,便向鹹平進軍!”趙匡胤拱手請示道。

“榮公認爲,可以動兵了?”劉暘問。

趙匡胤:“自休戰以來,各軍將士已然得到充足的休整,尤其是馬仁瑀部,更是充實精銳戰力。已佔地方,雖未徹底肅清,卻也難對我軍進兵,造成牽制,維穩地方的軍隊,也做好了佈置。

更重要的,需要繼續向耶律斜軫施壓,繼續打擊,迫其入絕境......”

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56章 海豐號第1714章 百姓苦第391章 暗箭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80章 “新對策”第1714章 百姓苦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95章 難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57章 劉老四第91章 王峻驕狂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51章 南粵,危!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完結感言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15章 瀛州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章 田畔問對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68章 婚宴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1690章 拼圖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91章 酬功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27章 不允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9章 新官上任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48章 西撤!第23章 夜宴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2章 聯姻第107章 殿試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82章 矛盾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44章 打個賭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章 新皇詔制第1714章 百姓苦第345章 剝削者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90章 憂勞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57章 上京叛亂
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56章 海豐號第1714章 百姓苦第391章 暗箭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480章 “新對策”第1714章 百姓苦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95章 難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57章 劉老四第91章 王峻驕狂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51章 南粵,危!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完結感言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115章 瀛州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章 田畔問對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68章 婚宴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1690章 拼圖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91章 酬功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27章 不允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9章 新官上任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48章 西撤!第23章 夜宴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2章 聯姻第107章 殿試第16章 軍中俊才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82章 矛盾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44章 打個賭第46章 郭榮奏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章 新皇詔制第1714章 百姓苦第345章 剝削者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90章 憂勞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257章 上京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