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天子金令

二十八日,新任淮東經略使郭榮,同副使趙匡胤一道,領着劉承祐調撥給的數千禁軍以及補充過的宿州團練,東歸鍾離,準備攻取泗州。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辭別前,劉承祐心血來潮,以秋末契丹南侵兵變之時,大漢朝廷“南北之爭”問郭、趙二人,聽其想法,權作事後討論。

對此,趙匡胤直接表示,南征乃國家既定大略,且天賜良機,無可爭議。倒是郭榮,稍作猶豫之後,朝劉承祐說,若大漢再積聚三年,逢北方劇變,他必建議陛下,傾力北伐,全復北邊。

從二者給出的回答看,兩個人的性格,是有明顯的差異的,郭榮的賭性更大。

二十九日,行營自渦口發,帶着大量的物資,劉承祐乘戰船,逆淮水而上。王樸北歸符離鎮守,繼續統籌調度後勤,以供大軍。淮南前營糧料使王溥,在隨駕前往下蔡大營。

自乾祐三年春,被劉承祐派到淮北,籌措南征糧餉,囤積諸倉,劉承祐也有近兩年沒見過王溥了。兩年的奔波勞碌,王溥整個人看起來,消瘦了些,但體格明顯健壯了,當初白面書生的氣質也被磨掉了不少,但整個人多了些幹練之風。

對於這個自己欽點的宰相之才,劉承祐還是很看重的,渦口一見,直接讓他陪侍駕前,而重新做起侍駕的活計,王溥也是一點未手生。

船舷上,迎着浪波,吹着北風,劉承祐看着王溥,說道:“朕倒有些後悔,將你外放到淮北了!”

“陛下何出此言?”王溥有些意外。

指着王溥多了幾分風霜之色的臉,劉承祐輕笑道:“當初朝中風度翩翩,氣質卓然的王郎君,形象大毀,豈不類焚琴煮鶴?”

聞此言,王溥先是一愣,隨即拱手:“陛下玩笑了!”應承的同時,心中難免有些意外,以往的天子,在他眼中,從來都是威嚴肅重,不苟言笑。

“好了,戲言且罷!”劉承祐按着船身,劉承祐問:“在軍前效力,不甚容易吧!”

聞問,王溥神情微沉,鄭重道:“臣讀書時嘗知,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然今親歷前後事,糧械之轉運,兵馬之調動,民力之消耗,是何等之巨。僅這一月之戰爭,便將潁、宿兩載所屯,消耗近半!”

見王溥這一副深沉的感慨,劉承祐擡指道:“在其位,謀其政,你倒是頗有感觸!正因如此,朕纔打算,在因糧於敵,就食於淮南上,好好地動一動心思!”

“此事,朕打算交給你了。濠州那邊,鍾離既下,其餘縣鎮,不足爲慮。朕以你爲濠州知州,署理州政,宣告大漢政策,安撫士民,籌措軍資糧草!”

聞令,王溥直感重任加身,機敏地拜道:“陛下目光長遠,戰事尚未結束,已然在考慮納土歸治的事。臣必竭力,替陛下撫定濠州!”

這些文人,就是喜歡多想,劉承祐的意思,就是很簡單的,想要因糧於淮南當地。當然,他那般考慮,也沒有任何問題。

自渦口至下蔡的淮河水段,已盡數爲漢軍所掌控,無慮唐軍水師之襲擾,一路通途。上百里水道,一日可至,當然,爲了與陸上步騎同步,稍微放緩了速度。

下蔡,淮水兩岸,浮樑兩頭,已布有兩座連營。自前番大捷之後,漢軍便一直屯駐於此,休整練兵,鞏固戰果。這段時間,作爲大軍的統帥,王峻可謂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皇帝以王樸爲使,親自來營褒獎,當着前營諸將官的面,將王峻捧得很高,使其意更驕,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

基本上,除了兩司禁軍都指揮使,其他人都難得其正視。與大部分將校士卒有別,王峻自己是住在下蔡城中的,將帥帳設於縣衙,如此一來,徵淮大軍中,暗地裡,對於統帥王峻的非議,卻是平添許多。得知前營的情況,劉承祐這邊大鬆了口氣的同時,又不禁憂慮起軍心問題來。

不過,休整了十餘日,隨着王峻一聲令下,下蔡的漢軍又動了起來,冒着寒風,收拾行囊,準備物資。王峻的命令,再度南下,兵圍壽春。

在慕容延釗的陪同下,王峻巡到河岸,王峻一身貴甲,倨傲之色凝在其眼臉之上,威視四方。慕容延釗跟在一旁,神情之間,透着少許的憂慮。

兩座寬大的浮樑,懸於淮水之上,但此時,北側一道浮樑,卻正處一片混亂之中。其中塌陷了兩處,導致整座浮樑都有些大的晃動,數十名士卒及幾車軍械,直接掉入了水中。

浮樑兩頭,分別自橋上奔下,周邊,救人的救人,加固的加固,在這冬季,匆忙得有些亂。

王峻着人瞭解清楚情況,當即大怒:“浮樑是誰督建的?”

“回都帥,是潁州團練副使康儼!”申師厚在旁,見其怒,趕忙答道。

手一擡,王峻直接命令道:“傳本帥令,拿下其人,軍法處置,橋頭斬殺,以警其罪!”

驟聞此言,申師厚愣了一下,沒想到王峻直接就要殺人了。

在旁,慕容延釗聽了,不由說道:“浮樑不穩,康儼都監不利,稍作懲處,着其加固即是,何必要其性命?”

瞥了慕容延釗一眼,王峻擺手道:“延釗你不必爲其人說情,浮樑可謂我軍血脈通道,性命所交,可不是一般的疏漏。倘臨敵之際,進軍撤退,出此狀況,嚴重點,只怕影響我軍勝敗,可不是加固一下就能解決的。兵爭大事,容不得此等疏忽大意,那康儼,本帥必殺之,以正軍威!”

言罷,王峻即瞪向申師厚:“愣着作甚,還不傳我帥令!”

見狀,申師厚再不敢怠慢,趕忙應命而去。慕容延釗沒再勸,只是稍凝起眉頭,看了看王峻,只見其似處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慕容延釗心有所感,有些明顯了,王峻這是在立威,顯然,近來軍中的非議,他是有所耳聞。只是可惜那康儼,整好撞上,連個解釋求饒的機會都沒有,送了性命。

擡眼,望着兩岸漢營的動靜,慕容延釗略作猶豫,還是拱手開口:“都帥,南下壽春之事,是否再考慮一下?”

“我道你慕容都虞侯,幾番張口,欲言又止,要說什麼,卻是勸我不動兵?”王峻偏頭,上下打量着慕容延釗,淡淡地說道:“你不必勸我,大軍於此,休整日久,若再拖下去,就真讓壽春守軍緩過勁兒來,穩住軍心!”

“此時,正當大軍南下,再圍壽春,切斷其外援通道,也趁水流結冰之前,將糧械輜需,轉運到位!這個冬天,我們要破城,再不濟,也要在壽春城下度過,否則,金陵的僞唐朝廷,又豈會着急?郭榮那晚輩,都有破城之功,我帥大軍於此,豈能落於其後!”

見王峻一臉固執的模樣,慕容延釗神情更苦,想了想,道:“都帥之言,固然有理,卻也不急於這一時。而今壽春守兵,並不算少,我軍在兵力上,並無絕對優勢。陛下鑾駕將至,是否等隨駕禁軍至,再圖南下,困城!”

提及此,王峻眼神中閃過一絲晦色,瞟嚮慕容延釗,聲音都變冷淡了,道:“陛下委我前營都部署,有專征之權,勿阻我令,否則,必不相饒!天子要來,那本帥南下,正可作迎駕準備!”

勸不動王峻,慕容延釗也甚是無奈,有些頭疼。不過,卻沒有再開口的意思,那樣只會惹惱王峻,將雙方之間的關係,持續僵化。

沒錯,下蔡大捷之後,王峻與慕容延釗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矛盾了。說句誅心之言,王峻覺得,慕容延釗是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有些礙事......

事實上,對於天子御駕親臨,王峻心裡是極不樂意的,畢竟皇帝御臨,哪裡還有他王都帥大耍威風的機會。這在其言辭舉止之間,是表露於諸將面前的。

未己,在下蔡渡頭,正對着浮樑,潁州團練副使康儼在不服的掙扎之中,被斬了腦袋。康儼在徵淮大軍中,當然算不上什麼重要人物,但也是團練副使,就這麼被王都帥一言斬殺,一時間,全軍肅然。

在下蔡漢軍,在王峻的催促下,做好南下壽春的準備後,靖江軍都指揮使向訓,帶着天子金令及詔書南下,叫停動兵,節令諸軍,待御駕至,再作決議。

一道軍令,讓王峻憤懣不已,徑欲發兵,諸將不從。

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3章 考校第200章 禦敵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6章 態度迥異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3章 西巡結束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36章 怪圈第196章 楊邠案(4)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8章 巡視第243章 不自知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7章 安陽之殤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01章 大整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0章 濮州案(3)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51章 壽國公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79章 長教訓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9章 武夫第1676章 慘重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39章 韓常案第298章 事泄了第1章 乾祐滅佛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91章 酬功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36章 怪圈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85章 異心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24章 交代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29章 向南!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95章 大商人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世宗篇47 封禪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72章 太子妃第417章 輕狂第270章 立場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39章 衆臣拾柴
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3章 考校第200章 禦敵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6章 態度迥異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59章 元臣多鄙第33章 西巡結束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36章 怪圈第196章 楊邠案(4)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8章 巡視第243章 不自知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7章 安陽之殤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01章 大整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0章 濮州案(3)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51章 壽國公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79章 長教訓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9章 武夫第1676章 慘重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39章 韓常案第298章 事泄了第1章 乾祐滅佛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91章 酬功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336章 怪圈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85章 異心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324章 交代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429章 向南!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95章 大商人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世宗篇47 封禪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72章 太子妃第417章 輕狂第270章 立場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39章 衆臣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