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章 新問題

第1761章 新問題

時光悄然而逝,不知覺間,開寶二十二年中秋已然臨近了,又是一年佳節,東京城內各處,已然遍掛花燈綵帶,滿城都釋放着喜悅的氣息。

風波過後,便是平靜,隨着西北叛亂的平定,大漢就像闖過了一劫,逐漸安定下來,日子照過如常。但是,只有身處其間的人,方纔明白,比起過去,士民們的生計已然有了深刻的變化。

最明顯的,自然是那逐步擡升的物價,當初的糧價風波,雖然在朝廷的打壓下控制住了,但是時有反覆,在三十文上下波動。

朝廷爲了有調整的餘地,也未像過去那邊,固定糧價,定死一個指導價格。這也就導致,在過去的幾個月間,官府幾次向市面上放糧,也平抑制糧價。

擡升糧食價格,以惠及農民,是朝廷爲了緩解農事矛盾,消解農民怨氣,鼓勵生產,是一道必須執行的政策。但是,若是城市糧價漲得太狠,導致失控了,也不是朝廷樂意看到的。

因而,如何控制其中的那個度,朝廷也是頗費心思,過去的半年多,也是時刻關注着,一旦有過頭,便立刻出手干預。

也就是朝廷過去積攢甚豐,有足夠資源可供調配,方纔保證了一段平穩的過度期。然而,對於東京的士民而言,生活成本的提高是顯著的。

這漲價的,可不只是糧食,連帶着鹽茶、糖酒、醬醋、肉食、蔬菜,等一系列生活物價,都跟着上漲,造成的結果便是,城市百姓的生計開始艱難了,像東京這樣帝都,則更讓人體會到什麼叫“居大不易”。

當然,東京作爲帝都,基本的體面還是要維持的,社會要安定,市場要繁榮,同時,充沛豐富的各類資源供應,形成了規模效應,價格上漲一些,但比起此前鬥米五六十文的時候,還不是那麼難以接受。

何況,帝都的生活水平本就較高,各種機會也多,賺錢也更多,這才維持着一個基本平衡。但京城之外的城市,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東京、洛陽的米價在三十文,其餘城市就升到三十五、四十、五十文,且城市越偏越小,交通越困難,物產越貧瘠,價格就越高。而對這些情況,朝廷不是不知道,但要做到徹底的控制,幾無可能。

說起來,還是過去,爲了供養城市,對農民壓榨太狠,吸血太多,如今爲了撥亂反正,緩解矛盾,又生出新的問題罷了。

僅東京城內外,常駐人口便達百萬,過去,劉皇帝也曾沉浸在這種壯觀之中,但繁榮的背後,也醞釀着危機,如此衆多的人口,想要供養,每日消耗的物資是海量的,這其中的代價顯然是不輕的。

而天下不只一個東京城,還有洛陽、太原、幽州、大名、江寧、杭州、成都等大小城市,而這些地方,與東京的本質,也是相同的。

大漢的城市,說到底,還是消費型城市,爲了供應這些城市,吸取的,自然是全天下農民的血汗。沒有強大的生產力保證,沒有充足的物資供應,一切繁榮,也都只是假象。

過去的幾十年,天下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中,社會層面上也發生了劇烈的變革,商業日趨繁榮,城鎮手工業空前發達,但這也是要建立在充沛的物資生產上的。

發展生產力,提高物資供應,也是最基本的事情。然而,恰恰是在這種根本的問題上,遇到了危機,不論商業有多繁榮,但大漢本質上仍舊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天下九成多的人都是農民,農事若不穩,帝國何以安。

從皇帝到官僚,往往只看得到城市的繁榮,卻總是忽略農民的貧苦,並且也習慣了向他們索取,當然用壓榨要更合適些。

而過去的這些年,城鎮士民,之所以能過得那般滋潤,也是建立在朝廷想方設法提供充足的價格低廉物資的基礎上。

此前,朝廷痛下決心,推動物價上漲,也是因爲終於發覺了其中的問題,感受到了供養那麼多城鎮居民的壓力,通過此法,施恩農民,緩解過去大造銅錢帶來的幣值問題,同時也有趕人的想法在裡邊。

對於絕大多數在城鎮中討生活的平民而言,生活成本提高,生計艱難,待不下去,回農村便成了一條出路。

在朝廷的勉力維持下,轟轟烈烈的價格闖關,基本算是成功了,但是時間尚短,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

不過,有些問題,已然顯露出來了。就眼下看來,趕人的目的並未達成,以東京爲例,生活成本的提高給絕大多數士民帶來的生計上的難題,但是,因此而逃離京城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對於在城市中待久了的人,想要讓他們重回鄉里,從地裡刨食,顯然也不那麼容易。且不論如何,在城市中,機會更多,賺錢更多,也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物價的提高,也只是生活水平下降罷了,而城市的繁榮,也不是鄉野農間能夠比擬的,這種差距,也能讓許多人忍受城市中的貧苦。

而大漢百姓們的忍耐能力,從來都是驚人的,不只是農民,城市中的那些士民、商賈及手工業者,也是如此。

但是,生活的壓力,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問題,過去的幾個月間,各地城市的治安情況明顯下降了,犯罪活動明顯增多,就是東京城,也屢發惡性案件,開封府的差役判官們,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同時,此前太子劉暘巡視時察覺到的貧民坊問題,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劇了。開封府尹劉繼昌花了些力氣整治,但效果十分微弱,並且,隨着治安問題頻發,他的精力也被轉移了。

過去的幾個月,開封府受到的彈劾與責難,也增多了,劉繼昌一度壓力巨大的。所幸,由他倡議並實施的開封府“惠農新政”,終於推行開來。

這與朝廷目前重點關注的“三農”問題十分契合,而由開封府撥款,再加上東京“名流賢達”們踊躍捐資,足足籌集近三百萬貫錢,用以給開封府轄下諸縣的農民農業進行補助,同時修路、通渠、鋪橋、建水庫,也暫時分流了一批城市勞力。

有這項功績打底,朝廷中給劉繼昌站臺的人也就多了,從太子到政事堂的大佬們,對開封府的表現,都挺滿意,再加上劉繼昌的身份在那兒,他這個開封府尹的位置,坐的還算穩。

歷來,首善之區的主官都不好做,但劉繼昌自覺,他這個開封府尹,是歷任之中最難做的,遇到的問題也最多。幾十年發展積累下的矛盾,似乎都在他的任上,慢慢爆發出來了。

凡事矯枉忌諱過正,但在事實的處置上,往往都是過正的,因爲只有過正了,效果才能顯著。在朝廷開始重視農業生產,關心農民問題,施政重心轉移到發展農業生產,緩解城市與農民供應需求矛盾之後,朝廷之中,又不可避免擡頭一種聲音。

有不少官員,陸續上奏,希望朝廷能打壓商業貿易,讓朝廷回到“重農抑商”的正道上來。對於這種因噎廢食,想開歷史倒車的行爲,中樞自然是要打壓的。

無商不活的道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然得到了充分驗證,而商稅的大筆進項,也足以堅定朝中權臣們的意志。

重農是根本的,但興商也是必要的,這也是基本國策。然而,裡裡外外的雜音,來自各方面不那麼良好的情況,也讓朝廷紛擾不斷。

爲此,在七月份,趙王劉昉攜平叛功將還朝,進行榆林平叛總結,做完定論之後,太子劉暘便召集羣臣,就農與商的問題,進行了一場大討論,以此統一思想,堅定農商並重的基本國策。

治國就是這樣,矛盾不斷,問題叢生,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龐大的帝國,問題就更多了,但不論如何,大局還是在掌控中的,帝國的基本統治依舊是穩固的。

第84章 示警第118章 商賈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8章 皇子戍邊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7章 戰略所向第6章 “座談會”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779章 四王畢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406章 調任第297章 新山陽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42章 戰後第34章 苦難第243章 不自知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33章 納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94章 楊邠案(2)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6章 去鄴都第257章 龍舟第125章 頌公亭第416章 面試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2章 大朝會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5章 君臣相宜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2章 “鄭州站”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53章 遁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18章 棉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5章 楊村第238章 杯酒釋權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2章 大調整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6章 告一段落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
第84章 示警第118章 商賈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8章 皇子戍邊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47章 戰略所向第6章 “座談會”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779章 四王畢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406章 調任第297章 新山陽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42章 戰後第34章 苦難第243章 不自知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33章 納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94章 楊邠案(2)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6章 去鄴都第257章 龍舟第125章 頌公亭第416章 面試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2章 大朝會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44章 箇中弊端第65章 君臣相宜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2章 “鄭州站”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53章 遁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18章 棉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5章 楊村第238章 杯酒釋權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92章 大調整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6章 告一段落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