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6章 雍王回京

第1686章 雍王回京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

清脆的背誦聲迴響在崇政殿內,抑揚頓挫,頗具感情,劉皇帝坐在一旁,微閉着眼睛,默默傾聽着,搖頭晃腦,嘴角帶着點笑容,似乎十分享受。

近些年,大概是老眼昏花的緣故,劉皇帝很少拾卷讀書了,而讓三館、諸殿的那些翰林學士、飽學鴻儒輪流給他讀書講史。

對於那些博學之士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恩典,畢竟,劉皇帝用人,向來注重實幹,而藐視空談,因此,朝廷雖然養着諸多文臣,但大部分都束之高閣,讓他們做些編史、修書的工作。

當然,這對大部分文人而言,已經是厚遇了,但政治地位上的落差感,終究是難免了。學成文武藝,報與帝王家,大部分人,還是更熱衷於做官,嚮往權力,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然而,在這方面,大漢的文人始終都被壓制得很厲害,朝中當權者,少有道德學究,大部分的要職,都被那些功臣勳舊以及“不學無術”所謂實幹之才所佔據。

這也是許多當代文人,所憤懣憋屈的,自覺有經天緯地之才,而無施展用武之地,只能在那些富麗堂皇的殿館中做學問,殿室再華麗,他們也只是一隻只被圈起來的金絲雀。

當然,這也國家承平久了,思想開始出現別的苗頭了,各種言論層出不窮,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多了,換作二十年前,沒有多少文人敢對朝政朝臣高談闊論。

對於新出現的這些聲音,劉皇帝自然是聽而不聞,甚至還直接表明一個態度,當官的若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做學問上了,還有幾分能用在實處,於國何益,於民何利?

因此,當劉皇帝開始從三館中挑人,給他講學讀史之後,不少人都是歡欣鼓舞,甚至喜極而泣。

他們彷彿看到了希望,終於能夠名副其實,真正地皇帝表達他們的見解,輸出他們的理念,這可比在朝廷中謀取幾個重職要差有意義得多。

即便,劉皇帝只聽他感興趣的東西,甚至於,因爲聽得不滿意,黜落了好幾名好夾私貨的學士。

當然,與聽人講史時的嚴肅認真不同,此時的殿內的背誦聲,卻讓劉皇帝感到舒心喜悅,畢竟,背書的是他孫兒。

“文渙,這篇《諫逐客書》,你已能全文背誦了?”一段背完,劉皇帝一臉的和藹,微笑着看着皇孫劉文渙。

“回祖父話,孫兒已然熟記此文!”劉文渙小臉紅彤彤的,聞問,略顯拘束地應道。

不管東宮有多少明爭暗鬥,但在劉皇帝這邊,對兩個皇孫,還是一視同仁,十分喜愛的。不時召兩孫兒進宮陪伴,也有培養的用意在裡面,不出意外,大漢的隔代之君,大概率就從這兩孫兒中擇一了,對此,劉皇帝又豈能不重視。

而兩個孫兒,劉文渙已經十一歲了,很聰明,勤學好問,更可貴的,是沒有多少浮躁之氣,頗得劉皇帝喜愛。

至於劉文濟,不滿八歲,年紀尚小,還看不出太多東西,但是,從過去的表現來看,也是個文靜乖巧的孩子。何況,還有那麼一個更加聰明睿智的母親。

如今兩個皇孫,若以嫡庶,劉文濟是嫡子,慕容太子妃頂着不小的壓力與巨大的非議,將之收養。然而,也正因蕭氏所出,契丹人的血脈擺在那裡,總是給人一種不牢靠的感覺。

對於這些,劉皇帝雖然看得並不重,但是,他也管不了人心向背。另一方面,他雖然遵循嫡長子繼承法,但從本心而言,也並不是特別看重,至少在他看來,庸人是不堪爲帝王的。

嫡長制,也只是佔據一個法理,具備平衡性,妥協性,但並不意味着最終結果。

“很好!”劉皇帝不吝惜誇獎,但很快便習慣性地教導道:“不過,僅熟記是不夠的。既要讀其文,還需明其理,知其義。”

皇家子弟,大多數是早熟的,劉文渙亦然,過去,對於劉皇帝類似的教誨,或許還顯懵懂的話,如今,多少能有所得。

因此,十分乖巧地應道:“是!孫兒不敢忘懷祖父教誨!”

見狀,劉皇帝又露出了笑容。

“官家,雍王殿下回京了,殿外候詔!”在劉皇帝教育孫兒時,喦脫前來稟報。

聞報,劉皇帝臉色微喜,當即吩咐道:“還候什麼詔,快叫他進殿!”

雍王劉承勳近兩年,一直待在江南,有代表皇室撫視東南道州之意,隨着經濟的發展,東南地區在大漢的地位越來越高,朝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上升,劉承勳坐鎮東南,就能體現此點。

“臣參見陛下!”很快,劉承勳入內,恭敬一禮。

年近五旬的劉承勳,也不復當初的風度翩翩了,但是,精神看起來很好。作爲劉皇帝的嫡親兄弟,在朝中地位超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常代表朝廷巡撫地方。

而在這個過程中,關心民間疾苦,經過爲民請命,也處置了一大批貪官污吏,贏得了很高的評價,朝野之中,威望都很高,是大漢有口皆碑的賢王。

對於這個弟弟,劉皇帝若說一點猜忌都沒有,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在早年的時候,是當作皇位繼承人看待的。

不過,隨着諸子漸長,帝位傳承有序,太子的地位也早已穩固,也稍稍放下了戒心。當然,更重要的,劉承勳很有自知之明,從不逾制犯忌,對劉皇帝也向來順從逢迎,劉皇帝也就逐漸放下了戒心,兄弟倆之間的關係,也就維持得很好。

何況,劉皇帝雖是獨夫,但年紀畢竟慢慢大了,開始念舊,也開始奢望親友情,還有李太后的影響,對這嫡親的弟弟,自然另眼相看。

此時,見劉承勳回京,自然喜不自禁。親切地讓他免禮入座,仔細地打量了他兩眼,指着劉承勳發福的老臉,笑道:“江南魚米之鄉,物華天寶,確實養人,三弟,你可胖了不少啊!”

劉承勳也呵呵一笑,撫了撫自己明顯凸起的肚腩,應道:“讓二哥見笑了,這些年養尊處優,甚少鍛鍊,難免髀肉橫生,大腹便便啊!”

劉皇帝爽朗一笑,也不顧自己腰間明顯的贅肉,毫無自覺地道:“這缺少鍛鍊可不行,年紀大了,就該注意養生!”

“二哥說得是!”劉承勳嘴角一抽,恭維道:“還需向您學習!”

“文渙,還不快見過你叔祖!”劉皇帝自得地一擺手,衝站在一旁,好奇地望着劉承勳的劉文渙道。

“孫兒參見皇叔祖!”劉文渙不敢怠慢,迅速上前跪倒,規規矩矩地叩頭。

見狀,劉承勳也樂呵呵的,探手示意他起身,溫和地道:“快快起來!又長高了不少嘛!”

說着,劉承勳下意識往懷裡一掏,掏了個空,衝劉皇帝尷尬一笑:“早知文渙在此,該準備個禮物纔是!這就先欠着吧,改日補上!”

“文渙,可記得向你叔祖討要啊!”劉皇帝心情看起來着實不錯,衝劉文渙玩笑道:“去玩耍吧!”

“是!”劉文渙聞言,躬身一禮:“孫兒告退!”

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80章 饒樂國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51章 壽國公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76章 視察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4章 人事調整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68章 湖南亂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69章 禍事了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16章 不裝了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5章 浮雕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49章 降表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1章 道士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7章 風波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21章 登乾元第80章 京觀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82章 李氏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15章 冬月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50章 喜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6章 名將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44章 揣測者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75章 敖萊小城
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80章 饒樂國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51章 壽國公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76章 視察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4章 人事調整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68章 湖南亂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69章 禍事了第13章 相敬如賓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16章 不裝了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85章 浮雕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49章 降表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1章 道士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7章 風波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21章 登乾元第80章 京觀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82章 李氏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15章 冬月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50章 喜訊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6章 名將第91章 王峻驕狂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44章 揣測者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75章 敖萊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