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靖江軍

bookmark

開封西郊,夾汴河金水之間,地勢低窪處,有一池。乃是乾祐二年秋冬之際,王樸奉命開鑿,以爲大漢水師訓練。

池周圍十三裡有餘,南北走向,東西徑長,導汴水灌之,其南設壩,通金水,用以行洪泄急之用。當初,鑿成此池,共徵召軍民逾四萬人,前後耗時約兩月,費三千萬錢。

池新成,未特殊命名,直接呼之爲“新池”。池成之後,劉承祐又撥錢糧,於汴水之側造大小戰船三百餘艘,又于禁軍及中原、淮北各州選拔習水之青壯,編練水軍。加上自荊北州縣徵調士卒,方纔湊得七千水師,號靖江軍。

而靖江軍都指揮使,劉承祐左思右想,反覆考量,調任向訓。劉承祐也是沒有辦法,北方實在缺少長於水戰的將領,直接用外人,劉承祐又不放心,畢竟這是他耗費了大代價方纔打造了一支“水軍”。

用向訓,算是“旱將水用”,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但劉承祐也當面請教過其意,雖有些爲難,但向訓還是咬着牙應下了,立誓練成水軍。

當然,劉承祐也知道不能過於勉強,爲了減輕向訓的壓力,劉承祐自襄、安、郢、復等南方州縣,調動了一批軍校北上,輔助向訓,編練水軍。

而向訓,得了劉承祐的使命,深感責任重大,在戰船、官兵、錢糧配備齊全後,便帶着十餘名不同來歷的水軍將領,一心投入到靖江軍的編練之中。

就劉承祐所知,向訓爲水軍主將期間,知己所短,不恥下問,以襄陽來的兩名指揮使爲師,向其請教。又多閱兵書,研究古今水師作戰戰例,總結其經驗得失,在訓練、排陣、接戰上,也同麾下積極討論。同時,向訓還主動學習起天文地理知識,到館藏之中查閱國家河流水文情況,尤其是江淮之地......

主將起了帶頭作用,官兵效之,如此半年多下來,原本如一盤散沙,雜糅而成的烏合之衆,漸有了水軍的樣子。

操船排陣、接舷作戰,都有模有樣的了,劉承祐巡視了幾次,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

季春的新池,風景宜人,碧野連天,綠樹成蔭。新池周圍十數裡,都被劃爲皇家園林,平日裡有一支鐵騎馬軍於其間訓練遊弋,實則就是爲了避免水軍的訓練情況爲人所刺探。

開鑿池湖,訓練水師的消息無法隱瞞,但水軍的具體情況,能隱藏便隱藏,作爲廟算者,就當多慮多思。就金陵傳來的消息,南唐君臣聽說漢帝在開封掘池灌水以練水軍,並未以爲意。

只有韓熙載進言,讓李璟要小心北漢,只可惜,李璟信重韓熙載,也難以忍受韓熙載那種“我纔是對的”進諫態度。作爲大漢的“良師益友”,馮延巳還嘲笑,說北漢天子於平地之上鑿池練兵,屬好大喜功,事倍功半,不足爲懼。

雖只付之一笑,但也不是一點反應也沒有,李璟還遣侍郎李德明爲使,至開封,聯絡合兵伐楚之事。劉承祐命陶谷好生招待了李德明一番,並令其回報李璟,唐兵入楚,漢軍必從之。

顯然,上鉤之後,南唐那邊,比劉承祐這邊想象中的還要積極。時值三月,唐廷已然開始準備起發兵入楚的準備了。

陽光和煦,清風徐徐,周遭景色,讓人備感舒適。此次,算是劉承祐一家人出來踏青,皇后、貴妃、賢妃都帶着皇子來了,這一回,劉承祐沒忘記把長子劉煦也帶上,由皇后符氏親自照料着。

在遠處,搭了一座營地,草長鶯飛之際,高貴妃與折賢妃正在放着風箏,迎風而奔,尤其是貴妃高氏,歡聲笑語間,美妙的嬌軀顫得動人心魄......

劉承祐則還來得及欣賞那美景,他的目光還落在新池之中,數十艘正成攻擊陣型操練着的大漢水軍。

在大內衛士的保護下,讓向訓隨駕,策馬輕騎於新池之畔,由南向北,緩緩而行。

關於水師,劉承祐基本算是紙上談兵,雖然看不出什麼名堂,但遙觀其艦陣,近觀其士卒,風采卻是感人。

“星民,你果不負朕望,朕每觀一次水師,都有不同的體會,水師漸成啊!”劉承祐遙指池中行進,號旗揮舞,呼聲不絕的水師,對向訓道。

向訓已年近不惑之年,不到一年的水師生涯,似乎讓他老了三歲一般。

此時聞劉承祐之言,只覺天子有些樂觀了,騎在馬上,直接予以打擊:“不瞞陛下,新池乃靜水,完全無法與江河水情之複雜相提並論,激流、暗涌、礁石,各類兇險,都非靜水之師能夠輕易克服。距離成軍,尚遠吶!”

聽向訓這番保守的回答,劉承祐對他的理智與冷靜,表示讚賞:“看來朕選用星民爲將,是個正確的抉擇,以陸將統水師,以外行率內行,乃迫不得已之事,然將軍能積極學習以進取,確是更加難得!”

追隨劉承祐以來,向訓被誇得也算多了,只有此次,不似以往的從容淡然,嘆息着應道:“陛下以水師付臣之手,臣深感其重責,唯有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以報陛下!”

點了點頭,劉承祐道:“就衝你向星民這番話,異日征伐淮南,靖江軍足堪大用!”

兩眼一亮,向訓雙拳一抱,言辭激昂道:“縱然我軍缺少實戰,臣不敢保證,但論將士操訓敢戰之心,必勝於賊軍!”

“這話聽着,提氣!”劉承祐說道,想了想,對向訓吩咐:“接下來的水師訓練,當出河入江,在江河翻涌之上,縱舟馳騁。實戰經驗或不可得,但其他,該熟悉的,該操練的,不得放鬆!”

“是!”

向訓向劉承祐感慨着:“我北方長於步騎,如論水戰,還得數南方諸國啊。就臣所知,南方諸侯征伐,戰船上千,水卒數萬,乃是常事。而我北方,自三代以來,有記載者,卻是屈指可數。規模最大的,還得數樑晉夾河鏖戰之時,晉軍火燒樑船,彼時也不似水軍接戰,更像步軍操舟......”

聞言,劉承祐則說:“正是因此,水師的編練必不可少。僅以步騎強兵征伐淮南,是不足夠的,縱使能拿下,也不知要多付出多大代價。僞唐水師數萬,只需移一部至淮上,橫絕兩岸,如無水師策應,必定給我軍造成極大的麻煩。”

“陛下所言甚是!”向訓附和道。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而朕欲徹底掃平南方諸國,更更需仰仗水師之力。新池練兵,只是小打小鬧,待奪下荊南,當於江峽編練,甚至打造海船,出海上奇兵......”

聽天子的大略,向訓再拜感慨:“陛下宏圖遠略,令臣心馳神往啊!”

又與向訓簡單聊聊水師操練,以及推演了一番徵淮的水師戰法,劉承祐意猶未盡,卻不得不放其離去。已然引得後宮不愉了,說好了出來遊玩踏青,卻逮着個將軍討論個不停。

“官家,來陪我放紙鳶!”

折小娘笑吟吟地,策馬而至劉承祐身旁,手上還牽着線,一隻製作精美的紙鳶已高懸於藍天之下。折小娘騎術也確實是好,一手拉線,一手策馬,穩穩當當的。

劉承祐來了興致,驅馬相隨,奔馳於原野,竟入邊上一密林。很快,紙鳶斷了線,順風飄落,天子與折娘子則變成了共乘一匹馬,馬震的難度太高,但逞逞手足之慾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如此一來,卻是苦了隨行的衛士,既然全神貫注保護,以防意外,又不敢多看,很是爲難。

官家難得浪蕩,即便是豁達大方的折娘子,也是羞臊得不行......

等劉承祐盡興而還的時候,看着縮在他懷裡,小臉殘留着紅暈的折娘子,皇后與貴妃,都有些不樂意了。

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31章 鳴沙匪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51章 南粵,危!第353章 信使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34章 回府第121章 道士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68章 撤了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54章 滅門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99章 還債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92章 萬歲殿宴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99章 還債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8章 洗禮第248章 西撤!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27章 皇城司第162章 薨逝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68章 榮寵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64章 過韓府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98章 事泄了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18章 棉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9章 輕取江陵3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07章 殿試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
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0章 老將出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31章 鳴沙匪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51章 南粵,危!第353章 信使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34章 回府第121章 道士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68章 撤了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54章 滅門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399章 還債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92章 萬歲殿宴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99章 還債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8章 洗禮第248章 西撤!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27章 皇城司第162章 薨逝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68章 榮寵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64章 過韓府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98章 事泄了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118章 棉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9章 輕取江陵3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07章 殿試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