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

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

紫宸殿餞行的那一百多官員,並不是此番朝廷派遣地方肅貪除惡的所有人,對於偌大的帝國而言,一百來人實在太渺小了,正常情況下連朵浪花都掀不起。

他們只是挑選出的骨幹,每個人,劉皇帝還給他們配備一個專門查案團隊,並授予特權,地方上也有相關人員的配合。

可以說,過去幾個月,在洛陽城中發生的清洗整治,更像是一場養蠱,淘汰出庸劣之人,培養選拔出一批能擔重責、打硬仗的治貪除惡隊伍,整個大漢纔是他們最終的舞臺。

分遣諸道州,也不只是簡簡單單,一股腦兒地把人派出去,到地方上折騰,而是有計劃、有節奏、有目標。幾乎所有人,在離京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情報支持,並至少有了三至五個明確的清查目標。

在皇城、武德二司的檔案之中,可保存有幾十年積累的卷宗記錄,這些東西,平日裡放着也就放着,真拿出來使用,卻也能保證一個師出有名,有的放矢。

有這些東西打底,專使們的調查處置效率,也能得到保證,不至於像沒頭蒼蠅一般,胡飛亂撞。除了現行犯罪,一些疑案、錯案,同樣在複查之列。

這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清算運動,效果如何,仍需時間檢驗,需要成效來證明,但劉皇帝是滿懷期待的,也緊緊盯着,隨時做好預防,有彈壓一切意外的準備。

劉皇帝自己也有所預感,對地方的整治並不會順利,畢竟天高皇帝遠,他整治勳貴大臣容易,換宰相都是一句話的事,相反,對於那些一般的地方官僚,反而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強大的決心。

但即便有阻力重重,該做還得做。劉皇帝心裡也清楚,這只是一個封建帝國自我改良的一種激進暴力手段,並不能常用,對國家有多少實際好處,又是否真能延續國運,實則並不明朗。

不過,比起什麼都不做,他寧願做出些嘗試。對於自己的身體情況,劉皇帝多少有些數的,也不得不承認,在最後說不準多長的統治時光裡,他也只能盡力爲後繼之君,清掃些障礙,爲他一手創建的大漢帝國去去腐肉,哪怕再維持二三十年的健康,也終究是有意義的。

而由於那大理寺丞朱博在殿上的不堪表現,劉皇帝對於那些選拔出的“精兵強將”心中也打了個問號,因此,在他們出動之後,又另外秘密安排了一些人,任務就是監督調查這些查案的人。

在清除弊政的過程中,新的弊端往往隨之產生,甚至是實時的,劉皇帝太清楚這一點了,因此,也不得不多留個心眼。

樞密院,每有大事之時,劉皇帝總是喜歡駕臨,這裡是全國的軍令中心,一切軍事命令的發源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樞密院早成爲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系統,諸部、司、房、監、令使職能陸續完善,甚至顯得有一些臃腫。

幾十年來,軍事系統內部權力分散,山頭林立,但整個軍政系統卻是在不斷壯大,而作爲他們頭頭的樞密使,雖然一直有來自劉皇帝的壓制以及政事堂的打壓,但其在朝中的地位,始終是超然的。

過去,宰相換了一茬又一茬,有些時候,劉皇帝還需考慮大臣們的想法,綜合各方建議,唯獨在樞密使的任命上,從來未和文官們商量。

到如今,不論朝堂如何風雲變化,由樞密院總理的軍政體系,總是不動如山的。樞密院,或者說全國軍政管理,早已是自成體系。

當然,爲了避免其失控,劉皇帝也是費盡了心機,給其套上了諸多枷鎖,政事堂同樣也多有鉗制,比如在財政以及一些輔助性事務上,政事堂還是佔據着主動權,只是正常時候,不會交惡,出現“府院之爭”。

樞密院的運行,是越發像一座精密的儀器了,軍事政令追求高效,也強大紀律,雖然無法避免出現一些官僚的弊病,但總體而言,風氣還是要好一些的。

從劉皇帝當國以來,雖然大收軍權,約束將帥,把軍隊牢牢置於皇權之下,但實則就像在調教守戶的鷹犬,爲了看門護院,因此爪牙依舊鋒利着。

至少,還沒有出現過由文官掌軍的情況,每一任樞密使,都是具備豐富戰爭經驗,並且具備統帥協調能力的大將,這個習慣,一直沿用至今。

懂兵者掌軍,這也是幾十年下來,大漢的軍政軍隊,很少出現大變故的原因之一。至少從表面上看,軍令系統中的腌臢事要少得多,畢竟軍法森嚴,動輒殺頭,比起文官系統,要嚴酷得多。劉皇帝此前便說過,倘若連軍隊都腐敗了,那帝國就危險了,因此過去對官民的治理、量刑輕重是有個波動起伏的,而對軍隊,從來都只有一個原則,從嚴治軍,軍法如山。

劉皇帝進入樞密院時,一切都井然有序,不過,他的到來,顯然影響到了正在辦公的僚屬們。劉皇帝則如常,讓他們各歸己職,不要管他,然後便直接前往去找潘美。

樞密院地方是很大的,公房也多,換做不熟悉的人,亂入是會迷路的,當然更有可能是被當作奸賊抓起來,擅闖樞密院,也是殺頭之罪,即便受令前來的軍官職吏,也是不敢亂走亂動的。

一直到軍令房,收到消息的樞密使潘美這才匆匆趕來,一臉嚴肅地拜道:“臣接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免禮!”劉皇帝輕笑道。

溫和的態度難得地在劉皇帝老臉上重現,但現如今已經沒人再敢當真了,潘美應付起劉皇帝,也明顯更加小心了。

“潘卿,自你回朝就任樞密使,朕還沒來看看你,今日得空,過來逛逛!”在潘美的陪同下,劉皇帝緩緩步行,嘴裡輕鬆道:“不過,你曾久任樞密副使,如今回朝扶正,這樞相差事,想來也應當難不倒你吧!”

“多謝陛下信任!有陛下威德照拂,一切尚好!”潘美答道。

入內,落座,奉茶。大漢樞相平日裡喝的茶,顯然是上品,味道是真不錯。放下茶盞,劉皇帝看着潘美,問道:“近來各地還算安分吧?可有邊情?可有動亂?”

對此,潘美心中琢磨着劉皇帝的來意,面上卻不動聲色,利落地回答道:“回陛下,只有安東、劍南發生了少許騷亂,當地駐軍,已然出動平息了!”

劉皇帝點點頭,沉吟了下,語氣嚴肅了些,道:“朝中近來的大事,想來你心裡也清楚。朕就直說了,反貪除惡,朕是痛下決心,不論有多大的阻礙,造成多大的影響,朕都要推行下去,直到吏治恢復清明。

但朕也知道,此事不會順利,地方上,難免發生一些不可測的變故與紛亂。朕要求你們樞密院,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加強對全國軍隊的管控,地方上若有事,必須及時反應,戡亂治安,維持穩定。

哪裡都可以亂,軍隊不能亂,這是朕對你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嚴格的要求!”

劉皇帝如此鄭重其事,潘美自然不敢大意,略一思忖,便明白聖意如何,也堅定地表示道:“請陛下放心,臣等必定毫無保留,竭盡全力!”

“你當知曉,軍隊穩了,社稷黎民才能安穩!過去,朕是靠你們打天下,如今,卻是要指望你們守江山,責任猶重!”劉皇帝有些語重心長地道。

“臣明白!”潘美頷首,表情肅重。

看着這個自己一向很欣賞的將帥之英,劉皇帝心中莫名地增添了些許感慨,雖然知道有些不合適,但還是忍不住說了:“聽說你家從侄,也被抓起來法辦了,心中沒有怨言吧.”

一聽這話,潘美便覺頭皮發麻,趕忙道:“臣管教不嚴,由得孽畜仗勢欺人,敗壞聲名,臣只感慚愧,豈有怨言!”

“朕知道你潘仲詢是深明大義之人!”劉皇帝嘆息一聲,臉色恢復平和。

但潘美的心情可無法在這一時半刻平靜下來,盤算了下,潘美主動道:“陛下,朝廷在清查吏弊,臣以爲,樞密院也當與時俱進,緊隨腳步,在軍隊之中,也進行一次整改,將那些隱藏在軍中的蠹蟲揪出來”

聽其建議,劉皇帝一時有些意外,幾十年來,對軍隊的整改,也是週期性的,每一次軍權、兵制的改革,都伴隨着一批將校軍官的處理。論頻率,甚至比朝廷反腐還高。

不過,這一回,劉皇帝又果斷選擇求穩了,幾乎不假思索,很是乾脆地搖頭道:“不了!暫時放一放吧!事分輕重緩急,軍隊之事,容後再議,眼下以穩爲主!”

劉皇帝表這態時,潘美明顯鬆了口氣,事實上,他也在賭,心也懸着,倘若劉皇帝真要對軍隊也來上這麼一場運動,他就要撂挑子不幹這樞密使了。

所幸,劉皇帝人雖老而剛愎,但這腦袋還是清醒,對於事務利弊,局勢把控,還是很到位的。當此之時,最不能折騰的就是軍隊,這是他推行吏治最後也是最強力的保障,是絕對不能亂的。

即便要折騰,也得輪着來,得視情況而定。

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52章 對峙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67章 請辭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60章 平定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章 考校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65章 看衰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18章 走私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9章 武夫第80章 京觀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57章 國滅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74章 帝崩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48章 老皇帝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97章 隰州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93章第177章 耶律妃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1章 禍從口出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59章 亂情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14章 還京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53章 有詩云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
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52章 對峙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67章 請辭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60章 平定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3章 考校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65章 看衰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18章 走私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19章 武夫第80章 京觀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57章 國滅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74章 帝崩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48章 老皇帝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97章 隰州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393章第177章 耶律妃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1章 禍從口出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59章 亂情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60章 家事、國事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14章 還京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53章 有詩云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