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異見

魏仁浦、範質、王樸、王溥、陶谷,這五人算是朝堂之上,帝黨的核心成員了,自朝中一干無聊下臣口中,已傳出了“五傑”的雅稱。而事實上,這五人皆有其功能,都是被劉承祐倚爲親信的。

原本,馬楚之事,劉承祐只打算與這五人商議,但又覺如此有些不妥,乾脆又多叫了些人,政事堂來了馮道,殿前司來尚洪遷、慕容延釗,侍衛司是高行周、韓通,樞密院則是鄭仁誨。

鄭仁誨,官居樞密院都承旨,他代表的是樞密使郭威,郭威奉劉承祐命北上冬巡邊事去了。

夜幕已降,一干文武臣子,都是匆急之間應召而來,在朝當值者還好些,其他的都得自府中奔波而來。

“匆忙之間,召集衆卿,叨擾冒犯,可勿見怪吶!”殿內燈火通明,高亮的火束有些晃眼,劉承祐以一個輕鬆的語氣開了頭。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陛下言重了!”見皇帝這麼客氣,馮道立刻出頭,恭謹道:“陛下相召,縱千萬裡,臣等亦當速來,而況要事相商,我等豈能怠慢!”

馮老狐狸的逢迎,總是使人愉悅,劉承祐淡淡一笑,招了招手,對落座的文武說道:“時辰已晚,諸卿想來也未進食吧,朕已命人準備好晚膳,今夜我們君臣便邊吃邊議,不必拘於禮節,都隨意些!”

一副隨和,不拘小節,讓君臣之間的氣氛更好了,衆臣齊唱:“謝陛下!”

殿中賜食,並未刻意地縮減,還算豐盛,不算珍饈,味道也不差。

“魏卿,你將湖南之事,與衆卿通報一遍吧!”劉承祐端着一碗粥,下着湯匙的同時,朝魏仁浦吩咐道。

魏仁浦應命起身,其他人都下意識地投過目光,放下了手中拿起的碗筷。見狀,劉承祐又開口,再度強調,讓衆臣不需拘束,邊吃邊聽。雖顯刻意,但這君臣和睦融洽的氣氛,總歸是營造出來了。

魏仁浦的口才向來敏捷,不足一刻的功夫,便將湖南馬氏兄弟的內亂形勢道明。

“魏樞密的講解,已經很清楚,楚王馬希廣也屢次求救於朕,大漢乃其宗主之國,馬楚有亂,終究不能袖手旁觀,今少有餘力,衆卿以爲,我朝當如何應對?”劉承祐環視一圈,開問。

“這個馬希廣,也太過無用,坐擁湖南十數州的兵馬錢糧,竟讓區區馬希萼,以一州之地,反攻城下!”尚洪遷首先開口,滿足的不屑。

劉承祐也微微一哂,頗爲感慨的樣子:“朕也好奇,早知此人迂懦,卻不料其迂懦至此,都要敗兵亡國了!”

魏仁浦似乎也有些無語,有些不解,神情之間,更是少有地露出了鄙視之情:

“據湖南報,馬希萼馬不過千,兵不滿萬,馬希廣所擁兵將,不說十萬,五六萬可用之軍還是有的。而今兄弟相爭,不過三載,卻已淪落到敗亡之境,其人實在過於迂腐,識人不明,用人不察。對馬希萼態度軟弱,屢加縱容。”

“馬希萼胞弟馬希崇與之內外勾結,反跡猖然,馬希廣非但不聽忠言,除之以絕禍患,反而用其統兵守城禦敵。而馬希廣如今自守王府,尋巫拜道,祈求朗兵自退!”

“如此庸主,焉能不敗!”進京當了半年侍帥的高行周,絲毫不掩飾其蔑視:“面對這等昏昧之主,馬希萼竟也拉鋸三年,方臨長沙,由此可見,這馬希萼也是個無能之輩。想那馬殷,也算一時豪傑,其子孫如此不肖,縱九泉之下,豈能安眠!”

言落,與會文武,或多或少,都出言表示不屑。

“好了,我們君臣於此,就不需議論馬氏兄弟如何不堪了!”劉承祐一揚手,身體微微前驅,虎目懾神,肅容道:“馬氏內亂,非湖南一域之事,事關整個南國,荊南、南唐、僞劉乃至孟蜀,皆聞風而動。到如今,朕不願也不能再隔岸觀火了!”

“陛下,湖南之地,地域廣大,居南國之中,魚米甚足,馬氏兄弟不能守,此殆天予大漢奪取之良機。臣以爲,陛下可應楚王之邀,遣一支精兵南下,趁機將湖南諸州,收歸朝廷掌控!”陶谷立刻站了出來,提出建議。

其言落,韓通則直接出列請命了,一副渴慕建功的模樣:“陛下如有意,臣願率師出征!”

二人發表結束,不待劉承祐作他問,時權工部尚書事的王樸立刻起身,態度明確而堅決地表示反對:“陛下,陶、韓二人考慮欠妥,此舉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王樸的反對有些不客氣,幾乎當衆打臉,陶谷很是不愉。

“兩年以來,陛下致力所爲者,皆乃南征江淮,豈可因湖南之亂,輕易改弦更張,遲慢大業?”王樸說道。

“哼!”陶谷瞥了王樸一眼,輕描淡寫地道:“軍政大略,本該因時制宜,而今形勢有變,陛下策略及時調整,有何不可。再者湖南兵弱民疲,遣一支軍馬,充作偏師,對陛下徵淮能有多大影響?”

“陶舍人此言差矣!”王樸頓時出言反駁,神情激動:“軍爭之事無小事,朝廷並無兩面用兵的實力!湖南地廣,距離東京何止千里,發兵南下,實乃勞師遠征,且北方將士,不習南方水土,貿然進兵,只怕未取其利而受其弊!”

“而況,湖南與大漢之間,隔着荊南。動兵少,則難竟功;動兵多,則荊南必生疑忌。馬氏之亂,坐觀成敗者,也非只止於大漢,南唐與之比鄰,僞劉窺伺在南,大漢如先動,只怕給這二者漁利的機會。是故,還望陛下慎重!”

崇政殿中的文武,迅速地分爲三派,陶谷、韓通主進,王樸、王溥主退,剩餘的人居中。而馮道,又打起了太極,陶舍人與韓將軍其志可嘉,王尚書所言亦有理,總之,帝黨內部的分歧,他無意參與......

劉承祐則認真地考慮起來,說實話,若趁馬氏內亂,一戰而收湖南,他還是有些動心的。但綜合情勢,慮及戰略實力,還是隻能按捺住他的野望與衝動。

別看馬氏兄弟在湖南“菜雞互啄”地厲害,但認真審思之,大漢若不動,則可臨北而御之,因勢而動。大漢若動,則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良久,劉承祐輕撫御案,平靜的語氣釋放着堅決的意志:“火中取栗的事,朕不做,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在座的諸臣,都是朕股肱臂膀,可以交以心腹,朕再強調一遍,大漢接下來戰略所向,仍是淮南,不可更改!”

“是!”

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95章 難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51章 林邑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13章 晉王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92章 定州事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1章 小風波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6章 進士樓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9章 挫折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章 王、鄭二公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80章 “新對策”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775章 調整第93章 完了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18章 進兵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13章 日常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6章 馬政第104章 在真定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483章 南巡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47章 應對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97章 財計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79章 四王畢
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95章 難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351章 林邑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13章 晉王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92章 定州事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1章 小風波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6章 進士樓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59章 挫折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章 王、鄭二公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80章 “新對策”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775章 調整第93章 完了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18章 進兵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313章 日常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6章 馬政第104章 在真定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483章 南巡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47章 應對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97章 財計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779章 四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