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

bookmark

“不過!”趙普微低着頭,話鋒一轉,語氣平靜地敘來:“黑汗於大漢小,於西域則強,行征伐之事,若用兵少,則事難濟,若用兵衆,則供饋難濟。

從河西至軍前,亦有兩千裡之遙,卻愈進兵,路途愈遠,損耗必然巨大,即便盡河西之力,恐怕難以長久爲繼。

且半載以來,河西震盪,人心不穩,這些情況,還需加以考慮衡量......”

趙普這番老成謀國的話,劉皇帝是越聽越不對味,不由打斷他,臉上雖然還掛着點笑容,但語氣卻顯得有些不陰不陽:“聽趙卿的意思,是不支持西征了?”

面對劉皇帝施加的無形壓力,趙普老腰微句,謹慎地道:“陛下,大漢已然有十餘載未大舉用兵了,夫戰,廟算多勝,廟算少不勝,還望陛下統籌思量!”

看趙普一副秉公直言的模樣,劉皇帝也不好發難了,想了想,還是應了句:“趙卿所言有理!”

“不過!”劉皇帝話鋒同樣一轉,定定地說道:“正是因爲久疏戰陣,才該讓軍隊動一動,以免軍備廢弛!好戰必亡的道理朕懂,但忘戰必危同樣需要牢記。

大漢永遠不能馬放南山,兵制改革也有些年頭,正好可以檢驗一下,這些年新兵制下軍隊訓練成果,戰力如何,是否還是當年橫掃天下的無敵王師,黑汗,正好是一塊不錯的磨刀石!”

說着,劉皇帝的手已然不自主地揮動起來:“至於軍需供給,自是重中之重,但再難再遠,比得上當初北伐契丹嗎?再艱再險,比得上當年南征大理嗎?

在朕看來,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難!倘若不是大漢西征,而是黑汗東侵,難道河西就可以用這些理由,來推搪叫苦,無所作爲嗎?

趙卿所言人心不穩,朕倒要問一句,是何人不安,何人不穩?西北進行了爲期半年的剿匪行動,報上來的戰果豐碩,治安轉良,仍舊不穩,那是哪裡出了問題,又是誰出了問題?

從進兵西北開始,河西安穩發展了近二十年,所積所攢,還不足以支撐一場戰爭?即便河西有所不足,那西北呢,西北之後,還有整個大漢,黑汗如何伐不得!”

劉皇帝這一番論調,充滿了咄咄逼人之意,對此,趙普還能如何。默默觀察了下劉皇帝臉色,心中微嘆,拱手請道:“陛下明睿果斷,高屋建瓴,是老臣昏聵迂腐,未能體察聖意......”

見狀,劉皇帝立刻揮揮手,止住他,笑眯眯地說道:“趙卿言重了!你操勞國事,多年辛勤,年紀又長,有所疏漏,在所難免。再者,朕與朝廷也需要你這些老成謀國之言,如此,方可陰陽調和,穩如泰山......”

劉皇帝雖出安慰之言,但這話在趙普聽來,總是有些扎耳。趙普臉上不敢表現出異樣,反而要感動皇帝的體諒,只是心中的苦澀感愈濃了。

過去,哪怕君臣之間有些意見不同,但劉皇帝說話,絕不會如此陰陽怪氣,如此讓人彆扭難安。

但是,這幾個月來,雖然在面對趙普時,經常笑臉示人,然那種隱隱的針對,實在讓趙普應接不暇。

“西域軍事,還有辛苦諸卿,全力支持!”劉皇帝又發出總結性的指令。

“是!”

......

離開崇政殿後,趙普獨走,一邊思索,形容一斂,呈現出的就是凝重之態。經過最近一個多月的相處以及小心翼翼的試探,他已然確定,劉皇帝對他確實有些看法了。

事實上,趙普早就察覺到了,只是過去從沒有像如今這般露骨扎心,而關鍵的轉變,就是從盧多遜被殺之後開始。

盧多遜被殺後,大漢中樞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平靜中,盧黨幾乎被清理一空,與其牽涉者多受到懲罰,倖免的也都不敢再張揚,都察院的御史差不多換了一遍。

按理說,最大的敵對勢力倒了,趙普這邊該彈冠相慶纔是,但是,在趙普的壓制下,“相黨”的一干人等,也都夾着尾巴做人,不敢張揚,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在這種氛圍中,朝廷風氣大清,行政效率空前提高,彷彿回到了乾右早期年代,那種積極昂揚、上下齊心的景象再度呈現於大漢朝堂。

然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盧多遜死後,中樞原本的權力結構被徹底打破,從政事堂到諸部司乃至地方道州,都是如此,然而,新平衡的構建卻在劉皇帝刻意的壓制下,顯得緩慢而滯後。

諸部司衙署以及地方職缺,都好彌補,並且已經在趙普的指導下進行着人事,大漢可絕對不缺做官的人。

但是,一些關鍵分工、影響到朝廷權力平衡的職位,就不是趙普可以決定的了,而劉皇帝,卻沒有任何指示。

因此,在這一個多月,或者說在盧多遜下獄後的幾個月內,朝廷內部,形成了一種“相黨”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不論是趙匡義還是王着這樣的勳臣故舊,都低調地很,也就愈加突出趙普的權力與地位,這樣的情況,讓政治嗅覺極其敏感的趙普實在不安,乃至煎熬。

時至如今,趙普才真正體會到,一個平衡的局面,對於朝廷,對於他自己有多重要。盧多遜雖然令人厭惡,甚至不斷地想扳倒自己,但是有此人在臺前吸引目光,卻也分擔了自己的壓力,讓自己的權位穩固。

一朝垮臺,他趙普就凸顯出來了,簡直是被架在火爐上烤。這纔多久,他對盧多遜竟有種思念之情了......

感受到自身的尷尬處境,趙普已經不止一次地向劉皇帝請示,希望能增補宰臣,分擔職權,以免怠誤國事。

甚至還提出了幾個人選,比如宋琪、石熙載、李昉這些老臣,但劉皇帝都沒有給出一個正面迴應,只說還需思量,綜合考慮。

當然,在劉皇帝考慮好之前,那國事,還需趙相公費心操持。看起來大權獨攬,一派獨大,實則危機四伏。

且不提在上邊盯着的劉皇帝,太子劉暘以及那些勳貴元臣,都無形地制約着趙普,聰明人自然都能察覺到趙普的不妙。

太子也就罷了,這些年理政,兩人配合得不錯,關係也良好,但是其他人,想要打倒他,取他而代之的,絕對不少。

當然,處境再是微妙,趙普依舊盡力維持着目前的形勢,意圖通過忠心耿耿,打消劉皇帝的顧慮,宰相之尊,何等榮耀,何等威風,如何能夠輕易地割捨。

但不斷的試探下來,趙普的心卻在不斷往下沉,愈不自安。他也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然而,即便向劉皇帝隱晦地表明意願,仍舊沒有得到認可,用劉皇帝的話說,朝廷需要他。

趙普日子,當真難過!

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78章 火油彈第347章 割韭菜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771章 襄陽王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3章 接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71章 殺,不殺?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01章 大整軍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0章 平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4章 平息第331章 泰來樓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676章 慘重第112章 整風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72章 太子妃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04章 楚州第218章 走私第14章 大論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83章 降將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17章 機會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37章 終於埋了這纔是感言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72章 徵發之苦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78章 火油彈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9章 新官上任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8章 湖南亂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
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78章 火油彈第347章 割韭菜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771章 襄陽王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3章 接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371章 殺,不殺?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3章 相敬如賓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01章 大整軍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0章 平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3章 交代後事第104章 平息第331章 泰來樓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676章 慘重第112章 整風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72章 太子妃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04章 楚州第218章 走私第14章 大論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83章 降將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17章 機會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37章 終於埋了這纔是感言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272章 徵發之苦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78章 火油彈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9章 新官上任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6章 郭榮奏事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8章 湖南亂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