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考校

晉陽分西、東大小兩城,其間夾着中城,汾水之上,則有一座寬闊的中城橋勾連着兩岸,方便東西兩城的聯繫與交流。

夜幕降臨之時,心中帶着點疑竇,劉承祐乘車穿過城中的坊裡樓閣,直至橋下。劉知遠有請,召見地點竟是在這橋上。

臉上仍舊帶着點異樣的紅潤,只是在黑夜的籠罩下,不甚清晰,他是在與耿氏深入交流的關頭,被人打斷喚來的。劉承祐雖然屬於禁慾系男主,但畢竟不是性冷淡,真要發泄慾望時,卻也絕不會矯情。

在橋下,正撞見了劉承訓。兄弟倆下車照面,劉承訓有些意外:“二郎,父親竟然把你也叫來了?”

與劉承訓對視了一眼,劉承祐只是淡漠地點了下頭:“嗯!”

大概是覺得自己的問法有些不妥,劉承訓俊逸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趕忙招呼着:“你我一同上橋,切莫讓父親等久了。”

“嗯!”劉承祐還是這般迴應。待其無奈地走到前頭,劉承祐方纔晃悠着步子,跟在後邊,清冷的目光投到劉承訓身上,卻不知他這大哥是否感覺芒刺在背。

近來,晉陽城的宵禁時間提前了許多,城中道路間已是萬籟俱寂,只有來回巡視的巡檢士卒。中城橋上也是靜得出奇,完全沒有白日裡人流如潮的喧囂。

橋上下,上百名王府親衛都士卒守備在側,警惕着可能來自周遭的威脅。劉知遠靜靜地站在橋中央,正靠欄南向,盯着不斷流逝的汾水出神,一身錦服,肩上披着件長袍。從後邊望去,劉知遠的背影偉岸而孤高,渾身上下又彷彿釋放着凌人的威嚴。

“父親!”兄弟倆上前見禮,而後恭敬地分立於其兩側。

劉知遠輕輕地迴應了聲,就近而觀,劉承祐發現,劉知遠臉上並沒有他想象中沉凝嚴肅的表情。相反,在斑駁的橋燈照射下,劉知遠一臉平和。

“不知父親喚我們至此,有何訓示?”兩兄弟同老父一道佇立良久,還是劉承訓沒能忍住,口出疑問。

聞問,劉知遠雙手按上了石欄,悠悠說道:“這些時日以來,河東文武,不斷勸爲父稱帝建號。羣情踊躍,爭相進言,到今夜,王府公案上的勸進書表已然擺滿了!孤這心裡,卻是有些沒底。你們兄弟,有什麼想法?”

對兩個兒子,劉知遠沒有再故作矜持,裝模作樣,而是直白地商討。喚二子來,也許還帶有考校的意思。

面對劉知遠的問話,劉承訓稍顯糾結,沉吟幾許,方纔一面觀察着老父的眼色,一面猶猶豫豫地答道:“羣僚所請,盡是忠良之言,腹心之語,他們的一片丹心祝願,卻是不好拂逆。不過,契丹畢竟勢大,父親謹慎些,也是無可厚非的,或可再觀望一二,以待時變!”

對劉承訓的回答,劉知遠看起來並不算太滿意,只是嘆了口氣:“勸進的那些人,忠誠或許有,但更多的,恐怕是爲了從龍之功,爲了功名富貴。以爲父如今的地位,進一步或許不難,但卻再無退路了。自唐季以來,天下九州,不知有幾家幾姓坐上那個寶座,最終卻落得個身死國滅......”

劉知遠的語氣中,是真帶着少許悵惘,但在劉承祐看來,卻是有些矯情了。在皇帝寶座面前,一切的顧慮都是浮雲!自古興衰多少事,劉知遠心裡又豈會真的在意那許多,瞻前顧後,並不是他的性格。

劉承訓明顯把握不住劉知遠的心態,聞其感嘆,卻是開口勸慰道:“父親的顧慮,不無道理。但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您現在已是人心所向,衆望所歸,您乃當世英雄,承天景命,又豈會步前朝之後塵?”

聽其言,劉知遠不由偏頭看了看愛子,那俊秀的面龐間怎麼看都透着點單純的迂腐。心中默然一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吶......

劉承祐默默聽着父兄對話,一直到劉知遠將目光投向自己時,很是堅決地說:“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胡寇竊據兩京,中原百姓遭受危難,父親建號稱尊,倡令天下,弔民伐罪,拯溺黎庶,這是順天應人的事,何需遲疑?”

劉承祐的話,實則也沒什麼新意,劉知遠笑了笑,不置評說。

不過,劉承祐並沒有刻意去猜測附和劉知遠的心態,只是繼續將他心裡最真實的想法道來:“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爲之,寧有種耶!安重榮此言,卻是振聾發聵,實乃這亂世真理。如今河東兵強馬壯,爲諸藩之首,父親踐祚帝位,旁人又豈敢不服,又豈會不附應!”

劉承祐此言落,劉知遠老眼之中閃過一道亮色。另外一側的大哥劉承訓,忍不住偏頭望着自家二弟,愣愣的。

“現在,我劉家已有天時,河東又佔地利,義旗一舉,必擁人和。有此三者,以父親的英明,以河東的實力,難道還不能成事嗎?”不知覺間,劉承祐的話就變多了。

“天時、地利、人和?”劉知遠的興致被勾起來了。

在劉知遠的注視下,劉承祐徐徐敘來:“拋開那些大義凜然的說辭,契丹滅晉,是國家的災難,是黎民的禍患。但於父親而言,卻是天大的機遇。若無契丹的威脅,以往年父親與朝廷之間的猜忌矛盾,遲早會演變爲刀兵相見,屆時父親恐怕會處於晉祖當年的艱難境地,以一隅而抗天下之大。”

“而現在則不然,契丹禍亂中原,父親名雖僅擁河東數州之地,但登高一呼,便可聚天下之望,集一國之力,以抗契丹。進可取江山,退可守家業。這其間的差距,您難道不明白嗎?”

聽完劉承祐的話,劉知遠露出了認真的表情。大概是站累了,四下瞧了瞧,直接招呼着二子,席地而坐。待坐定,劉知遠看着劉承祐:“二郎,你若在旁人面前出此不義之言,我必定嚴厲斥責於你。但今夜,就你我父子三人,爲父卻不得不承認,你說的是事實!”

劉知遠那坦然的反應,讓劉承祐嘴角抽搐般地翹了下,吸了口這春夜涼爽的空氣,繼續侃侃而談:“河東山川險固,地利之要,自不用兒細說。至於人和,契丹軍馬殘暴肆虐下,我中國士民,哪有不萬衆一心,共抗仇讎的道理?”

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693章 安西王第160章 三個青年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1章 請教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41章 “戲言”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365章 看衰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92章 劉銖案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65章 選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2章 大朝會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87章 亦有其憂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83章 敞開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5章 馬楚內亂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68章 榮寵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480章 “新對策”第15章 名單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34章 回府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4章 亡國之族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82章 矛盾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65章 遼奸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76章 雍王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0章 開拓之志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83章 敞開談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66章 商業互吹第9章 寫得不錯!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38章 破寨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
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693章 安西王第160章 三個青年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1章 請教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41章 “戲言”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365章 看衰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92章 劉銖案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65章 選擇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2章 大朝會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87章 亦有其憂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83章 敞開談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5章 馬楚內亂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68章 榮寵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480章 “新對策”第15章 名單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34章 回府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4章 亡國之族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82章 矛盾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65章 遼奸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176章 雍王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0章 開拓之志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83章 敞開談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66章 商業互吹第9章 寫得不錯!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38章 破寨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