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挫折

再度覲見老皇帝,劉文淵便開始以正式安東王身份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因爲這本來就是他的。

不只是遺憾、失落,還有一種負疚感,因爲他把他爹的爵位給丟了……同時也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他纔剛開始努力,還沒運作開來,結果便已定下了。

劉文淵從來都是一個“成功者”,這似乎從他出生開始就註定了的,皇長孫,秦王嫡子,安東王冠更是上趕着戴到頭上,從小到大都是順風順水的,很少遇到難關與挫折。

同樣的,和他爹一樣,從出生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失敗者了。還是那個原因,他的成長是有上限的,比他爹還低,倘若沒有意外,那人間至巔的風景他是永遠不會有機會去見識的。

而這一點,到此時此刻,劉文淵都只是有點感覺,沒有真正意識到。

此番來京,劉文淵是真切地被教育了一頓。小聰明難成大器,劉皇帝慈祥和藹的老臉下邊隱藏的機心,也不是任他揣測利用的。

新上位不久,也初品嚐了王權加身的滋味,雖然由於資歷、威望等原因還遠無法達到劉煦在安東那等一言九鼎的程度,但王就是王,在安東劉文淵對“頂天立地”這個詞有了一層新體會,那是能上癮的。

同劉煦一般,甚至比他更早,劉文淵心頭同樣有這麼個疑問,或者說暢想,駕馭安東尚且如此,那統治大漢萬方又是何等體驗?

這個疑問,當下恐怕只有老皇帝能夠解答,但劉文淵就是再自信,也不敢直接提出這樣的問題。

爲王的癮纔剛剛染上,然西京這一行,還沒結束,便生挫敗。劉文淵自認爲沒有被安東國那一隅侷限視野,但當他代表安東踏入大漢帝國的權力中心,當那種隱隱的排斥侵襲而來,劉文淵方意識到這大漢帝都,還真不是當下的他如魚得水的地方,遠不到玩得轉的地步

或許是多了些警醒的緣故,再次面聖時,劉文淵不敢再飄了,整個人顯得內斂而謹慎,至少表面是如此。

比起初進京,這一次面聖,場面上要顯得正式些,不再是祖父對孫兒,而是皇帝對臣屬,是劉文淵正式以安東王的身份向劉皇帝謝恩,同時向他陳述自己的治國理念以及即將在安東施展的政策。

劉文淵已經謹持一個保守的態度,儘量不顯露自己飛揚的風格,但是,二十多年的作風可不是區區幾日就能糾正得過來的。

因此,即便劉文淵將彙報重點放在對劉煦既有政策的鞏固與延續上,但表達中仍舊不免流露出他的一些宏大設想。

沒錯,宏大的設想,大到超過安東承受能力的構想,一個需要朝廷繼續支持的理想,或者說,野心!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很有股子衝勁兒!”劉文淵的恭謹就彷彿換了個人,劉皇帝審視着他,淡淡然地說道:“只是,要將安東發展到與遼東道比肩,這困難可不小啊!”

且不提其他,劉文淵明確地提出了一個遠期目標,率安東軍民,趕超遼東發展。對於劉文淵這個目標,劉皇帝也只有四個字的評價:年輕氣盛。

同時,也覺得劉文淵有些異想天開。遼東與安東,雖是近鄰,但兩者從各方面的條件來比較,都有巨大差距。

就說一點,在劉皇帝做出開發東北的戰略國策後,朝廷在政策上有不少向東北的傾斜,近二十年間,大量的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向廣大東北地區投放,其中若有三成在安東,那麼有七成便在遼東。

這還只是官方的,而在民間,不論商民,欲闖東北者,至少八成都是奔着遼東去的。畢竟,不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發展成熟度,遼東都要遠遠超過安東,安東真正迎來大開發纔多久?就是各項農牧漁獵資源,遼東也同樣是豐富的。

在過去的那些年中,在兩河與燕北地區,形成了一股“闖關東”風潮,其中有安東的招徠、遼東的吸引,朝廷的支持,央地三方攜手併力,共建“新東北”,戰略決策上擬定的東西,劉皇帝當政下的大漢還是賣力地做出了些成效的。

而選擇“闖關東”者,大多到遼東爲止,畢竟越往北,維度越高,氣候條件越惡劣,民族成分也複雜,邊情壓力也更重。

朝中很多人只看到了,安東在劉煦當政的近二十年間,在不斷吸朝廷的血,吸內地道州的血,但遼東獲得的朝廷戰略層面的扶持力度顯然要更大。

但沒辦法,誰教安東主政的是劉煦,是大漢秦王,是劉皇帝的皇長子,就註定在某些場合被雙標對待,也註定有些人選擇性眼瞎,針對一些問題,拋開事實不談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一個年輕人忽然跑到劉皇帝面前,與他坐而論道,自信滿滿地表示,要趕超遼東

這,已然不是自信抑或狂妄了,說他年輕氣盛,都是極其委婉的表達了。

對於老皇帝言語間的懷疑,劉文淵自然察覺到了,不過他倒是一點也不慌,只是平靜地應道:“臣心知,這個目標很大,想要實現也很難,但臣已然抱定決心,竭盡全力,發揚精神,循先父遺志,發展安東。”

劉文淵還是忍不住把劉煦拿出來“對付”老皇帝,但這一招,似乎也不大好用了,只見老皇帝淡淡然地道:“你向朕表這個決心,用處不大!”

劉文淵略顯尷尬,但迎着老皇帝的目光,稍作遲疑,還是拱手道:“臣知曉,僅憑安東之力,是遠遠不足的,因此,臣懇請朝廷能酌情給一部分支援”

這或許纔是劉文淵此番來京的真正目的,作爲藩國,向朝廷大宗討要好處,幾乎是理所當然的,劉文淵雖然才擺正身份,但這種本能似乎已經具備了。

聽其言,劉皇帝嘴角稍微咧了下,道:“按理說,你新承製,又是朕的長孫,不管是從朝廷還是從長輩角度,都該有所表示。

然事涉安東政策,早在封國之前,朕已經與你爹擬定了分寸,當初的約定,朝廷會遵守,一切依成制,安東也當知足!”

“陛下”

劉皇帝這樣的回答,顯然不在劉文淵預想當中,以老皇帝對安東的大方程度,怎麼都不至於一毛不拔吧。

然而,剛張口,便注意到老皇帝那冷峻的目光,就彷彿在說:你要跟朕討價還價?

劉文淵心下微沉,住口思吟片刻,拱手拜道:“安東發展最大的制約,仍在人口”

大概怕劉皇帝直接拒絕,劉文淵說話都急切了幾分,語速快速地將想法道來:“中原道州移民已然困難,臣有意從高麗、日本等國招募男女,前往安東勞作,以補充勞力之不足,希望”

而老皇帝的反應再度出乎他的意料,那目光中甚至帶上了強烈的壓迫:“不許!”

劉文淵是滿懷失望地離開皇宮的,車駕駛上橫跨洛水的天津橋時,叫停了御者,劉文淵站在車轅上回首遙望那巍峨的宮城,年輕的面龐上灰敗之色已然褪去不少。

眼神中仍有不甘之色,目光則更加堅定了。

而垂拱殿內,在接見劉文淵結束後,劉皇帝讓張彬把安東國在秘密條線上的情報整理上呈。

拿着那些劉煦花了半生精力經營所得的成果,再結合劉文淵的表現,老皇帝陷入了深沉的思考

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6章 雍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95章 難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93章 安西王第22章 “鄭州站”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39章 那一腳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8章 封疆大吏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07章 還京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48章 西撤!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97章 隰州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7章 貴戚解權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80章 饒樂國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36章 母、妻、子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73 王晏鎮洛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89章 高規格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96章 楊邠案(4)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0章 安全脫身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03章 郭王會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84章 夏州降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36章 橐相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17章 機會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章 中原易主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41章 納降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98章 虞美人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97章 指點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10章 剋制第169章 國慶大典
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6章 雍王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295章 難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93章 安西王第22章 “鄭州站”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39章 那一腳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8章 封疆大吏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07章 還京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48章 西撤!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97章 隰州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7章 貴戚解權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80章 饒樂國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36章 母、妻、子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273 王晏鎮洛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89章 高規格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96章 楊邠案(4)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90章 安全脫身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03章 郭王會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84章 夏州降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36章 橐相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17章 機會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章 中原易主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41章 納降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98章 虞美人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97章 指點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10章 剋制第169章 國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