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揚州的風波

煙花三月,揚州城中,一片繁盛富庶之景,官員、士民、商賈、百工共同催生了揚州的繁榮,並且在歸於漢治的這兩年中,更勝從前。

如今的揚州,既是淮東道的治所,精華之地,也是大漢對南唐的唯一口岸,從江東渡江交易的南唐商人,不知凡幾,穿梭於運河之上的舟船,有三成都來自南邊,僅僅埠頭上的稅收,就肥了揚州府庫。

揚州的繁榮,確實有南唐的三分貢獻,同樣的,藉着民間的貿易往來,江北這邊對江南的滲透,也是越來越厲害。僅淮鹽這一項,便有制其命脈的意思,這兩年多以來,江南的百姓,幾乎就沒吃過便宜的食鹽。

轉運司的衙門,單獨設立,距離幾座大型埠頭很近,視野開闊,交通便利。衙門乃新建,造得輝煌大氣,作爲一個油水充足的司署,撥些款項修得個體面,是沒什麼問題。

不過,正值春暖花開之際,一陣無形的陰雲,正籠罩在轉運司衙門上頭。除了司屬的差丁之外,還有上百裝備精良的東京衛士,他們是此番查案欽差的隨駕衛士,爲表重視,劉承祐直接從大內侍衛中,選了兩隊甲士隨行。

而自這些東京來的差使,入駐衙司後,進出辦事的僚吏、官差都低調了許多,不復初時的張揚。要知道,轉運使趙鳳,都被監視起來了。

此番奉詔來揚州查察的,乃是刑部侍郎沈遘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孫方。孫方是左都御史趙礪的親信,受他一手提拔,沈遘在朝中素有賢名,受範質舉薦南來。

眼下,轉運司上下二十餘名僚屬,都被召集起來了。沈、孫兩名朝廷專使,坐在堂案後,轉運使趙鳳板着一張臉,微低頭,袍袖之下,緊握着的雙拳,顯示着其並不平靜的內心。專使查案已歷半月,如今看起來,是有個結果了。

看了看,人都到齊了,御史孫方向沈遘示意了,得到其肯定,轉過頭,看向轉運司這一干官吏,下巴都擡高了些,取出一張明檔,輕咳了聲,喚道:“趙鳳!”

趙鳳心中更緊,正欲應道,便聽到孫方冷硬的命令:“拿下!”

腦子有剎那間的恍惚,在侍衛上前擒縛之時,奮力掙扎:“本官乃一道之轉運使,你們就算是朝廷專使,豈敢擅自拿我?”

見其叫囂,孫方摸了下他上脣的細須,淡淡道:“趙轉運使,是在問本官要證據嗎?我可以告訴你,我和沈公手中,足有一大疊關於你的罪狀,各個查有實據。此案,是皇帝陛下親自下詔調查的!你若有什麼不服,就等到東京,在三法司面陳情吧。但是,如果眼下你若敢抗捕,那就休怪本官無情了。”

聽孫方這麼說,趙鳳的臉色眼見着白了幾分,氣焰一下子就地沉抑下去。事實上,自從事情被捅到東京之後,他便寢食難安。更令人心驚的是,皇帝與朝廷對此事的重視程度,遠超想象,不過數日,查案的專使已至,並迅速將上下控制住,而他應對避難的法子都沒想出。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事實上,若是趙鳳夠聰明的話,當在朝廷專使到來之前,逃到江南去。當然,那是不打自招,並且,即便逃到南邊,若是被發現,很可能爲了討好北漢,被金陵朝廷解送北返。

趙鳳這樣的人,有膽子貪,並且貪慾尤其旺盛,但在事發之後,卻沒有任何反制脫罪的手段與本事,只會坐以待斃。

而趙鳳被拿下之後,剩下的一干人,則更不敢多說什麼了,被點到名字的,都老老實實地被收監。甚至有人,直接拜倒認罪。不過片刻的功夫,淮東轉運司下諸僚屬,幾乎被拿下一半。

見大局已定,孫方朝向沈遘:“沈公,你看接下來,如何行事?”

沈遘是個謙和的人,平日都是溫言細語,但關鍵時刻,還是很有威儀的。聞問,略作思量:“我們兵分兩路,你帶人去抄沒這些犯官髒吏的家,老夫去按察司!”

“好!”孫方也不囉嗦,甚至有意氣張揚。

此番來揚州查案,可是孫方主動向趙礪請命的,就是有意做一番事業,在其履歷上添一筆功勞,這可是難得皇帝特意關注的案件。

而到揚州後,他立刻便將淮東的幾名御史給控制住了,手段很強硬,在內部清查上,更是做得得心應手,沒有廢太多精力便揪出了兩名涉案御史。

大漢立國,滿打滿算,也不足十年,在這開國之初,沿襲舊代之陋習風氣,奸吏們的貪瀆行爲,實則還是很膚淺、張揚,根本經不住查察、推敲。或許再過個十年,大漢的貪官們,在經過與監察、執法部司的鬥爭之後,做起事來會更“藝術”些。

三月初四的這一日,揚州城內的氣氛始終緊張着,自上而下,由官府到民間,議論紛紛。對於落馬的那些揚州及淮東官吏,大部分平民黔首,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思,議論紛紛。而那些與官府有利益牽連的豪強商賈,則惴惴難安了,生怕牽連到自己。

傍晚的時候,布政使王樸回揚州了,一點也不張揚,秘密還衙。剛回衙,還沒喝口熱茶,下屬參議張懿便找了上來:“使君,你終於回來了!”

王樸此番北去,卻是爲了巡視在泗、楚的洪澤湖工程,經過一年半的發掘,役夫數萬,已然進展不錯。當然,王樸選擇這麼個時機北上,未必沒有避過揚州這場政治風波的想法。

但是,不管怎麼說,揚州如今,怎麼都算是他的地盤,出了事,想要獨善其身,也不是件容易事。

“出了什麼事?”見張懿一臉急色,王樸還是吹了吹茶盞的熱氣,不急不緩地問道。

這張懿,原本是壽州的唐軍將校,降將徐象的屬下,當初力勸徐象投降,表現出非凡“器量”的那位。

歸漢之後,也被委以官職,後被王樸發掘,覺得此人爲人幹練,做事果斷,是個難得的人才,逐步提拔。如今,已是一道高官,在投誠的南唐文武之中,算是混得比較好的了。

看王樸那慢條斯理的模樣,張懿也稍稍平復了下心情,稟道:“今日,沈、方二人,在城中大作批捕、抄家,轉運司自趙鳳以下,半數的職吏被拿下,已然影響司務之運行。按察司那邊,也有幾名官員,被當着鄭公的面拿下!

沈、方二人,雖然揹負朝廷使命,卻也太跋扈專橫了,幾視我淮東官吏如無物啊!尤其是那孫方,陰刻狡詐,一心想要立功。使君,我們得做些什麼,否則只怕他會把火燒到布政司衙門這邊!”

聽其言,王樸把着差盞,沉吟了一會兒,擡手以作安撫之意:“依你之見,我該做什麼?沈、方爲專使,揹負詔命,我還能帶頭去做對抗之事嗎?再者,兩司被拿之職吏,是冤枉的嗎?沈、方二人難道是不問是非而拿人?”

張懿也逐漸冷靜下來,琢磨了一會兒,表情嚴肅地道:“然而,如今揚州城內,是人心惶惶,諸司署官吏,都無心理事了!”

其言落,王樸神色頓時轉厲,道:“既如此,我們該做的,當是諄告上下,讓他們各守其職,安分理事!若心中坦然,又何須疑懼!”

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729章 太子之問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736章 試炮第375章 少林寺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83章 南巡第108章 井陘第41章 小風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8章 回宮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章 登聞鼓響第1811章 歸來第118章 查抄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8 狀元第141章 祭關公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45章 中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87章 瑣屑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720章 靜默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8章 瓊林宴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07章 殿試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3章 郭王會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47章 德勝渡第1769章 影響力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6章 不裝了第1750章 《桃蘭賦》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62章 薨逝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48章 西撤!第53章 兵制改革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97章 心虛第374章 善待第380章 投漢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11章 李沆
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729章 太子之問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736章 試炮第375章 少林寺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83章 南巡第108章 井陘第41章 小風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8章 回宮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章 登聞鼓響第1811章 歸來第118章 查抄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8 狀元第141章 祭關公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45章 中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87章 瑣屑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720章 靜默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8章 瓊林宴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07章 殿試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3章 郭王會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47章 德勝渡第1769章 影響力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6章 不裝了第1750章 《桃蘭賦》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62章 薨逝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48章 西撤!第53章 兵制改革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97章 心虛第374章 善待第380章 投漢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311章 李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