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

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

“長民遠道而來,舟車勞頓,甚是辛苦,就不必拘禮了!”崇政殿內,劉皇帝語氣溫和地對行禮的高麗國王王伷道。

御前的王伷,正畢恭畢敬,三拜九叩地行着大禮,那鄭重虔誠的姿態,在劉皇帝看來,可比一些大臣要誠心得多。

當然,或許是平日裡見得多了,難免生出膩味,難免多心,倒是這偶爾來朝的外國君主,能讓劉皇帝多些新鮮感。

王伷是在開寶十三年被徐熙奉迎回高麗即位的,至今也有八年了,八年中,這已是王伷第三次親自來朝了,其人對劉皇帝、對大漢的忠敬之心,就是朝廷的大臣們,都十分認可,覺得這位高麗國王不錯。

八年的國王生涯下來,當年的荒唐太子多少成熟了些,當然,或許是在劉皇帝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斂,表現出來,就與劉皇帝所聽所聞的印象有些差距了。

而面對大漢“慈父”那和藹的態度,王伷心情也慢慢放鬆下來,起身,落座,圓滾滾的面龐上帶着笑意,顯得憨厚極了。

王伷向劉皇帝笑道:“陛下,臣這一路西來,又坐船,又乘車,確實疲憊不堪。然而,一進東京城,便身心放鬆,疲乏盡去,倍感親切,直覺回到家鄉一般!”

“哈哈.”王伷這話顯然動聽極了,不論是否言從其心,這種態度實在讓人感到舒適,劉皇帝笑吟吟地道:“長民此言,也讓朕倍感親切啊!”

“難得來一次東京,就多住一段時間,朕已經命人給禮賓官打招呼了,定要好生招待你,做到賓至如歸,也讓你看看這幾年東京的變化!”劉皇帝滿臉愉悅,他也確實有些日子沒有這麼開懷了。

“陛下如此深情厚誼,臣感激不已!”王伷一副榮幸的模樣,趕忙起身謝道。

劉皇帝擺擺手,輕鬆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可是大漢的老朋友了!”

“謝陛下!”

王伷再拜,道:“陛下,高麗國小民貧,物產瘠薄,臣此番來朝,特攜有美女二十名,金銀各千金,人蔘百株,另有一頭四丈長的鯨魚,以此薄禮,略表心意,覲獻陛下,還望陛下見納!”

聽其言,劉皇帝笑了笑:“長民誠意之至,朕就笑納了,前不久,南洋來人,給朕進獻了一些香料、紫木、珊瑚、瑪瑙,朕讓人備一些,伱回國時帶上!”

“陛下所賜,臣不敢辭!臣,拜謝陛下!”王伷大喜,長拜道。

說着,聲音都哽咽起來,兩眼竟然噙着淚花。見此景,劉皇帝不免意外,王伷禮節之至,哪怕有表演的成分,也讓人挑不出什麼毛病,但這感動得涕泗橫流,就有些過分了。

劉皇帝朝他招招手,道:“何至於此?你哭什麼?”

王伷擡眼,望着劉皇帝,淚眼朦朧的,道:“經年未見,陛下待臣,仍是這般推心置腹,臣實在感激不已。然,臣見陛下又生幾縷白髮,臣這心裡,不知爲何,感到難受陛下,您一定要保重御體啊!”

聽王伷說出這麼一番話,劉皇帝愣了愣神,而後明白過來,灑然一笑,衝他道:“朕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老的一日。你這番忠心孝敬,朕十分感動,起來吧!”

“是!”王伷這才起身。

看着王伷,劉皇帝道:“朕聽說,這些年,高麗政治清明,朝局穩定,民困舒緩,看來,你這個國王做得不錯,今後,還要再接再厲!”

面對劉皇帝的誇獎,王伷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謙虛地道:“還仰賴陛下恩澤,大漢指教,方小有所得!”

“徐熙是個人才,你用他爲相,是用對人了!”劉皇帝輕笑道。

王伷當即附和道:“陛下慧眼識人,然若無大漢扶持,僅有徐熙之勞,高麗也難得如今之安!”

從始至終,王伷都秉持一點,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跪舔大漢,孝敬劉皇帝,完全一副劉皇帝腦殘粉的模樣。

對這樣忠誠孝順的藩屬君主,劉皇帝還能苛責嗎?甚至於,生出了一些悔意,覺得過去對高麗的政策做法,有些太過分了。連劉皇帝都能生出這樣的心理,可見王伷的表現,有多麼地感人.

大抵是這個原因,劉皇帝多給了王伷一些時間,同他寒暄交談,甚至噓寒問暖,甚至留他一起用膳。

因此,等王伷離開崇政殿,出宮之時,臉上連斂不住笑容,腳步都有些飄,皇帝陛下的態度,讓他十分受用,就是他那強勢了幾十年的老子王昭,都沒在劉皇帝面前得到過如此待遇,這一點,足以他自豪。而有了劉皇帝的背書,他的地位自然更穩,沒人能動搖。

宮門前,高麗禮部侍郎王珍見到酒足飯飽後慢悠悠走出來的王伷,顧不得腿軟腰痠,趕忙迎了上去。

王珍乃是高麗宗室,此番陪駕而來,見他疲憊不堪的模樣,王伷意外地看着他:“你一直等候在此?”

王珍此時自然不敢叫苦,笑應道:“應該的!”

“辛苦了!”王伷拍拍他肩膀,以示勉勵。

見他語氣輕鬆,笑容滿面,王珍問道:“看來與皇帝陛下會面很順利?”

王伷笑了,頗有些自得:“陛下心情很好,態度也和藹,相談甚歡。我們的請求,陛下也答應了,禮部今後可以多派些人,前來大漢求學習政。聽說這幾年,那些日本矮子,往來大漢頻繁,派了很多遣漢使,他們與大漢的關係怎能比我們更親近,這方面,禮部要加強!”

“是!”王珍趕忙應道。

“還有一事!”王伷想到了什麼,又指示道:“你傳書回國,讓徐熙繼續安排人手,出海捕魚,陛下對那些大鯨很感興趣,可以多捕撈一些,既可以進貢,還可以售賣給漢人。”

“臣明白!”王珍答應着。

Wωω •т tκa n •¢ ○

王伷的興致很不錯,對王珍恭順則更滿意,又問:“禮物都準備好了嗎?”

“都已備好!”王珍趕忙道。

“那就好!叫上王妃與太子,一起去拜見嶽翁!”王伷當先走着。

王伷嘴裡所指的嶽翁,乃是徐王劉誠贇,四年前,王伷的王妃去世,特地來朝,向劉皇帝求取公主。

只不過,劉皇帝膝下公主,要麼已許人,要麼年紀不合適,當然,更重要的是劉皇帝自己捨不得。

但是,王伷一片誠心,又不好拂其意,於是只有從宗室之女中選了,徐王劉誠贇之五女劉荽年紀正合適,被封爲貞明公主,被王伷歡天喜地地迎了回去。

漢麗兩國的關係,由此更加親近了一層,貞明公主還給王伷生了下一個兒子王誦,並且直接被王伷立爲太子,確立爲王位繼承人。

此番來朝,見劉皇帝是首要之事,這第二件事,自然要去徐王府拜見老岳父了,在這方面,王伷自然不會失禮。

王伷大步朝宮外車駕而去,王珍則躡着腳步跟隨,默默地打量着王伷的背影,眼神中也閃過少許異樣。

對於這個國王,王珍不知道該如何評價,說他聰明吧,但觀其所作所爲,實在不像個有爲之主,喜好女色,貪圖享受,幾乎不問政事。

然要說他愚蠢,從他對大漢與漢天子傾心逢迎來看,又是極爲聰明之舉,至少,他的王位,已經無人可以動搖,甚至可以說,他的地位,比他那個積極有爲的爹都要穩固。

王伷繼位的這八年間,日子逍遙而舒心,政事悉委于徐熙等一干大臣,而他自己,則奉行垂拱而治。

徐熙等人就光宗時期的苛政進行了撥亂反正,平反了一大波被迫害的冤獄,效果立竿見影,很快就改善了過去的恐怖政治氛圍,作爲新的國王,這份功勞與恩情自然要掛在王伷身上。

同時,在徐熙的籌劃下,又開始在國內推行田柴科制,根據級別授予百官與將士土地、山林,分公田與百姓耕種,一舉收穫人心,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政治、土地矛盾。

如此,在王伷在位的這些年,高麗國出現了罕見的政通人和的景象,哪怕只是些表象。

因此,隨着在位時間的增長,王伷的王位,自然逐漸穩固。政事委于徐熙,王伷自然能盡情地享受,不受俗事所擾。

除了對大漢恭敬逢迎之外,他還把心思放在國都的建設上,在開封的那段日子,對他影響很大,回國之後,也一直念念不忘。

而經過八年的努力投入,朝鮮的開京,在高麗國內,也已經有“小東京”之稱了。

第8章 瓊林宴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398章 虞美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750章 《桃蘭賦》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64章 重返晉陽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7章 附議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84章 教訓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章 取士不公第446章 流光園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29章 向南!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5章 坐不住了第85章 異心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68章 機遇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36章 試炮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9章 鳳翔戰況第406章 調任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91章 酬功第17章 附議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72章 磁州賊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04章 暗通款曲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45章 中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04章 解決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79章 “撫遠之戰”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03章 郭王會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4章 外戚
第8章 瓊林宴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398章 虞美人第126章 冬至宴2第1750章 《桃蘭賦》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64章 重返晉陽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7章 附議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84章 教訓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章 取士不公第446章 流光園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29章 向南!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35章 坐不住了第85章 異心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68章 機遇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736章 試炮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9章 鳳翔戰況第406章 調任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91章 酬功第17章 附議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72章 磁州賊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04章 暗通款曲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45章 中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04章 解決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79章 “撫遠之戰”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03章 郭王會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4章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