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聽政2

“陛下,去歲秋稅,諸道州府使,其上供中樞之谷、帛、榷利,已陸續運抵東京。”王章起身,又向劉承祐通報了一則好消息。

聞言,劉承祐原本平靜得幾近黯淡的目光頓時就生動了不少,問道:“今春動作倒是快了些!”

“京畿諸州,不少朝廷所差職吏,又有轉運使督察其事。各地藩鎮,亦未刻意怠慢!”王章說道,老邁的語氣難得地輕鬆了些。

“有多少?”

王章心中顯然是有一筆賬的,直接道來:“到此爲止,錢帛、榷利約以四十萬緡,已經盡數納入內帑與國庫,谷糧計約七十二萬石,除一部分投入東京市場,悉入汴倉!”

劉承祐心臟爭氣地跳動了一下,面上雖然保持着平靜,還是忍不住說了句:“倒是不少!”

在劉承祐的印象中,這大概是大漢立國以來,朝廷最寬裕的一刻了。當然,說寬裕,也只是相對而言。

僅去歲,大漢從頭到尾,並不安寧,上半年有後蜀入侵,下半年有河中之叛,再加契丹人時時威脅,但整體而言,是朝着平穩發展。局勢寧平了,再加劉承祐上臺後矢志堅持的重農勸農的政策推動,總歸有些收穫。

當然,就那錢糧,於名義上控制中原、河北、河東以關右偌大地盤的大漢朝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不止不多,簡直悽零。養官、養兵派發俸錢祿米、調撥邊事、鑄造武器、賑災、水利,基本上做不了太多事,就得耗光。也就是,劉承祐窮慣了,此刻感觸尤深。

王章佝着腰,明顯更駝了,人也更清瘦了,劉承祐看向這老臣的目光也愈柔和了,帶着幾分真心道:“有勞王卿署理三司,實解朕大憂啊!”

面對劉承祐的讚揚,王章如常,平靜而淡定地表示謙遜。

要說王章與理政一道上,真有多少高絕的天賦、卓越的才情,那倒不盡然。王章靠的是對基層庶務的熟悉,靠着勤政強幹,不怕吃苦,不怕背罵名,可以說是兢兢業業、刻苦勤勉地給大漢管着錢袋子。

當然,王章兢兢業業的態度,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到如今,完全可以用勞苦功高來形容。大漢的財政,可不是那麼好掌管的,要是換個人,沒有驚世才情,估計直接就給崩潰了。

王章這個三司使當得,實則是很苦的,正因爲體其辛勞、察其艱苦,即便王章當初是與楊邠穿同一條褲子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劉承祐也對他也是另眼相待。

“如今東京糧價如何?”劉承祐問。

“回陛下,鬥米一百九十五錢,粟、麥每鬥僅一百錢!”積極答話的,是陶谷。

稍微看了陶谷一眼,略一思考,劉承祐語調輕鬆地說:“比起去歲冬,倒是有所下降!”

從乾祐元年入冬後,東京的糧價基本在鬥米二百一十徘徊,確是有所下降,雖然下降的比例不算高。

“另,鑄錢監新鑄乾祐通寶六十三萬緡,每緡計重五市斤,所耗銅料兩百餘萬斤,幾乎耗盡餘料,臣已安排,繼續收集銅料,另以臣之見,收礦之事,當着力推動了!”倒不怎麼在意陶谷的搶答,王章又稟道。

“此事由三司牽頭,諸司配合!”劉承祐顧忌倒是小了許多,乾脆地吩咐着:“既造新錢,當着手施策投放民間,使之儘快於市面流通,以緩錢荒!”

“是!”

以如今的情況,朝廷的投放手段,實則匱乏得很,發餉俸、購糧、採備之類的支出性活動,又或者直接來一次大工,劉承祐一下子便想到治河、以工代賑什麼的......

當然,最直接的,官府直接設點,佈告士民,讓百姓拿舊錢兌換,藉以淘換劣幣。

果然,劉承祐念頭方起,王章就上稟此策了。

劉承祐想了想,看着王章道:“可!不過如今民間,舊幣、雜幣甚多,針對各類大小錢,兌換之比,當定出個嚴格合理的條制!”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是!”

六十多萬緡的新錢,相對於整個天下而言,算不得什麼,但在東京,還是足夠攪起一陣波浪,並且這只是個開始。

這該是一次收割韭菜的機會,劉承祐瞥着王章,以他的作風,肯定會想法在兌錢過程中爲朝廷牟利的,若讓他放開了幹,劉承祐相信,王章甚至敢將東京民財盡斂於官府......

不過,有個念頭,已然在劉承祐腦中盤旋,他想搞一個大漢的“中央銀行”了。不過暫時也只是念頭罷了,一者他對“銀行”的事務功能也就知道個大概浮面,另外這等事情不能由他拍下腦袋就決定的,尤其是這等新鮮事務,得根據如今的情況機進行調查評判論斷可行性......

不過對於此點,劉承祐還是有些信心的,交子鋪就誕生於宋初,初中還是高中書上就有寫來着,提前個幾十年,由官府牽頭髮行,也不算跨時代。

另外,劉承祐腦中還有個清醒的認知,在國家局勢未徹底安定,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未足,官府的公信力不強,商業的發展繁榮未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貿貿然地搞事情。

但是,提出個想法,讓臣子們研究研究,也是不妨。想着,劉承祐又將目光放到了王章身上,不知覺中,王章幾乎成了朝堂之上最忙碌的人。

看着老臣那被壓榨得氣色不足的模樣,劉承祐一時竟莫名地有些心酸之感。

“張德鈞!”劉承祐突然喚道。

“是!”

“記一下,王卿瀝血披肝,勤於王事,着賜錢百緡、絹十匹、糧五十石!”劉承祐吩咐着。

張德鈞趕緊應下,而驟聞劉承祐之賞,衆臣不禁驚訝,見劉承祐那一副認真而敬重的神情,看向王章的目光中難免有些羨慕,都知劉承祐很“摳”,能讓他在聽政期間,降下如此“重賞”,當真是很難得的。

而王章,在詫異的同時,也不矯情,動作麻利,態度恭順地拜道:“謝陛下!”

起身,王章又向劉承祐稟來,只是這一回,眉色之間,透着些許遲疑:“河東節度上報,去歲下轄諸州受雪災,損害嚴重,邊備亦急,留州、留使之財用不足,懇請朝廷,酌免去歲上供秋稅!”

如今大漢地方藩鎮財稅,除了幽州、府州、夏州、延州、鳳翔等特殊州鎮以及遭災之地外,其餘地方,兩稅與留使之資,暫時各據一半。即便如此,上供之事,也纔開了個頭,出各種各樣的漏子。也就是朝廷直轄的州縣,給朝廷供血多些。

而聞王章之報,劉承祐一下子便同許州的事聯繫起來了。

第185章 趙礪案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1章 進軍令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22章 睡仙第52章 對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69章 禍事了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97章 心虛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4章 帝崩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2章 “鄭州站”第100章 梁山濼第314章 還京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52章 六穀土豪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5章 君臣相宜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811章 歸來第75章 按*不動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803章 運動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46章 流光園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75章 按*不動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68章 西縣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27章 派系第66章 兄弟之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5章 東歸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39章 百年大計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1章 進軍令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70章 國法爲大
第185章 趙礪案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1章 進軍令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22章 睡仙第52章 對峙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69章 禍事了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297章 心虛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4章 帝崩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2章 “鄭州站”第100章 梁山濼第314章 還京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52章 六穀土豪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5章 君臣相宜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811章 歸來第75章 按*不動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803章 運動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46章 流光園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75章 按*不動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59章 病榻陳情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68章 西縣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327章 派系第66章 兄弟之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5章 東歸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75章 敖萊小城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39章 百年大計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1章 進軍令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370章 國法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